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轰驱动含能定向战斗部结构及毁伤威力研究
【学位单位】:沈阳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6
【中图分类】:TJ410.33
【部分图文】:
- 2 -破片定向战斗部对导弹目标拦截示意图如图1.1所示。图1.1 含能定向战斗部拦截导弹目标原理图Fig.1.1 The schematic of energetic aimed warhead intercept missile target1.2 国内外定向战斗部发展过程及现状国外很早就对定向战斗部进行了技术研究,并大致形成了偏心起爆式、破片芯式、可变形式、转向式和轴向前置式这五类定向战斗部结构。1965 年,美国率先研究了定向战斗部[5-6],并对其定向方式及战斗部结构进行了摸索。1965 年J.C.Talley 在美国海军水面武器中心发明了定向战斗部专利[7],该战斗部采用单点起爆,炸药制成圆柱状装填在该战斗部内部,用壳体装填多根雷管并沿着周向均匀地排列在炸药周围。这些雷管用导线将控制装置与和近炸引信连接。当近炸引信感应到目标所处的方位时,信号将会通过控制盒传递,控制盒将在同一时刻起爆其中的一列或几列雷管。该型战斗部进行作用时,爆轰作用与目标选择几乎同时进行,所以定向快速是该战斗部的特点。1971 年
图 1.2 含能破片毁伤效果图Fig.1.2 The effect of energetic fragment Destruction破片在战斗部方面的研究甚广,参加活性破片研N)、海军研究署(ONR) 和桑迪亚国家实验室(S
该材料破片撞击目标,金属材料与塑性基体反应,释放的能量是惰性破片的 5倍,图 1.3 是美国海军研制的高密度结构反应材料。图1.3 美国海军高密度反应材料Fig.1.3 .US Navy high-density active material俄罗斯的谢苗诺夫化学物理研究所和高能量密度物质研究所在活性材料研究项目的支持下,对金属、聚合物的混合物、金属间化合物和高能炸药类含能材料配方的设计、制造工艺、毁伤原理及毁伤效应进行了研究[28]。相对于国外,我国众多科研所和院校研究了含能破片。杨华楠、廖雪松等[3]对含能破片的国内外的发展状况、结构组成和毁伤原理进行了叙述,指明了含能破片的发展方向;刘智华[29]研究了含能破片配方及其性能之间的关系;何源、何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马明辉;嵇振涛;张丽娜;;偏心起爆定向战斗部增益试验分析[J];兵工学报;2010年S2期
2 滕玺;米双山;;定向战斗部的现状分析与发展[J];飞航导弹;2014年04期
3 王海亭,刘忠义,马晓青;数值模拟在定向战斗部设计中的应用[J];航空兵器;2001年01期
4 陈放;马晓青;姜春兰;;爆炸变形定向战斗部结构参数研究[J];弹箭与制导学报;2002年S2期
5 徐顺义,孙新利,曹锡江;定向战斗部模型的分析与计算[J];战术导弹技术;2004年03期
6 陈放,马晓青,王鹏;爆炸变形定向战斗部壳体变形分析[J];兵工学报;2004年06期
7 何向军;任宏斌;;基于引制一体化的定向战斗部起爆控制研究[J];电讯技术;2006年01期
8 马征;宁建国;马天宝;;展开型定向战斗部展开过程的理论计算与数值模拟[J];弹箭与制导学报;2007年01期
9 刘占恒;张晓冬;;一种定向战斗部安全系统的设计[J];弹箭与制导学报;2009年01期
10 刘俞平;冯成良;王绍慧;;定向战斗部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J];飞航导弹;2010年1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7条
1 路中华;孙传杰;卢永刚;温宇;张映梅;;离散杆定向战斗部研究[A];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科技年报(2005)[C];2005年
2 范中波;杭义洪;周淑荣;董师舜;洪滔;汤敏君;王邦荣;林忠;;爆炸变形式定向战斗部的可行性[A];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科技年报(1999)[C];1999年
3 耿荻;宁建国;马天宝;;展开型定向战斗部引信延迟时间计算方法研究[A];第十二届现代数学和力学会议论文集[C];2010年
4 耿荻;宁建国;马天宝;;定向战斗部爆炸驱动规律研究[A];第五届全国计算爆炸力学会议论文摘要[C];2012年
5 龚柏林;卢芳云;;可变形定向战斗部作用过程的Lagrange模拟[A];第六届全国工程结构安全防护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6 陈放;马晓青;段祝平;;偏心起爆定向战斗部破片初速分布规律研究[A];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5论文摘要集(上)[C];2005年
7 耿荻;马天宝;宁建国;王星;;基于Lagrange和ALE算法的展开型定向战斗部数值模拟[A];塑性力学新进展——2011年全国塑性力学会议论文集[C];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柏小娜;滑块式定向战斗部能量增益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6年
2 洪晓文;爆轰驱动含能定向战斗部结构及毁伤威力研究[D];沈阳理工大学;2016年
3 孙兴昀;定向战斗部偏心多点起爆技术及其增益效能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3年
4 吕胜涛;偏心起爆式定向战斗部破片分布及毁伤效能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83389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ngguansheji/28338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