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街行人与机动车冲关的博弈模型
本文关键词:过街行人与机动车冲关的博弈模型,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近些年我国机动车保有量持续快速增长,有限的道路资源进一步被机动车占用,行人出行环境进一步恶化,行人交通事故屡屡发生。行人交通事故频发背后的一个重要原因是行人与机动车的抢行问题,因而机动车与过街行人的冲突成为道路安全研究领域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本文从交通参与人员,即行人和驾驶人的性格和心理以及双方的相互作用角度对机动车与行人的冲突进行分析,以期从造成交通事故的人员以及交通事故影响对象的层面剖析冲突产生的根源原因。本文首先分析了影响行人/驾驶人通过人行横道决策的多种因素,包括交通环境影响因素、行人/驾驶人自身影响因素以及自然条件影响因素,如人行横道长度、有无二次过街安全岛、机动车类型、车速、行人步速、雨雪天气等。这些影响因素通过影响行人/驾驶人对安全的判断能力以及对时间的容忍程度等主观认识而对决策产生作用。然后根据影响博弈参与者决策的两大主要因素——安全和延误的定义,建立行人/驾驶人通过人行横道冲突区域的安全度和延误计算模型。依照人车冲突博弈场景的描述确定该贝叶斯博弈的各组成要素,并借鉴经济学中风险偏好冯·诺依曼-摩根斯坦效用函数特征,根据不同类型的行人/驾驶人的偏好心理,建立安全效用和时间效用模型,并确定安全效用和时间效用在不同类型的行人/驾驶人中的权重。基于上述结果建立博弈得益矩阵,建立行人过街人车冲突的不完全信息静态博弈模型。最后本文通过对某一人行横道的实际道路为例计算博弈双方不同类型比例下的均衡结果。结果表明驾驶人对时间偏好的习惯会对过街行人产生潜在威胁,冒险型行人比例增高将增加行人过街冲突隐患,冒险型驾驶人比例降低有助于提高人行横道的通行效率,同时也与交通法律法规的要求保持统一。本文针对博弈均衡结果,提出减少城市行人过街事故、提高行人过街安全的具体政策建议。
【关键词】:行人过街 不完全信息静态博弈 延误 危险度 效用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U491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9
- 第1章 绪论9-18
-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9-10
- 1.1.1 选题背景9-10
- 1.1.2 研究目的和意义10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10-15
- 1.2.1 行人和驾驶人交通特性国内外研究现状10-12
- 1.2.2 行人-机动车冲突国内外研究现状12-14
- 1.2.3 交通领域应用博弈方法的国内外研究现状14-15
- 1.2.4 综述小结15
- 1.3 主要研究内容15-16
- 1.4 研究技术路线16-17
- 1.5 本章小结17-18
- 第2章 影响过街行人与驾驶人决策的因素分析18-28
- 2.1 行人过街决策的影响因素18-19
- 2.2 驾驶人人行横道前决策的影响因素19-21
- 2.3 行人、驾驶人过街危险度分析21-25
- 2.4 行人、驾驶人延误分析25-27
- 2.4.1 行人过街延误分析25-26
- 2.4.2 驾驶人行驶延误分析26-27
- 2.5 本章小结27-28
- 第3章 驾驶人与过街行人的不完全信息静态博弈模型28-45
- 3.1 预备知识28-32
- 3.1.1 博弈论基本概念28-29
- 3.1.2 不完全信息静态博弈29-30
- 3.1.3 贝叶斯纳什均衡30-32
- 3.2 场景描述32-34
- 3.3 贝叶斯博弈要素34-35
- 3.4 博弈双方的安全效用函数35-37
- 3.4.1 行人过街安全效用35-36
- 3.4.2 驾驶人的安全效用36-37
- 3.5 博弈双方时间效用函数37-40
- 3.5.1 行人时间效用函数37-38
- 3.5.2 驾驶人时间效用函数38-40
- 3.6 不同效用函数权重的确定40-41
- 3.7 静态博弈模型41-44
- 3.8 本章小结44-45
- 第4章 算例分析45-78
- 4.1 调查方案及数据45-51
- 4.1.1 实地调查45-48
- 4.1.2 模拟试验调查48-51
- 4.2 延误、安全度函数参数标定51-52
- 4.3 效用函数参数标定52-59
- 4.3.1 行人效用函数参数标定52-55
- 4.3.2 驾驶人效用函数参数标定55-59
- 4.4 确定博弈得益矩阵59-62
- 4.5 均衡计算及结果分析62-75
- 4.6 政策建议75-77
- 4.7 本章小结77-78
- 第5章 结论与展望78-80
- 5.1 论文的主要结论78
- 5.2 建议与展望78-80
- 参考文献80-84
- 附录A 试验记录表及调查问卷84-86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与研究成果清单86-87
- 致谢87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毛义华,阮连法,郑邦岩;效用方法评价施工企业综合经济效益[J];浙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7年05期
2 杨军,张兢,王当利,刘树义;基于效用矩阵的货物配载调整算法研究[J];交通与计算机;2005年02期
3 尹萌萌;李磊;;基于AHP法与效用值法对建筑工程投标人的评定[J];水利科技与经济;2010年11期
4 郑小晴;论投资项目经济评价的累计现值效用和值评价法[J];重庆建筑大学学报;1996年01期
5 杨宁,赵联文,郭耀煌;随机决策树[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2000年02期
6 李青,刘志标,李志威;期望效用值决策准则在水电工程投标竞争中的应用[J];广东水利水电;1999年06期
7 张辰彦;刘仲英;;基于卖方多提议的双边多属性自动协商模型[J];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6期
8 隽海民;裴玉龙;申翔浩;;城市客运交通结构生态效用双目标优化模型[J];公路交通科技;2012年07期
9 宗明华,赵春林,,廖祥波;房地产投资者心理效用测试及其模糊综合评价[J];云南工业大学学报;1995年02期
10 解百臣;杜纲;;效用型Malmquist指数方法及火电类上市公司实证分析[J];中国管理科学;2010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王克强;刘红梅;;土地对农民的效用研究——兼论土地资产特性的演化规律[A];不动产开发与投资和不动产金融——2005年海峡两岸土地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2 吴鹏;;习惯、偏好与效用[A];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集[C];2003年
3 徐选华;陈晓红;王红伟;陈建二;;一种基于残缺效用矩阵的大群体决策模型[A];第三届(2008)中国管理学年会——信息管理分会场论文集[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何志高;效用虽主观 测定有方法[N];医药经济报;2001年
2 记者 刘小微;环境风险管理“利器”效用值得期待[N];金融时报;2013年
3 美国加州州立大学(长堤)商学院教授 美国华裔教授学者学会(南加州)秘书长 孙涤;财富与满足成正比吗?[N];上海证券报;2012年
4 冯刚耀;药品怎能不看市场的脸色?[N];医药经济报;2003年
5 美国加州州立大学(长堤)商学院教授 美国华裔教授学者学会(南加州)秘书长 孙涤;在“得”与“失”之间[N];上海证券报;2012年
6 华高莱斯国际地产顾问(北京)有限公司;地产行业的深度调研[N];中国房地产报;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伍红艳;健康效用值测量研究[D];沈阳药科大学;2012年
2 童向荣;多Agent合作求解中的信任与协商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喜卿;乳腺癌患者不同健康效用值测量方式的比较研究[D];山东大学;2015年
2 江咏絮;g-期望下的效用优化[D];上海交通大学;2015年
3 王蕊;基于效用矩阵和索引的top-k高效用项目集挖掘研究[D];东北大学;2013年
4 杨o
本文编号:27446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aotonggongchenglunwen/2744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