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交通工程论文 >

城市道路无标记路段穿越安全性研究

发布时间:2017-05-09 23:05

  本文关键词:城市道路无标记路段穿越安全性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安全是道路交通永恒的主体,随着道路交通的不断发展,城市道路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道路交通安全性在不断提高。然而在发展中国家,无标记路段步行者、非机动车骑行者强行穿越行为仍广泛存在,导致大量交通事故的发生,也影响着城市道路交通的安全稳定运行。针对该类特殊路段如何分类指导穿越者安全过街,避免事故发生,提高市民出行安全是当今社会共同关注的话题。基于上述目标本论文首先以穿越者为研究对象,通过观测实验方案设计和视频获取、视频数据处理获取样本变量。利用样本数据分析穿越间隙选择、决策和实际穿越安全性及其影响因素;根据上述研究结果以穿越行为对车辆的影响为出发点,将避免碰撞减速度计算方法进行适用性改进,对不同类型车辆碰撞风险率进行计算和分析。具体工作及研究成果如下:(1)穿越行为基本统计分析。在观测实验方案、数据获取实施基础上,通过基本统计分析,分析不同性别、年龄、交通方式穿越者在穿越方式、等待和观察行为、穿越路径与速度、冲突车辆类型与速度、不安全行为等方面的差异性。结果表明青年、男性、骑行者倾向于穿越前多观察并一次穿越;骑行者穿越速度明显高于步行者;步行者结组穿越和不安全行为明显;私家车车速高于公交车高于出租车。(2)穿越决策与安全性多元线性回归分析。通过各变量相关分析结果,结合安全性分析方法,分别选取穿越间隙、安全裕度预测以及实测安全裕度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结果表明不安全行为对决策和穿越安全性均具有负面影响;步行者、多结组人数倾向于选取较小的穿越间隙;第二车道的决策和穿越安全性均比第一车道差;穿越前多等待、多观察,穿越过程中多向车辆驶来方向观察,采取与车辆同向的斜向路径穿越有利于提高穿越安全性。(3)改进的避免碰撞减速度与碰撞风险率分析。针对前面研究中车辆类型和车速对安全性影响不明确的情况。以车辆避免碰撞减速度为出发点,研究强行穿越行为对冲突车辆的影响。该部分研究结果表明,安全性方面出租车高于私家车高于公交车。
【关键词】:无标记路段 穿越安全 回归分析 避免碰撞减速度 碰撞风险率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交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U492.8
【目录】:
  • 致谢5-6
  • 摘要6-7
  • ABSTRACT7-13
  • 1 绪论13-23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13-14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14-17
  • 1.2.1 信号灯控制交叉口安全性研究现状15
  • 1.2.2 无信号灯控制交叉口安全性研究现状15-16
  • 1.2.3 无标记路段安全性研究现状16-17
  • 1.2.4 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17
  • 1.3 论文研究目标和内容17-19
  • 1.3.1 论文研究目标17-18
  • 1.3.2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18-19
  • 1.4 论文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19-23
  • 1.4.1 论文研究的主要方法19
  • 1.4.2 论文研究的技术路线19-23
  • 2 观测实验方案设计与数据采集23-37
  • 2.1 调查目的与方法23-24
  • 2.1.1 调查目的23
  • 2.1.2 调查方法23-24
  • 2.2 数据收集24-27
  • 2.2.1 调查地点的选取24-25
  • 2.2.2 摄像机架设与画面呈现25-26
