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AnyLogic的轨道交通车站站厅设备布局优化及评价
发布时间:2022-01-22 10:44
针对城市轨道交通早期车站在客流持续增长的情况下,面临的车站结构及设备设施布置无法满足现场客运组织需求的现状,依据车站结构、设备布局及客流分布特征,明确"仿真-分析-优化-评价"的研究思路,利用AnyLogic软件对武汉轨道交通1号线宗关站进行仿真分析,基于客流分布密度等分析结果提出设备布局优化方案,并设计量化评价体系,综合评价优化方案对车站拥堵情况和流线通畅程度的改善效果。研究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优化思路及方法可行有效,优化后车站面积利用率提高,换乘瓶颈被消除,站厅客流交叉减少,站内拥挤现象得到有效缓解,流线通畅程度明显提升,对早期轨道交通线路老旧车站的布局优化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文章来源】: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2020,17(06)北大核心CSCD
【文章页数】:8 页
【部分图文】:
武汉轨道交通1号线宗关站站厅设备布局图(从左至右依次为改造前、改造后)
由于3月份客流相对于一年之中其他月份整体较少且平稳,具有一定的普适性。以2019年3月客流为样本,取各客流数据指标的平均值作为研究数据。通过分析1号线宗关日常小时进出站及换乘客流数据发现:早高峰时拥堵时段为7:30~8:30,进站人数与出站人数比例为1.2:1;晚高峰时拥堵时段为17:30~18:30,进出站人数比例约为1.5:1。3月份1号线宗关站高峰小时日均进站客流量为555人/h,高峰小时日均出站客流量为449人/h;日均换乘人数为41 176人、日均集散量7 333人。结合实地调研,早晚高峰时,换乘客流与集散客流之比约为6:1。仿真1 h后,客流分布变化趋于稳定,仿真结果如图2(左)所示。3 问题分析及改造方案
根据图3可知,改造前过街通道内客流流线杂乱,进、出站、换乘客流间相互干扰严重。客流交叉点集中在进、出闸机前后方,付费区内的客流交叉同时位于站台与站厅连接楼扶梯前方,不仅对乘客进出车站造成严重干扰,在付费区内有大量换乘乘客时,更易造成付费区拥挤,并存在严重安全隐患。改造后车站取消过街功能,改造B2口功能,消除了2处进、出站客流在非付费区的交叉,以及乘车乘客与过街行人间的客流对冲,客流流线更加清晰,提高了客流流线通畅程度和乘客乘车效率,消除了安检漏检风险。5 结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基于Anylogic的地铁大连北站站厅层客流组织仿真及优化研究[J]. 马彩雯,沙永为. 交通科技与经济. 2018(06)
[2]地铁换乘系统拥堵点的仿真分析及优化研究[J]. 费爽,刘智丽.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2018(07)
[3]城市轨道交通车站乘客聚散行为仿真及优化[J]. 傅志妍,陈坚,李武,钟异莹. 铁道运输与经济. 2018(02)
[4]城市轨道交通车站瓶颈口优化研究[J]. 刘娜,王宏斌. 交通科技与经济. 2018(01)
[5]城市轨道交通车站客流应急疏散时间影响要素分析[J]. 钱振伟,钱大琳,张辉. 大连交通大学学报. 2017(02)
[6]基于Anylogic的城市轨道交通车站仿真应用研究[J]. 赵路敏,郑宇,谢金鑫. 铁路计算机应用. 2016(03)
[7]地铁车站人群集散能力瓶颈风险评价[J]. 吴贤国,刘梦洁,张立茂,方伟立. 铁道标准设计. 2016(02)
[8]特性·模型·方法——城市轨道交通站点影响域行人微观仿真初探[J]. 褚冬竹,林雁宇. 建筑学报. 2015(03)
[9]地铁通道客流组织措施的仿真研究[J]. 杨森炎,吴建平,徐彬,杜怡曼. 系统仿真学报. 2014(10)
[10]基于Anylogic仿真技术的北京南站客流组织优化分析[J]. 薛艳青,张喜. 铁路计算机应用. 2012(02)
