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列式公铁两用独塔斜拉桥风致响应及桥上列车倾覆稳定研究
本文关键词:平列式公铁两用独塔斜拉桥风致响应及桥上列车倾覆稳定研究
【摘要】:随着越来越多桥梁因风致振动而产生破坏,风对桥梁结构的影响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而如今大跨度公铁两用桥的应用日趋广泛加之桥上列车运行速度的不断提高,桥上列车在侧风作用下的安全问题也愈加被重视。因此,对桥梁风致振动性能以及桥上列车倾覆稳定的研究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本论文是以某平列式公铁两用斜拉桥为工程背景,通过风洞试验和CFD数值模拟等方法研究了桥梁系统的气动力影响因素,基于有限元计算软件分析了平列式公铁两用斜拉桥的风致响应性能并讨论了桥上列车的倾覆稳定性。主要工作如下:1、结合自然风的特性及桥址风场特点,将桥梁三维脉动风场进行合理简化,对主梁以及各桥墩、桥塔进行了脉动风场的模拟,并分别对主梁及部分墩塔进行了功率谱、紊流度以及相关性等检验工作,由检验的结果可得出此桥风场模拟的结果较好。2、用有限元软件ANSYS建立了跨东平水道桥的成桥有限元模型,分析计算了该桥成桥状态下的静风和抖振响应,响应结果良好。3、研究了不同交通流状况下桥梁系统气动力的变化情况,首先通过风洞试验的方法测量了不同交通流时的气动力,结果发现当桥上仅行驶轿车时,桥梁系统的气动阻力不会随着交通流的增加而增加,然后通过CFD数值模拟的方法对相同的工况进行了模拟,计算得出了相似的结论,可以设想轿车交通流的存在会改善桥梁的气动外形,减小系统的风阻。4、通过CFD数值模拟的方法研究了风攻角以及铁路风屏障对桥梁和桥上列车气动力的影响。5、研究强侧风下列车倾覆稳定问题,计算临界倾覆风速,说明了风屏障的设置对列车行驶安全方面有利。
【关键词】:风场模拟 抖振时域分析 交通流 气动力系数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交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U441.3;U448.27
【目录】:
- 摘要6-7
- Abstract7-11
- 第一章 绪论11-20
- 1.1 引言11
- 1.2 列车倾覆研究现状11-12
- 1.3 桥梁抖振研究简介12-13
- 1.3.1 抖振频域分析13
- 1.3.2 抖振时域分析13
- 1.4 CFD数值模拟基本理论13-17
- 1.4.1 基本控制方程14-16
- 1.4.2 湍流模拟方法16-17
- 1.5 本文研究工程背景17-18
- 1.6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18-20
- 第二章 平列式斜拉桥风场简化模拟20-30
- 2.1 引言20
- 2.2 风场简化20-21
- 2.3 风场模拟方法21-23
- 2.4 风场模拟23-28
- 2.4.1 相关参数23-24
- 2.4.2 主梁风场模拟24-28
- 2.4.3 主塔风场模拟28
- 2.5 本章小结28-30
- 第三章 桥梁抖振响应分析30-47
- 3.1 引言30
- 3.2 ANSYS有限元模型建立30-31
- 3.3 成桥状态动力特性31-33
- 3.4 三分力系数33-39
- 3.4.1 风洞试验三分力系数33-36
- 3.4.2 三分力系数拟合36-39
- 3.5 风荷载的施加39-41
- 3.5.1 静风荷载39
- 3.5.2 抖振力荷载39-41
- 3.6 成桥状态线性时域分析41-46
- 3.6.1 抖振位移计算结果41-43
- 3.6.2 抖振内力计算结果43-44
- 3.6.3 抖振加速度计算结果44-45
- 3.6.4 结果分析45-46
- 3.7 本章小结46-47
- 第四章 不同交通流状态下桥梁系统气动力的研究47-58
- 4.1 引言47
- 4.2 风洞试验研究47-53
- 4.2.1 试验模型的建立47-48
- 4.2.2 不同交通流的模拟和试验工况48-49
- 4.2.3 试验结果及分析49-52
- 4.2.4 单侧交通流工况分析52-53
- 4.3 CFD数值模拟研究53-57
- 4.3.1 计算模型的建立53-55
- 4.3.2 计算结果及分析55-57
- 4.4 本章小结57-58
- 第五章 列车—桥梁系统气动力的研究58-75
- 5.1 引言58
- 5.2 计算模型58-60
- 5.2.1 研究对象的模型简化58-59
- 5.2.2 计算域和网格划分59-60
- 5.2.3 FLUENT中参数选取60
- 5.2.4 气动力系数计算60
- 5.3 风攻角对列车—桥系统气动性能的影响60-68
- 5.3.1 迎风侧有车时车桥系统气动力计算结果60-63
- 5.3.2 背风侧有车时车桥系统气动力计算结果63-65
- 5.3.3 两侧有车时车桥系统气动力计算结果65-68
- 5.4 风屏障对列车—桥系统气动性能的影响68-74
- 5.4.1 迎风侧有车时车桥系统气动力计算结果68-70
- 5.4.2 背风侧有车时车桥系统气动力计算结果70-72
- 5.4.3 两侧有车时车桥系统气动力计算结果72-74
- 5.5 本章小结74-75
- 第六章 强侧风作用下列车倾覆稳定性评估75-80
- 6.1 引言75
- 6.2 列车倾覆情况分类75
- 6.3 倾覆稳定性评价指标75-76
- 6.4 列车倾覆稳定评估76-79
