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SVM的出行方式特征分析和识别研究
[Abstract]:Based on the travel path information collected by smart phon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different travel modes are analyzed, and the support vector machine is used to study the trip pattern recognition. This paper first discusses the parameters that can be detected and recorded by mobile phone software, then analyzes the travel mode features from two aspects of travel path and feature parameters, and discusses the key variables that can be separated by two different travel modes. The feature vectors are extracted to identify different travel patterns. Finally, a radial basis function support vector machine (SVM) classifier is established. The support vector machine is trained by using the trip pattern samples obtained from the travel track data of Dalian City and compared with decision tree and BP neural network.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accuracy of SVM recognition is 89.6 and the BP neural network is 85.5, and the decision tree is 77.3.
【作者单位】: 大连交通大学交通运输工程学院;大连海事大学航海学院;
【分类号】:U491.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杨飞;;基于手机定位的交通OD数据获取技术[J];系统工程;2007年01期
2 冉斌;;手机数据在交通调查和交通规划中的应用[J];城市交通;2013年01期
3 孙棣华,马丽,陈伟霞;基于手机定位及聚类分析的实时交通参数估计[J];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2005年03期
4 杨扬;姚恩建;岳昊;刘宇环;;基于支持向量机的出行链活动类型识别研究[J];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2010年06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泉叮;刘朝林;蒋海娜;;基于免疫遗传算法的OD矩阵反推模型与算法[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4期
2 黄美灵;陆百川;;基于手机定位的交通OD数据获取技术[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1期
3 陈鲤文;邹复民;张方舟;;校正数据库模式在手机定位系统中的实现[J];电子技术应用;2012年09期
4 杜长海;黄席樾;杨祖元;唐明霞;杨芳勋;;改进的粒子群算法在动态OD矩阵反推中的应用[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08年34期
5 张新虎;陈艳艳;;手机定位数据获取出行OD:现状及展望[J];交通标准化;2011年20期
6 赵慧;;动态OD估计方法研究综述[J];交通标准化;2011年22期
7 蔡超;左小清;陈震霆;;一种手机定位数据的非运动数据聚类剔除方法[J];交通信息与安全;2010年04期
8 邹亮;张孜;朱玲湘;;基于手机定位的公交OD获取方法研究[J];交通信息与安全;2011年05期
9 巢国平;马伟民;林瑜;;基于车牌识别的快速路OD信息采集技术[J];中国交通信息产业;2009年09期
10 魏玉萍;韩印;;基于手机定位的交通OD获取技术[J];交通与运输(学术版);2011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李瑞锋;张晓东;李娜;吴强;杨猛;;无线通讯网络辅助卫星导航技术[A];第二届中国卫星导航学术年会电子文集[C];2011年
2 周为钢;董秀军;徐巍;郑晓凌;;基于手机信息的交通小区映射方法研究初探[A];2008第四届中国智能交通年会论文集[C];2008年
3 冉斌;邱志军;裘炜毅;陆俊贤;薛美根;董志国;蒋寅;高志刚;;大数据环境下手机定位数据在城市规划中实践[A];城市时代,,协同规划——2013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13-规划信息化与新技术)[C];2013年
4 扈中伟;邓小勇;郭继孚;温慧敏;;基于手机定位数据的居民出行需求特征分析[A];第八届中国智能交通年会优秀论文集——轨道交通[C];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高宏岩;融合移动信号流的高速公路交通拥挤预警与调控[D];山东科技大学;2011年
2 王媛;大范围战略交通协调控制系统关键技术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3 杜长海;计算智能及其在城市交通诱导系统中的应用研究[D];重庆大学;2009年
4 王京;基于交通流参数的动态OD估计方法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5 袁月明;基于手机切换定位技术的交通信息提取方法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2年
6 王龙飞;基于车牌照的车辆出行轨迹分析方法与实践研究[D];长安大学;2011年
7 赵丹;综合交通信息下通勤出行链重构机理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俊峰;基于GPS技术的出行OD调查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2 蔡超;基于手机定位数据的城市路段行程车速提取[D];昆明理工大学;2011年
3 黄立亚;基于移动定位的高速公路车辆信息采集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1年
4 马丽;基于手机定位及聚类的高速公路实时交通参数估计研究[D];重庆大学;2005年
5 徐显九;用户移动模式挖掘的研究及应用[D];西南交通大学;2007年
6 魏静;基于视频牌照检测的动态OD矩阵获取方法研究[D];同济大学;2008年
7 魏领红;基于手机浮动车的高速公路交通参数提取技术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8 张玉平;基于移动商务的出租车O/D收费经济规律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09年
9 韩延全;基于小区逗留时间法的交通参数估计方法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9年
10 张博;基于手机网络定位的OD调查的出行方式划分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杨飞,裘炜毅;基于手机定位的实时交通数据采集技术[J];城市交通;2005年04期
2 褚浩然;郑猛;杨晓光;韩先科;;出行链特征指标的提出及应用研究[J];城市交通;2006年02期
3 张卫华,陆化普;城市交通规划中居民出行调查常见问题及对策[J];城市规划学刊;2005年05期
4 徐建闽,卢凯,韦文斌;公路交通参数检测器的设计[J];公路;2003年05期
5 刘杰;胡显标;傅丹丹;陈明威;;基于无线通信网络的人员出行信息分析系统设计与应用[J];公路交通科技;2009年S1期
