隧洞压力引起的非均匀初始应力场对饱和土的纵向动力响应的影响研究
[Abstract]:Based on the incremental elastic dynamic theory, the longitudinal dynamic response of the inhomogeneous stress field caused by the initial tunnel pressure to the initial homogeneous isotropic saturated soil is studied. The inhomogeneity of soil under initial stress field is studied. The longitudinal dynamic equation of saturated soil is established under the assumption of plane strain and the analytical solution of longitudinal vibration is obtained. Finally, the influence of initial stress field caused by initial tunnel pressure on soil longitudinal impedance is analyzed and compared with existing solutions.
【作者单位】: 浙江大学软弱土与环境土工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浙江大学滨海和城市岩土工程研究中心;
【分类号】:U45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黄晓吉;扶明福;徐斌;黎剑华;;简谐环形荷载作用下饱和土体中圆形衬砌隧洞的动力响应研究[J];铁道建筑;2011年01期
2 黄晓吉;扶明福;徐斌;黎剑华;;衬砌弹性模量对圆形隧洞动力响应的影响研究[J];现代隧道技术;2011年01期
3 朱素平,孙钧;饱和土体一维固结方程的稳定性分析[J];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7年05期
4 刘干斌,谢康和,施祖元;黏弹性饱和土体中圆形隧洞动力相互作用[J];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2005年10期
5 刘干斌,顿志林,谢康和,施祖元;粘弹性饱和土体中半封闭圆形隧洞的稳态响应分析[J];中国铁道科学;2004年05期
6 刘干斌,谢康和,施祖元;粘弹性饱和土体中半封闭圆形隧洞的动力响应分析[J];固体力学学报;2004年03期
7 毛雪松;侯仲杰;马殙;;非饱和土体补水过程水分迁移数值分析[J];中外公路;2006年03期
8 冯文彦;;软土基础稳定性的分析与处理措施[J];硅谷;2010年07期
9 史丽婷;王谷;;喷草边坡旱季滑坡形成机理与工程改善对策研究[J];公路交通科技(应用技术版);2010年10期
10 刘干斌,顿志林,谢康和,施祖元;饱和土体中半封闭压力隧洞的应力和位移场[J];科技通报;2004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折学森;张登良;顾安全;;软土路基的沉降变形研究[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第七届年会暨茅以升诞辰100周年纪念会论文集[C];1995年
2 刘春;翁洋;王汉强;;波动理论在强夯加固机理研究中的应用[A];2005年公路交通学术论文集[C];2005年
3 刘宏;范永政;吴国庆;;九寨黄龙机场高填方变形机理与控制[A];第十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四)[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张莎莎;基于离心模型试验的饱和土固结理论研究[D];长安大学;2011年
2 刘干斌;软土隧道固结性状及相互作用理论研究[D];浙江大学;2004年
3 傅玉勇;层状场地中地铁隧道对沿线地震动及其附近建筑物的影响[D];天津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成振;爆炸荷载作用下饱和土及准饱和土中隧道的瞬态动力响应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2 郭崇峙;水下隧道地基地震变形特征与结构地震响应分析[D];北京交通大学;2013年
3 刘丽花;地铁隧道施工期非饱和土体沉降变形的注浆加固控制技术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7年
4 岳彩坤;黄土路基水热传输问题试验研究及数值分析[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7年
5 吴延春;路基的渗流力学特性及其工程应用[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6 王有昌;半填半挖路基水分运移规律及差异沉降形成机理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09年
7 罗军;旧路拓宽粉土路基的水分运移及差异沉降形成机理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09年
8 颜斌;黄土路基的水分入渗规律和湿陷变形研究[D];长安大学;2007年
9 刘兴旺;降雨入渗条件下路基稳定性分析[D];中南大学;2006年
10 张胜军;非饱和土理论在高液限填土路基中的应用研究[D];天津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36970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aotonggongchenglunwen/23697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