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交通工程论文 >

施工监控在巫山县某连续刚构大桥的安全应用研究

发布时间:2020-11-06 07:04
   预应力混凝土连续刚构桥由于其良好的受力特点,目前在高等级公路的建设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然而,连续刚构桥的施工工艺复杂,施工过程中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外界条件的改变或人为因素都会给桥梁施工带来不可预知的风险,如果施工过程中发生了事故会造成巨大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并产生极其恶劣的社会影响。因此,为保证桥梁的结构安全,桥梁的线性和应力符合设计要求,对桥梁建设的全过程进行施工监控是极其重要的。本文以巫山县某大桥(主桥跨度55+100+55m预应力混凝土连续刚构桥)施工项目为依托,选择自适应控制方法对桥梁的线性和应力开展监控,基于桥梁现场监测的数据和桥梁专业软件Midas Civil的对比分析,对桥梁的线形和应力进行监控。对此,本文主要完成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对比分析了连续刚构桥施工监控方法,选择自适应控制法对本桥进行监控,建立了本桥的施工监控体系,设计出桥梁线性和关键截面应力的测点布置方案。(2)利用有限元软件Midas Civil对本桥左幅桥结构进行模拟,采用前进分析法计算出主梁各个施工阶段的控制标高和理论应力值,分析了模拟施工阶段主梁高程和关键截面的应力变化情况,并根据模型预测得出的主梁高程控制值和应力理论数据指导桥梁施工,通过与现场实测数据的对比分析,以此确保正确指导施工阶段立模标高和主梁应力。(3)借助桥梁稳定性理论和正确指导施工的模型,对桥梁左幅施工最大悬臂状态在六种工况下的桥墩稳定性进行了分析,确保桥梁最大悬臂状态的稳定性。本文以实际桥梁工程项目为依托,通过对其有效的监控,确保了大桥最终顺利合龙,桥梁的成桥线性和设计线性吻合较好,桥梁的立模标高和应力符合设计的要求。最后对桥梁左幅最大悬臂状态的稳定性分析表明:(1)各工况下P1墩最大悬臂状态的稳定特征值均大于5,其结构的稳定性满足施工要求;(2)桥梁最大悬臂状态墩顶轴向应力为桥墩屈曲临界力的主要影响因素,桥墩弯矩不会影响桥墩屈曲临界力;施工随机荷载和施工浇筑误差不会影响墩顶轴向应力,但会影响桥梁弯矩和桥梁悬臂端位移;桥梁施工监控中应控制梁段浇筑误差和施工随机荷载,避免其对桥梁施工造成不利影响;(3)挂篮的工作状态不会使桥墩产生屈曲失稳,但挂篮脱落会增大桥墩轴向应力致使悬臂端位移变大,并且会改变桥墩弯矩方向和内力状态,故桥梁施工过程中应避免挂篮的脱落。(4)纵横向风荷载对桥梁结构的稳定性较小,但会影响桥墩弯矩。通过各个荷载组合工况对桥墩的稳定性影响分析研究,进一步保证了桥梁结构的安全。通过对实际桥梁工程项目施工监控过程及结果的分析,对连续刚构桥施工中的应力和线形特征进行了全面把握,研究成果能够对同类型桥梁施工监控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学位单位】:重庆科技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8
【中图分类】:U456
【部分图文】:

测点布置,测点,桥线,立模标高


院硕士专业学位论文 2 连续刚构桥施工监控方法钢束完成。线形监控中立模标高的误差应控制在±3cm 内,若立模标高,应当及时分析误差原因并提出控制措施,还应增加主梁立模标高的测梁线形符合要求。主梁线形监测的测点竖直点焊于顶板的钢筋网,选用 直径的钢筋并浇筑后表面的 5cm,测点的端头打磨平整并用红漆标记,本桥线形监测桥的布置规则一致,这里列出左幅桥线形测点的具体布置:桥左幅桥 0#块箱梁顶面共布置 7 个测点,测定顶面布置如图 2.6;幅桥除 0#块其他悬臂施工块测点顺桥向离悬臂端头 10cm 处布置三个测面图如图 2.7。

