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交通工程论文 >

区域轨道交通枢纽运能匹配方法研究

发布时间:2021-07-23 12:05
  基于区域轨道交通协调一体化的发展前景,从竞争和协作两个方面对区域轨道交通枢纽运能匹配方法进行研究。从分工上讲,铁路服务于城市之间,实现城市间的快速联通,而城市轨道交通服务于城市内部,二者互补合作,但在枢纽内部铁路环线开通后,铁路也将服务于城市内部的客流输送,和城市轨道交通呈现竞争关系。建立铁路环线列车开行方案模型探讨竞争关系,确定合理的分担率和铁路列车开行方案使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资源均得到充分合理的运用。以铁路换乘城市轨道交通和城市轨道交通内部换乘的总乘客换乘等待时间最小为目标,建立基于铁路列车到达时变性的区域轨道交通网络运能匹配模型。最后以成都市区域轨道交通枢纽为例,进行实例验证。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研究国内外城市对区域轨道交通多制式换乘及运能匹配方法的发展现状,基于协同学原理分析区域轨道交通的竞合关系,并对区域轨道交通枢纽的客流时空分布不均衡性进行分析。(2)基于分担率推算OD表、断面客流量以及换乘客流量的大小,以运营企业成本、铁路和地铁客座利用率相反数及其离散程度最小化为目标函数,以满足服务水平、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客座利用率皆在合理范围内为约束条件建立铁路环线列车开行方案模型... 

【文章来源】:西南交通大学四川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8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区域轨道交通枢纽运能匹配方法研究


图1-1日本JR山手线环线铁路及其衔接线路示意图

示意图,示意图,乘客,环线


图 1-2 巴黎地铁示意图敦地铁环线(Circle Line)于 1882 年建成,是世界上第一个拥有地铁环长为 27km,共设车站 36 座,呈现“9”字形,环线上共有车站 27 座, 13 座铁路车站,每座车站作为环线外围放射状线路的起点,呈现出环线区域轨道交通枢纽模式。献[1]介绍了在衔接各种运输方式的系统中采用的多模式一体化的方法,少乘客换乘耗费时间为目标,建议充分利用各种交通运输方式之间互为文献[2]细致分析了在换乘过程中步行所经过的设施所提供的服务水平,市大型综合客运枢纽中换乘过程中的设施设备服务水平的标准。文献[3乘客的出行径路为依据的规划模型和算法程序,使乘客不同交通方式联短出行时间和最简化换乘。文献[5]、[6]通过优化不同交通制式之间的松换乘效率。文献[7]分析了换乘设施的功能,提出通过改进基础措施来提。文献[8]、[9]对大型客运枢纽的换乘服务水平、换乘设施、乘客期望值本进行分析研究,最终得到乘客的舒适空间。文献[10]分析了城市轨道交

成都,地铁,分站,线工


(d)2 号线双休日 2-1 成都地铁 1、2 号线工作日、双休日全日分站进站量统计(单位:人次 2-1(a)可知,成都地铁 1 号线的工作日中,火车北站的进站客流(仅低于天府广场的进站量)和 94%的非换乘站。由图 2-1 (b)可休日中,火车北站的进站客流量超过所有的换乘站和非换乘站。都地铁 2 号线的工作日中,成都东客站的进站客流量超过 67%的路的进站量)和所有的非换乘站。由图 2-1 (d)可知,成都地铁 2 都东客站的进站客流量超过 67%的换乘站(仅低于春熙路的进站站。地铁 1、2 号线上与铁路客运站衔接的火车北站和成都东客站的进在区域轨道交通枢纽中起到至关重要的地位,客流在整条线路上特征。流时间不均衡性成都东客站的工作日 6:00-17:00 时段内分小时进、出站客流进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青岛地铁M3线运输组织方案探讨[J]. 张嘉敏,张嘉锐.  现代城市轨道交通. 2017(07)
[2]基于系统动力学的枢纽换乘系统运能匹配研究[J]. 陈春安,荣建,李伴儒,周晨静,范超.  城市交通. 2017(02)
[3]城市轨道交通制式分类及适用性[J]. 魏庆朝,潘姿华,臧传臻.  都市快轨交通. 2017(01)
[4]区域轨道交通规划若干问题与思考[J]. 全永燊,刘剑锋.  城市交通. 2017(01)
[5]基于Logit模型的成灌市域铁路客流分担率的估算[J]. 邵明天,张黎青.  现代城市轨道交通. 2017(01)
[6]区域轨道交通的建设标准及运营管理[J]. 郑生全.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2016(S1)
[7]京津冀区域轨道交通功能层次分析[J]. 南敬林.  铁路工程造价管理. 2016(02)
[8]限速条件下多模式交通均衡分配模型与算法[J]. 帅斌,丁冬,祝进城,孙朝苑.  计算机应用研究. 2015(07)
[9]多模式城市交通体系与方式间的转换[J]. 潘海啸.  城市规划学刊. 2013(06)
[10]基于超网络的多模式交通的随机网络加载问题[J]. 郑力祥,四兵锋.  山东科学. 2013(05)

博士论文
[1]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列车运行计划一体化编制理论与方法研究[D]. 周艳芳.北京交通大学 2012
[2]区域交通网络布局形态与需求特性研究[D]. 高桂凤.长安大学 2007

硕士论文
[1]基于有限理性的多模式交通网络配流研究[D]. 陈佳列.重庆交通大学 2017
[2]太原市区域轨道交通与地铁网衔接模式研究[D]. 陈璐如.北京交通大学 2016
[3]综合交通网络模型构建技术研究[D]. 费雪.东南大学 2016
[4]城市轨道交通车站站台聚集人数分析与计算[D]. 高姗姗.北京交通大学 2015
[5]基于轨道交通的多模式交通网络换乘影响阈值研究[D]. 钱振邦.长安大学 2015
[6]铁路综合客运枢纽衔接方式运营匹配性评价及优化[D]. 南天伟.北京交通大学 2015
[7]高速铁路与城市轨道交通换乘设施通过能力匹配研究[D]. 刘俊伯.北京交通大学 2014
[8]基于复杂网络理论的多方式城市交通网络的协同研究[D]. 赵鹏.北京交通大学 2014
[9]多模式交通条件下城市道路动态网络均衡研究[D]. 左婷.北京交通大学 2013
[10]高速铁路旅客列车开行方案研究[D]. 李会玲.北京交通大学 2012



本文编号:329925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aotonggongchenglunwen/329925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b73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