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交通工程论文 >

高速铁路大跨度V撑连续梁桥施工阶段空间应力分析及参数优化研究

发布时间:2020-04-15 09:54
【摘要】:近30年来,随着我国基础建设行业的不断发展,桥梁工程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桥梁的设计水平、施工技术和材料性能都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同时,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及精神需求层次都有了大幅的提高,对新建桥梁外观方面的要求日益增加。在这种大背景下,预应力混凝土V形支撑桥梁应运而生。由于这种桥型具有梁式桥、斜腿刚构桥的特点,外形美观、结构轻巧、视野开阔,上下线条平斜结合,独具一格,与周围环境配合相得益彰,适合于对景观要求比较高而跨径要求不是很大的地方。本文以温榆河特大桥为工程背景,归纳总结了V形支撑连续梁桥的各种施工方法,并论述了相应的施工控制方法和理论,分别建立了整体和局部的有限元分析模型,初步研究了在V撑浇筑过程中及全桥施工过程中V撑的应力分布规律。本文的主要研究工作如下:(1)针对本文施工背景进行了主桥施工控制仿真分析及局部V撑施工控制仿真分析,建立了Midas/civil整体模型及ANSYS局部模型,提取了各控制工况的全桥内力及V撑结构局部内力,并通过现场监控与ANSYS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手段,分析计算了V撑各控制截面的应力数值,初步研究了V撑结构的应力分布规律,验证了现有监控手段在V形支撑连续梁桥这一特殊桥梁形式中的适用性。(2)通过对V形支撑结构进行分块浇筑过程中的自身空间应力分析及全桥施工过程中的V形支撑结构空间应力分析,利用ANSYS有限元分析软件,提取第一主应力并绘制应力云图,初步分析了V形支撑结构在分块浇筑过程中的自身空间应力分布规律及全桥施工过程中的V形支撑结构应力分布规律,寻找并定位V形支撑结构这一复杂空间结构的受力不利部位,为本桥及同类型桥梁的施工提供指导。(3)利用ANSYS软件中的优化设计模块,针对V形支撑倾角和截面进行结构的参数优化分析。优化目标从结构的可靠度、强度和工程造价方面考虑,优化后的支撑截面使结构受力均匀,造价低廉,造型美观,施工难度较低。通过优化设计分析,计算得到了针对上述优化目标的V形支撑结构最优尺寸参数。
【图文】:

施工控制,自适应


图 2.2 自适应施工控制系统工参数的识别是自适应控制的关键,目前识别方法主要有两类:一是最小二基于误差最小化算法来实现;二是 Kalman 滤波法,该方法基于随机状态来实现。 施工控制的影响因素桥施工控制内容主要包括应力控制、变形控制、稳定性控制、安全控制等桥施工监控的主要目的在于保证桥梁实际施工状态尽可能的与理想设计状但因施工环境的复杂性以及影响因素的多样性,上述状态很难实现。引起主要因素有:1)设计参数的定义与结构的实际参数存在误差;2)预应力体系中实际张拉应力与理论值存在误差;3)挂篮荷载与理论值存在误差;4)由于结构自重的影响,模板会发生变形,带来误差;5)现场施工人员在测量过程中具有仪器误差和人工误差;

主桥,有限元模型


高速铁路大跨度V 撑连续梁桥施工阶段空间应力分析及参数优化研究2.3 主桥施工控制仿真分析本文采用先整体后局部的建模思想,通过整体模型与局部模型相结合的手段,提高建模效率与准确性,在不占用大量计算资源的情况下,较为准确的分析全桥及局部的受力分布情况。本文选用 Midas/civil 软件建立大桥有限元分析整体模型,选用 ANSYS 软件建立大桥有限元分析局部模型。2.3.1 整体模型的建立建模时,,主梁选用梁单元进行模拟,根据箱梁截面变化规律,结合大桥实际施工阶段,全桥共定义了 124 个梁单元,147 个节点,模型支座约束方式根据图纸布置模拟。按照现场实际施工计划定义模型施工阶段,同时考虑施工过程中结构体系转换、混凝土收缩徐变、预应力损失等因素对大桥内力和线形的影响,其他参数根据设计图纸资料进行准确模拟。主桥有限元模型如图 2.4 所示。
【学位授予单位】:兰州交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U445.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马艳芳;;连续梁桥施工部分工艺流程探析[J];山西建筑;2018年20期

2 燕海斌;;特大连续梁桥施工方法及工艺研究[J];建筑技术开发;2017年02期

3 李满来;廖亚莉;石正雄;;某大跨连续梁桥形变实时监测系统设计[J];交通科技;2017年05期

4 李延文;;港珠澳大桥钢—混组合连续梁桥疲劳特性有限元分析[J];科技与企业;2015年05期

5 刘斌;;曲线钢箱连续梁桥极限承载能力分析[J];广东公路交通;2015年02期

6 阴晓云;;大跨径连续梁桥设计施工关键问题研究[J];四川建筑;2013年02期

7 杨威;刘孝臣;;预应力混凝土曲线连续梁桥设计体会[J];科技创业家;2013年03期

8 马宇;杨彩红;马永杰;;基于ANSYS的连续梁桥的动态特性研究[J];武汉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03期

