盾构下穿铁路桥涵变形规律及控制技术研究
本文关键词:盾构下穿铁路桥涵变形规律及控制技术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盾构隧道 下穿桥涵 数值模拟 轨道变形 沉降标准
【摘要】:以济南轨道交通R1线玉符河站~王府庄站区间盾构隧道下穿京沪铁路框架桥涵为背景,采用FLAC3D软件进行数值模拟,分析下穿施工中桥涵结构应力变形和铁路轨道变形特征。结果表明:下穿过程中桥涵最大压应力位于盾构左线上方立柱,其值为5.06 MPa,最大拉应力位于桥涵右侧顶部,其值为1.00 MPa;穿越过程桥涵最大沉降值达到5.81 mm,均满足结构应力、变形控制标准;由桥涵上方各轨道的最终变形曲线与左、右线拱顶上方轨道的变形时程曲线得出靠近施工侧轨道先于其他轨道产生沉降,最终沉降值随开挖方向依次增大至3.76 mm。结合分析结果提出盾构下穿铁路桥涵施工控制技术及监测控制方案,确定了盾构下穿施工20 m范围为重点监测区,并提出适用于济南轨道交通建设的沉降控制标准。
【作者单位】: 山东科技大学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济南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
【关键词】: 盾构隧道 下穿桥涵 数值模拟 轨道变形 沉降标准
【基金】: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ZR2014EEQ028)
【分类号】:U455.43
【正文快照】: 随着我国轨道交通不断发展,复杂地质条件下地铁隧道穿越各种建(构)筑物、地下管线、市政道路等难度进一步提高,如何保证盾构隧道穿越过程中周围土体的稳定性,减小施工过程中对周围环境的影响是轨道交通建设的重中之重[1]。当地铁区间下穿铁路桥涵时,对地面沉降、建(构)筑物的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黄阜;李在蓝;朱亮;杨欢;;基于自定义本构模型的盾构隧道开挖面极限支护力研究[J];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2016年05期
2 方晓慧;王星华;;盾构隧道近距离正交下穿复杂地下结构的影响分析[J];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2014年01期
3 王建秀;邹宝平;付慧仙;田普卓;朱雁飞;;超大直径盾构下穿保护建筑群地面沉降预测[J];现代隧道技术;2013年05期
4 任建喜;李龙;郑赞赞;占有名;史景阳;郭颖;贺小俪;;黄土地区地铁盾构下穿铁路变形控制技术[J];铁道工程学报;2013年05期
5 李涛;刘波;朱连华;窦海洋;陈慧娴;王昕鹏;;双线盾构顺序下穿铁路箱涵的实例研究[J];太原理工大学学报;2013年03期
6 霍军帅;王炳龙;周顺华;;地铁盾构隧道下穿城际铁路地基加固方案安全性分析[J];中国铁道科学;2011年05期
7 徐干成;李成学;王后裕;赵月;胡萍;;地铁盾构隧道下穿京津城际高速铁路影响分析[J];岩土力学;2009年S2期
8 何川;苏宗贤;曾东洋;;地铁盾构隧道重叠下穿施工对上方已建隧道的影响[J];土木工程学报;2008年03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惠平;夏明耀;;盾构运动过程的数值分析[J];上海理工大学学报;2008年01期
2 贾连辉;陈馈;;盾构推进系统的设计与控制分析[J];建筑机械化;2009年02期
3 唐震华;;盾构曲线推进中的路径指使探讨[J];地下工程与隧道;1988年04期
4 唐经世;高国安;何大比;;盾构机械的研究(3)[J];筑路机械与施工机械化;1990年02期
5 徐永福;盾构推进引起地面变形的分析[J];地下工程与隧道;2000年01期
6 李强,曾德顺;盾构千斤顶推力变化对地面变形的影响[J];地下空间;2002年01期
7 李强,曾德顺;盾构千斤顶推力变化对地面变形的影响[J];特种结构;2002年04期
8 何其平;盾构选型[J];建筑机械;2003年01期
9 杨乃刚;盾构机中的铰接装置[J];建筑机械;2003年04期
10 王启耀,郑永来,杨林德,凌宇峰;挤压式盾构施工对邻近隧道的影响分析[J];勘察科学技术;2003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磊;孙连;;基于盾构施工数据库的盾构动态设计数据分析方法研究[A];2011中国盾构技术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2 沈斌;;“盾构之星软件”产品研究与开发技术综述——盾构姿态自动监测的原理与方法[A];科技、工程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中国科协第五届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3 朱继文;;盾构隧道与下立交长距离叠交工程设计施工技术[A];2010城市轨道交通关键技术论坛论文集[C];2010年
