厂拌热再生沥青混合料低温性能研究
发布时间:2021-02-22 20:21
本文针对季冻区选取低温小梁试验的断裂能和冻融循环后的断裂能比指标进行评价,综合分析了各参量对于低温性能的影响,并探索从配合比上改良再生沥青混合料的低温性能。利用三角坐标法将粗细级配分开设计,并给出了空隙率VV和矿料间隙率VMA的建议范围和施工压实度的标准,建立了基于低温性能的新型配合比设计方法。最后通过性能试验证明了本设计方法对于提升再生沥青混合料的高低温性能的有效性和适用性。具体来说:首先通过对比九类试验对低温开裂模拟的机理,实验难度,选用低温小梁的断裂能和冻融循环后的小梁断裂能比进行低温性能的检测,并验证选取的两指标与其他主流实验关联度较好。证明了冻融循环加剧了旧沥青的影响,可以有效模拟混合料长期性能,并提出弯曲系数来定义破坏状态和预测断裂温度。然后探讨了不同参量对再生料性能的影响,为低温性能改良提供建议。论证了 RAP掺量,级配,油石比,沥青种类和老化程度对于断裂能和断裂能比都有显著的影响。对于低温抗裂性的影响程度:级配>掺量>油石比,对于抗冻性能的影响程度:级配>油石比>掺量。另外,为了保证高低温性能和控制变异性,推荐RAP掺量不大于30%,油石比也应该...
【文章来源】:东南大学江苏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0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再生技术示意图
表 2-3 回收沥青性能试验结果试验项目 实测数据 质量要求软化点(℃) 64 ≧455℃针入度(0.1mm) 34 60-8010℃延度(cm) 脆断 ≧15135℃粘度(mPa.s) 2270 —表 2-4 RAP 抽提后集料筛分试验结果(通过率/%)19 16 13.2 9.5 4.75 2.36 1.18 0.6 0.3 0.15 100 97.7 87.7 63.1 33.5 23.3 18.6 13.1 9.4 6.5 100 100 98.9 88 34.3 21.2 17 12 8.9 6.3 100 100 100 100 100 62 46.2 34.6 21.7 12.8 中数据显示,R1#和 R2#料的残余油石比比较接近,而 R3#料的残余油石比比前这主要是因为 R1#和 R2#料中的细料含量较少,而 R3#料中的细料含量较多,这显的从图中的级配曲线看出来。细料的比表面积比粗料大,因此相同质量的细料表面会裹附更多的沥青,因此 R3#料的残余油石比较高。从表 2-3 中的数据的沥青已发生了较为严重的老化,其针入度与延度已不满足规范要求。
第 2 章 再生沥青混合料低温性能的评价文所采用的新集料为石灰岩,共分为 4 档,矿粉为石灰岩矿粉。新集料与矿粉果和密度试验结果分别如表 2-6 和表 2-7 所示。里考虑到细集料对于实验结果的影响较大,因此这里采用水洗法检测 3#与 4#其,对比清洗前后的级配,如表 2-5 和图 2-2 所示:表 2-5 3#,4#料水洗法前后级配表(通过率/%)9.5 4.75 2.36 1.18 0.6 0.3 0.15 100 97.6 25.8 15.1 8.7 5.8 4.1 100 97.4 32.1 18.2 12.6 10.6 8.8 100 100 79.9 48.3 24.6 12.8 6.7 100 100 76.9 53.8 36.2 26.6 20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厂拌热再生沥青混合料马歇尔配合比设计方法改进[J]. 张永利,陶清容. 市政技术. 2018(01)
[2]季冻区高速公路路基施工技术及质量控制的研究[J]. 吕华强. 北方交通. 2017(12)
[3]AASHTO规范沥青混凝土路面设计实例分析[J]. 李同禹. 吉林电力. 2017(04)
[4]AC-25S沥青混合料马歇尔设计方法研究[J]. 刘宏晋. 公路交通技术. 2016(04)
[5]密级配橡胶沥青混合料配合比及性能研究[J]. 柴明明. 江西建材. 2016(12)
[6]RAP掺量对热再生混合料路用性能影响[J]. 游金梅. 公路工程. 2015(02)
[7]RAP掺量对热再生沥青混合料性能影响分析[J]. 査旭东,闵斌,宋微. 长沙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3(04)
[8]再生沥青混合料RAP掺量对使用性能的影响[J]. 张继森,吴超凡,曾梦澜,朱沅峰. 公路工程. 2013(04)
[9]吉林地区沥青路面开裂影响因素分析[J]. 仲玉侠,浦沛迪,高爽. 华东公路. 2012(06)
[10]改性沥青应力吸收层混合料低温抗裂性能评价[J]. 李祖仲,陈拴发,廖卫东,陈华鑫. 中国公路学报. 2012(04)
博士论文
[1]基于再生沥青混合料性能特点的再生路面设计研究[D]. 祝谭雍.东南大学 2017
[2]沥青路面病害检测与养护决策研究[D]. 白日华.吉林大学 2013
硕士论文
[1]高RAP掺量温拌再生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研究[D]. 李子豪.湖北工业大学 2017
[2]再生沥青混合料的设计及路用性能试验研究[D]. 尤江.重庆交通大学 2015
[3]高旧料掺量再生沥青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研究[D]. 鲍世辉.东南大学 2015
[4]厂拌热再生方案及施工工艺研究[D]. 陶师超.长安大学 2014
[5]热再生沥青混合料设计及性能试验研究[D]. 张磊.重庆交通大学 2014