6 魏武,张起森,王明俊,黄中祥;基于计算机视觉和图像处理的交通参数检测[J];信息与控制;2001年03期
7 张萌;孙全欣;陈金川;郭继孚;;北京市女性出行行为研究[J];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2008年02期
8 姚广铮;孙壮志;邵春福;李霞;马壮林;;节假日出行活动模式与个人属性相关性分析[J];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2008年06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陈团生;通勤者出行行为特征与分析方法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李俊;GSM系统中的移动定位技术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2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林智岚;福州:出行方式悄然改变中[J];安全与健康;2005年02期
2 谢秉磊;毛科俊;胡小明;;基于区间数的多属性出行方式选择模型[J];交通运输工程学报;2009年04期
3 冯忠祥;刘浩学;张景峰;;农村人口出行方式选择模型[J];交通运输工程学报;2010年03期
4 赵贝;赵淑芝;朱永刚;倪同和;;基于自组织理论的居民出行方式结构模型[J];吉林大学学报(工学版);2010年06期
5 黄俊;蒋乐;黄又清;周俊;朱长青;;武汉市“二环以内‘30分钟畅通工程’”目标解读[J];城市道桥与防洪;2011年03期
6 唐黎标;;国外“拼车”扫描[J];交通与运输;2011年01期
7 王_g;;各年龄段女性出行方式选择的调查[J];科技广场;2011年06期
8 孙剑;李克平;杨晓光;;2010年上海世博会交通需求预测研究[J];交通与运输(学术版);2005年02期
9 肖飞;;关于城市交通规划中单位班车出行方式的思考[J];交通与运输;2008年02期
10 祝伟;过秀成;何明;冉江宇;刘超平;;基于贝叶斯网络的出行方式选择模型研究[J];交通信息与安全;2010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贺晓琴;吴寻;;转变区域客运方式 建设低碳交通体系——浙江省城乡居民出行方式优化研究[A];规划创新:2010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0年
2 仇宁海;秦勇;;基于多层-多模式交通网络的最短路径分析的研究[A];2007第三届中国智能交通年会论文集[C];2007年
3 陆锡明;;大都市一体化交通[A];中国巴士快速交通发展战略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4 罗霞;;21世纪城市交通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整合的交通系统[A];加入WTO和中国科技与可持续发展——挑战与机遇、责任和对策(上册)[C];2002年
5 罗铭;陈艳艳;刘小明;;基于时间价值的可达性分析[A];生态文明视角下的城乡规划——2008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08年
6 王树盛;;Probit模型及其在交通方式分担中的应用研究[A];可持续发展的中国交通——2005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交通运输工程学科)论文集(下册)[C];2005年
7 张迎东;;关于我国城市客运交通结构发展的思考[A];全国城市道路与交通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1年
8 汪娟;陈学武;王庆;;出行者心理需求对城市公共交通发展的影响分析[A];第一届中国智能交通年会论文集[C];2005年
9 周商吾;;反思交通调查 深化交通规划[A];全国城市道路与交通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1年
10 朱伟强;;市建委组织召开杭州市快速公交一号线总体设计方案专家论证会[A];中国巴士快速交通营运实践大会、城市公交环保节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刘照华邋任晓明;十一条道路施工陆续展开[N];太原日报;2007年
2 记者 谭琼辉邋通讯员 熊德志;铸就清江第一跨[N];恩施日报;2008年
3 本报记者 张超;自行车租赁:方便而陌生的出行方式[N];科技日报;2009年
4 岳阳邋本报记者 杨东溟;沈阳“无车日”倡导“绿色”出行方式[N];辽宁日报;2008年
5 本报记者 吕毅 赵丹丹;出行方式变化 文明交通离我们有多远?[N];芜湖日报;2011年
6 靳晓磊;绿色出行方式渐行渐近[N];石家庄日报;2007年
7 本报记者 汪汀;让我们共享绿色出行[N];中国建设报;2008年
8 华凌;倡导“绿色”交通改变出行方式[N];科技日报;2007年
9 记者 杨官荣邋实习生 何薇;“无车日”范围应固定在一环内[N];昆明日报;2008年
10 王秀萍;滨河东路全线封闭改造[N];山西经济日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郭寒英;基于出行者生理心理的城市客运交通出行行为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7年
2 张蕊;城市客运交通系统出行方式分担模型及应用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3 李海峰;城市形态、交通模式和居民出行方式研究[D];东南大学;2006年
4 鲜于建川;通勤者活动—出行选择行为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9年
5 邵昀泓;基于活动的出行需求分析及信息影响研究[D];东南大学;2006年
6 廖勇;区域综合运输通道客运系统结构分析[D];西南交通大学;2011年
7 明士军;多元化公共交通模式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8年
8 王璐;高速客运网络结构优化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09年
9 宗芳;基于非集计模型的交通需求管理策略评价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10 刘爽;基于系统动力学的大城市交通结构演变机理及实证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景妍;交通走廊内旅客出行方式研究[D];兰州交通大学;2012年
2 张丽莉;基于活动的出行方式链选择行为模型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2年
3 郑常龙;基于效用理论的城市居民出行方式选择分析[D];北京工业大学;2013年
4 李晓辉;出行方式选择模糊推理模型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3年
5 徐微;与当下公共交通出行方式匹配的代步工具设计研究[D];沈阳航空航天大学;2013年
6 饶秋丽;商务中心区通勤者出行链和方式选择行为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7 杨森;福州市交通出行及其公交化转向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2年
8 张玺;基于出行方式的城市交通可达性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8年
9 罗良鑫;小汽车停车收费影响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5年
10 范雪婷;中长途旅客出行方式选择和敏感度分析[D];华南理工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29647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aotonggongchenglunwen/22964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