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交通工程论文 >

快速路分流区事故率与交通密度的关系

发布时间:2018-09-18 08:11
【摘要】:为寻求安全的交通流控制措施和道路几何构造,基于名古屋快速路网,对快速路分流区事故率特性进行了研究.以分流点为基点,将其上游450 m至下游300 m定义为分流区,对该区间事故率随交通密度的变化趋势进行分析,并对不同几何条件下事故率与交通流状态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事故率在非饱和流状态随交通密度呈凹形变化趋势;在饱和流状态则随交通密度的增大而快速增大,事故率明显大于非饱和流状态下的事故率;在非饱和流状态下,多车事故是主要事故模式,事故率随密度逐渐增大;相对于直线段、分流区下游段和右分流模式,曲线段、分流区上游段和左分流模式事故率明显较大.
[Abstract]:In order to seek safe traffic flow control measures and road geometry, based on Nagoya Expressway network, the characteristics of accident rate in the diversion area of expressway are studied. Taking the diversion point as the basic point, the upstream 450 m to the downstream 300 m is defined as the distributary zone. The variation trend of the accident rate with the traffic density in this section is analyzed,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accident rate and the traffic flow state under different geometric conditions is studi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accident rate changes concave with the traffic density in unsaturated flow state, increases rapidly with the increase of traffic density in saturated flow state, and is obviously larger than the accident rate in unsaturated flow state, while in unsaturated flow condition, the accident rate increases rapidly with the increase of traffic density, and the accident rate in unsaturated flow state is higher than that in unsaturated flow state. Multi-vehicle accident is the main accident mode, the accident rate increases gradually with the density, compared with the straight line, the downstream section of the diversion zone and the right shunt mode, the curve section, the upstream section of the shunt area and the left shunt mode, the accident rate is obviously larger.
【作者单位】: 重庆大学土木工程学院;重庆大学山地城镇建设与新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名古屋大学社会基盘专攻;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机械工程学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创新研究群体科学基金50921063)
【分类号】:U491.3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钟连德;孙小端;陈永胜;贺玉龙;张杰;;高速公路V/C与事故率关系研究[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2007年01期

2 吉小进,方守恩,黄进;高速公路基本路段V/C比与事故率的关系[J];公路交通科技;2003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赵学刚;魏朗;;道路条件安全性分析[J];安全与环境学报;2008年03期

2 钟连德;孙小端;陈永胜;贺玉龙;张杰;;高速公路V/C与事故率关系研究[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2007年01期

3 贺琼;;构建高速公路网交通安全效益计量模型[J];财会月刊;2010年14期

4 徐铖铖;刘攀;王炜;蒋璇;;基于判别分析的高速公路交通安全实时评价指标[J];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03期

5 张欢;史峰;卢毅;朱东铁;;公路超限车辆补偿费率定价模型研究[J];公路交通科技;2009年11期

6 刘铁鑫;张培林;;高速公路交通安全效益研究[J];公路交通技术;2009年01期

7 钟连德;孙小端;;高速公路安全与交通流特征参数关系[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2013年02期

8 沈超群;陆键;朱胜雪;魏代梅;;一级公路非信号控制路口远引掉头选位研究[J];公路交通科技;2013年09期

9 周忠业;廖志高;柳本民;郭忠印;;高速公路隧道群行车特性及安全性分析[J];交通与计算机;2008年01期

10 蒲云;胡路;蒋阳升;朱娟秀;彭博;;高速公路主线收费站可变限速控制[J];交通运输工程学报;2012年05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向红艳;高速公路交通事件紧急救援系统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1年

2 刘玉增;交通事故黑点的智能排查及整治对策的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6年

3 矫成武;公路交通安全系统化分析与评价方法及改善策略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4 孟祥海;规划阶段城市干道网潜在事故多发点鉴别及改善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7年

5 张欢;高速公路计重收费关键问题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6 朱东铁;公路超限车辆补偿费率定价研究[D];中南大学;2009年

7 刘世铎;基于多元主体视角的公路畅通合理性评价理论与方法[D];长安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徐晶;高速公路交通安全微观评价方法及应用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2 冯顾;高速公路安全多因素关联模型[D];大连海事大学;2011年

3 王文勇;高速公路隧道群限速问题研究[D];长安大学;2011年

4 杨智方;广东省广梧高速公路隧道群防火抗灾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1年

5 李玲琦;基于ITS的事故多发路段预警技术研究[D];重庆交通大学;2011年

6 王丽娟;高速公路交通安全综合评价和瓶颈问题分析[D];华东交通大学;2010年

7 孟宪营;基于灰色关联度的车辆运行安全模糊综合评价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8 李梅;高速公路安全服务水平分级方法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1年

9 徐滨;冰雪条件下城乡结合部交通事故预防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1年

10 韩小涛;基于交通冲突技术的港区平面交叉口安全性评价方法[D];天津大学;2012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吉小进,方守恩,黄进;高速公路基本路段V/C比与事故率的关系[J];公路交通科技;2003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孟祥海;宋春花;黄宝安;;国道主干线系统对交通安全的贡献研究(英文)[J];交通与计算机;2008年05期

