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焊接装备机械臂设计与分析
本文选题:移动焊接机器人 + 机构分析 ; 参考:《沈阳理工大学》2015年硕士论文
【摘要】:焊接是机械制造中的重要生产工艺。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机器人被用于焊接生产。机器人代替工人进行焊接工作不仅改善了工人的工作环境,而且可以保证生产质量的稳定性。针对船舶、工程机械和机床等大型结构件的焊接机器人设备却较少。这类大型结构件的焊缝通常长达数十米,焊缝直线度及坡口加工质量较差。现有基于大型机器人工作站的生产模式,不仅设备成本及生产成本高昂,而且设备适应性较差,也逐渐不能满足国内的市场需求。与传统的大型机器人工作站相比,移动焊接具有设备成本低,操作灵活和适应性强等优点。为此,本文面向大型结构件直线焊缝移动焊接设备,根据生产需求,对机械臂类型进行综合。在此基础上,基于三维软件,设计并优化机械臂结构。该项研究对移动焊接机器人的原理设计及工程化应用具有现实意义。本文具体包括以下几个组成部分:首先,本文分析总结了焊接工业机器人以及移动焊接机器人的国内外发展现状,根据移动焊接机器人的研究现状,确定本文的研究内容。其次,根据焊接工艺需求分析,以及机构自由度分析,提出了三种适合本设计的机构形式,分别对上述三种机构进行了运动学理论分析以及运动学仿真验证,根据分析结果确定了适合本设计的机构形式。再次,基于工艺需求分析以及仿生学原理对机构进行尺度综合,确定各连杆尺寸;确定该机器人的驱动方式,对各关节几种传动方案进行比较,确定了合理的传动方式,最终完成了该机械臂的结构设计,并在三维软件中完成了焊接机械臂的虚拟装配。最后,基于有限元分析方法对本设计中机械臂的各部件进行了静力学分析,分析了各结构部件应力和应变情况,验证结构设计的合理性;结合虚拟样机技术,在给定各关节速度的情况下,观察各关节在运动过程中受力情况,完成了该机械臂的动力学分析。
[Abstract]:Welding is an important production process in mechanical manufacturing.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national economy, more and more robots are used in welding production. Robot welding instead of workers not only improves the working environment but also ensures the stability of production quality. The welding robot equipment for large structural parts such as ships, construction machinery and machine tools is less. The welds of this kind of large structures are usually tens of meters long and the welds straightness and groove machining quality are poor. The existing production mode based on large robot workstation is not only expensive in equipment cost and production cost, but also poor in adaptability, and can not meet the domestic market demand gradually. Compared with the traditional robot workstation, mobile welding has the advantages of low cost, flexible operation and strong adaptability. For this reason, this paper synthesizes the type of manipulator according to the production demand for the moving welding equipment of large structural parts. On this basis, the structure of the manipulator is designed and optimized based on three-dimensional software. This research has practical significance for the principle design and engineering application of mobile welding robot. This paper includes the following parts: firstly, this paper analyzes and summarizes the development of welding industry robot and mobile welding robot at home and abroad, according to the research status of mobile welding robot, determines the research content of this paper. Secondly, according to the requirement analysis of welding process and the analysis of the degree of freedom of the mechanism, three kinds of mechanisms suitable for this design are put forward, and the kinematics theory analysis and kinematics simulation of the three mechanisms are carried out respectively. According to the analysis results, the mechanism form suitable for this design is determined. Thirdly, based on the process requirement analysis and bionics principle, the dimensions of each linkage are determined, and the driving mode of the robot is determined. The reasonable transmission mode is determined by comparing several transmission schemes of each joint. Finally, the structure design of the manipulator is finished, and the virtual assembly of the welding manipulator is completed in three-dimensional software. Finally, based on the finite element analysis method, the static analysis of the mechanical arm components in this design is carried out, and the stress and strain of the structural components are analyzed to verify the rationality of the structure design, and the virtual prototyping technology is used to verify the rationality of the structure design. Given the velocity of each joint, the dynamic analysis of the manipulator is completed by observing the force of each joint in the course of motion.
