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X-Ray CT技术的沥青混合料扫描影响因素及其优化研究
[Abstract]:Through 225 KV industrial CT equipment, the effects of the size of asphalt mixture specimen, the lithology of aggregate and the molding method on the scanning imaging quality were studied. The scanning parameters of the common asphalt mixture Marshall specimen were optimiz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larger the size of the specimen, the worse the image quality, the better the granite mixture is for the later image processing analysis, and the different molding methods will have a certain impact on the image quality. Finally, the best combination of scanning parameters is recommended for Marshall asphalt mixture, which can not only improve the scanning accuracy but also improve the scanning efficiency.
【作者单位】: 长安大学道路结构与材料交通行业重点实验室;中交通力建设股份有限公司;密歇根理工大学工程学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1178056) 交通运输部交通应用基础研究项目(2013319812010)
【分类号】:U41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李晓军,张肖宁;CT技术在沥青胶结颗粒材料内部结构分析中的应用[J];公路交通科技;2005年02期
2 张蕾;王哲人;;应用数字图像处理技术研究沥青混合料微观结构方法综述[J];中外公路;2008年03期
3 陈世杰;赵淑萍;邢莉莉;郑剑锋;杜玉霞;;CT扫描参数对岩土图像的影响[J];CT理论与应用研究;2013年02期
4 魏鸿;英红;凌天清;;沥青混合料集料接触特性切片图像评价方法[J];土木建筑与环境工程;2010年03期
5 王端宜;吴文亮;张肖宁;虞将苗;李智;;基于数字图像处理和有限元建模方法的沥青混合料劈裂试验数值模拟[J];吉林大学学报(工学版);2011年04期
6 彭勇;孙立军;;成型方法和集料类型对混合料均匀性指标影响[J];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3期
7 汪海年;郝培文;;沥青混合料微细观结构的研究进展[J];长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国炳;李芬;熊文林;;沥青混凝土材料细观损伤演化研究[J];公路;2006年10期
2 任永利;;沥青混合料级配控制方法[J];公路;2009年02期
3 秦禄生;;沥青面层用粗集料针片状颗粒和含泥量技术指标研究[J];公路交通科技;2009年03期
4 张倩;李创军;;沥青混合料冻融劈裂微观结构损伤特性分析[J];公路交通科技;2010年02期
5 万成;张肖宁;王邵怀;吴文亮;吴志勇;;基于X-CT技术的沥青混合料三维数值化试样重建[J];公路交通科技;2010年11期
6 胡迟春;王端宜;Nelson GIBSON;Emin KUTAY;Jack YOUTCHEFF;;基于CT技术沥青混合料集料的识别与分离[J];公路交通科技;2011年01期
7 张倩;孙红红;;基于Matlab的沥青混合料内部空隙率测定与分析[J];公路交通科技;2012年06期
8 王绍怀;李智;吴文亮;张肖宁;;沥青混合料数字图像分形特性分析[J];中外公路;2009年02期
9 任永利;;沥青混合料施工过程级配控制措施[J];中外公路;2009年05期
10 陈明;万成;;间接拉伸虚拟试验模式下沥青混合料的应力分布[J];公路交通科技;2013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段跃华;基于X-ray CT的沥青混合料粗集料基础特性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2 李芬;沥青混凝土路面细观结构和水破坏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6年
3 谢涛;基于CT实时观测的沥青混合料裂纹扩展行为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6年
4 黄晚清;SMA粗集料骨架结构的细观力学模型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7年
5 刘小明;导电沥青混凝土的机敏特性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7年
6 丁银萍;HMA级配离析特性的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9年
7 姜海涛;层状硅酸盐纳米改性沥青及其混合料动态力学性能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9年
8 刘福明;长寿命沥青路面损伤行为及其结构寿命合理匹配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9 雷超旭;路面表面功能加速加载系统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10 万成;基于X-ray CT和有限元方法的沥青混合料三维重构与数值试验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蒲毅彬,吴紫汪,马巍,常小晓,廖全荣;冻土CT实验的数学方程[J];冰川冻土;1995年S1期
2 郑剑锋;赵淑萍;马巍;蒲毅彬;;冻结方式对冻土试样制备的影响[J];冰川冻土;2009年01期
3 吴紫汪,马巍,蒲毅彬,常小晓;冻土单轴蠕变过程中结构变化的CT动态监测[J];冰川冻土;1996年04期
4 马巍,吴紫汪,蒲毅彬,常小晓;冻土三轴蠕变过程中结构变化的CT动态监测[J];冰川冻土;1997年01期
5 徐科,张肖宁,王端宜;基于数字图像处理技术的VCA_(mix)量测方法[J];公路;2005年11期
6 彭勇,孙立军,杨宇亮,董瑞琨;一种基于数字图像处理技术的沥青混合料均匀性研究新方法[J];公路交通科技;2004年11期
7 李晓军,张肖宁;CT技术在沥青胶结颗粒材料内部结构分析中的应用[J];公路交通科技;2005年02期
8 皮育晖;张久鹏;黄晓明;李辉;;沥青混合料劈裂试验数值模拟[J];公路交通科技;2007年08期
9 陈佩林;虞将苗;李晓军;张肖宁;;基于数字图像处理技术的沥青混合料微观结构有限元分析(英文)[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3期
