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站作业系统能力三参数区间泛灰数表示及协调优化研究
发布时间:2021-01-21 08:34
近年来,随着高速铁路服务国家战略能力水平的显著提升,高速铁路网持续保持大规模建设,旅客运输的重心逐渐向高铁转移,普速铁路的运输能力得到了极大释放,原有的铁路货物运输体系和整体的货物运输环境也有了较大改变,这对于我国铁路运输系统提质增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技术站作为铁路网络中的节点,扮演着联结各区间线路的重要角色,而技术站能力长期以来以“定值”形式表现,并不能有效地揭示能力的动态适应性,铁路运营管理部门难以把控能力的变化规律。本文从分析技术站作业系统堵塞的时空特征入手,旨在剖释能力的波动性和随机性,并以此为基础对技术站子系统的协调进行研究。首先,本文从时间、空间两个维度对技术站作业系统的堵塞特征进行了总结,分析了技术站系统间的推拉效应,并结合ICP算法思想,对技术站站负荷变化曲线进行配准,计算了各子系统延误时间,并通过服务机构可休假的排队系统模型对其有效性进行了验证。为揭示技术站能力利用内涵,探究作业系统间协调程度奠定了基础。再者,对技术站能力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将三参数区间应用于技术站能力表示中,并通过引入泛灰数理论降低了能力运算引起的区间扩张,提出松弛能力、平衡能力和收缩能力的定义,并...
【文章来源】:西南交通大学四川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2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技术站车辆作业位移图
图 2-4 各子系统负荷变化曲线图图分析可知,到达场在 0 时 16 分到 0 时 35 分、1 时 55 分到 2 时 15 分 7 时负荷程度较高;调车场在 5 时、9 时 40 分到 12 时负荷程度较高;到 12 时 30 分、14 时 30 分到 14 时 47 分、18 时到 18 时 30 分以及 21高。整体上来看技术站的负荷有从到达场到调车场再到出发场传递的趋到各子系统在空间上的负荷程度后,可对技术站的整体负荷情况进行计曲线如下:
图 2-4 各子系统负荷变化曲线图析可知,到达场在 0 时 16 分到 0 时 35 分、1 时 55 分到负荷程度较高;调车场在 5 时、9 时 40 分到 12 时负荷2 时 30 分、14 时 30 分到 14 时 47 分、18 时到 18 时 30整体上来看技术站的负荷有从到达场到调车场再到出发场子系统在空间上的负荷程度后,可对技术站的整体负荷情如下: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重载铁路车站到发线运用优化研究[J]. 马孟祺,丁大朋,任自志. 铁道勘察. 2019(01)
[2]编组站作业系统堵塞的时空特征研究[J]. 袁野,薛锋. 交通运输工程与信息学报. 2018(04)
[3]结合八叉树结构对ICP算法在点云配准方面的改进[J]. 吕明慧. 信息记录材料. 2018(10)
[4]基于摄动分析的编组站编发系统能力研究[J]. 姜秀山,张润,于立凯. 物流技术. 2017(11)
[5]列车到发分布对高速铁路车站到发线通过能力利用的影响分析[J]. 邓珺文,张永祥. 交通运输工程与信息学报. 2017(03)
[6]岩土小样本参数区间估计方法探讨[J]. 李化云,范洪海,胡端. 水力发电. 2017(08)
[7]小样本情况下参数区间估计的改进方法[J]. 孙慧玲,胡伟文,刘海涛. 哈尔滨理工大学学报. 2017(01)
[8]车站通过能力计算研究综合分析[J]. 黄凯,霍世每,熊舒威. 铁道经济研究. 2016(06)
[9]考虑随机因素的编组站改编能力计算方法[J]. 谢迎春,佟罡,冯俊杰. 铁道运输与经济. 2016(10)
[10]铁路运输能力研究综述[J]. 崔艳萍,肖睿. 铁道运输与经济. 2015(06)
博士论文
[1]区间过程与区间场模型及在结构不确定性分析中的应用[D]. 倪冰雨.湖南大学 2017
[2]高速铁路车站通过能力计算理论与方法研究[D]. 陈韬.西南交通大学 2016
[3]铁路网编组站改编能力配置优化研究[D]. 田亚明.北京交通大学 2012
[4]铁路车站能力的计算方法与查定技术研究[D]. 杨运贵.西南交通大学 2010
[5]基于铁路货物运输作业过程的点线能力协调问题研究[D]. 孙琦.北京交通大学 2010
硕士论文
[1]产业经济视角下西部区域货运结构演变及优化研究[D]. 李斌.西南交通大学 2018
[2]考虑不确定性影响的公交到站时间区间预测方法研究[D]. 陈科宇.东南大学 2017
[3]基于区间不确定量的结构可靠性泛灰数方法研究[D]. 陈小月.湖南大学 2017
[4]铁路技术站能力查定及其技术改造研究[D]. 张艳.西南交通大学 2017
