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数据包络分析的高速公路指路标志地名数研究
发布时间:2021-07-05 21:21
随着路网的复杂化,指路标志信息量过载导致交通事故发生的现象日益显著。为了全面、系统地确定高速公路互通区指路标志的合理地名数,为高速公路指路标志的设置提供相应的改进建议,基于数据包络分析(DEA)方法,从驾驶人角度选取了反映其对指路标志认知反应水平的代表性指标,构建了高速公路互通区指路标志地名数研究的宏观模型。使用眼动仪和脑电仪在相关场景中进行室内驾驶模拟试验,以获取被试在不同地名数指路标志场景下的眼动行为、脑电以及驾驶行为数据。利用模型进行数据分析,得到驾驶人在地名数为4,5,6,7,8,9六种场景下,对指路标志认知反应的综合效率均值分别为0.983,0.956,0.902,0.796,0.699和0.617,再针对不同的指标集,进行指标敏感性分析,获取驾驶人在6种场景下的综合效率指数。通过试验发现:随着地名数的增多,驾驶人对指路标志认知反应的综合效率均值呈现下降趋势,当信息量超过其认知阈值时,系统综合效率值会迅速下降;不同地名数指路标志场景下,导致驾驶人认知反应效率低的原因存在差异,在对指路标志版面设计时应有针对性地予以改进;不同驾驶人对指路标志认知反应效率存在差异,所对应的标志地名...
【文章来源】:中国公路学报. 2020,33(06)北大核心EICSCD
【文章页数】:10 页
【部分图文】:
试验数据分析段位置示意
根据上述理论分析及DEA建模要求,从驾驶人认知反应的角度,对高速公路互通区指路标志有效性进行评价时,通过输入、输出2个角度的选定和筛选,确定了最终的评价指标体系,如图1所示。2 试验设计
本试验路段限速为120km·h-1,按照《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GB 5768—2017),指路标志汉字高度设置为70cm。根据汉字字高与有效视距的关系[34],本文主要研究指路标志牌前113m处标记点到被试驶过标志版面这段时间(试验数据分析段)内驾驶人的生理及行为参数,试验数据分析段的示意如图5所示。图3 试验人员为被试佩戴仪器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基于驾驶行为的高速公路出口标志形式研究[J]. 赵妮娜,赵晓华,林展州,朱小锋. 中国公路学报. 2020(04)
[2]基于网络DEA与混合效应模型医疗卫生机构技术效率评价与预测[J]. 侯亚冰,梁轩,张瑶,徐晨婕,程杨杨,王耀刚. 中国公共卫生. 2019(02)
[3]基于交通标志信息量的驾驶负荷加载有效性研究[J]. 吕能超,曹越,秦羚,吴超仲. 中国公路学报. 2018(08)
[4]基于脑电信号分析的不同年龄驾驶人疲劳特性[J]. 裴玉龙,金英群,陈贺飞. 中国公路学报. 2018(04)
[5]交叉口指路标志信息有效性量化模型研究[J]. 邵海鹏,慕伟,叶益翔. 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 2017(04)
[6]基于DEA模型的公共自行车系统效率评价[J]. 周杨,张冰琦,李强,徐海英.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7(03)
[7]基于数据包络分析方法的地下道路交通工程设计方案评价[J]. 刘丽芬,赵伟忠,刘星星,邵海鹏. 长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7(03)
[8]公交线路资源配置与高峰客流协调评价研究[J]. 冯树民,申翔浩. 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 2015(04)
[9]基于DEA模型的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科技资源配置效率研究[J]. 黄海霞,张治河. 中国软科学. 2015(01)
[10]基于DEA交叉效率模型的铁路重载货车效率评价[J]. 穆鑫,程学庆,张玺,蒲云. 中国铁道科学. 2014(01)
博士论文
[1]驾驶行为表征指标及分析方法研究[D]. 李平凡.吉林大学 2010
硕士论文
[1]基于DEA的北京市轨道交通运行效率评价研究[D]. 宋妙环.北京交通大学 2017
[2]基于眼动分析的汽车驾驶员视觉搜索模式研究[D]. 马勇.长安大学 2006
本文编号:3266846
【文章来源】:中国公路学报. 2020,33(06)北大核心EICSCD
【文章页数】:10 页
【部分图文】:
试验数据分析段位置示意
根据上述理论分析及DEA建模要求,从驾驶人认知反应的角度,对高速公路互通区指路标志有效性进行评价时,通过输入、输出2个角度的选定和筛选,确定了最终的评价指标体系,如图1所示。2 试验设计
本试验路段限速为120km·h-1,按照《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GB 5768—2017),指路标志汉字高度设置为70cm。根据汉字字高与有效视距的关系[34],本文主要研究指路标志牌前113m处标记点到被试驶过标志版面这段时间(试验数据分析段)内驾驶人的生理及行为参数,试验数据分析段的示意如图5所示。图3 试验人员为被试佩戴仪器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基于驾驶行为的高速公路出口标志形式研究[J]. 赵妮娜,赵晓华,林展州,朱小锋. 中国公路学报. 2020(04)
[2]基于网络DEA与混合效应模型医疗卫生机构技术效率评价与预测[J]. 侯亚冰,梁轩,张瑶,徐晨婕,程杨杨,王耀刚. 中国公共卫生. 2019(02)
[3]基于交通标志信息量的驾驶负荷加载有效性研究[J]. 吕能超,曹越,秦羚,吴超仲. 中国公路学报. 2018(08)
[4]基于脑电信号分析的不同年龄驾驶人疲劳特性[J]. 裴玉龙,金英群,陈贺飞. 中国公路学报. 2018(04)
[5]交叉口指路标志信息有效性量化模型研究[J]. 邵海鹏,慕伟,叶益翔. 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 2017(04)
[6]基于DEA模型的公共自行车系统效率评价[J]. 周杨,张冰琦,李强,徐海英.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7(03)
[7]基于数据包络分析方法的地下道路交通工程设计方案评价[J]. 刘丽芬,赵伟忠,刘星星,邵海鹏. 长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7(03)
[8]公交线路资源配置与高峰客流协调评价研究[J]. 冯树民,申翔浩. 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 2015(04)
[9]基于DEA模型的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科技资源配置效率研究[J]. 黄海霞,张治河. 中国软科学. 2015(01)
[10]基于DEA交叉效率模型的铁路重载货车效率评价[J]. 穆鑫,程学庆,张玺,蒲云. 中国铁道科学. 2014(01)
博士论文
[1]驾驶行为表征指标及分析方法研究[D]. 李平凡.吉林大学 2010
硕士论文
[1]基于DEA的北京市轨道交通运行效率评价研究[D]. 宋妙环.北京交通大学 2017
[2]基于眼动分析的汽车驾驶员视觉搜索模式研究[D]. 马勇.长安大学 2006
本文编号:326684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aotonggongchenglunwen/32668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