- 6.4.1 计算模型的建立76-77
- 6.4.2 临界风速计算77-79
- 6.5 本章小结79-80
- 结论与展望80-82
- 致谢82-83
- 参考文献83-86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86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武汉将建国内最大的公铁两用长江大桥[J];探矿工程(岩土钻掘工程);2002年03期
2 ;公铁两用混凝土搅拌车问世[J];施工技术;2008年12期
3 安琳,丁大钧;特大跨度公铁两用预应力混凝土斜拉桥——巴拉那河桥[J];国外桥梁;1993年03期
4 张曼玲;;铁路建设再添先进设备 公铁两用混凝土搅拌车问世[J];铁道建筑;2008年12期
5 张筱梅;;公铁两用混凝土搅拌车问世[J];专用汽车;2009年03期
6 肖安;;琼州海峡将建首座公铁两用跨海大桥[J];筑路机械与施工机械化;2010年02期
7 李志刚;;出口巴西两轴公铁两用专用运输车研制[J];铁道车辆;2013年02期
8 李学刚;;黄冈公铁两用长江大桥电气施工图审核的思考[J];高速铁路技术;2011年03期
9 冯国华;;美国费尔蒙特的新型公铁两用小型车[J];铁道建筑;1987年06期
10 周日平;;中联重科推出公铁两用搅拌车[J];筑路机械与施工机械化;2008年0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陈敏;章尚驰;;公路铁路两用混凝土搅拌运输车设计综述[A];施工机械化新技术交流会论文集(第九辑)[C];2008年
2 高宗余;;武汉天兴洲公铁两用长江大桥设计[A];铁路客运专线建设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5年
3 顾萍;曹雪琴;;公铁两用斜拉桥刚度研究[A];全国桥梁结构学术大会论文集(下册)[C];1992年
4 叶梅新;侯文崎;;芜湖公铁两用长江大桥受压区桁梁结合梁试验研究成果简介[A];第八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Ⅲ卷)[C];1999年
5 饶学斌;;武汉天兴洲公铁两用长江大桥市政配套工程测量[A];测绘荆楚——湖北省测绘学会2005年“索佳杯”学术论文集[C];2005年
6 秦顺全;;高速铁路大跨度桥梁[A];第十八届全国桥梁学术会议论文集(上册)[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汪洋 通讯员 林冠华 段雪炜;首座公铁两用跨海大桥初步设计获批复[N];湖北日报;2013年
2 秦福军 王红闯;黄河上将建第二座公铁两用大桥[N];中国测绘报;2007年
3 特约记者 徐春明 通讯员 李伟;全路首台公铁两用全自动牵车机诞生[N];人民铁道;2014年
4 通讯员 黄汉平 记者 陆列嘉 林春生;铜陵公铁两用长江大桥合龙[N];安徽日报;2013年
5 赵秀娟;世界最大跨度公铁两用斜拉桥工程开工建设[N];中华建筑报;2010年
6 记者 黄莹 通讯员 丘剑山;桥梁院士秦顺全小时候没见过大桥[N];长江日报;2013年
7 本报记者 高斌 通讯员 廖志慧;公铁两用通道催化武汉黄冈“同城效应”[N];中国交通报;2012年
8 洪芬;武汉天兴洲公铁两用长江大桥合龙[N];科技日报;2008年
9 苏迅;江苏铁路建设马年全面开花[N];建筑时报;2014年
10 记者 廖志慧 通讯员 刘家华;当阳企业创新开花又结果 中铁大桥局飞架创新之桥[N];湖北日报;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胥润东;琼州海峡超大多主跨公铁两用悬索桥方案设计和抗震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晓峰;电动公铁两用牵引车方案设计[D];西南交通大学;2015年
2 张俊明;超千米级跨度公铁两用钢桁梁斜拉桥抖振时域分析及施工期抗风措施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5年
3 葛光辉;考虑三角形挡风屏作用的风—车—桥耦合动力分析[D];北京交通大学;2016年
4 耿天麒;平列式公铁两用独塔斜拉桥风致响应及桥上列车倾覆稳定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6年
5 钟昌桂;石武客运专线郑州黄河公铁两用大桥结构仿真分析[D];西南交通大学;2011年
6 裴磊;纯电动公铁两用牵引车整车控制系统研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7 朱溢敏;大跨度公铁两用板—桁组合结构斜拉桥关键部位精细有限元分析[D];中南大学;2012年
8 李君;大跨度公铁两用板—桁组合结构斜拉桥关键部位精细有限元分析[D];中南大学;2012年
9 王孝军;大跨度公铁两用斜拉桥地震反应谱分析[D];武汉理工大学;2006年
10 刘东芳;武汉天兴洲公铁两用长江大桥空间几何非线性有限元仿真分析[D];中南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82398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aotonggongchenglunwen/8239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