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标倾角测量中误差补偿方法
[Abstract]:This paper introduces a compensation method for inclination measurement error of remote control terminal of buoy. The system consists of three-axis accelerometer, MCU processor and power module. The hardware circuit and software circuit are designed completely. Through the fine debugging and testing, the error range of the measured angle is between 0 掳~ 1 掳. The method is simple and practical.
【作者单位】: 闽邮吉星数码科技有限公司;福建师范大学;
【分类号】:U644.43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田小芳;陆起涌;熊超;;基于加速度传感器的倾角仪设计[J];传感技术学报;2006年02期
2 张维胜;倾角传感器原理和发展[J];传感器世界;2002年08期
3 肖茜;陈庆;;基于ADXL345的超低功耗倾角测量仪的设计[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4年16期
4 刘牮;张辉;雷龙;苏舒;李永东;;加速度数据的采集及分析[J];信息技术;2013年1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娟;徐淑静;徐爱东;;微机械热对流倾角仪温度补偿技术研究[J];微纳电子技术;2006年08期
2 张振友;赵勇;杨岐子;李建军;;基于MEMS加速度传感器的数字式象限仪[J];兵工自动化;2009年03期
3 徐玉;李平;韩波;;一种面向机动的低成本姿态测量系统[J];传感技术学报;2007年10期
4 徐叶雷;方勇;;基于MEMS加速度计的车用自动呼救系统[J];传感技术学报;2009年06期
5 林小波;崔永俊;甄国涌;石云波;刘俊;;基于加速度计的数字显示倾角测量仪[J];传感器与微系统;2008年01期
6 李启光;张海龙;郝静如;;基于六加速度计的陀螺仪漂移补偿算法的研究[J];传感器与微系统;2009年12期
7 汤国锋;刘猛;黄卫佳;杨永才;;双轴倾斜角度测量系统设计[J];传感器与微系统;2009年12期
8 朱洪涛;钟爱平;;高程差传感器信号处理[J];传感器与微系统;2010年06期
9 朱洪涛;方华伟;王志勇;;一种新型高程差传感器的研究[J];传感器世界;2006年01期
10 刘洪祥;高国伟;;自动调零伺服器倾角传感器的设计与实现[J];传感器世界;2006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蔡明伦;蔡烽;石爱国;;基于膜电位倾角传感器的船舶姿态测量[A];2004全国测控、计量与仪器仪表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4年
2 张旭;王雪梅;衣彬;;新型智能液体摆倾角传感器检测电路设计[A];第十七届全国测控计量仪器仪表学术年会(MCMI'2007)论文集(下册)[C];2007年
3 石爱国;余力;肖冰;代亮;杨宝璋;;一次舰船摇荡海上实测及其数据分析[A];海浪海啸与实用航海技术[C];2006年
4 曾瑜;付敬奇;朱晓锦;;双轴倾角传感器耦合干扰的补偿[A];中国仪器仪表学会第六届青年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5 丛皖平;;SCA100T加速度传感器在钻孔测量系统中的应用及误差校正[A];陕西省地球物理文集(八):深部矿井灾害源探测实践[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宗成强;道路运输超限货物在途安全评估方法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1年
2 程凯;深海原位激光拉曼光谱系统机械结构设计及海上试验关键问题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1年
3 李建荣;提高非接触式位置检测装置测量精度的关键技术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2011年
4 郭磊;自行车机器人非线性系统中若干问题的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07年
5 潘梦鹞;机动车运行安全监测新模式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2年
6 宋高顺;MIMU辅助卫星测姿技术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罗景文;用于航拍的小型无人直升机增稳实验系统设计及控制算法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9年
2 李江涛;大件货物运输绑扎安全监测系统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3 吴双;连铸机辊缝在线测量装置[D];西安工业大学;2011年
4 范伦;高压输电线路导线综合在线监测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5 宫达磊;一种基于电感变化的倾角传感器的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1年
6 熊平闯;多个MEMS加速度计融合的数字倾角仪[D];合肥工业大学;2011年
7 万坚;轨道静态横距测量仪的研制[D];中南大学;2010年
8 刘庆利;基于智能传感器的火炮姿态调整平台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1年
9 李翔;基于地磁场的水平方位角测量研究[D];桂林电子科技大学;2010年
10 李锋;大型双柱立车误差建模、测量及分析[D];上海交通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9条
1 段晓敏;李杰;刘文怡;沙承贤;;基于MEMS加速度计的数字倾角测量仪的设计[J];电子设计工程;2009年08期
