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跨度桥梁健康监测传感器优化布置与损伤识别研究
【学位单位】:武汉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8
【中图分类】:U446;TP212
【部分图文】:
(1)传感器系统,主要内容为选择合适的传感器种类,并合理地布设在结构中。本文即针对这一部分进行研究[6]。(2)数据的采集与相应的分析系统,主要构成为具有高运算能力的计算机[7]。(3)监控指挥中心,可以发现传感器所采集数据中的异样并发出预警。(4)实现诊断功能的各种程序,需要能够进行损伤位置、程度识别的相应指标与方法,本文也针对该类问题进行了一定的研究。健康监测系统实时响应的过程如下:由布置于结构中的各类传感器组成的系统采集桥梁实时信号,经由数据传输系统传输至监控中心,由计算机系统中的软硬件及程序进行处理和判断,进而评估出桥梁的健康状态。若结构产生异常,监控中心可以提前发出预警,并诊断故障发生的原因,最终人为治理,保证结构系统正常运行[8]。
.1 算法的编码与初始化和 GA 算法类似,在进行运算前需要首先确定算法的编码方式,在桥梁化布置中,建议采用二进制或十进制进行编码,计算迅速直观;对于也可使用除十进制编码外的其他浮点数编码和符号编码方式。这里就优化布置为例,详细介绍 NSGA 算法的编码过程。对欲布置传感器的结构,为了避免传感器布置相邻而产生信息冗余的情假设将一定数目的传感器均分到全桥长度范围内,即不同的传感器存位置取值。因此本算法采用十进制的编码方式能够简便地处理全桥范的位置。若假设全桥长度 L,可布置传感器的点位数为 n,传感器数目为法编码及初始化步骤如下:步骤 1:将全桥可布置点位编号为 1~n,每个点位对应于桥梁模型中的,即存在 1 个位置坐标 ( ,0,0), ∈ {1,2,…, };步骤 2:将全桥的长度 L 按照布置传感器的个数等分,产生传感器布置 2-2,每个区段内存在不同数量的可布置点位,每个区段的长为: =
图 2-3 Sphere 函数Fig. 2-3 Sphere function该函数在含有两个自变量情况下的曲面图。该函数为 {0,0,…,0}处取得函数的唯一最小值 = 0。,选取函数自变量为 10 个,取值范围为 ∈ [ 100个变量能够取得 200 个值,那么函数的解空间大小为A 的对比优化方法,两者的参数设定如表 2-1:表 2-1 参数设定Tab. 2-1 Parameters setting交叉率 变异率 种群大小 染0.7 0.015 40 0.7 0.015 40 数则设为 5000 和 10000 两种用于计算。经过数次计表 2-2 GA 计算结果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宓维孝;;优化布置各向异性基岩灌浆钻孔[J];水电能源科学;1987年01期
2 兰春亮;;矿用车辆的风扇驱动探讨及冷却优化布置[J];内燃机与配件;2017年12期
3 余琳;;给水网管的优化布置研究[J];地下水;2019年02期
4 李正农;陈奋;;高层建筑结构测点优化布置方法的研究[J];世界地震工程;2017年02期
5 戴传东;;十一矿西翼风井凿井设备优化布置[J];中州煤炭;2009年05期
6 张玉莲,胡晓珍,许庆余,袁树清,李萍;考虑激励确定作动器优化布置方法的研究[J];应用力学学报;2000年04期
7 张迅;王平;邢建春;杨启亮;;高桩码头结构健康监测系统传感器优化布置[J];水运工程;2013年12期
8 曹丽仪;;小学《道德与法治》作业的优化布置[J];基础教育论坛;2019年11期
9 张清周;黄源;齐晶瑶;赵明;赵洪宾;;给水管网新增压力监测点优化布置方法[J];给水排水;2017年03期
10 王俊岭;孙怀军;;给水管网测压点的一种优化布置方法[J];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俊;结构健康监测中的测点优化布置方法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2 孙小猛;基于模态观测的结构健康监测的传感器优化布置方法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9年
3 黄伟;基于智能优化的工程振动控制策略及传感器优化布置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6年
4 王娟;结构时域辨识方法及传感器优化布置问题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3年
5 徐典;结构损伤识别方法与传感器优化布置研究[D];重庆大学;2011年
6 何龙军;水工结构损伤整体精细识别理论方法研究[D];天津大学;2013年
7 封硕;结构监测的传感器优化布置与损伤识别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7年
8 付杰;负刚度磁流变阻尼器减震系统的理论与实验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4年
9 王剑;输电铁塔振动监测传感器优化布置与结构状态参数分析[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7年
10 江祥林;大跨径钢桁架桥健康监测方法及技术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倍阳;大跨度桥梁健康监测传感器优化布置与损伤识别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8年
2 王彦博;糊底机机架模态分析及传感器优化布置方法研究[D];兰州交通大学;2018年
3 张楠;高速动车组构架的传感器优化布置方法研究[D];兰州交通大学;2018年
4 张瑞;分散式风电场风机优化布置方法研究及其软件开发[D];东北大学;2015年
5 何旭;风机叶片的无线传感器网络节点优化布置[D];兰州交通大学;2018年
6 袁灿;基于深度学习的桥梁健康监测传感器优化布置方法研究[D];重庆交通大学;2018年
7 刘小霞;结构模态测试中的传感器优化布置方法研究及应用[D];兰州交通大学;2018年
8 周润芳;结构损伤识别的虚拟质量优化布置方法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8年
9 姜瑶光;基于模型新息的传感器优化布置方法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8年
10 薛铎;大跨度双塔斜拉桥实时监测传感器优化布置研究[D];福州大学;2017年
本文编号:289452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aotonggongchenglunwen/28945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