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利用视角下城市交通事故驱动机理的研究进展
发布时间:2021-07-22 19:26
城镇化与机动交通的快速发展,引发了城市土地利用与交通系统的重塑,导致城市交通安全问题日益严峻。为了优化土地利用布局并改善交通安全,需要从土地利用视角开展交通事故的驱动机理研究。国内外该方面研究形成了以交通流量和交通速度为主要中介因素联系土地利用与交通事故的经典理论框架,却忽略了源于土地利用并深刻影响交通安全的交通需求因素,导致缺乏"土地利用—交通需求—交通事故"完整路径链的研究。论文通过综述该领域文献,在归纳总结城市交通事故影响因素的基础上,揭示土地利用视角下交通事故的驱动机理并探讨未来研究方向。研究指出,土地利用的多维属性特征对交通事故具有重要影响,土地利用与交通系统的动态匹配关系及其对出行行为的影响是揭示交通事故驱动机理的关键突破口,对于构建交通安全导向的城市土地利用模式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文章来源】:地理科学进展. 2020,39(09)北大核心CSSCICSCD
【文章页数】:10 页
【部分图文】:
城市建成环境与交通事故关系的理论框架[48]
首先,土地利用作为城市功能的集中体现,在塑造城市人口和就业分布[64]、设施可达性[65]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进而影响城市居民活动,并决定交通出行的产生、吸引与需求[35]。由于不同用地功能所承载的家庭数、就业岗位数存在差异,导致所形成的交通出行的产生和吸引量不同[66]。土地使用强度也是决定出行行为的主要因素之一[67],高密度的土地利用模式能够减少出行距离[40]。此外,土地利用混合的区域,交通出行集中在区域内部,减少了区域外的交通出行,从而降低了城市总体的交通出行里程和交通流量[68]。总体而言,城市土地利用的功能、强度和模式等特征带来交通流向与强度的差异性,进而可能导致交通事故的空间异质性。图3 出行行为视角下城市土地利用对交通事故作用机理的概念框架
出行行为视角下城市土地利用对交通事故作用机理的概念框架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珠三角村镇建成区的空间型态:特征、类型和产业影响因素[J]. 李极恒,龚岳,李贵才. 地理科学进展. 2019(06)
[2]土地集约利用对可持续城市交通的作用:基于国际文献理论分析[J]. 赵鹏军. 城市发展研究. 2018(09)
[3]城市居民通勤、用地布局与交通拥堵——基于片区尺度的实证研究[J]. 王新军,王学斌,信欣. 复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8(02)
[4]中美交通事故数据统计方法比较研究[J]. 贺宜,杨鑫炜,吴兵,钟鸣,严新平. 交通信息与安全. 2018(01)
[5]用地组合形态划分与交通安全影响因素分析[J]. 丁微,徐铖铖,刘攀.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7(05)
[6]广州市居民工作日小汽车出行个体与社区双层影响机制[J]. 周素红,宋江宇,宋广文. 地理学报. 2017(08)
[7]基于车道集计交通流数据的事故风险评估分析[J]. 杨奎,余荣杰,王雪松.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10)
[8]城市群视角下空间联系与城市扩张的关联分析[J]. 焦利民,唐欣,刘小平. 地理科学进展. 2016(10)
[9]上海城市建成环境对居民通勤方式选择的影响[J]. 孙斌栋,但波. 地理学报. 2015(10)
[10]城市空间结构对惠州市中心城区交通事故影响的时间差异分析[J]. 柳林,宋广文,周素红,陈建国,郑重,刘凯. 地理科学. 2015(01)
本文编号:3297752
【文章来源】:地理科学进展. 2020,39(09)北大核心CSSCICSCD
【文章页数】:10 页
【部分图文】:
城市建成环境与交通事故关系的理论框架[48]
首先,土地利用作为城市功能的集中体现,在塑造城市人口和就业分布[64]、设施可达性[65]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进而影响城市居民活动,并决定交通出行的产生、吸引与需求[35]。由于不同用地功能所承载的家庭数、就业岗位数存在差异,导致所形成的交通出行的产生和吸引量不同[66]。土地使用强度也是决定出行行为的主要因素之一[67],高密度的土地利用模式能够减少出行距离[40]。此外,土地利用混合的区域,交通出行集中在区域内部,减少了区域外的交通出行,从而降低了城市总体的交通出行里程和交通流量[68]。总体而言,城市土地利用的功能、强度和模式等特征带来交通流向与强度的差异性,进而可能导致交通事故的空间异质性。图3 出行行为视角下城市土地利用对交通事故作用机理的概念框架
出行行为视角下城市土地利用对交通事故作用机理的概念框架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珠三角村镇建成区的空间型态:特征、类型和产业影响因素[J]. 李极恒,龚岳,李贵才. 地理科学进展. 2019(06)
[2]土地集约利用对可持续城市交通的作用:基于国际文献理论分析[J]. 赵鹏军. 城市发展研究. 2018(09)
[3]城市居民通勤、用地布局与交通拥堵——基于片区尺度的实证研究[J]. 王新军,王学斌,信欣. 复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8(02)
[4]中美交通事故数据统计方法比较研究[J]. 贺宜,杨鑫炜,吴兵,钟鸣,严新平. 交通信息与安全. 2018(01)
[5]用地组合形态划分与交通安全影响因素分析[J]. 丁微,徐铖铖,刘攀.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7(05)
[6]广州市居民工作日小汽车出行个体与社区双层影响机制[J]. 周素红,宋江宇,宋广文. 地理学报. 2017(08)
[7]基于车道集计交通流数据的事故风险评估分析[J]. 杨奎,余荣杰,王雪松.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10)
[8]城市群视角下空间联系与城市扩张的关联分析[J]. 焦利民,唐欣,刘小平. 地理科学进展. 2016(10)
[9]上海城市建成环境对居民通勤方式选择的影响[J]. 孙斌栋,但波. 地理学报. 2015(10)
[10]城市空间结构对惠州市中心城区交通事故影响的时间差异分析[J]. 柳林,宋广文,周素红,陈建国,郑重,刘凯. 地理科学. 2015(01)
本文编号:329775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aotonggongchenglunwen/32977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