[6]高速公路沥青路面高掺量RAP厂拌热再生关键技术研究[D]. 王甲辰.长安大学 2013
[7]基于低温性能的沥青路面应用技术研究[D]. 陈俊青.长安大学 2013
[8]季冻区沥青路面抗裂技术应用研究[D]. 肖晨光.河北工业大学 2013
[9]RAP变异性与再生混合料路用性能效果研究[D]. 张明科.重庆交通大学 2013
[10]橡胶粉改性沥青混合料的级配优化研究[D]. 赵超.长安大学 2013
本文编号:3046507
【文章来源】:东南大学江苏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0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再生技术示意图
表 2-3 回收沥青性能试验结果试验项目 实测数据 质量要求软化点(℃) 64 ≧455℃针入度(0.1mm) 34 60-8010℃延度(cm) 脆断 ≧15135℃粘度(mPa.s) 2270 —表 2-4 RAP 抽提后集料筛分试验结果(通过率/%)19 16 13.2 9.5 4.75 2.36 1.18 0.6 0.3 0.15 100 97.7 87.7 63.1 33.5 23.3 18.6 13.1 9.4 6.5 100 100 98.9 88 34.3 21.2 17 12 8.9 6.3 100 100 100 100 100 62 46.2 34.6 21.7 12.8 中数据显示,R1#和 R2#料的残余油石比比较接近,而 R3#料的残余油石比比前这主要是因为 R1#和 R2#料中的细料含量较少,而 R3#料中的细料含量较多,这显的从图中的级配曲线看出来。细料的比表面积比粗料大,因此相同质量的细料表面会裹附更多的沥青,因此 R3#料的残余油石比较高。从表 2-3 中的数据的沥青已发生了较为严重的老化,其针入度与延度已不满足规范要求。
第 2 章 再生沥青混合料低温性能的评价文所采用的新集料为石灰岩,共分为 4 档,矿粉为石灰岩矿粉。新集料与矿粉果和密度试验结果分别如表 2-6 和表 2-7 所示。里考虑到细集料对于实验结果的影响较大,因此这里采用水洗法检测 3#与 4#其,对比清洗前后的级配,如表 2-5 和图 2-2 所示:表 2-5 3#,4#料水洗法前后级配表(通过率/%)9.5 4.75 2.36 1.18 0.6 0.3 0.15 100 97.6 25.8 15.1 8.7 5.8 4.1 100 97.4 32.1 18.2 12.6 10.6 8.8 100 100 79.9 48.3 24.6 12.8 6.7 100 100 76.9 53.8 36.2 26.6 20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厂拌热再生沥青混合料马歇尔配合比设计方法改进[J]. 张永利,陶清容. 市政技术. 2018(01)
[2]季冻区高速公路路基施工技术及质量控制的研究[J]. 吕华强. 北方交通. 2017(12)
[3]AASHTO规范沥青混凝土路面设计实例分析[J]. 李同禹. 吉林电力. 2017(04)
[4]AC-25S沥青混合料马歇尔设计方法研究[J]. 刘宏晋. 公路交通技术. 2016(04)
[5]密级配橡胶沥青混合料配合比及性能研究[J]. 柴明明. 江西建材. 2016(12)
[6]RAP掺量对热再生混合料路用性能影响[J]. 游金梅. 公路工程. 2015(02)
[7]RAP掺量对热再生沥青混合料性能影响分析[J]. 査旭东,闵斌,宋微. 长沙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3(04)
[8]再生沥青混合料RAP掺量对使用性能的影响[J]. 张继森,吴超凡,曾梦澜,朱沅峰. 公路工程. 2013(04)
[9]吉林地区沥青路面开裂影响因素分析[J]. 仲玉侠,浦沛迪,高爽. 华东公路. 2012(06)
[10]改性沥青应力吸收层混合料低温抗裂性能评价[J]. 李祖仲,陈拴发,廖卫东,陈华鑫. 中国公路学报. 2012(04)
博士论文
[1]基于再生沥青混合料性能特点的再生路面设计研究[D]. 祝谭雍.东南大学 2017
[2]沥青路面病害检测与养护决策研究[D]. 白日华.吉林大学 2013
硕士论文
[1]高RAP掺量温拌再生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研究[D]. 李子豪.湖北工业大学 2017
[2]再生沥青混合料的设计及路用性能试验研究[D]. 尤江.重庆交通大学 2015
[3]高旧料掺量再生沥青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研究[D]. 鲍世辉.东南大学 2015
[4]厂拌热再生方案及施工工艺研究[D]. 陶师超.长安大学 2014
[5]热再生沥青混合料设计及性能试验研究[D]. 张磊.重庆交通大学 2014
[6]高速公路沥青路面高掺量RAP厂拌热再生关键技术研究[D]. 王甲辰.长安大学 2013
[7]基于低温性能的沥青路面应用技术研究[D]. 陈俊青.长安大学 2013
[8]季冻区沥青路面抗裂技术应用研究[D]. 肖晨光.河北工业大学 2013
[9]RAP变异性与再生混合料路用性能效果研究[D]. 张明科.重庆交通大学 2013
[10]橡胶粉改性沥青混合料的级配优化研究[D]. 赵超.长安大学 2013
本文编号:304650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aotonggongchenglunwen/30465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