[5]兰州北编组站改编能力配置与车流组织方案优化研究[D]. 于泳.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 2017
[6]铁路技术站通过能力研究[D]. 王月.西南交通大学 2017
[7]矿区铁路技术站能力计算研究[D]. 国巍.西南交通大学 2017
[8]货运改革条件下的编组站能力分析与协调研究[D]. 许轶博.西南交通大学 2017
[9]基于区间补偿优化的华东地区电力系统规划[D]. 黄润雅.华北电力大学(北京) 2017
[10]火炮关键参数误差方案的区间优化及神经网络优选[D]. 李荣.南京理工大学 2017
本文编号:2990838
【文章来源】:西南交通大学四川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2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技术站车辆作业位移图
图 2-4 各子系统负荷变化曲线图图分析可知,到达场在 0 时 16 分到 0 时 35 分、1 时 55 分到 2 时 15 分 7 时负荷程度较高;调车场在 5 时、9 时 40 分到 12 时负荷程度较高;到 12 时 30 分、14 时 30 分到 14 时 47 分、18 时到 18 时 30 分以及 21高。整体上来看技术站的负荷有从到达场到调车场再到出发场传递的趋到各子系统在空间上的负荷程度后,可对技术站的整体负荷情况进行计曲线如下:
图 2-4 各子系统负荷变化曲线图析可知,到达场在 0 时 16 分到 0 时 35 分、1 时 55 分到负荷程度较高;调车场在 5 时、9 时 40 分到 12 时负荷2 时 30 分、14 时 30 分到 14 时 47 分、18 时到 18 时 30整体上来看技术站的负荷有从到达场到调车场再到出发场子系统在空间上的负荷程度后,可对技术站的整体负荷情如下: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重载铁路车站到发线运用优化研究[J]. 马孟祺,丁大朋,任自志. 铁道勘察. 2019(01)
[2]编组站作业系统堵塞的时空特征研究[J]. 袁野,薛锋. 交通运输工程与信息学报. 2018(04)
[3]结合八叉树结构对ICP算法在点云配准方面的改进[J]. 吕明慧. 信息记录材料. 2018(10)
[4]基于摄动分析的编组站编发系统能力研究[J]. 姜秀山,张润,于立凯. 物流技术. 2017(11)
[5]列车到发分布对高速铁路车站到发线通过能力利用的影响分析[J]. 邓珺文,张永祥. 交通运输工程与信息学报. 2017(03)
[6]岩土小样本参数区间估计方法探讨[J]. 李化云,范洪海,胡端. 水力发电. 2017(08)
[7]小样本情况下参数区间估计的改进方法[J]. 孙慧玲,胡伟文,刘海涛. 哈尔滨理工大学学报. 2017(01)
[8]车站通过能力计算研究综合分析[J]. 黄凯,霍世每,熊舒威. 铁道经济研究. 2016(06)
[9]考虑随机因素的编组站改编能力计算方法[J]. 谢迎春,佟罡,冯俊杰. 铁道运输与经济. 2016(10)
[10]铁路运输能力研究综述[J]. 崔艳萍,肖睿. 铁道运输与经济. 2015(06)
博士论文
[1]区间过程与区间场模型及在结构不确定性分析中的应用[D]. 倪冰雨.湖南大学 2017
[2]高速铁路车站通过能力计算理论与方法研究[D]. 陈韬.西南交通大学 2016
[3]铁路网编组站改编能力配置优化研究[D]. 田亚明.北京交通大学 2012
[4]铁路车站能力的计算方法与查定技术研究[D]. 杨运贵.西南交通大学 2010
[5]基于铁路货物运输作业过程的点线能力协调问题研究[D]. 孙琦.北京交通大学 2010
硕士论文
[1]产业经济视角下西部区域货运结构演变及优化研究[D]. 李斌.西南交通大学 2018
[2]考虑不确定性影响的公交到站时间区间预测方法研究[D]. 陈科宇.东南大学 2017
[3]基于区间不确定量的结构可靠性泛灰数方法研究[D]. 陈小月.湖南大学 2017
[4]铁路技术站能力查定及其技术改造研究[D]. 张艳.西南交通大学 2017
[5]兰州北编组站改编能力配置与车流组织方案优化研究[D]. 于泳.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 2017
[6]铁路技术站通过能力研究[D]. 王月.西南交通大学 2017
[7]矿区铁路技术站能力计算研究[D]. 国巍.西南交通大学 2017
[8]货运改革条件下的编组站能力分析与协调研究[D]. 许轶博.西南交通大学 2017
[9]基于区间补偿优化的华东地区电力系统规划[D]. 黄润雅.华北电力大学(北京) 2017
[10]火炮关键参数误差方案的区间优化及神经网络优选[D]. 李荣.南京理工大学 2017
本文编号:299083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aotonggongchenglunwen/29908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