  • 2.2.3 视频数据收集的实施26-27
  • 2.3 有效样本的定义27-31
  • 2.3.1 描述性特征变量定义27
  • 2.3.2 行为特征变量定义27-28
  • 2.3.3 穿越过程变量定义28-30
  • 2.3.4 车辆行为变量定义30-31
  • 2.4 数据处理系统实现31-32
  • 2.4.1 样本选取方法31
  • 2.4.2 数据处理实现31-32
  • 2.5 像素坐标变换32-34
  • 2.6 本章小结34-37
  • 3 基本统计分析37-51
  • 3.1 样本数据分布37-38
  • 3.2 穿越方式分析38
  • 3.3 观察行为分布38-40
  • 3.3.1 观察行为总体分布38-39
  • 3.3.2 不同类型穿越者观察行为比较39
  • 3.3.3 不同性别穿越者观察行为比较39-40
  • 3.3.4 不同年龄穿越者观察行为比较40
  • 3.4 等待行为分析40-44
  • 3.4.1 等待时间总体分布41
  • 3.4.2 不同类型穿越者等待时间分布41-42
  • 3.4.3 不同性别穿越者等待时间分布42-43
  • 3.4.4 不同年龄穿越者等待时间分布43-44
  • 3.5 穿越路径与速度分布44-47
  • 3.5.1 穿越路径获取44-45
  • 3.5.2 穿越速度分布45-47
  • 3.6 冲突车辆分布47-48
  • 3.6.1 冲突车辆类型47
  • 3.6.2 冲突车辆速度47-48
  • 3.7 其它行为分析48-49
  • 3.7.1 结组分布48
  • 3.7.2 干扰行为分布48-49
  • 3.7.3 跑步与后退行为分布49
  • 3.8 本章小结49-51
  • 4 穿越决策与安全性建模51-75
  • 4.1 决策与穿越安全性分析51-52
  • 4.1.1 决策与穿越安全性指标51-52
  • 4.1.2 安全性分析方法52
  • 4.2 变量的相关性分析52-55
  • 4.2.1 变量确定53
  • 4.2.2 相关性说明53-54
  • 4.2.3 相关性系数选取54-55
  • 4.2.4 相关性计算结果分析55
  • 4.3 间隔选择回归模型55-61
  • 4.3.1 间隔选择自变量确定57
  • 4.3.2 间隔选择回归模型57-60
  • 4.3.3 间隔选择回归模型统计检验60-61
  • 4.4 安全裕度预测回归模型61-65
  • 4.4.1 穿越者穿越速度统计61-62
  • 4.4.2 安全裕度预测自变量确定62-63
  • 4.4.3 安全裕度预测回归模型63-65
  • 4.4.4 安全裕度预测回归模型统计检验65
  • 4.5 实测安全裕度回归模型65-68
  • 4.5.1 实测安全裕度自变量确定65-66
  • 4.5.2 实测安全裕度回归模型66-68
  • 4.5.3 实测安全裕度回归模型统计检验68
  • 4.6 穿越安全性综合分析68-72
  • 4.6.1 穿越决策安全性分析68-70
  • 4.6.2 穿越结果安全性分析70-72
  • 4.7 本章小结72-75
  • 5 基于改进DRAC的碰撞风险分析75-83
  • 5.1 DRAC基本原理75
  • 5.2 改进DRAC的方法与风险率计算75-79
  • 5.2.1 改进DRAC的计算方法75-79
  • 5.2.2 碰撞风险率计算方法79
  • 5.3 应用DRAC的碰撞风险率分析79-82
  • 5.3.1 冲突样本分类79-80
  • 5.3.2 冲突车辆类型与减速度80-81
  • 5.3.3 改进DRAC的结果分布81
  • 5.3.4 碰撞风险率分布与预测81-82
  • 5.4 本章小结82-83
  • 6 结论与展望83-85
  • 6.1 研究工作总结83-84
  • 6.2 研究工作展望84-85
  • 参考文献85-89
  • 附录A 相关性分析结果89-93
  •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93-97
  • 学位论文数据集97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志坚;;煤炭企业网络考试系统的安全性分析[J];煤炭技术;2010年07期

