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交通工程论文 >

公路沥青路面就地热再生施工技术

发布时间:2018-07-09 17:08

  本文选题:公路 + 沥青路面 ; 参考:《交通世界(建养.机械)》2015年11期


【摘要】:结合工作经验,深入探讨了公路沥青路面就地热再生施工技术,其中包括沥青路面加热、加热铣刨、再生混合料搅拌、再生混合料的成型和压实,并提出了有针对性的措施。
[Abstract]:Combined with the working experience, this paper probes into the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of the highway asphalt pavement for geothermal regeneration, including the heating of the asphalt pavement, heating milling and planing, the mixing of the recycled mixture, the molding and compaction of the recycled mixture, and puts forward some targeted measures.
【作者单位】: 张家口市运输管理处;
【分类号】:U416.217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李红英;;就地热再生技术在沥青混凝土路面预防性养护中的应用[J];公路;2012年07期

2 何锋;李严;戴合理;;就地热再生技术在高速公路路面养护中的应用[J];公路交通科技(应用技术版);2012年06期

3 李亚明;武和平;;沥青路面就地热再生的路用性能研究[J];公路与汽运;2012年02期

4 赵伟;赵锦川;;沥青路面现场热再生利用技术概述[J];知识经济;2012年09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徐静;刘加平;洪锦祥;;再生剂对就地热再生沥青混合料的性能影响[J];公路;2013年08期

2 张友华;李新华;徐莹;李小娟;刘丹;;就地热再生施工沥青混合料级配影响性研究[J];公路;2015年05期

3 张晓强;;谈英达就地热再生技术在道路养护中的应用[J];山西建筑;2012年29期

4 段敏静;;就地热再生技术在沥青混凝土路面养护中应用[J];山西建筑;2013年01期

5 申晓静;孙强;;地热再生技术在高速沥青路面养护工程中的应用分析[J];科技与企业;2013年02期

6 韩小刚;;高速公路施工中现场热再生技术应用[J];内蒙古公路与运输;2013年02期

7 杨赞华;田仁贵;;再生剂对就地热再生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影响评价[J];北方交通;2014年07期

8 李永;;现场热再生技术在高速公路的应用探析[J];科技传播;2014年12期

9 李欣;;高速公路沥青混凝土路面预防性养护对策分析[J];江西建材;2015年04期

10 徐斌;王鹏;;高速公路中现场热再生技术的应用解析[J];科技展望;2015年14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任永祥;沥青路面预防性养护技术研究及应用[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3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董平如,沈国平;京津塘高速公路沥青混凝土路面就地热再生技术[J];公路;2004年01期

2 杨晓乾;;就地热再生关键问题的探讨[J];中国公路;2011年24期

3 朱建东;沥青路面现场热再生工艺在沪宁高速公路的应用[J];华东公路;2003年06期

4 刘德;;沥青混凝土路面就地热再生技术在高速公路施工中的应用[J];青海交通科技;2010年S1期

5 胡达平;再生沥青混合料应用技术研究[J];市政技术;2003年04期

6 范振华,吴道流;就地热再生技术在中国的应用[J];筑路机械与施工机械化;2002年05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曲向进;浅谈高速公路沥青路面设计[J];东北公路;2001年02期

2 王守立,麻虹艳;沥青路面防水措施初探[J];辽宁交通科技;2001年05期

3 李愉平;沥青路面质量管理与控制[J];青海交通科技;2003年04期

4 李江,封晨辉;永久性沥青路面[J];石油沥青;2005年03期

5 张雁,李维生,赵尘;高速公路沥青路面纤维稳定料的发展综述[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1期

6 曹卫东,陈旭,吕伟民;简述国内外低噪声沥青路面研究状况[J];石油沥青;2005年01期

7 宋秀兰;杨英;;英试验多孔沥青路面[J];建筑工人;2006年02期

8 卜伟;;沥青路面热风加热的计算[J];建设机械技术与管理;2006年04期

9 贾渝;;2008年沥青路面与环境专题研讨会信息[J];现代交通技术;2006年03期

10 关书敏;;国内第一条景区橡胶沥青路面铺就通车[J];公路交通技术;2006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程杰;;加强全面管理防止沥青路面水破坏[A];土木建筑学术文库(第10卷)[C];2008年