硕士论文
[1]基于人流密度的北京地铁车站节点设计调查研究[D]. 宋扬.北京交通大学 2015
[2]地铁换乘站内部流线的仿真与优化研究[D]. 聂剑寒.武汉理工大学 2015
[3]城市轨道交通站内通道疏散能力评估及仿真研究[D]. 李智娟.北京交通大学 2014
本文编号:3602054
【文章来源】: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2020,17(06)北大核心CSCD
【文章页数】:8 页
【部分图文】:
武汉轨道交通1号线宗关站站厅设备布局图(从左至右依次为改造前、改造后)
由于3月份客流相对于一年之中其他月份整体较少且平稳,具有一定的普适性。以2019年3月客流为样本,取各客流数据指标的平均值作为研究数据。通过分析1号线宗关日常小时进出站及换乘客流数据发现:早高峰时拥堵时段为7:30~8:30,进站人数与出站人数比例为1.2:1;晚高峰时拥堵时段为17:30~18:30,进出站人数比例约为1.5:1。3月份1号线宗关站高峰小时日均进站客流量为555人/h,高峰小时日均出站客流量为449人/h;日均换乘人数为41 176人、日均集散量7 333人。结合实地调研,早晚高峰时,换乘客流与集散客流之比约为6:1。仿真1 h后,客流分布变化趋于稳定,仿真结果如图2(左)所示。3 问题分析及改造方案
根据图3可知,改造前过街通道内客流流线杂乱,进、出站、换乘客流间相互干扰严重。客流交叉点集中在进、出闸机前后方,付费区内的客流交叉同时位于站台与站厅连接楼扶梯前方,不仅对乘客进出车站造成严重干扰,在付费区内有大量换乘乘客时,更易造成付费区拥挤,并存在严重安全隐患。改造后车站取消过街功能,改造B2口功能,消除了2处进、出站客流在非付费区的交叉,以及乘车乘客与过街行人间的客流对冲,客流流线更加清晰,提高了客流流线通畅程度和乘客乘车效率,消除了安检漏检风险。5 结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基于Anylogic的地铁大连北站站厅层客流组织仿真及优化研究[J]. 马彩雯,沙永为. 交通科技与经济. 2018(06)
[2]地铁换乘系统拥堵点的仿真分析及优化研究[J]. 费爽,刘智丽.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2018(07)
[3]城市轨道交通车站乘客聚散行为仿真及优化[J]. 傅志妍,陈坚,李武,钟异莹. 铁道运输与经济. 2018(02)
[4]城市轨道交通车站瓶颈口优化研究[J]. 刘娜,王宏斌. 交通科技与经济. 2018(01)
[5]城市轨道交通车站客流应急疏散时间影响要素分析[J]. 钱振伟,钱大琳,张辉. 大连交通大学学报. 2017(02)
[6]基于Anylogic的城市轨道交通车站仿真应用研究[J]. 赵路敏,郑宇,谢金鑫. 铁路计算机应用. 2016(03)
[7]地铁车站人群集散能力瓶颈风险评价[J]. 吴贤国,刘梦洁,张立茂,方伟立. 铁道标准设计. 2016(02)
[8]特性·模型·方法——城市轨道交通站点影响域行人微观仿真初探[J]. 褚冬竹,林雁宇. 建筑学报. 2015(03)
[9]地铁通道客流组织措施的仿真研究[J]. 杨森炎,吴建平,徐彬,杜怡曼. 系统仿真学报. 2014(10)
[10]基于Anylogic仿真技术的北京南站客流组织优化分析[J]. 薛艳青,张喜. 铁路计算机应用. 2012(02)
硕士论文
[1]基于人流密度的北京地铁车站节点设计调查研究[D]. 宋扬.北京交通大学 2015
[2]地铁换乘站内部流线的仿真与优化研究[D]. 聂剑寒.武汉理工大学 2015
[3]城市轨道交通站内通道疏散能力评估及仿真研究[D]. 李智娟.北京交通大学 2014
本文编号:360205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aotonggongchenglunwen/36020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