10 李晓军,张肖宁,武建民;沥青混合料单轴重复加卸载破损CT识别[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2005年09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谢涛;基于CT实时观测的沥青混合料裂纹扩展行为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6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洲,刘涛,祝汉中;沥青混合料配比优化设计软件的开发及应用[J];公路交通技术;2003年04期
2 周长军,杨光;水泥在沥青混合料中的作用[J];黑龙江交通科技;2003年07期
3 刘爱;沥青混合料质量分析及控制[J];山西建筑;2003年04期
4 马云朗;彩色沥青混合料的生产和施工简介[J];市政技术;2003年01期
5 陈耀典;沥青混合料产生离析的原因及改善措施[J];筑路机械与施工机械化;2003年02期
6 李智,徐伟,王绍怀,张肖宁;沥青混合料数字图像处理技术的方法研究[J];公路交通科技;2003年06期
7 张淼;李凯峰;刘福坤;;浅谈沥青混合料产生离析的症状及防治[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3年01期
8 李立寒,曹林涛,罗芳艳,郭亚兵;沥青混合料劈裂抗拉强度影响因素的研究[J];建筑材料学报;2004年01期
9 蔡建伟;沥青混合料的拌和控制与配合比调试[J];山西建筑;2004年07期
10 马立军,谭积青,姚学昌;体积法设计沥青混合料在广东西部沿海高速公路中的应用[J];广东公路交通;2004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杨圣枫;杨新华;陈传尧;;粒径和骨料级配对沥青混合料流变行为的影响[A];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9论文摘要集[C];2009年
2 蔡绪梅;王芳;;利用试验数据有效指导沥青混合料生产[A];公路交通与建设论坛(2009)[C];2010年
3 丁育青;刘海;汤文辉;冉宪文;;一种沥青混合料在冲击载荷下的动态本构关系[A];第六届全国爆炸力学实验技术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4 宋晓燕;李源渊;周卫峰;;温拌沥青混合料的性能及工程应用研究[A];第十三届中国科协年会第19分会场-公路在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5 吴建昌;;热铺沥青混合料变异分析与控制[A];中国公路学会2002年学术交流论文集[C];2002年
6 喻光华;喻荣华;黄善华;曾辉;;沥青混合料施工配筛[A];中国公路学会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7 赵可;史炳中;卢永贵;;沥青混合料的力学特性与强度机理[A];天津市市政(公路)工程研究院院庆五十五周年论文选集(1950~2005)下册[C];2005年
8 柳浩;李自明;李桂军;冯润;苏玉昆;李宝生;黄颂昌;秦咏春;;温拌沥青混合料的应用技术研究[A];第十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四)[C];2008年
9 刘至飞;吴少鹏;陈美祝;;温拌沥青混合料现状及存在问题[A];第一届两岸三地绿色材料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10 高云龙;何唯平;;温拌沥青混合料技术在云南普炭公路的施工应用研究[A];特种混凝土与沥青混凝土新技术及工程应用[C];201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黄继汇;壳牌在华推出沥青混合料业务[N];中国证券报;2008年
2 雨文;壳牌在华启动沥青混合料业务[N];中国建材报;2008年
3 记者 栗清振;壳牌在中国推出沥青混合料业务[N];中国石油报;2008年
4 周中华;沥青混合料力学机理研究取得突破[N];中国交通报;2007年
5 马昭;两项研究成果国内领先[N];西安日报;2007年
6 李宝凡邋记者 王迪;沥青混合料再生修补车标准鞍山制定[N];鞍山日报 ;2007年
7 李铮;环保沥青混合料扮靓长安街[N];科技日报;2009年
8 项煜虹;长安街披上环保衣[N];大众科技报;2009年
9 郭少言 刘崭;西安公路院成功研制沥青混合料微波加热车[N];中国交通报;2010年
10 首席记者 齐泽萍;我省温拌沥青混合料技术达国际先进水平[N];山西经济日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蕾;基于细观分析的沥青混合料组成结构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8年
2 刘建勋;温拌沥青混合料施工关键技术研究[D];长安大学;2010年
3 吕得保;沥青混合料施工温度控制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4 苑苗苗;基于数字散斑相关方法的沥青混合料疲劳破坏机理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3年
5 周长红;沥青混合料非连续力学计算模型的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8年
6 锁利军;沥青混合料强度理论与应用研究[D];长安大学;2008年
7 常明丰;基于颗粒物质力学的沥青混合料细观特性研究[D];长安大学;2013年
8 乔英娟;沥青混合料位移场测定与流动性车辙分析[D];大连理工大学;2008年
9 易军艳;基于界面行为的多孔沥青混合料冻融损伤特性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2年
10 郭庆林;沥青混合料内部应力分布及其对粘弹性能的影响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梁杨;沥青混合料多功能剪切仪的开发研究[D];长安大学;2009年
2 朱磊;沥青混合料粘弹性能研究[D];重庆交通大学;2010年
3 蓝碧武;冰冻作用下沥青混合料残余寿命评估方法的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9年
4 苏明;新疆地区温拌沥青混合料技术研究[D];新疆大学;2011年
5 张媛;基于能量法的沥青混合料疲劳特性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6 姚秋玲;基于数字图像处理技术的沥青混合料组成特性研究[D];长安大学;2004年
7 欧阳岚;沥青混合料剪切性能试验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06年
8 谢泽华;沥青混合料高温稳定性三轴试验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06年
9 马翔;高速公路修复工程中多种类型沥青混合料性能对比研究[D];东南大学;2005年
10 汤存占;旧路沥青混合料再生的应用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18094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aotonggongchenglunwen/21809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