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基层类型水泥混凝土路面温度翘曲结构试验与理论分析
[Abstract]:In order to study the difference of (JPCP) response law of cement concrete pavement with common joints under the action of temperature load when the base type changes, three kinds of common base were paved, respectively, the AC functional layer was added to the cement stabilized macadam base course (CTB). The poor concrete base (LCB), graded macadam base (GCSB), was paved with a full-scale test road of cement concrete with force transfer rod and pull rod on it. The temperature and strain fluctuation at different positions and depths in the plate were monitored by vibrating string strain gauge. Furthermore, the finite element calculation model of temperature stress of cement concrete pavement based on multi-layer slab system on Winkler foundation is established (the modulus of each structure layer is determined by loading plate test). The reliability of the model is verified by the measured strain and the stress data. The boundary conditions of the model for calculating the temperature stress are determined. On the basis of this, the finite element model of thermal stress of nine-link plate is established, and the responses of different base types, surface-base interface treatment mode, joint width and positive and negative temperature difference to the pavement panel are analyz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variation law of strain / stress-temperature in the slab has a very obvious approximate hysteretic characteristic, the temperature stress in the slab of lean concrete base is the largest, and that of graded macadam base is the smallest. The temperature warping stress calculated by this method is between the results of the other three representative methods.
【作者单位】: 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院;
【基金】:交通运输部西部交通建设科技项目(2007 318 223 01-4)
【分类号】:U416.21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景天然;严作人;;水泥混凝土路面温度应力的实验研究[J];华东公路;1981年03期
2 姚祖康;桓腊元;严作人;;混凝土路面的温度翘曲应力的试验验证[J];华东公路;1984年06期
3 严作人;;刚性路面中非线性温度分布产生的内应力分析[J];华东公路;1985年01期
4 谈至明,姚祖康;层间约束引起的双层水泥混凝土路面板的温度应力[J];交通运输工程学报;2001年01期
5 姚祖康;水泥混凝土路面的温度翘曲应力[J];同济大学学报;1981年03期
6 谈至明,姚祖康;非线性温度场下的水泥混凝土路面温度应力[J];中国公路学报;1993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曹朗;葛风光;;任意集中荷载下简支斜板弯曲问题的解析解[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8年04期
2 姜磊;姚继涛;李桅;赵玉星;信任;;结构设计规范中混凝土双向板几个问题的探讨[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1年03期
3 邹玉广;;复杂边界矩形板的设计[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1年05期
4 胡瑞;任辉启;严东晋;张并锐;;内部为弹性点支承的简支板的近似分析[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6年03期
