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交通工程论文 >

深埋双圆盾构隧道的横向地震响应特性研究

发布时间:2018-08-06 09:23
【摘要】:阐述反应位移法的基本原理和深埋双圆盾构隧道的地层荷载模式,并基于反应位移法和梁弹簧模型,对双圆盾构隧道仅受静载和静载与水平剪切地震荷载同时作用下结构的变形和内力等动力响应特性进行研究。分析表明:与对称静载作用下相比,在静载与地震荷载同时作用时,结构的变形和内力不再是对称的;弯矩和变形走势基本一致,两洞各自上半圆的迎地层位移侧和下半圆的背地层位移的衬砌基本都有向洞内的位移和内侧受拉的弯矩,两洞各自上半圆的迎地层位移侧和下半圆的背地层位移的衬砌基本都具有相反方向的位移和弯矩,与中柱底部连接处的弯矩集中现象得到消除;衬砌的轴力不再是全部为受压值,而是出现大范围受拉的情况,且拉力值较大,中柱的压力值减小十分明显;与中柱连接处的剪力集中现象消除明显,远离中柱处的管片衬砌剪力绝对值增大明显。
[Abstract]:The basic principle of the reaction displacement method and the formation load mode of the deep buried double circular shield tunnel are expounded. Based on the reaction displacement method and the beam spring model, the dynamic respons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double circular shield tunnel under the simultaneous action of static load and static load and horizontal shear seismic load are studied. The analysis shows that the double circular shield tunnel is with the symmetrical static load. Under the action of static load and seismic load, the deformation and internal force of the structure are no longer symmetrical, the bending moment and the deformation trend are basically the same. The displacement of the two holes in the upper and lower semicircle of the upper and lower semicircle basically have the displacement in the hole and the bending moment in the inside and the two hole in the upper half circle. The lining of the lateral and lower semicircle of the lateral and lower semicircle basically has the opposite direction of displacement and bending moment, and the bending moment concentration at the bottom of the middle column is eliminated; the axial force of the lining is no longer all the compression value, but a large range of tension, and the tension value of the middle column is very obvious; and the pressure of the middle column is very obvious; The shear concentration phenomenon at the column connection is eliminated obviously, and the absolute value of the shear lining of the segment far away from the middle column increases obviously.
【作者单位】: 西南交通大学交通隧道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基金】:教育部新世纪人才资助项目(NCET-11-0713)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1178400,U1134208)
【分类号】:U452.28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吴晓峰,周健,董鹏;软土地层中双圆盾构法隧道的抗震分析[J];工程抗震;2004年04期

2 晏启祥;刘记;何川;;公路盾构隧道地震响应的反应位移法分析[J];公路交通科技;2011年04期

3 晏启祥;程曦;何川;刘记;;深埋双圆盾构隧道衬砌荷载模式及其接头效应分析[J];铁道标准设计;2010年10期

4 刘学山;盾构隧道管片横向接头刚度对内力影响的研究[J];现代隧道技术;2003年04期

5 耿萍;何川;晏启祥;;水下盾构隧道抗震设计分析方法的适应性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7年S2期

6 袁金荣,周裕倩,刘学增,于宁;双圆盾构隧道衬砌结构设计及参数研究[J];岩土工程学报;2005年06期

7 孙统立;张庆贺;韦良文;吴敏慧;张冬茵;;双圆盾构掘进施工扰动土体附加应力分析[J];岩土力学;2008年08期

8 魏纲;陈伟军;魏新江;;双圆盾构隧道施工引起的地面沉降预测[J];岩土力学;2011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胡欣雨;张子新;;双圆盾构隧道衬砌不同内力计算模型对比分析[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7年01期

2 徐炳喜;独知行;赵会兴;贾广帅;姜永涛;狄桂栓;;大径高隧道变形监测方法及分析[J];测绘科学;2010年05期

3 周健,江建洪,贾敏才;磁悬浮基础地震反应的三维有限元分析[J];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2005年02期

4 汤梅芳;宫全美;;软土地层中越江盾构隧道的地震响应分析[J];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2007年01期

5 高文立;杨明松;赵伯明;;大跨度过江隧道结构在地震动作用下响应分析[J];公路;2012年05期

6 周佳媚;袁松;高波;;小净距隧道地震动力响应下的围岩应力场[J];公路交通科技;2012年02期

7 李忠献;王洪龙;李宁;;考虑接头力学特性的盾构隧道地震响应分析[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12年06期

