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交通工程论文 >

多位移模式下刚性挡土墙主动土压力对比研究

发布时间:2019-09-19 08:04
【摘要】:本文以重庆市东港工业园区三峡库区移民产业园道路为依托进行研究,由于该工程路段中多处出现深路堑、高路堤的情况,因此考虑在适当路段设置挡土墙。对于挡土墙设计来说,明确挡墙墙后各点土压力的分布情况并准确的计算出土压力的合力及合力作用点位置是至关重要的。对于土压力的计算,经典的库仑土压力理论和朗肯土压力理论,因其计算简单和力学概念明确,在工程中得到广泛应用。但是经典的库仑土压力理论存在着一些明显的不足之处:一是要求刚性挡土墙为均匀平移,这与正常工作条件下挡土结构的实际位移情况不符;二是严格意义上库仑土压力理论只能求得土压力合力,土压力直线分布只是一种假定,并且实测得到的土压力大多呈非线性分布;三是要求墙后土体达到极限平衡状态,求得该极限状态下的土压力。因此,有必要根据工程实际,考虑挡土墙位移模式对土压力的分布情况、合力大小以及作用点位置的影响。虽然在这方面许多学者也开展了一些研究:但多数都是对相关土压力问题进行了定性的分析,定量的分析相对较少;所建模型基本上为填土表面水平,墙背竖直,所以有必要考虑不同位移模式下填土倾角β和挡土墙背与竖直线夹角α对土压力分布、合力大小以及合力作用点的影响。 本论文首先基于卡岗(M.E.KaraH)提出的土压力水平层分析法,将滑动楔形体划分为平行于填土表面的微元土层,建立微元土层的静力平衡方程推导出平动位移模式、绕墙底转动位移模式、绕墙顶转动三种位移模式下的主动土压力计算公式。然后采用PLAXIS有限元软件建立不同挡土墙墙背与竖直线夹角α和不同填土倾角β各角度组合共49个有限元计算模型,分别从三种位移模式研究β和α角对土体达到主动状态的极限位移、土压力分布、土压力合力作用点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T位移模式下主动土压力合力作用点相对高度与夹角α和倾角β呈正相关关系且接近线性相关,土压力合力作用相对高度大致在0.325-0.483区间变动,其具体位置大小可通过查本论文分析形成的挡土墙土压力合力作用点数据表得出; RB、RT位移模式下主动土压力合力可根据T位移模式下合力作用点进行调整。最后将研究的结果运用于重庆市东港工业园区三峡库区移民产业园道路路堤挡土墙土压力计算,经分析比较能较好的反应实际工作条件下挡土墙的受力情况。
【图文】:

墙高,土压力


//(m)图2-3 土压力沿墙高分布(《 = 0°) 图2-4 土压力沿墙高分布(a = 25°)通过对以上案列的计算分析得到土压力分布函数的图形,从图2-3和图2-4都可以直观的看到土压力沿墙高呈非线性分布,通过分析不同^3角对应的土压力强度分布曲线可知:随着角不断增大土压力强度较大区域在不断上移,即土压力合力作用点随角增大而上移。横向对比图2-3与图2-4中相同P角对应的两条土压力强度分布曲线可知:挡土墙背与竖直线的夹角0;同样对土压力强度分布和合力作用点产生影响,即合力作用点随a角增大也向上移动。通过对土压力分布的计算方法的研究,可以作为对两大经典土力学理论的完善,,为工程设计中土压力分布和土压力合力作用点的确定提供更可靠地理论依据和计算方法。2.2.2 RB位移模式主动土压力计算方法研究根据以前一些学者对绕墙底转动位移模式下挡墙后土体的破坏分析,可知RB位移模式下的土体的塑性发展过程与平动位移下的土体塑性发展有较明显的区别。在RB位移模式的演化过程中,随转角位移的发生,土体塑性发展由挡墙顶部土体开始发展

