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交通工程论文 >

流固耦合下深层盾构隧道开挖面稳定流体参数研究

发布时间:2019-05-13 22:29
【摘要】:目前盾构工法广泛应用于城市地铁的建设之中,而隧道开挖面稳定性是影响隧道施工安全性的重要因素。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对考虑流固耦合影响的深层盾构隧道砂土层开挖面稳定性进行了模拟研究,并利用自己提出的一套新的判别准则来确定盾构隧道开挖面极限支护压力。相比以前的研究,该准则不仅考虑了盾构隧道开挖面直径对确定极限支护压力的影响,而且也考虑了在开挖面位移曲线突变和近线性两种类型下的极限支护压力如何确定。利用该判别准则,对影响渗流状态下砂土层隧道开挖面稳定性的因素——土体饱和渗透系数、渗流持续时间、地下水位埋深和孔隙率等进行了参数敏感性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土体饱和渗透系数、渗流持续时间、地下水位埋深均与开挖面极限支护压力成正比关系;而随孔隙率变化,开挖面极限支护压力则变化不大。
[Abstract]:At present, shield tunneling method is widely used in the construction of urban subway, and the stability of tunnel excavation surface is an important factor affecting the safety of tunnel construction. The stability of sand layer excavation surface of deep shield tunnel considering the effect of fluid-solid coupling is simulated by numerical simulation method, and a new set of criteria proposed by ourselves is used to determine the ultimate support pressure of shield tunnel excavation surface. Compared with the previous research, this criterion not only considers the influence of the diameter of shield tunnel excavation surface on the determination of ultimate support pressure, but also considers how to determine the ultimate support pressure under the sudden change of displacement curve and the near linear type of excavation surface displacement curve. By using this criterion, the parameter sensitivity analysis of the factors affecting the stability of sand layer tunnel excavation surface, such as soil saturated permeability coefficient, seepage duration, groundwater level buried depth and porosity, is carried out.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saturated permeability coefficient, seepage duration and groundwater level buried depth are proportional to the ultimate support pressure of the excavated surface, but the ultimate support pressure of the excavated surface does not change much with the change of porosity.
【作者单位】: 常州市轨道交通发展有限公司;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重大研究计划项目,项目编号90815008 国家人防项目,项目编号0290235002
【分类号】:U455.4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唐益群,宋永辉,周念清,黄雨,叶为民,张庆贺;土压平衡盾构在砂性土中施工问题的试验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5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胡欣雨;张子新;;砂卵石地层土压盾构开挖面动态平衡机理研究[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9年06期

2 韦良文;张庆贺;孙统立;吴敏慧;;盾构隧道开挖面稳定研究进展[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6期

3 李石磊;高玉武;;泡沫技术在土压平衡盾构中的应用[J];低温建筑技术;2006年04期

4 孙谋;谭忠盛;;盾构法修建水下隧道的关键技术问题[J];中国工程科学;2009年07期

5 秦哲;王成勇;冯尚智;陈春林;;地下盾构过程中泡沫剂对刀具耐磨性的影响[J];工具技术;2006年08期

6 王剑;邓宗伟;;某超大直径断面顶管施工引起的地层位移分析[J];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2014年02期

7 王净伟;杨信之;阮波;;盾构隧道施工对既有建筑物基桩影响的数值模拟[J];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2014年04期

8 王俊;方勇;何川;江英超;;盾构隧道施工对砂性地层的扰动及管片受荷特征[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15年01期

9 江华;江玉生;张晋勋;;基于端头加固理论的盾构尺寸效应及界线研究[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15年02期

10 熊浩;赵凯;陈国兴;;海底隧道排水衬砌渗流场解析[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15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孟海峰;刘江涛;李世君;;土压平衡盾构富水粉砂地层进、出洞常见问题分析[A];第二届隧道掘进机(盾构、TBM)专业委员会第一次学术研讨会暨中铁隧道集团城市盾构项目管理、施工技术、设备维保交流会论文集[C];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余滨;改性碴土流变特性实验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2 刘春虎;盾构土压平衡比控制特性研究[D];广东工业大学;2011年

3 陈强;上软下硬地层中盾构隧道开挖面支护压力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4 齐立志;砂层地基盾构隧道开挖面被动破坏支护力研究[D];浙江大学;2012年

5 江俊杰;盾构掘进过程中的异常工况识别与智能决策[D];浙江大学;2012年

6 陈振环;基于液压恒压网络的盾构土压平衡控制研究[D];广东工业大学;2006年

7 赵强政;φ520mm土压平衡式模型盾构机研制及试验性掘进控制模拟[D];西南交通大学;2007年

8 李君;盾构开挖面稳定性理论与试验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9 黄丙庆;盾构机刀盘设计参数的适应性研究[D];天津大学;2009年

10 周尚荣;砂砾地层土压平衡盾构施工地表沉降分析与控制[D];中南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易宏伟,张庆贺,朱忠隆;静力触探在盾构施工对土体扰动研究中的应用[J];世界隧道;2000年02期

2 张庆贺,朱忠隆,杨俊龙,朱继文;盾构推进引起土体扰动理论分析及试验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1999年06期

3 唐益群,黄雨,叶为民,王艳玲;地铁列车荷载作用下隧道周围土体的临界动应力比和动应变分析[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3年09期

4 韩煊;李宁;J.R.Standing;;Peck公式在我国隧道施工地面变形预测中的适用性分析[J];岩土力学;2007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申红杰;恒山隧道开挖工艺[J];山西建筑;2003年07期

2 李仕东;陈英军;刘世松;侯毅;;以测点坐标为引数放样隧道开挖面轮廓线[J];中外公路;2005年06期

3 贾蓬;张晋毅;;近距离平行隧道开挖的三维有限元数值分析[J];现代隧道技术;2006年01期

4 张延新;蔡美峰;乔兰;王克忠;;高速公路隧道开挖与支护力学行为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6年06期

5 孙卫民;王秋生;;过街隧道开挖对周围管群的影响分析[J];甘肃科技;2006年09期

6 罗文林;刘峧炜;韩煊;;隧道开挖对桩基工程影响的数值分析[J];岩土力学;2007年S1期

7 严绍洋;李亮辉;高燕希;张春宇;;公路隧道开挖渗流场的有限差分法分析[J];中外公路;2007年06期

8 董军;陈波;李玲;唐宗富;钱双彬;;近距离隧道开挖对已有地下结构的安全影响分析[J];中国科技论文在线;2007年09期

9 李煜,

本文编号:247623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aotonggongchenglunwen/247623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1b9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