5 宋华;胡瑞;任辉启;严东晋;;内部为弹性点支承的简支板的振动分析[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7年04期
6 刘晓洲;刘鹏;李洪升;;寒区水库护坡冰冻破坏问题中的断裂力学分析[J];冰川冻土;2010年03期
7 华云龙;王福合;吕忠孝;;金属丝网片在横向均布载荷作用下变形的研究[J];北京农业工程大学学报;1987年01期
8 周祝林;吴伯明;贺志远;丁锁柱;;3D夹层结构复合材料风电用机舱罩设计计算[J];玻璃钢;2009年02期
9 周祝林;吴伯明;贺志远;丁锁柱;;新型3D夹层结构复合材料风电用SEC-W01-1250机舱罩强度、刚度和稳定性设计计算报告[J];玻璃钢/复合材料;2010年01期
10 胡勇,崔维成;散货船碰撞损伤后的剪切极限强度[J];船舶力学;2004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庞世红;马眷荣;马振珠;刘小根;任淑萍;;夹层玻璃抗弯性能与温度的关系[A];2010全国玻璃技术交流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2 邵式亮;迟维胜;邓成刚;;水泥砼道面温度梯度的概率特性[A];第八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Ⅲ卷)[C];1999年
3 张晓靖;;水泥混凝土路面数值模拟分析[A];中国交通土建工程学术论文集(2006)[C];2006年
4 过玉卿;金光振;;箱形主梁上盖板局部弯曲应力计算[A];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物料搬运学会第二届年会论文集(三)--金属结构[C];1984年
5 赵文峰;孙政;曹耀初;姚明珠;;充满液体密闭腔在静水压力用下的结构强度计算方法[A];2013年船舶水动力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庞世红;夹层玻璃等效厚度研究[D];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总院;2009年
2 孙卫明;科学与工程计算中的Fourier级数多尺度方法[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3 罗文柯;上覆巨厚火成岩下煤与瓦斯突出灾害危险性评估与防治对策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4 姜磊;钢筋混凝土双向板挠度的试验研究与分析控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1年
5 罗洪光;冷弯薄壁斜卷边槽钢弹性畸变屈曲计算研究[D];武汉大学;2011年
6 章春亮;铸铁烘缸应力分析理论与强度设计方法的研究[D];浙江大学;2002年
7 王肖戎;三维波纹钢板混凝土拱型复合结构理论分析与计算[D];西北工业大学;2003年
8 蒋应军;重载交通水泥混凝土路面材料与结构研究[D];长安大学;2005年
9 谢昱;层合板的应力分析及其剥离[D];清华大学;1988年
10 王佶;隧道路面新材料及复合式路面设计与应用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银国伟;谐波摩擦传动柔轮径向力与径向变形关系的分析及实验[D];郑州大学;2010年
2 雷翔;大型变壁厚钢储罐在不均匀沉降下的稳定性能[D];浙江大学;2011年
3 巢亮;中温固化型PF树脂竹胶合板相关力学特性的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8年
4 李鹏;晶片式压电液压驱动器的设计与试验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5 彭李奎;基于MC6320A(KK)整车平台纯电动车承载设计的力学特性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1年
6 邱继栋;双向正交密加筋板的极限强度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1年
7 孙勤明;三叠片弯曲振动换能器性能与尺寸关系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8 李剑;上部结构、筏板基础与岩溶地基共同作用的研究[D];广东工业大学;2011年
9 陈占锋;地下结构混凝土倒T形叠合板楼盖双向受力性能分析及应用[D];中南大学;2010年
10 唐长根;板式无砟道岔岔区板力学特性分析[D];中南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谢国忠;袁宏;姚祖康;;水泥混凝土路面最大温度梯度值[J];华东公路;1982年06期
2 严作人;;刚性路面中非线性温度分布产生的内应力分析[J];华东公路;1985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邴文山;;水泥混凝土路面抗冻厚度及其可靠性分析[J];公路;1987年02期
2 周泽民;水泥混凝土路面与沥青路面的对比分析[J];中南公路工程;1989年03期
3 罗俊明;水泥混凝土路面胀缝设计初探[J];小城镇建设;1997年05期
4 张大龙,郝伟;水泥混凝土路面耐久性因素的分析[J];林业科技情报;2002年02期
5 黄锋,谭宝龙;水泥混凝土路面排水式基层结构的应用分析[J];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6 刘建虎;;浅析水泥混凝土路面损坏的原因及其防治措施[J];今日科苑;2007年06期
7 梁晓程;;旧水泥混凝土路面碎石化技术应用[J];交通世界(建养.机械);2008年04期