2 刘韩英;张忠光;孙红兰;;浅谈沥青路面的养护与维修[A];山东水利科技论坛2006[C];2006年

3 王佐民;吕伟民;;低噪声沥青路面的声学特性[A];面向21世纪的科技进步与社会经济发展(上册)[C];1999年

4 位俊涛;刘晓兵;;浅谈沥青路面施工质量控制——以新密市荥密路施工为例[A];土木建筑学术文库(第13卷)[C];2010年

5 姬东;李黎;;沥青路面水破坏原因分析与设计探讨[A];第四届河南省汽车工程科技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6 李承斌;穆杰;邵龙潭;;微波加热沥青路面及其控制的研究[A];“第十四届全国微波能应用学术会议”暨“2009年微波创造美的生活高峰论坛”论文集[C];2009年

7 张泽文;;高速公路沥青路面关键施工质量管理实践[A];湖北省公路学会二○○九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8 钱国超;;江苏高速公路沥青路面“十五”技术回顾与展望[A];江苏省公路学会优秀论文集(2006-2008)[C];2009年

9 万里鹏;程琳;;浅谈沥青路面水破坏的原因及防治措施[A];土木建筑学术文库(第10卷)[C];2008年

10 杨海鸥;吕松年;;合理选择沥青路面设计结构方案[A];土木建筑学术文库(第9卷)[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王珍珍;美专家提出系统考虑沥青路面质量[N];中国交通报;2006年

2 记者 杨宝众 特约记者 王丽霞;技术交流有助提升中国沥青路面水平[N];中国交通报;2006年

3 赵会;岷江大道沥青路面全面开铺[N];眉山日报;2008年

4 王远洋 孙燕 程佳祺;城市非主干道推广沥青路面[N];蚌埠日报;2009年

5 周瑞华;“衡大高速”沥青路面“就地再生”[N];衡阳日报;2010年

6 记者 白秋薇;陕西:沥青路面耐久研究通过验收[N];中国交通报;2010年

7 荣磊 春燕;我省要求40%沥青路面循环利用[N];新华日报;2011年

8 驻张家港首席记者 王乐飞 通讯员 蒋恒;港城“尝鲜”沥青路面修复新技术[N];苏州日报;2011年

9 实习记者 赖囝楠;浙江高速公路沥青路面“换颜”[N];中国交通报;2011年

10 实习生 李茜邋杨捷;彩色沥青路面制作“独占鳌头”[N];长江日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肖川;典型沥青路面动力行为及其结构组合优化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4年

2 刘圣洁;基于江西南部地区温度条件的沥青路面健康性能预测[D];长安大学;2015年

3 周泽洪;基于四川气候和轴载要求的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设计研究[D];长安大学;2015年

4 耿立涛;沥青路面温度应力及超孔隙水压力计算[D];大连理工大学;2009年

5 王书云;基于生心理因素的沥青路面性能关键参数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10年

6 黄志义;特长隧道沥青路面火灾过程燃烧机理与安全性试验研究[D];浙江大学;2007年

7 聂鹏;辽宁省沥青路面合理结构类型与区划原理的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7年

8 关彦斌;大孔隙沥青路面的透水机理及结构设计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8年

9 罗辉;沥青路面粘弹性响应分析及裂纹扩展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10 王端宜;设计沥青路面及其方法的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梅作舟;基于混合Lagrange-Euler算法的高速公路沥青路面疲劳损害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5年

2 李亮;典型沥青路面罩面施工工艺及质量管理[D];西南交通大学;2014年

3 赵耀华;基于性能的沥青路面施工控制技术研究[D];郑州大学;2015年

4 曹玉华;季冻区高等级公路柔性基层沥青路面合理结构及使用性能研究[D];长安大学;2015年

5 刘世伟;沥青路面冷铣刨切削机理研究[D];长安大学;2015年

6 张勇;沥青路面施工设备作业质量指标体系与施工技术研究[D];长安大学;2015年

7 熊海珍;提高青海省沥青路面耐久性的技术措施研究[D];长安大学;2015年

8 高建纲;城市沥青路面施工质量控制研究[D];长安大学;2015年

9 张丹妮;不饱和聚酯树脂沥青路面冷补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D];长安大学;2015年

10 崔慕源;新疆某高速公路沥青路面中长期养护措施研究[D];长安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211004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aotonggongchenglunwen/211004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d14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