【学位授予单位】:沈阳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TG43;TP24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徐文胜;机器人动作控制及演示技术[J];南京化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年04期
2 吴海彬;杨剑鸣;;机器人在人机交互过程中的安全性研究进展[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11年11期
3 赵嘉树;对机器人轴承的评价[J];组合机床与自动化加工技术;1986年10期
4 焦恩璋;陈美宏;;用仿真规划机器人轨迹的研究[J];煤矿机械;2009年08期
5 丁士祥;;车身焊接机器人自动线工艺设计方法[J];金属加工(热加工);2010年10期
6 吕苏华;郭淑兰;李友力;;汽车车身焊接机器人自动线工艺设计方法[J];热加工工艺;2010年11期
7 张庆伟;韩利利;徐方;贾凯;邹风山;;基于打磨机器人的力/位混合控制策略研究[J];化工自动化及仪表;2012年07期
8 沈丹峰;赵辉;叶国铭;;棉花异性纤维分拣机器人总体结构的优化设计[J];东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03期
9 吴兴波;李明;贾彬彬;赵亮;;基于单片机的四足机器人设计[J];吉林化工学院学报;2012年11期
10 何庆中;赵献丹;;微电驱微差机器人关节机构设计研究[J];四川理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丁希仑;徐坤;;一种新型变结构轮腿式机器人的设计与分析[A];2009年中国智能自动化会议论文集(第六分册)[中南大学学报(增刊)][C];2009年
2 黄海林;李兵;刘荣强;邓宗全;;空间运动度可重构机器人概念原理与应用[A];中国宇航学会深空探测技术专业委员会第七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3 黄亚楼;卢桂章;;多机器人协调运动能力的度量[A];1995年中国智能自动化学术会议暨智能自动化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论文集(下册)[C];1995年
4 吴成东;陈莉;邹立君;;机器人顺应运动速度与力混合控制[A];1995中国控制与决策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5年
5 杨明;苏学成;李贻斌;樊炳辉;逢振旭;;一种机器人关节控制系统研究[A];1997中国控制与决策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7年
6 荆阳;庞思勤;周兰英;;月球探测机器人关节固体润滑关键技术的新进展[A];面向制造业的自动化与信息化技术创新设计的基础技术——2001年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年会暨第九届全国特种加工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1年
7 于莲芝;颜国正;丁国清;梁卫冲;;核工业机器人现场分布式控制[A];第二届全国信息获取与处理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8 杨庆华;张立彬;阮健;;气动弯曲关节的特性研究[A];第二届全国流体传动及控制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四卷)[C];2002年
9 苏剑波;冯纯伯;;双机器人手眼协调系统[A];1995中国控制与决策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5年
10 张绪平;余跃庆;;空间机器人关节柔性与杆柔性的耦合特性[A];第十一届全国机构学年会暨首届青年机构学研讨会论文集[C];199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6条
1 本报记者 王小伟;上市公司开演“机器人总动员”[N];中国证券报;2014年
2 记者 彭仲 通讯员 胡沛 徐文婷;中国机器人将装汉产“关节”[N];长江日报;2014年
3 巴黎高科评论 冯素雯 译;更好或更坏的“外科医生”?[N];经济观察报;2014年
4 本报记者 魏静;万亿市场推动机器人产业大爆发[N];中国证券报;2013年
5 本报记者 袁畅;云电脑无需担心死机或数据丢失[N];惠州日报;2013年
6 记者 张愎;秦川发展:机床订单下滑 机器人减速器成亮点[N];第一财经日报;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孟健;复杂地形环境四足机器人运动控制方法研究与实现[D];山东大学;2015年
2 杨柯;水下自重构机器人游走仿生混合运动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4年
3 孙磊;四足机器人仿生控制方法及行为进化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8年
4 贾文川;四足机器人脑机协作导航与规划[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5 刘壮志;弹跳机器人若干关键技术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5年
6 魏航信;仿人跑步机器人快速跑步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6年
7 静大海;机器人关节面时变物理参数在线识别方法的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07年
8 张雪元;基于人工心理的服务机器人交互平台相关技术研究[D];北京科技大学;2007年
9 王鹏飞;四足机器人稳定行走规划及控制技术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7年
10 史成坤;一种紧急救援的带臂球形机器人的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戴文静;自组织理论视域下机器人的“代差”及演化机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2年
2 李泽玲;基于手势的机器人自然人机交互系统[D];华南理工大学;2015年
3 贾学超;腿式机器人分布式控制系统与运动优化[D];浙江大学;2015年
4 卢衷正;基于虚拟样机技术的四足除草机器人结构设计和仿真[D];昆明理工大学;2015年
5 陈家顺;基于人机交互的机器人动作模仿学习[D];华南理工大学;2015年
6 马丹妮;七自由度机器人轨迹规划问题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5年
7 陈亮;六自由度机器人在骨科手术中的应用研究[D];长安大学;2015年
8 柏雪峰;一种双摄像头协同的机器人机械手物体抓取方法实现[D];西南交通大学;2015年
9 殷盛江;六自由度串联关节机器人惯性及摩擦参数辨识仿真[D];山东建筑大学;2015年
10 王邵丽;四足多关节机器人系统研究[D];长安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200423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nshugongy/20042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