4 张志鹏;方江华;张智宏;;小半径隧道中盾构分体始发施工技术[A];2011中国盾构技术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5 沈斌;;“盾构之星软件”研究与开发技术综述——盾构姿态自动监测的原理与方法[A];全国城市地下空间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4年
6 朱合华;徐前卫;廖少明;傅德明;张冠军;;土体-盾构机器系统的相似理论研究[A];2004年度上海市土力学与岩土工程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7 方依文;李青林;王文治;郑仔弟;;盾构下穿城铁线施工技术[A];北京市政第一届地铁与地下工程施工技术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8 龚国芳;胡国良;杨华勇;;盾构推进系统同步协调控制实验分析[A];第四届全国流体传动与控制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9 庄欠伟;龚国芳;杨华勇;;盾构机推进液压系统比例压力流量复合控制仿真[A];第四届全国流体传动与控制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10 潘国荣;徐然;陈晓龙;;盾构姿态可视化自动测量系统的开发与应用[A];数字测绘与GIS技术应用研讨交流会论文集[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章华平;上海大型盾构长距离穿越浅覆盖层[N];中国建设报;2009年
2 记者 李媛 通讯员 焦绪;为了让盾构在老街“足下”穿行[N];建筑时报;2009年
3 通讯员 冯玉平;十八局集团四公司盾构施工创“天津速度”[N];中国铁道建筑报;2010年
4 本报记者 夏艺心 通讯员 孟娜;时刻以劳模标准为标尺[N];中华建筑报;2010年
5 本报通讯员 刘健 高锐轩;“滴水不漏”穿越长湖[N];人民铁道;2009年
6 记者 徐瑞哲;崇明隧道未动一土完成“彩排”[N];解放日报;2006年
7 记者白秀喜 通讯员高锐轩 刘健;我国最长湖底盾构隧道贯通[N];中国建设报;2009年
8 记者 周炜;地铁一号线盾构昨开钻[N];西安日报;2010年
9 记者 王蔚 通讯员 陈烨;11号线大直径盾构顺利出洞[N];文汇报;2011年
10 本报记者 袁弘;宁愿地下苦 确保地面安[N];成都日报;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刘志斌;盾构推进电液系统动力学特性及轨迹实时精确控制研究[D];浙江大学;2015年
2 矫伟刚;盾构推进对在建地铁风井或车站结构的影响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2年
3 曹奕;软土中盾构隧道的长期非线性固结变形研究[D];浙江大学;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韩秋石;盾构隧道下穿施工对既有桥梁桩基础的影响及其控制技术研究[D];长安大学;2015年
2 任瑛楠;基于实测数据的盾构隧道环境影响分析方法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5年
3 史运杰;砂土与全风化花岗岩中双线盾构隧道近距离下穿高架桥的影响分析[D];上海交通大学;2015年
4 赵杨中;盾构区间下穿高铁路基的沉降控制技术设计[D];西南交通大学;2016年
5 石威;盾构推进系统分区布局的动力传递特性及优化设计研究[D];湘潭大学;2016年
6 李春波;地下盾构穿越施工对飞行区既有管线的影响[D];中国民航大学;2015年
7 姜磊;地铁盾构施工影响因素分析及邻近桩基稳定性研究[D];东北大学;2014年
8 苏守一;盾构隧道穿越群房屋安全风险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2年
9 刘浩;盾构直接切削大直径桩基的刀具选型设计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4年
10 张丰收;盾构隧道探地雷达探测的介电特性试验、数值模拟及应用[D];同济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66669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aotonggongchenglunwen/6666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