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中通道西人工岛岛形对护面块体稳定性和堤顶越浪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1-06-16 08:17
针对深中通道西人工岛特殊岛形,利用物理模型试验手段,验证最不利波浪作用下块体稳定性和堤顶越浪量。结果表明:入射波在内凹的岛壁弧顶迅速形成能量聚集,在岛端部外凸出转角处产生波能释放和漩涡流等复杂不利的波态;凹凸多变岛形也导致护面的扭王字块块体咬合性能减弱,多因素影响致使质量5 t设计护面块体失稳,经多次优化后,岛壁堤身段增加至8 t、端部转角特殊段须增加至14 t方能稳定;岛壁越浪规律为沿波浪入射处至端部转角段逐渐增加。将试验结果与规范公式计算结果、二维水槽断面试验结果进行对比,得到结论:受岛形影响下的稳定质量和越浪均偏大,尤其端部转角凸出的特殊区域,因此设计应给予关注,尽量遵循规范的相关规定,即"轴线向外侧拐,保证夹角大于150°以上"的要求。通过试验也再次验证了三维整体试验在稳定性、越浪量和优化设计方面的必要性。
【文章来源】:水运工程. 2020,(07)北大核心
【文章页数】:6 页
【部分图文】:
AB段测量分区布置
采用上述设计方案,开展三维港池整体试验验证,针对岛壁AB段块体稳定性,由试验观测发现,低水位时,岛壁坡脚安放于棱体块石上方的2排质量5 t扭王字块护面块体受波浪作用滚落失稳;高水位,护面块体与台阶连接区域和岛的端部A点转角位置,护面块体5 t扭王字块也滚落失稳,见图5。针对块体失稳特点分析:低水位时,叠加后的斜向浪在坡脚棱体块石表面发生破碎形成破波流,尤其波谷时,由于波流联合吸力作用,靠海侧块体间失去支撑而失稳,并在沿堤流推力作用下向岛端部A点位置堆积。高水位时,尤其转角位置,受内凹波能集中和岛端部转角集中释放,波流主导的侧向力很快将勾连的扭王字块护面块体之间脱开,随着漩涡波流持续作用,最终导致护面块体失稳。这也再次验证了转角位置(例如防波堤堤头等)护面块体稳定性侧向力作用比正向波浪力偏于危险的结论。另外,从模型上块体摆放难易程度来看,端部转角段难于直线段块体的安放,所以转角凹凸变化的特殊岛壁形状,也会减弱护面块体咬合性能,在现场施工中,须关注和重视块体安放。图5 护面块体失稳情况
图5 护面块体失稳情况通过三维港池整体稳定性试验可知,受岛形影响,经二维水槽断面试验优化后得到质量5 t的设计方案的护面块体仍失稳,为了稳定方案,先后采取了2种优化措施,包括坡脚加大块体质量和增加前排块体的支撑作用。端部转角凸出区段加大块体质量,同时关注块体间的咬合和施工数量,优化措施及试验结果见表2。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威海湾海域治理工程物理模型试验研究[J]. 张宏,高涛,马杰,周鹏,戈龙仔. 中国港湾建设. 2018(11)
[2]印尼KARANG TARAJE港防波堤工程波浪整体模型试验研究[J]. 高峰,张华平,周加杰,张慈珩,戈龙仔. 中国港湾建设. 2015(09)
[3]海堤前特殊地形对护面块体稳定性影响及对策[J]. 戈龙仔,刘海源,栾英妮. 水道港口. 2014(02)
[4]波浪作用下护岸三维稳定试验研究[J]. 姜云鹏,张烨,郑子龙. 水道港口. 2014(01)
[5]波浪涡漩对水工建筑物结构稳定的影响及对策[J]. 夏运强,荆勇,王绿卿,韩炳辰. 港工技术. 2010(03)
本文编号:3232722
【文章来源】:水运工程. 2020,(07)北大核心
【文章页数】:6 页
【部分图文】:
AB段测量分区布置
采用上述设计方案,开展三维港池整体试验验证,针对岛壁AB段块体稳定性,由试验观测发现,低水位时,岛壁坡脚安放于棱体块石上方的2排质量5 t扭王字块护面块体受波浪作用滚落失稳;高水位,护面块体与台阶连接区域和岛的端部A点转角位置,护面块体5 t扭王字块也滚落失稳,见图5。针对块体失稳特点分析:低水位时,叠加后的斜向浪在坡脚棱体块石表面发生破碎形成破波流,尤其波谷时,由于波流联合吸力作用,靠海侧块体间失去支撑而失稳,并在沿堤流推力作用下向岛端部A点位置堆积。高水位时,尤其转角位置,受内凹波能集中和岛端部转角集中释放,波流主导的侧向力很快将勾连的扭王字块护面块体之间脱开,随着漩涡波流持续作用,最终导致护面块体失稳。这也再次验证了转角位置(例如防波堤堤头等)护面块体稳定性侧向力作用比正向波浪力偏于危险的结论。另外,从模型上块体摆放难易程度来看,端部转角段难于直线段块体的安放,所以转角凹凸变化的特殊岛壁形状,也会减弱护面块体咬合性能,在现场施工中,须关注和重视块体安放。图5 护面块体失稳情况
图5 护面块体失稳情况通过三维港池整体稳定性试验可知,受岛形影响,经二维水槽断面试验优化后得到质量5 t的设计方案的护面块体仍失稳,为了稳定方案,先后采取了2种优化措施,包括坡脚加大块体质量和增加前排块体的支撑作用。端部转角凸出区段加大块体质量,同时关注块体间的咬合和施工数量,优化措施及试验结果见表2。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威海湾海域治理工程物理模型试验研究[J]. 张宏,高涛,马杰,周鹏,戈龙仔. 中国港湾建设. 2018(11)
[2]印尼KARANG TARAJE港防波堤工程波浪整体模型试验研究[J]. 高峰,张华平,周加杰,张慈珩,戈龙仔. 中国港湾建设. 2015(09)
[3]海堤前特殊地形对护面块体稳定性影响及对策[J]. 戈龙仔,刘海源,栾英妮. 水道港口. 2014(02)
[4]波浪作用下护岸三维稳定试验研究[J]. 姜云鹏,张烨,郑子龙. 水道港口. 2014(01)
[5]波浪涡漩对水工建筑物结构稳定的影响及对策[J]. 夏运强,荆勇,王绿卿,韩炳辰. 港工技术. 2010(03)
本文编号:323272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aotonggongchenglunwen/32327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