8 鲁汉新;;双圆盾构法隧道地表沉降的半理论半经验预测[J];城市道桥与防洪;2013年06期

9 唐元松;余海见;;盾构隧道衬砌结构接头处刚度削弱效应的试验研究[J];港工技术;2013年03期

10 蒋英礼;陈宗然;;盾构隧道横断面地震响应分析[J];防灾减灾工程学报;2014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章荣军;郑俊杰;赵冬安;邹晓琴;杨庆年;;穿风化槽水底隧道施工中围岩变形行为分析[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第十三届年会暨隧道及地下工程分会第十五届年会论文集[C];2008年

2 赵宝友;马震岳;梁冰;宋志强;张存慧;;考虑地震动行波效应的大型岩体地下洞室动力非线性反应分析[A];第十一次全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0年

3 魏纲;洪杰;魏新江;;双圆盾构隧道施工对平行既有隧道的影响分析[A];第3届全国工程安全与防护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洪开荣;高速铁路水下盾构隧道结构力学特征及掘进与对接技术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2 周海鹰;盾构隧道衬砌管片结构的力学性能试验及理论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3 钟小春;盾构隧道管片土压力的研究[D];河海大学;2005年

4 黄正荣;基于壳—弹簧模型的盾构衬砌管片受力特性研究[D];河海大学;2007年

5 孔戈;盾构隧道地震响应分析及抗减震措施研究[D];同济大学;2007年

6 叶飞;软土盾构隧道施工期上浮机理分析及控制研究[D];同济大学;2007年

7 孙统立;多圆盾构施工扰动土体位移场特性及其控制技术研究[D];同济大学;2007年

8 叶耀东;软土地区运营地铁盾构隧道结构变形及健康诊断方法研究[D];同济大学;2007年

9 赵宝友;大型岩体洞室地震响应及减震措施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9年

10 李宇杰;非连续接触计算模型在盾构衬砌力学特性方面的应用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玉勃;庆春路过江隧道基坑围护监测分析与盾构推进土体应力计算[D];浙江大学;2011年

2 刘恺;成兰线跨断层隧道的错动破坏机理研究及地震动力响应分析[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3 宋智强;盾构隧道管片中钢筋的优化分析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4 高文立;高烈度地震区特长隧道浅埋段地震动力响应及减免震措施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5 贾要红;地铁换乘车站多层结构地震响应分析[D];西安科技大学;2011年

6 殷允腾;特殊地质条件下隧道结构的震害机理分析及抗震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1年

7 刘惠敏;地下铁道明挖区间装配式衬砌力学特性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3年

8 丁书福;盾构管片拼装机电液控制系统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9 陈敬军;矿山法施工的铁路隧道装配式衬砌力学特性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5年

10 肖石林;盾构机隧道施工的管片设计及有限元分析[D];武汉大学;2004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如路;宋博;王祺;郑彬;;双圆盾构隧道衬砌错缝拼装整环试验及结构分析[J];地下工程与隧道;2001年01期

2 郑永来,杨林德;地下结构震害与抗震对策[J];工程抗震;1999年04期

3 吴晓峰,周健,董鹏;软土地层中双圆盾构法隧道的抗震分析[J];工程抗震;2004年04期

4 韩大建,周阿兴,黄炎生;珠江水下沉管隧道的抗震分析与设计(Ⅰ)──时程响应法[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年11期

5 于翔,陈启亮,赵跃堂,王明洋,国胜兵;地下结构抗震研究方法及其现状[J];解放军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年05期

6 吕虎;张庆贺;;地铁双圆盾构施工引起的地面沉降模型[J];建井技术;2006年01期

7 宋博;地下隧道双圆盾构施工技术研究[J];建筑施工;2004年02期

8 刘晶波,李彬,谷音;地铁盾构隧道地震反应分析[J];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6期

9 刘晶波;王文晖;赵冬冬;;地下结构横截面抗震设计分析方法综述[J];施工技术;2010年06期

10 张承斌,冯伟,周文波;双圆盾构隧道管片衬砌的拼装内力分析[J];力学季刊;2005年0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魏纲;顶管工程土与结构的性状及理论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2 孙统立;多圆盾构施工扰动土体位移场特性及其控制技术研究[D];同济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陈昊;双圆盾构隧道地表沉降分析[D];上海交通大学;2007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郭陕云;;盾构技术的应用及发展方向[J];建筑机械化;2009年07期

2 乐贵平;盾构技术在北京的应用和发展[J];市政技术;2002年04期

3 朱伟,陈仁俊;盾构隧道施工技术现状及展望(第3讲)——盾构隧道应用前景及发展方向[J];岩土工程界;2002年01期

4 赵运臣;关于当前我国盾构施工技术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探讨[J];西部探矿工程;2004年08期