墙高,土压力


图2-3 土压力沿墙高分布(《 = 0°) 图2-4 土压力沿墙高分布(a = 25°)通过对以上案列的计算分析得到土压力分布函数的图形,从图2-3和图2-4都可以直观的看到土压力沿墙高呈非线性分布,通过分析不同^3角对应的土压力强度分布曲线可知:随着角不断增大土压力强度较大区域在不断上移,即土压力合力作用点随角增大而上移。横向对比图2-3与图2-4中相同P角对应的两条土压力强度分布曲线可知:挡土墙背与竖直线的夹角0;同样对土压力强度分布和合力作用点产生影响,即合力作用点随a角增大也向上移动。通过对土压力分布的计算方法的研究,可以作为对两大经典土力学理论的完善,为工程设计中土压力分布和土压力合力作用点的确定提供更可靠地理论依据和计算方法。2.2.2 RB位移模式主动土压力计算方法研究根据以前一些学者对绕墙底转动位移模式下挡墙后土体的破坏分析,可知RB位移模式下的土体的塑性发展过程与平动位移下的土体塑性发展有较明显的区别。在RB位移模式的演化过程中,随转角位移的发生,土体塑性发展由挡墙顶部土体开始发展
【学位授予单位】:重庆交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U417.1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邓浩,周茂清;南海某挡土墙滑移事故原因分析[J];地质灾害与环境保护;2002年01期

2 郑冬菁;坡地建筑中挡土墙的设计[J];福建建设科技;2002年04期

3 李绍辉;关于挡土墙设计的探讨[J];江西建材;2002年04期

4 程德华,董恩富;减压悬臂混合式挡土墙设计与施工[J];粮食流通技术;2002年03期

5 侯龙清,胡文平,罗嗣海;减力板式挡土墙的受力分析及应用[J];西部探矿工程;2002年03期

6 王东;浅谈重力式砖石挡土墙的设计[J];粮油仓储科技通讯;2002年02期

7 邱红胜;郑俊杰;;一种新型挡土墙设计方法[J];岩土力学;2002年S1期

8 赵长久;软土地基挡土墙优化设计的探讨与实践[J];基建优化;2003年02期

9 文波,赵鹏,张俊发;110kV略阳变电所高挡土墙的优化设计[J];西北水力发电;2003年03期

10 张文渊;浅谈挡土墙设计[J];中国市政工程;2003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新乐;任辉启;杨仁华;;直立轻型浆砌块石挡土墙的设计与施工[A];第十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Ⅲ卷[C];2001年

2 车志强;王军;;挡土墙设计浅析[A];河南地球科学通报2008年卷(中册)[C];2008年

3 周铁军;;挡土墙可靠度分析[A];工程结构可靠性——中国土木工程学会桥梁及结构工程学会结构可靠度委员会全国第二届学术交流会议论文集[C];1989年

4 谢涛;;挡板桩挡土墙设计与应用[A];第七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Ⅲ卷)[C];1998年

5 白永生;;一种新型复合挡土墙在济南奥体中心网球馆中的应用[A];山东土木建筑学会建筑结构专业委员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6 李海文;刘伟;姜丽萍;;某地下室挡土墙事故原因分析和处理[A];第十届建构筑物改造和病害处理学术研讨会、第五届工程质量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4年

7 冯国栋;潘传爵;;挡土墙、边坡、堤坝[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第四届土力学及基础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选集[C];1983年

8 魏永幸;;挖孔桩基托梁挡土墙及其设计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A];中国交通土建工程学术论文集(2006)[C];2006年

9 闫瑞明;;锚杆挡土墙设计中的土压力问题[A];全国岩土与工程学术大会论文集(上册)[C];2003年

10 王锡朝;刘志春;于志强;;特殊地质条件下的挡土墙基础设计[A];第九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Ⅱ卷[C];200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李忠叶 刘剑虹 马静静;坡地建筑中挡土墙的设计与施工技术[N];中华建筑报;200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李志强;重力式挡土墙抗震动力可靠度分析与基于位移法的抗震设计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7年

2 王方;斜山坡地建筑地基基础及结构设计理论与应用研究[D];中南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高志强;挡土墙特征性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9年

2 王恒;园林中挡土墙的应用与设计[D];北京林业大学;2010年

3 范永丰;公路挡土墙的设计方法及优化研究[D];湖南大学;2003年

4 郭文;南方丘陵地区护坡与挡土墙新构造的研究[D];湖南大学;2009年

5 徐金华;高填方路堤多级挡土墙稳定性研究[D];湖北工业大学;2009年

6 何飞;抗滑挡土墙在水库滑坡防治中的应用研究分析[D];西华大学;2010年

7 李明;悬锚式挡土墙可靠度计算研究[D];长安大学;2011年

8 王颂;箱型重力式混凝土挡土墙优化设计研究[D];长安大学;2012年

9 王锦;加筋格宾挡土墙设计方法与应用研究[D];重庆交通大学;2013年

10 袁可佳;高海拔地区挡土墙维修加固数值试验研究[D];长安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253798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aotonggongchenglunwen/253798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679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