测点布置,桥梁,测点,桥线


院硕士专业学位论文 2 连续刚构桥施工监控方法钢束完成。线形监控中立模标高的误差应控制在±3cm 内,若立模标高,应当及时分析误差原因并提出控制措施,还应增加主梁立模标高的测梁线形符合要求。主梁线形监测的测点竖直点焊于顶板的钢筋网,选用 直径的钢筋并浇筑后表面的 5cm,测点的端头打磨平整并用红漆标记,本桥线形监测桥的布置规则一致,这里列出左幅桥线形测点的具体布置:桥左幅桥 0#块箱梁顶面共布置 7 个测点,测定顶面布置如图 2.6;幅桥除 0#块其他悬臂施工块测点顺桥向离悬臂端头 10cm 处布置三个测面图如图 2.7。

断面图,自动安平水准仪,测点


两幅桥的布置规则一致,这里列出左幅桥线形测点的具体布置:①该桥左幅桥 0#块箱梁顶面共布置 7 个测点,测定顶面布置如图 2.6;②左幅桥除 0#块其他悬臂施工块测点顺桥向离悬臂端头 10cm 处布置三个测点,置断面图如图 2.7。图 2.6 左幅桥 0#块测点布置顶面图 图 2.7 左幅桥梁体标高测点布置图Fig2.6 0# block of left bridge topping mapFig2.7 Placement of elevation points of beam body of left bridge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殷臻;彭爽;余舟;;大跨度连续刚构桥立模标高挂篮变形修正[J];黑龙江交通科技;2013年05期

2 杨亚文;;大跨径斜拉桥施工安全风险研究现状分析[J];华东公路;2011年06期

3 孙涛;袁明;颜东煌;;大跨度PC连续刚构桥混凝土收缩和徐变影响分析[J];中外公路;2010年05期

4 陈军;张德明;蔺亚虎;;基于模糊层次分析方法大型桥梁工程项目风险评估[J];石家庄铁道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3期

5 王标;王艳;常全军;;大跨径PC斜拉桥施工监控分析[J];交通科技与经济;2010年01期

6 陈永恒;孟令星;;灰色理论与卡尔曼理论在连续刚构桥线形控制中的联合应用[J];建筑技术开发;2008年11期

7 何天涛;颜东煌;袁明;;大跨度连续刚构桥施工线形控制[J];公路与汽运;2008年04期

8 谭红霞;陈政清;;大跨度斜拉桥施工阶段主梁的立模标高研究[J];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8期

9 张永水;曹淑上;;连续刚构桥线形控制方法研究[J];中外公路;2006年06期

10 李松;强士中;唐英;;大跨度预应力混凝土刚构桥施工阶段的稳定性研究[J];桥梁建设;2005年06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孟庆成;千米级斜拉桥施工控制系统关键问题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5年

2 徐郁峰;大跨度预应力混凝土斜拉桥施工控制理论与核心技术研究及软件开发[D];华南理工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冯冠杰;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的施工监控[D];郑州大学;2013年

2 彭慧芳;大跨径连续刚构桥施工阶段风险评估[D];长安大学;2012年

3 高伟;基于层次分析与灰色模糊理论的桥梁建设风险评估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2年

4 王涛;矮塔斜拉桥的施工监控技术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2年

5 唐爽;工程项目风险管理在桥梁施工中的应用研究[D];山东大学;2009年

6 史丽涛;大跨径预应力混凝土多孔连续刚构桥施工监控研究[D];长安大学;2008年

7 董爱平;高墩大跨连续刚构桥施工控制研究及其温度效应分析[D];西南交通大学;2007年

8 王林;大跨径预应力混凝土桥梁温度、徐变效应的分析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287281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aotonggongchenglunwen/287281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10f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