5 张荣国;盾构法施工的几点问题及其发展方向[J];国外建材科技;2004年04期

6 侯祥明;;浅析盾构技术[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7年18期

7 ;巾帼不让须眉 坎坷征途谱华章——中国盾构技术的开拓者韩亚丽[J];河南科技;2011年01期

8 傅德明,周文波;土压盾构技术在我国地铁隧道工程中的应用和发展[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4年S2期

9 杨扬;龚国芳;胡国良;杨华勇;;基于组态软件的盾构推进液压控制系统[J];机床与液压;2006年07期

10 朱伟,陈仁俊;盾构隧道施工技术现状及展望(第2讲)——盾构隧道技术问题和施工管理[J];岩土工程界;2001年1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陈馈;;琼州海峡隧道大埋深超大直径盾构关键技术初探[A];第二届隧道掘进机(盾构、TBM)专业委员会第一次学术研讨会暨中铁隧道集团城市盾构项目管理、施工技术、设备维保交流会论文集[C];2011年

2 庄欠伟;龚国芳;杨华勇;;盾构机推进液压系统比例压力流量复合控制仿真[A];第四届全国流体传动与控制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3 秦东平;周作顺;李爱民;;地铁隧道纵向沉降分析[A];天津市土木工程学会第七届年会优秀论文集[C];2005年

4 翟来生;;微型盾构技术在北京地区的应用[A];城市地下空间开发与地下工程施工技术高层论坛论文集[C];2004年

5 郭朷栻;;从议盾构(TBM)技术的应用及发展[A];第八届海峡两岸隧道与地下工程学术与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6 刘平;;地下工程大型掘进设备国产化的若干问题[A];城市地下空间开发与地下工程施工技术高层论坛论文集[C];2004年

7 王国安;;盾构地中对接施工技术初探[A];第六届海峡两岸隧道与地下工程学术及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8 董淑棉;;热力盾构隧道内固定支架数值分析[A];2011中国盾构技术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9 洪开荣;;我国盾构隧道发展中的几个问题[A];城市地下空间开发与地下工程施工技术高层论坛论文集[C];2004年

10 潘国兵;;地铁隧道盾构自动导向系统测量误差分析[A];第二届“测绘科学前沿技术论坛”论文精选[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郑凤岐 通讯员 杨广臣 解冰;中铁十二局集团攻克世界性盾构技术难题[N];山西日报;2010年

2 记者 张奕;上海盾构技术广州显神通[N];解放日报;2000年

3 科明;盾构技术创造建筑奇迹[N];西安日报;2002年

4 本报记者 叶子;盾构技术谱写地下空间开发新篇章[N];中国环境报;2005年

5 本报记者 王虹航 通讯员 赵英林 张国荣;盾构技术,推动城市地下空间开发[N];中国建设报;2004年

6 段宏杰;盾构技术推进隧道穿江越洋[N];中国交通报;2006年

7 本报记者 黄穗诚邋通讯员 柯梅丽;中日专家在穗交流盾构隧道技术[N];广东建设报;2007年

8 杨延安邋段宏杰;从浅埋暗挖法到盾构技术[N];中国建设报;2008年

9 沈英甲;地下深处,盾构隧道成功穿越[N];科技日报;2004年

10 记者 丁化 通讯员 盛芳;我国首家盾构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立项[N];建筑时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刘宣宇;盾构机密封舱压力场建模及土压平衡控制方法的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2年

2 任强;北京地铁盾构施工风险评价与控制技术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10年

3 孟庆琳;盾构螺旋输送机承压输送机理研究及控制中的应用[D];大连理工大学;2012年

4 刘然;盾构机刀盘同步驱动系统自适应均载控制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丁书福;盾构管片拼装机电液控制系统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2 徐向辉;新型管片盾构隧道应用技术研究[D];天津大学;2006年

3 孙继亮;盾构液压推进系统的控制仿真研究[D];安徽理工大学;2006年

4 杨开忠;西安地铁建设中的古建筑保护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9年

5 李喜莲;盾构刀盘驱动液压系统及其功率自适应控制方法研究[D];浙江大学;2007年

6 任东亮;盾构管片拼装试验平台控制系统研究[D];浙江大学;2007年

7 王宇峰;试验用土压平衡盾构泡沫系统装置及发泡机理的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9年

8 亓洪玲;盾构掘进机壳体选型及力学问题[D];大连理工大学;2008年

9 田松;盾构机施工法在地铁工程中的设计与应用[D];西南交通大学;2006年

10 张杰;EPB盾构刀盘力学分析与优化[D];大连理工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216728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aotonggongchenglunwen/216728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b5a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