2 陈小燕;陈东;陆淑娟;;Microsoft SQL Server的安全性探析[J];煤炭技术;2012年09期

3 赵子建;任璐璐;;关于飞机区域安全性分析评价模型的构建[J];科协论坛(下半月);2012年04期

4 钱季平,李桂仙,林兴华,蒋家羚;饱和热水塔的安全性分析[J];石油化工设备;1989年05期

5 胡少新;韩翠萍;江连洲;杨秋萍;魏冬旭;;豆酱的加工现状与安全性分析[J];大豆通报;2007年04期

6 朱学良;陈栋梁;;食源性多肽的功能特点与安全性分析[J];中国食品工业;2010年09期

7 张金钟,吴穹;用于工业机器设计的安全性分析模式及方法研究[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2年01期

8 赵军;;移动IPv6协议安全性分析与改进[J];南通纺织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年03期

9 李英汉;关于分压法制备空气中甲烷标准气的安全性分析[J];煤矿设计;1996年10期

10 宇东生;航天器和导弹武器系统的安全性[J];质量与可靠性;1995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文晓阳;高能;荆继武;;论坛验证码技术的安全性分析[A];全国计算机安全学术交流会论文集(第二十二卷)[C];2007年

2 王丹琛;何大可;;密写系统的安全性研究[A];2006中国西部青年通信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3 范涛;鲍先巡;吴传华;常劲松;彭代银;;桑资源饮品的研究——灵芝桑茶的理化品质与安全性分析[A];中国蚕学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论文集[C];2003年

4 张兆心;方滨兴;胡铭曾;张宏莉;;基于SIP网络的安全性研究[A];全国网络与信息安全技术研讨会'2005论文集(上册)[C];2005年

5 查月;高磊;;TCP/IP协议的安全性分析与防御[A];2008-2009年船舶通信导航论文集[C];2009年

6 林曦;高文建;何朝阳;薛峰;许剑冰;徐泰山;薛禹胜;汪磊;;广西电网在线动态安全性分析系统[A];第三届广西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自然科学篇)[C];2004年

7 林曦;高文建;何朝阳;薛峰;许剑冰;徐泰山;薛禹胜;汪磊;;广西电网在线动态安全性分析系统[A];广西电机工程学会第八届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8 海培华;;浅谈GSM手机的安全性[A];中国通信学会第五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9 马瑞萍;;SSL安全性分析研究[A];第十六次全国计算机安全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1年

10 陈伟杰;林宏基;;SOAP的安全性分析与整合[A];全国第16届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应用(CACIS)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如何提高SQL Server的安全性?[N];网络世界;2008年

2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研究员 沈孝宙;关于GMO的对话[N];中国国门时报(中国出入境检验疫报);2001年

3 北京 Analysist;ExGB GuestBook安全性分析[N];电脑报;200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源;安卓平台安全性增强关键技术的研究[D];复旦大学;2014年

2 宋辉;隐密安全性机理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3 赵义博;量子密钥分配的安全性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9年

4 柴震川;门限密码方案安全性和应用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7年

5 汪朝晖;椭圆曲线密码的安全性研究[D];武汉大学;2004年

6 范伟;移动商务安全性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0年

7 孙艳宾;公平交换协议的设计与安全性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1年

8 余斌霄;无线网络的安全性[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6年

9 孔鸿滨;语义Web技术的本体安全性研究[D];云南大学;2012年

10 吉林;桥基安全性实时监控体系与工程应用研究[D];河海大学;200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晶;SSL/TLS的侧信道攻击[D];山东大学;2015年

2 温轩;实际QKD系统的安全性分析[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年

3 牛磊;云存储中数据审计协议的分析与设计[D];电子科技大学;2014年

4 李文宇;城市道路无标记路段穿越安全性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6年

5 李军;舰船典型系统安全性分析评估方法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2年

6 张旭光;火箭滑橇设计结构安全性分析[D];南京理工大学;2012年

7 娄振华;信息隐藏的安全性研究[D];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2008年

8 张少华;多域访问控制环境中的安全性分析研究[D];湖南大学;2010年

9 薛雨杨;无线局域网安全标准的安全性分析与检测[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9年

10 郑广思;移动电子商务安全性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8年


  本文关键词:城市道路无标记路段穿越安全性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5347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aotonggongchenglunwen/35347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16d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