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交通工程论文 >

行人、自行车、汽车行为特征研究及统一交通模型构建

发布时间:2020-08-10 09:40
【摘要】:随着经济发展和城市规律不断扩大,我国城市的人口数量和汽车数量呈现不断增长趋势。同时,伴随着近年来共享单车的普及,我国城市交通形成了由行人、自行车和汽车共同构成的混合交通流系统。出行方式的多样性在为我们生活提供便利的同时,也造成城市交通拥堵、环境污染、交通事故频发等一系列交通问题。因此,为了提高城市交通基础设施的利用效率,减少环境污染,保障不同交通流在城市道路上的正常通行,就必须对城市交通系统进行科学的规划和合理的布局。我国城市交通系统是由行人、自行车和汽车共同构成的混合交通流系统,所以科学合理地规划城市交通系统就必须充分了解这三种交通流的行为特征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本文通过社会实验的方法,研究行人、自行车和汽车在不同队列环境下的运动特征。首先使用高清摄像机记录下实验的全过程,并从中提取研究所需的实验数据。然后,利用实验数据对三种交通流的一些行为特征进行研究。本文的主要研究工作如下:(1)首先,利用实验数据对行人、自行车和汽车在不同队列环境中的速度波动规律进行研究,并结合具体的实验来解释这三种交通流在速度波动上存在差异的原因。(2)对比分析行人、自行车和汽车三种交通流在不同队列密度下的轨迹时空图和基本图,发现这三种交通流的运动特征从本质上是相类似的,而造成这种相似运动特征的主要原因是三种交通流实验的参与者之间存在一种统一的心理驾驶行为。利用数学方程对统一心理驾驶行为进行描述,并结合真实的实验数据论证方程中的三个重要参数均服从正态分布,这样就可以构建一个完备的统一心理驾驶行为方程。(3)根据具体的队列实验对社会力模型进行改进,再结合改进的社会力模型和统一心理驾驶行为方程就可以构建出一种用来同时研究行人、自行车和汽车三种不同交通流行为特征的统一交通模型。利用统一交通模型分别对行人直线队列实验、自行车直线队列实验、行人环形队列实验、自行车环形队列实验和汽车环形队列实验进行模拟仿真,发现该模型可以较好地复现这五组队列实验的轨迹时空图和基本图,进而论证了统一交通模型的科学合理性。
【学位授予单位】:福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U491
【图文】:

平面图,交通拥堵,交通问题,混合交通


随着共享单车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选择步行或者驾驶非机动车的方式出逡逑行,这样就造成了我国城市交通系统形成了不同于西方发达国家以私家车为主的逡逑交通流特征,而是行人、自行车和汽车构成的混合交通流(如图1-1)。在这种混逡逑合交通流下,很多时候会出现行人、自行车和汽车共用一个交通设施的情形,再逡逑加上道路的交通管理和基础设施的布局规划缺乏合理性、科学性和先进性,使得逡逑交通瓶颈增多、道路畅通性下降,交通拥堵和交通事故频发等交通问题变得比之逡逑前更加严峻。逡逑奮逡逑图1-1福州市某“十字路口邋”的混合交通平面图逡逑因此,为了解决交通拥堵、交通事故频发和环境污染等一系列交通问题,我逡逑们在提倡低碳生活、绿色出行的同时,更要对城市交通系统进行科学布局和合理逡逑规划,而我国的城市交通系统又是行人、自行车和汽车共同构成的混合交通流系逡逑]逡逑

泰森多边形,方法,单轨道,计算测量


想就是每个智能体所占的面积大小取决于周围智能体的个数。同理,在具体的一逡逑维单轨道实验中,每个智能体的密度取决于前后两个邻居,接下来可以以行人队逡逑列实验的一维泰森多边形方法为例来加以说明。如图2-1所示,在计算测量区域逡逑(阴影部分)的密度时,应该先通过第&个人的两个邻居A邋+邋1和A-1的坐标来计逡逑12逡逑

基本关系,密度,流量,基本图


1.密度一流量关系基本图逡逑密度一流量关系基本图是用来描述密度和流量之间关系的一种基本图形,如逡逑下图2-3所示。图2-3中的两幅图都是密度一流量关系基本图,图(a)来自日逡逑本汽车实验数据,(b)是从真实的交通实测数据中得到的。从这两幅图中中可以逡逑看到,密度一流量关系基本图呈反状。图形的左侧是自由流区,密度区间逡逑为该区域的流量会随着密度的增加而上升;右侧是拥堵流区域,密度逡逑区间为2,该区域的流量随着密度的增加而减少。同时,密度一流量关系逡逑中间还有一个从自由流向拥堵流过渡的区域,密度区间为/^</?<八?2,我们将逡逑该区间称之为过渡流区间。在过渡流区间,会有自由流和拥堵流两种流向同时存逡逑在。逡逑15逡逑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范文博;Erdogan Sevgi;Ducca Frederick;;美国州域交通模型——以马里兰州为例[J];城市交通;2017年03期

