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溶隧道涌水来源及对地下水环境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1-03-17 20:55
以萍乐坳陷带一座典型岩溶涌水隧道为研究对象,通过区域水文地质调查和物探查明了隧道涌水的主要来源;通过示踪试验和动态监测研究了隧道涌水对周边地下水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向斜轴部沿小江边组和茅口组接触带发育东西向岩溶强径流带并接受西侧岩溶槽谷地表水补给是DK1764+490—DK1764+510段隧底涌水的主要来源;鸡足寺暗河在隧道施工后部分通道和流向发生改变,但依然可以通过隧道东侧岩溶洼地接受降水补给,因此雨季可以恢复部分流量;隧底注浆封堵涌水通道效果较好,同时对向斜轴部岩溶水强径流带影响轻微,目前未对下游江下泉群产生异常影响。
【文章来源】:铁道建筑. 2020,60(09)北大核心
【文章页数】:5 页
【部分图文】:
隧址区水文地质平面图
1)在西测线里程1 100~1 200段,高程200~100 m及50 m以下,均出现局部的低阻圈闭、半圈闭异常,可判断为溶洞发育。对应东测线1 080~1 150段,高程50 m以下,也出现局部的低阻圈闭异常,推测岩溶发育,东西方向连通性较好。该异常带对应隧道里程DK1794+100附近。2)在西测线里程1 520~1 560段和东测线1 300~1 400段,高程50 m以下均出现条带状低阻异常,推断存在断层FD1,倾角约60°,倾向小里程方向,岩溶发育,导水性好。该断层对应隧道里程DK1764+280附近。
图3为高密度电阻率法探测结果,可见电阻率成像剖面图中的低电阻率异常形态与音频大地电磁测深探测结果有较好的吻合度,印证了断层FD1和FD2的存在。2.3 涌水来源分析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西成客运专线长大隧道涌水特征与物探资料的对比分析[J]. 罗文艺. 铁道建筑. 2019(11)
[2]湘桂铁路山乾隧道岩溶涌水涌泥原因分析及治理措施[J]. 张羽军. 铁道建筑. 2019(02)
[3]高家坪隧道地下水系统识别及涌水量预测[J]. 李方华. 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 2018(01)
[4]岩溶隧道突涌水来源及路径分析[J]. 刘强,刘运来,徐志华,荣耀,孙洋. 铁道建筑. 2016(10)
[5]山岭隧道施工诱发地下水位下降环境风险评价[J]. 白明洲,陈云,师海. 铁道工程学报. 2016(01)
[6]大瑞铁路保山隧道建设对易罗池岩溶水系统影响研究[J]. 李光伟,杜宇本,陈旭,蒋良文. 铁道标准设计. 2015(05)
[7]吉莲高速公路钟家山隧道涌突水条件分析[J]. 范威,王川,金晓文,胡德勇,陈植华.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2015(02)
[8]岩溶发育地区隧道勘察设计经验与施工对策[J]. 宋瑞刚,林国涛. 北京交通大学学报. 2012(01)
[9]岩溶隧道涌水量预测方法及适宜性分析[J]. 刘坡拉. 安全与环境工程. 2009(05)
[10]宜春—新余一带岩溶基本特征及发育规律分析[J]. 刘细元,马振兴,杨永革,秦岩,王道英. 东华理工学院学报. 2006(02)
硕士论文
[1]重庆南山隧道与上覆涂山湖相互影响研究[D]. 李云.重庆交通大学 2015
本文编号:3087705
【文章来源】:铁道建筑. 2020,60(09)北大核心
【文章页数】:5 页
【部分图文】:
隧址区水文地质平面图
1)在西测线里程1 100~1 200段,高程200~100 m及50 m以下,均出现局部的低阻圈闭、半圈闭异常,可判断为溶洞发育。对应东测线1 080~1 150段,高程50 m以下,也出现局部的低阻圈闭异常,推测岩溶发育,东西方向连通性较好。该异常带对应隧道里程DK1794+100附近。2)在西测线里程1 520~1 560段和东测线1 300~1 400段,高程50 m以下均出现条带状低阻异常,推断存在断层FD1,倾角约60°,倾向小里程方向,岩溶发育,导水性好。该断层对应隧道里程DK1764+280附近。
图3为高密度电阻率法探测结果,可见电阻率成像剖面图中的低电阻率异常形态与音频大地电磁测深探测结果有较好的吻合度,印证了断层FD1和FD2的存在。2.3 涌水来源分析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西成客运专线长大隧道涌水特征与物探资料的对比分析[J]. 罗文艺. 铁道建筑. 2019(11)
[2]湘桂铁路山乾隧道岩溶涌水涌泥原因分析及治理措施[J]. 张羽军. 铁道建筑. 2019(02)
[3]高家坪隧道地下水系统识别及涌水量预测[J]. 李方华. 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 2018(01)
[4]岩溶隧道突涌水来源及路径分析[J]. 刘强,刘运来,徐志华,荣耀,孙洋. 铁道建筑. 2016(10)
[5]山岭隧道施工诱发地下水位下降环境风险评价[J]. 白明洲,陈云,师海. 铁道工程学报. 2016(01)
[6]大瑞铁路保山隧道建设对易罗池岩溶水系统影响研究[J]. 李光伟,杜宇本,陈旭,蒋良文. 铁道标准设计. 2015(05)
[7]吉莲高速公路钟家山隧道涌突水条件分析[J]. 范威,王川,金晓文,胡德勇,陈植华.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2015(02)
[8]岩溶发育地区隧道勘察设计经验与施工对策[J]. 宋瑞刚,林国涛. 北京交通大学学报. 2012(01)
[9]岩溶隧道涌水量预测方法及适宜性分析[J]. 刘坡拉. 安全与环境工程. 2009(05)
[10]宜春—新余一带岩溶基本特征及发育规律分析[J]. 刘细元,马振兴,杨永革,秦岩,王道英. 东华理工学院学报. 2006(02)
硕士论文
[1]重庆南山隧道与上覆涂山湖相互影响研究[D]. 李云.重庆交通大学 2015
本文编号:308770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aotonggongchenglunwen/30877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