2 袁西;陈栋;田湘;吕晶;;三轴数字加速度计ADXL345及其在捷联惯导中的应用[J];电子设计工程;2010年03期
3 穆伟平;马文忠;赵仁德;李震;包学菠;;超低功耗倾角测量仪的设计[J];电子世界;2013年11期
4 安博文;陈桂林;;高精度转炉倾角测量仪的应用研究[J];红外技术;2005年06期
5 李涛;雷万忠;;基于LabVIEW的数据采集系统研究[J];工矿自动化;2010年11期
6 李杭晋;潘为刚;李易庭;韩耀振;;低功耗便携式倾角测量仪的设计[J];山东交通学院学报;2013年03期
7 丁小龙;孙传友;;数字式倾角测量仪设计[J];科技咨询导报;2007年22期
8 罗锋;郭志宏;骆遥;王明;;航空重力数据的等波纹FIR低通滤波试验[J];物探与化探;2012年05期
9 郝骞;冯敦超;马慧卿;齐明思;;基于MEMS传感器技术的倾角测量仪设计[J];电子测试;2013年05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维志;单片机控制的误差补偿系统在滚刀加工中的应用[J];机电工程;2000年05期
2 贺杰;黄显林;李学峰;;SINS制导工具误差补偿研究[J];航空学报;2007年01期
3 黄东兆;周会成;李斌;唐小琦;;面向轮廓精度控制的误差补偿方法[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2期
4 王福元;徐家文;赵建社;;整体叶盘电解扫掠成形精度分析及误差补偿[J];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5期
5 黄付中;;球杆仪在机床故障诊断与误差补偿方面的应用[J];设备管理与维修;2010年10期
6 梁建成;误差补偿——提高机械加工精度的重要途径[J];机械工程;1987年03期
7 张红俊,张红旺,同长虹;电阻应变式传感器在应用中的误差补偿[J];机械管理开发;2003年04期
8 郭卫东;谷文港;张晓玲;;轴系扭振测试分度误差补偿方法及程序实现[J];机械设计与研究;2007年02期
9 常鹏;李成荣;;平面并联机器中变值几何参数的误差补偿方法[J];机械设计与制造;2011年02期
10 刘焕牢,李斌,师汉民;基于球杆仪数控机床误差补偿方法研究[J];工具技术;2003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8条
1 李航;孙厚芳;袁光明;;基于二维误差测量的数控机床误差补偿与控制[A];人才、创新与老工业基地的振兴——2004年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年会论文集[C];2004年
2 何宇航;柴立群;李强;高波;曹益平;;一种镜面对称法绝对测量中的误差补偿方法[A];第十四届全国光学测试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12年
3 葛文涛;邓正隆;高玉凯;;机抖式激光陀螺温度误差补偿研究[A];第十届全国敏感元件与传感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4 刘又午;章青;赵小松;张志飞;;数控机床误差补偿——提高工作精度的基本途径[A];面向21世纪的生产工程——2001年“面向21世纪的生产工程”学术会议暨企业生产工程与产品创新专题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5 张闯;杨庆新;刘福贵;颜威利;;车载电子指南系统的设计[A];电工理论与新技术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6 刘又午;章青;赵小松;张志飞;;先进制造技术的重要课题[A];制造业与未来中国——2002年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年会论文集[C];2002年
7 陈国洪;袁欢;;沧州纵横高炉槽下选程的功能及实现[A];中国计量协会冶金分会2013年会论文集[C];2013年
8 范晋伟;谷志敏;刘宏旭;胡勇;;数控曲面磨床几何误差补偿及网络化应用[A];2005年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年会论文集[C];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陈逢军;非球面超精密在位测量与误差补偿磨削及抛光技术研究[D];湖南大学;2010年
2 粟时平;多轴数控机床精度建模与误差补偿方法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2年
3 沈金华;数控机床误差补偿关键技术及其应用[D];上海交通大学;2008年
4 张毅;数控机床误差测量、建模及网络群控实时补偿系统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3年
5 马术文;数控机床热变形特性和热误差补偿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英姝;数控误差补偿新技术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06年
2 王慧珍;加工零件全自动化编程测量和误差补偿[D];天津大学;2004年
3 王伟;数控加工中在线检测及误差补偿的关键技术研究[D];兰州理工大学;2009年
4 关伟智;铣床加工中心的空间误差测量及其补偿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9年
5 李宝忠;加工中心的误差补偿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00年
6 洪江力;丝杠磨床在线误差补偿系统设计与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1年
7 杨保龙;夹具系统综合误差补偿若干关键技术的研究[D];天津大学;2012年
8 周静;装夹误差及其主动控制方法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1年
9 刘征文;铣车复合加工中心整机热变形及误差补偿的研究[D];兰州理工大学;2013年
10 王元宝;基于误差补偿的时间序列预测方法[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32664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aotonggongchenglunwen/23266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