2 王浩;孟祥海;关志强;;山区高速公路几何线形与事故率关系研究[J];公路工程;2011年04期

3 陈爽;;驾驶员心理应激与事故倾向性的相关研究[J];山东交通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4 张铁军;唐t$t$;吴玲涛;米晓艺;;双车道公路路侧危险级别的安全影响分析[J];道路交通与安全;2008年05期

5 闫连军;许玉滨;;日东高速K352事故频发原因调查及应对处理措施[J];中外公路;2009年05期

6 侯典建;孙小端;贺玉龙;;高速公路车速离散性与事故率的关系研究[J];交通标准化;2010年13期

7 焦永顺,周同文;交通事故率的概率分布研究[J];河北工业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02期

8 王素欣;王雷震;高利;崔小光;陈雪梅;;BPR路阻函数的改进研究[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交通科学与工程版);2009年03期

9 郭忠印;杨漾;曹继伟;张宇辉;;基于高速公路线形综合指标的安全评价模型[J];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11期

10 戴忧华;安超杰;廖志高;倪洪亮;;高速公路隧道路段交通安全特性研究[J];交通信息与安全;2010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孙云霞;裴玉龙;;高速公路车速离散性与交通事故关系及车速管理研究[A];第二届全国公路科技创新高层论坛论文集(上卷)[C];2004年

2 徐大伟;裴玉龙;;快速路交织区服务水平评价指标研究[A];第九次全国城市道路与交通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3 裴玉龙;胡劲松;;信号控制条件与道路交通事故关系的研究[A];中国公路学会公路规划分会2003年文集[C];2003年

4 戚龙飞;周雪松;陆悦铭;;长江口深水航道南北两侧可航水域开发、使用的可行性探讨[A];中国航海科技优秀论文集[C];2009年

5 王岩;;基于仿真实验的ISA智能车速控制事故率影响研究[A];第一届中国智能交通年会论文集[C];2005年

6 朱业鸿;;广州大北立交高架桥工程在保持“三通”下施工的简介[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市政工程专业委员会第一次城市桥梁学术会议论文集[C];1987年

7 陈国华;程文;;美国道路交通事故黑点鉴别的历史发展及未来走向[A];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首届年会暨职业安全健康论坛论文集[C];2004年

8 钱世民;;加强船舶安全航行理论在VTS预防预控运行中的作用发挥[A];江苏省航海学会2005年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9 戴彤宇;裴玉龙;;交通事故道路成因及预防对策研究[A];第九次全国城市道路与交通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10 李乐园;张小宁;张红军;;基于IVC的瞬时信息在道路网中传播的模拟研究[A];第一届中国智能交通年会论文集[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郜晓雁;交通违法酿祸端[N];大同日报;2006年

2 交宣 朱俊 雷菡;私家车高居事故率榜首[N];扬州日报;2009年

3 记者 黄伟清;驾校要评A,先看“新手”事故率[N];南京日报;2007年

4 通讯员 李墨飞 戴凌 记者 黄伟清;长江南京水域今年事故率创新低[N];南京日报;2008年

5 通讯员 方仕钦;皖江船舶定线制让事故率下降2/3[N];中国水运报;2007年

6 段启建 记者 吴锟;整治摩托车 20个市州仁寿“取经”[N];眉山日报;2008年

7 罗瑞良;药后驾车险于酒[N];中国中医药报;2009年

8 王珍珍邋朱美环;道路运输企业翘首企盼改良交强险[N];中国交通报;2007年

9 通讯员 王莉 郑永在;中远物流成功操作亚洲最大风电项目[N];中国远洋报;2007年

10 王丽;“铁腕”抓安全[N];吉林日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建玲;城市交通网络拥挤识别[D];西南交通大学;2008年

2 于春荣;公路运输系统的经济分析与评价[D];吉林大学;2008年

3 孟祥海;规划阶段城市干道网潜在事故多发点鉴别及改善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7年

4 张晓辉;云理论和数据挖掘在水上安全分析中的应用[D];大连海事大学;2011年

5 矫成武;公路交通安全系统化分析与评价方法及改善策略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6 任常兴;基于风险分析的危险品道路运输路径优化方法研究[D];南开大学;2007年

7 杨志发;高等级公路景观对行车安全影响的综合评价与仿真[D];吉林大学;2007年

8 王琰;静态公路运营安全管理系统核心技术研究[D];同济大学;2008年

9 程国柱;高速道路车速限制方法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7年

10 王晓;高速公路互通式立体交叉关键技术研究[D];长安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徐洪涛;基于速度一致性的高速公路分流区安全服务水平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1年

2 张晓明;高速公路线形与事故率关系及其事故诱导因素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2年

3 李秀文;城市快速路分、合流区通行能力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05年

4 李晓华;基于可能速度的交通安全评价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6年

5 邱荣华;互通立交分流区交通流特性研究[D];东南大学;2006年

6 李玉亮;基于道路平纵线形的交通事故分布规律研究[D];长安大学;2008年

7 冯红运;连续下坡路段交通安全与道路纵断面参数的关系研究[D];长安大学;2007年

8 廖丽;山地城市互通式立交匝道连续分流点合理间距研究[D];重庆交通大学;2013年

9 林小玲;基于遗传神经网络的车辆动态最短路径研究与实现[D];福州大学;2005年

10 钟纯耀;高速公路单车事故统计分析研究[D];长安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24729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aotonggongchenglunwen/224729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da5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