2 李春艳;陈金川;郭继孚;柴聪;林卫;凌小静;杨涛;孙俊;施泉;李锋;段仲渊;李智;陈茜;罗斌;陈臻;贺崇明;马小毅;吴祖峰;张晓斌;;城市交通模型集锦[J];城市交通;2008年01期

3 马林;陆锡明;杨东援;杨涛;;城市交通模型一席谈[J];城市交通;2008年01期

4 马林;;城市交通模型研发的战略价值[J];城市交通;2008年01期

5 李雁勤;段仲渊;;中观交通模型的建模方法[J];职业圈;2007年01期

6 杨水龙;交通模型激波形成条件的讨论[J];山西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1995年02期

7 汤文杰;;澳大利亚的交通模拟技术[J];公路交通科技;1989年01期

8 马毅林;;《预测城市出行:过去、现在和未来》解读[J];城市交通;2020年01期

9 王紫;;面向多类型规划咨询的城市交通模型建模方法分析[J];黑龙江交通科技;2018年10期

10 丘建栋;刘恒;金双泉;段仲渊;;区域交通模型建设思考——以广东省综合交通模型为例[J];城市交通;2016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刘新杰;李智;;中观交通模型在高强度开发地区交通评估研究——以深圳湾超级总部为例[A];2016年中国城市交通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6年

2 刘新杰;;深圳市分区中观交通模型及其在城市规划决策中的应用[A];协同发展与交通实践——2015年中国城市交通规划年会暨第28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5年

3 林松涛;张蕾;王强;;基于区域交通模型的支线公交线路设计方法与应用[A];中国城市交通规划2009年年会暨第23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人性化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与实践[C];2009年

4 刘新杰;李智;彭坷珂;;用于交通影响评价的中观交通模型建立——以深圳为例[A];2014(第九届)城市发展与规划大会论文集—S08智慧城市、数字城市建设的战略思考、技术手段、评价体系[C];2014年

5 顾国庆;钟家雄;许伯铭;;含两个时间标度的交通模型[A];复杂巨系统理论·方法·应用——中国系统工程学会第八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4年

6 魏贺;周学松;;重塑城市交通模型的价值与认识:伦敦之鉴[A];共享与品质——2018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6城市交通规划)[C];2018年

7 刘恒;丘建栋;;广东省全域交通模型关键技术方法研究[A];协同发展与交通实践——2015年中国城市交通规划年会暨第28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5年

8 赵再先;丘建栋;;交通影响评价之“困境”与技术工作改进[A];新型城镇化与交通发展——2013年中国城市交通规划年会暨第27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4年

9 王翔;陈小鸿;吴戈;肖为周;王恺;;大数据在片区交通改善研究中的应用初探[A];2017年中国城市交通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7年

10 刘晓玲;段进宇;;大数据背景下交通调查的创新与交通模型的构建[A];创新驱动与智慧发展——2018年中国城市交通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6条

1 记者 张丽华;程维:滴滴将输出智慧交通模型提供技术支撑[N];杭州日报;2017年

2 本报记者 郑俊彦;东莞将建交通模型“献策”治堵[N];东莞日报;2012年

3 规划 瑾亮;我市建立综合交通模型[N];常州日报;2010年

4 工业和信息化部原副部长 杨学山;创新的落脚点在于优化交通[N];中国政府采购报;2015年

5 记者 刘莉;成都今年启动三大项目[N];四川日报;2014年

6 记者 张万宏 实习生 李举 秦朗;兰州展区特色文化凸现迷人风情[N];兰州日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赵琦;城市道路交通与排放模型多层次对接机理与方法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6年

2 阮哲明;城市交通规划经济评价研究[D];同济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殷忠忠;行人、自行车、汽车行为特征研究及统一交通模型构建[D];福州大学;2018年

2 洪晓龙;乌鲁木齐市城市交通模型研究与应用[D];新疆农业大学;2012年

3 丁吉;中观交通模型的生成与拓展分析研究[D];长安大学;2017年

4 粟柱;超车策略和交通灯策略在交通模型中的应用[D];华中师范大学;2014年

5 孟建军;基于动态交通模型和多信息融合的高速公路交通事件检测算法[D];河海大学;2007年

6 韩根;基于CPN的交通控制策略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7 何佳玮;小城镇交通出行生成预测相关问题研究[D];长安大学;2006年

8 赵磊;基于元胞自动机和模糊控制的微观交通仿真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0年

9 林增刚;交通信息采集与区域交通网络优化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西北大学;2003年

10 李芳珍;基于面向对象的城市道路微观交通仿真的研究与设计[D];江西理工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278791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aotonggongchenglunwen/278791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bf9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