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配式群钉组合梁与现浇组合梁对比试验研究
发布时间:2021-01-21 10:42
为了研究桥梁工程中装配式群钉组合梁和现浇组合梁在力学行为上的差异,分析混凝土浇注方式、栓钉布置形式对组合梁结构整体受力的影响,采用了装配式组合梁和现浇组合梁对比试验研究,分析了两组不同浇注方式及不同栓钉布置形式的试验梁在宏观本构曲线、破坏形态、钢-混凝土交界面滑移以及截面应变规律的差异;采用考虑混凝土损伤塑性模型和交界面连接差异的有限元模拟分析方法,建立试验梁精细化有限元模型,对比分析了试验梁栓钉Mises应力及栓钉附近混凝土损伤发展规律。结果表明:装配式组合梁和现浇组合梁在宏观本构曲线以及破坏形态上无明显差异;装配式群钉组合梁中钢与混凝土界面滑移初始荷载水平显著低于现浇组合梁,且相同荷载作用下的滑移值较大;现浇梁在大部分情况下近似满足平截面假设,装配式群钉组合梁不满足平截面假设,仅钢梁与混凝土板分别服从平截面假设;相同荷载作用下,装配式组合梁栓钉Mises应力较现浇组合梁提高约20%,其周边混凝土损伤区域集中分布于预留孔区域。该研究结果可为装配式群钉组合梁的设计以及计算提供理论依据。
【文章来源】:公路交通科技. 2020,37(06)北大核心
【文章页数】:9 页
【部分图文】:
试件尺寸(单位:mm)
N1、N2试验梁
表1 荷载加载方案Tab.1 Loading scheme 加载 加载顺序及最大荷载/kN 每级荷载增量/kN 加载方法 第1~3次(弹性) 0→40→0 10 循环3次 第4次(开裂) 0→110→0 10 循环1次 第5次(破坏) 0→180 10 单调图4 断面错动测试装置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应变式结构断面错动测试装置开发与应用[J]. 范亮,李鸿岩,郭思均. 实验技术与管理. 2019(12)
[2]钢-STC轻型组合桥面结构多参数分析[J]. 詹健,邵旭东,曲宛桐,曹君辉. 公路交通科技. 2018(05)
[3]群钉布置方式对钢-混凝土组合小箱梁受力性能的影响分析[J]. 项贻强,郭树海,邱政,陈政阳,林亨. 建筑结构学报. 2017(S1)
[4]考虑施工阶段的装配式钢-混凝土组合梁非线性全过程分析方法[J]. 高燕梅,刘东,周志祥,许逸雪. 公路交通科技. 2017(09)
[5]高强度砂浆群钉连接件抗剪承载力试验[J]. 苏庆田,李雨.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05)
[6]钢混组合结构中剪力钉群的力学性能及破坏机理试验研究[J]. 黄彩萍,张仲先,郑舟军,谭燕.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 2015(02)
[7]剪力钉集束式与均布式布置下钢-混组合梁桥受力分析[J]. 刘沐宇,万杰,张强. 土木工程与管理学报. 2014(03)
[8]钢-混凝土组合梁疲劳性能研究综述[J]. 聂建国,王宇航. 工程力学. 2012(06)
[9]基于BP神经网络的钢-混组合结构PBL剪力键承载力[J]. 卫星,肖国亮. 公路交通科技. 2011(10)
[10]国内外装配式混凝土建筑发展综述[J]. 蒋勤俭. 建筑技术. 2010(12)
博士论文
[1]考虑界面非连续变形的钢—混凝土组合梁桥数值模拟研究[D]. 林建平.浙江大学 2014
硕士论文
[1]新型装配式钢—混组合箱梁桥结构设计与试验研究[D]. 马增.东南大学 2015
本文编号:2991010
【文章来源】:公路交通科技. 2020,37(06)北大核心
【文章页数】:9 页
【部分图文】:
试件尺寸(单位:mm)
N1、N2试验梁
表1 荷载加载方案Tab.1 Loading scheme 加载 加载顺序及最大荷载/kN 每级荷载增量/kN 加载方法 第1~3次(弹性) 0→40→0 10 循环3次 第4次(开裂) 0→110→0 10 循环1次 第5次(破坏) 0→180 10 单调图4 断面错动测试装置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应变式结构断面错动测试装置开发与应用[J]. 范亮,李鸿岩,郭思均. 实验技术与管理. 2019(12)
[2]钢-STC轻型组合桥面结构多参数分析[J]. 詹健,邵旭东,曲宛桐,曹君辉. 公路交通科技. 2018(05)
[3]群钉布置方式对钢-混凝土组合小箱梁受力性能的影响分析[J]. 项贻强,郭树海,邱政,陈政阳,林亨. 建筑结构学报. 2017(S1)
[4]考虑施工阶段的装配式钢-混凝土组合梁非线性全过程分析方法[J]. 高燕梅,刘东,周志祥,许逸雪. 公路交通科技. 2017(09)
[5]高强度砂浆群钉连接件抗剪承载力试验[J]. 苏庆田,李雨.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05)
[6]钢混组合结构中剪力钉群的力学性能及破坏机理试验研究[J]. 黄彩萍,张仲先,郑舟军,谭燕.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 2015(02)
[7]剪力钉集束式与均布式布置下钢-混组合梁桥受力分析[J]. 刘沐宇,万杰,张强. 土木工程与管理学报. 2014(03)
[8]钢-混凝土组合梁疲劳性能研究综述[J]. 聂建国,王宇航. 工程力学. 2012(06)
[9]基于BP神经网络的钢-混组合结构PBL剪力键承载力[J]. 卫星,肖国亮. 公路交通科技. 2011(10)
[10]国内外装配式混凝土建筑发展综述[J]. 蒋勤俭. 建筑技术. 2010(12)
博士论文
[1]考虑界面非连续变形的钢—混凝土组合梁桥数值模拟研究[D]. 林建平.浙江大学 2014
硕士论文
[1]新型装配式钢—混组合箱梁桥结构设计与试验研究[D]. 马增.东南大学 2015
本文编号:299101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aotonggongchenglunwen/29910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