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挖工法对高地应力场软岩隧道围岩稳定性影响的模型试验研究
发布时间:2021-05-17 08:43
不同开挖工法对隧道围岩稳定性通常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文章依托蓝家岩公路隧道工程开展三维地质力学模型试验,研究三台阶法、上下台阶法、上下台阶预留核心土法对高地应力场软岩隧道围岩稳定性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1)三种开挖工法下隧道拱顶沉降及拱脚收敛随开挖步的变化规律均可以分为超前变形、开挖变形和变形收敛等三个阶段,但在量值上均表现为,三台阶法最小,上下台阶预留核心土法次之,上下台阶法最大;(2)各测点初期支护与围岩之间的径向力均为压力,且围岩压力的分布特征相似,围岩压力的最大、最小值分别出现在墙脚、仰拱处,在量值上同样表现为,三台阶法最小,上下台阶预留核心土法次之,上下台阶法最大;(3)三台阶法在高地应力场软岩隧道施工中最有利于围岩稳定,且在一定程度上能满足施工进度的要求。
【文章来源】:现代隧道技术. 2020,57(04)北大核心CSCD
【文章页数】:9 页
【文章目录】:
1 引言
2 依托工程概况
3 模型试验概况
3.1 相似比的确定
3.2 模型土体材料的模拟
3.3 管棚超前支护
3.4 隧道初期支护
3.5 加载系统及实施过程
3.6 量测系统及监测方案
3.7 模型隧道制作与开挖
4 试验结果分析
4.1 洞周变形
4.2 围岩压力
5 结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鹧鸪山隧道二次衬砌开裂机理及支护时机探讨[J]. 孟陆波,潘皇宋,李天斌,张文居. 现代隧道技术. 2017(02)
[2]千枚岩隧道传统与新型支护结构现场对比试验研究[J]. 徐飞,李术才,石少帅,李利平,王渭明,张伟,张乾青,贺鹏.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17(03)
[3]高地应力软岩隧道大变形机理及控制措施探讨——以木寨岭隧道为例[J]. 吕显福,赵占群,魏星星. 现代隧道技术. 2016(06)
[4]兰渝铁路木寨岭隧道岭脊段衬砌-围岩结构体系变形受力特征分析[J]. 黄明利,赵建明,谭忠盛,李沿宗. 现代隧道技术. 2016(06)
[5]破碎千枚岩隧道施工期位移安全控制基准研究[J]. 汪波,杨意,何川,代聪,周艺.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16(11)
[6]高地应力条件下隧道施工方法研究[J]. 王志杰,许瑞宁,袁晔,段明明,张文龙. 铁道建筑. 2015(09)
[7]大梁隧道软岩大变形及其支护方案研究[J]. 戴永浩,陈卫忠,田洪铭,杨建平,孟祥军,邓小林.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15(S2)
[8]高地应力条件下层状地层隧道围岩挤压变形与支护受力特征[J]. 沙鹏,伍法权,李响,梁宁,常金源. 岩土力学. 2015(05)
[9]基于围岩-支护特征理论的高地应力软岩隧道初期支护选型研究[J]. 张德华,刘士海,任少强. 土木工程学报. 2015(01)
[10]高地应力软岩隧道施工工法数值分析与研究[J]. 潘飞,程圣国,林姗. 长江科学院院报. 2014(09)
博士论文
[1]高地应力场软岩隧道开挖与支护研究[D]. 代聪.西南交通大学 2018
本文编号:3191469
【文章来源】:现代隧道技术. 2020,57(04)北大核心CSCD
【文章页数】:9 页
【文章目录】:
1 引言
2 依托工程概况
3 模型试验概况
3.1 相似比的确定
3.2 模型土体材料的模拟
3.3 管棚超前支护
3.4 隧道初期支护
3.5 加载系统及实施过程
3.6 量测系统及监测方案
3.7 模型隧道制作与开挖
4 试验结果分析
4.1 洞周变形
4.2 围岩压力
5 结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鹧鸪山隧道二次衬砌开裂机理及支护时机探讨[J]. 孟陆波,潘皇宋,李天斌,张文居. 现代隧道技术. 2017(02)
[2]千枚岩隧道传统与新型支护结构现场对比试验研究[J]. 徐飞,李术才,石少帅,李利平,王渭明,张伟,张乾青,贺鹏.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17(03)
[3]高地应力软岩隧道大变形机理及控制措施探讨——以木寨岭隧道为例[J]. 吕显福,赵占群,魏星星. 现代隧道技术. 2016(06)
[4]兰渝铁路木寨岭隧道岭脊段衬砌-围岩结构体系变形受力特征分析[J]. 黄明利,赵建明,谭忠盛,李沿宗. 现代隧道技术. 2016(06)
[5]破碎千枚岩隧道施工期位移安全控制基准研究[J]. 汪波,杨意,何川,代聪,周艺.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16(11)
[6]高地应力条件下隧道施工方法研究[J]. 王志杰,许瑞宁,袁晔,段明明,张文龙. 铁道建筑. 2015(09)
[7]大梁隧道软岩大变形及其支护方案研究[J]. 戴永浩,陈卫忠,田洪铭,杨建平,孟祥军,邓小林.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15(S2)
[8]高地应力条件下层状地层隧道围岩挤压变形与支护受力特征[J]. 沙鹏,伍法权,李响,梁宁,常金源. 岩土力学. 2015(05)
[9]基于围岩-支护特征理论的高地应力软岩隧道初期支护选型研究[J]. 张德华,刘士海,任少强. 土木工程学报. 2015(01)
[10]高地应力软岩隧道施工工法数值分析与研究[J]. 潘飞,程圣国,林姗. 长江科学院院报. 2014(09)
博士论文
[1]高地应力场软岩隧道开挖与支护研究[D]. 代聪.西南交通大学 2018
本文编号:319146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aotonggongchenglunwen/31914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