9 高应安;连续梁桥无缝线路计算分析[J];铁道建筑;2005年11期

10 周履,诸林,徐文金;长跨度预应力混凝土双线铁路连续梁桥的探讨[J];铁道工程学报;1988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罗玲;;介绍一座钢箱连续梁桥的设计[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市政工程专业委员会第一次城市桥梁学术会议论文集[C];1987年

2 徐锡瑶;;园弧曲线连续梁桥的计算[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市政工程专业委员会第一次城市桥梁学术会议论文集[C];1987年

3 周勇军;赵小星;宋一凡;贺拴海;;连续梁桥模态试验研究[A];中国公路学会桥梁和结构工程分会2005年全国桥梁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4 周世军;王华廉;;斜支承箱形连续梁桥的弯扭特性[A];全国桥梁结构学术大会论文集(下册)[C];1992年

5 傅工范;;义乌江连续梁桥长索单端张拉问题研究[A];第十七届全国桥梁学术会议论文集(上册)[C];2006年

6 吴威;姜传刚;朱慈祥;;连续梁桥拆除技术[A];2009年桥梁维修加固技术研讨与旧桥拆除及构件更换观摩会会刊[C];2009年

7 王康;;部分预应力混凝土组合连续梁桥的设计、施工及试验[A];全国桥梁结构学术大会论文集(上册)[C];1992年

8 景庆新;孙建渊;石洞;蔡方毅;;拱式连续梁桥的弹塑性稳定研究[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桥梁及结构工程学会第十三届年会论文集(上册)[C];1998年

9 孙宗光;陈宏广;李晓飞;;曲线连续梁桥支承体系受力与变形分析[A];第十三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Ⅰ册)[C];2004年

10 闫伟东;;钢纤维混凝土性能分析及在连续梁桥横暗梁中的应用[A];混凝土外加剂及其应用技术[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5条

1 通讯员 吴玉龙 陈春华 李崇智;高铁128米连续梁桥转体施工技术行业领先[N];中国铁道建筑报;2010年

2 记者 何连弟 通讯员 章华平;崇启通道明年6月底贯通[N];文汇报;2010年

3 记者 陆峰邋黄海;崇启大桥隆重奠基[N];南通日报;2008年

4 王召杰;创新是桥梁建设之魂[N];人民铁道;2015年

5 本报记者 赵中庸 本报通讯员 刘家华 张敏 胡顺祥;创造桥梁快速施工新奇迹[N];人民铁道;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龙晓鸿;斜拉桥及连续梁桥空间地震反应分析[D];华中科技大学;2004年

2 王立峰;大角度V撑蝶形拱式连续梁桥受力性能的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3年

3 张通;大跨刚构—连续梁桥的全寿命性能监测与分析[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8年

4 王蕾;大跨刚构—连续梁桥结构性能的运营环境影响与规律分析[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3年

5 盛可鉴;简支转连续梁桥的几个关键问题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3年

6 周大兴;考虑土—结构相互作用大跨径连续梁桥抗震性能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12年

7 李勇;非一致地震激励下高架连续梁桥动力响应与控制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12年

8 王少杰;基于应变的轻轨梁桥线形监测及其变化对列车运行性影响研究[D];东南大学;2016年

9 孙平义;异形连续梁桥动力特性计算及损伤识别方法[D];吉林大学;2014年

10 唐海红;基于遗传算法的连续梁桥优化设计方法与应用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南鹏鹏;V型腿PC连续梁桥支架施工方案分析及监测[D];长安大学;2018年

2 马磊;考虑弹塑性变形下Lock-up装置在连续梁桥上的减震性能研究[D];长安大学;2018年

3 王梦筱;铁路大跨长联连续梁桥施工控制优化及监控后评价研究[D];兰州交通大学;2018年

4 郝勇;高速铁路大跨度V撑连续梁桥施工阶段空间应力分析及参数优化研究[D];兰州交通大学;2018年

5 张泽亮;自复位防屈曲支撑及其对梁桥减震性能影响的理论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8年

6 成维明;呼准铁路连续梁桥悬臂施工技术研究[D];兰州交通大学;2017年

7 王瑞升;混凝土曲线连续梁桥横向爬移处治关键技术研究[D];北京建筑大学;2018年

8 蔡晓玉;基于IDA的连续梁桥倒塌分析及其残余变形判定指标的量化研究[D];苏州科技大学;2018年

9 胡进森;高速铁路大跨径连续梁桥悬臂施工控制关键技术研究[D];兰州理工大学;2018年

10 乔石;利用主梁质量和支座性能的连续梁桥调谐减震设计方法[D];西南交通大学;2018年



本文编号:262842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aotonggongchenglunwen/262842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d87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