8 丁小松;;水泥混凝土路面加铺沥青混凝土施工工艺[J];交通世界(建养.机械);2011年06期
9 李永年;黄熙;;利用小窑水泥修筑混凝土路面[J];公路;1984年10期
10 黄熙;韩以谦;;缩短水泥混凝土路面养生期研究报告[J];华东公路;1988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勇;;水泥混凝土路面常见病害及养护对策[A];土木建筑学术文库(第10卷)[C];2008年
2 宋阳;;水泥混凝土路面断板的预防措施[A];河南省建筑业行业优秀论文集(2008)[C];2008年
3 金柏芳;许鹰;周怀治;;两种水泥混凝土路面破碎技术的应用分析[A];全国城市公路学会第十九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4 黄海传;马立新;;浅谈水泥混凝土路面早期裂缝产生的原因及维修方法[A];公路交通与建设论坛(2009)[C];2010年
5 吕丽华;柳均哲;汪翔;;纤维对水泥混凝土路面冻融—磨蚀联合作用的影响[A];第十届全国水泥和混凝土化学及应用技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6 范小响;甄京山;赵静;;水泥混凝土路面破碎稳固施工工艺与质量控制[A];2004年道路工程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4年
7 王俊武;丁兆文;;水泥混凝土路面早期裂缝危害及防治的探讨[A];土木建筑学术文库(第15卷)[C];2011年
8 高伟;朱光耀;;水泥混凝土路面不均匀变形指标与测定方法探讨[A];第二届全国公路科技创新高层论坛论文集(下卷)[C];2004年
9 刘涛;卜小明;李治龙;;水泥混凝土路面板底脱空封堵治理研究[A];第二届全国公路科技创新高层论坛论文集(下卷)[C];2004年
10 王彦莹;;水泥混凝土路面外加剂应用技术[A];中国公路学会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张韶军;水泥混凝土路面长寿有“道”[N];中国交通报;2011年
2 吕梁公路分局 郑东明;水泥混凝土路面快速修补技术[N];山西科技报;2003年
3 ;水泥混凝土路面维修技术[N];科技日报;2004年
4 陈晓光 本报记者 陈渌;先进科技铺就“北黑”坦途[N];黑龙江日报;2010年
5 朱子靳;新技术新材料在水泥混凝土路面滑模施工中应用[N];中华建筑报;2003年
6 易小卫 张乐华;“水泥混凝土路面加铺方法”取得成果[N];中国交通报;2003年
7 吴志军 陈雄;废物再利用 节能又环保[N];湄洲日报;2009年
8 山西金城建筑有限公司 李新民;水泥混凝土路面开裂原因分析[N];山西科技报;2002年
9 王大鹏;连续配筋混凝土路面技术取得突破[N];中国交通报;2011年
10 太原公路分局北郊公路管理段 任变香;水泥混凝土路面裂缝的防治与保养[N];山西科技报;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少文;山西运煤干线水泥混凝土路面损坏分析与典型结构研究[D];长安大学;2011年
2 廉向东;湿热地区水泥混凝土路面基层性能评价与路面结构协调设计[D];长安大学;2012年
3 易志坚;路面层间破坏分析与设置隔离层的水泥混凝土路面新结构研究[D];重庆大学;2011年
4 吴国雄;水泥混凝土路面开裂机理及破坏过程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3年
5 盛燕萍;基于抗冲刷性能的水泥混凝土路面半刚性基层材料组成设计研究[D];长安大学;2010年
6 李向群;吉林省公路冻害原因分析及处理方法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7 张玉宏;水泥混凝土路面碎石化综合技术研究[D];东南大学;2006年
8 夏永旭;涵洞、通道上路面结构研究[D];长安大学;2000年
9 尉学勇;西藏高寒地区水泥混凝土路面太阳能融雪(冰)技术研究[D];长安大学;2011年
10 蒋鑫;异型断面路基工程特性及其上承路面结构行为的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潘晨;基于有限元数值模拟的水泥混凝土路面冰冻损伤机理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2 尹凯;城市水泥混凝土路面沥青混凝土罩面改造的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0年
3 彭联君;麻瑶公路破损水泥混凝土路面加铺沥青面层成套技术应用研究[D];长安大学;2010年
4 马艳兵;水泥混凝土路面面板脱空判定及压浆治理方法研究[D];重庆交通大学;2010年
5 周灵;水泥混凝土路面裂缝修补新材料研究[D];长安大学;2010年
6 席晓波;水泥混凝土路面切缝机理研究[D];长安大学;2000年
7 高维成;水泥混凝土路面疲劳特性研究[D];长安大学;2000年
8 段红波;水泥混凝土路面温度应力面向对象的有限元分析[D];大连理工大学;2000年
9 何健杰;水泥混凝土路面快速修补材料与工艺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6年
10 胡伟;水泥混凝土路面三维数值分析及轴载换算[D];西南交通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245769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aotonggongchenglunwen/24576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