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金属论文 >

激光表面强化316L不锈钢的组织与性能研究

发布时间:2021-04-12 08:37
  研究了纳秒脉冲光纤激光表面重熔对316L不锈钢组织、力学性能和耐磨性能的影响,分别采用三维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金相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表征了重熔前后不锈钢的表面形貌、显微组织、拉伸断口形貌与摩擦磨损形貌。结果表明:重熔层从底部到表层可分为平面晶区、枝晶生长区和表面等轴晶区,激光重熔处理可将316L不锈钢的抗拉强度从580MPa提高到710MPa,不锈钢的表面硬度和耐磨性能也因此得到了显著提高。 

【文章来源】: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 2020,57(19)北大核心CSCD

【文章页数】:6 页

【部分图文】:

激光表面强化316L不锈钢的组织与性能研究


316L不锈钢重熔前后的共聚焦表面形貌。(a)重熔前;(b)重熔后

断口形貌,断口形貌,试样,激光


图3 显微硬度分布曲线为了进一步研究激光重熔试样的表面性能,本文进行了摩擦磨损试验。激光重熔前后316L不锈钢的磨损深度对比如图5(a)所示,可见:在几乎同等宽度的磨损程度下,原始试样的磨损深度最大,达到了16.34μm;激光重熔后,由于表面硬度增大,磨损深度降低至约7.25μm。激光重熔前后316L不锈钢磨损后的表面形貌如图5(b)、(c)所示。由图5(b)可见:原始试样的磨损面凹凸不平,出现了大量的梨沟和层状剥离带,并带有少量磨损颗粒,磨痕边缘出现了剪切作用导致的塑性变形;此外,局部区域在磨损过程中产生了黏着,在反复摩擦作用下,黏着部位开裂,导致表面磨损较为严重。重熔后,试样表面硬度提高,试样表面没有立即被破坏。在磨损过程中,前期脱落的微纳米颗粒在摩擦过程中起到了“微纳滚珠”的作用,将“滑动摩擦”部分转变为“滚动摩擦”,避免了金属摩擦表面的直接接触,能够很好地抵抗塑性形变,并起到了支撑作用。因此,激光重熔试样表面的磨损形貌更加平整,如图5(c)所示。

截面图,显微组织,不锈钢,截面


此外,从重熔层底部到表层,重熔组织可分为平面晶区(A区)、枝晶生长区(B区)和表面等轴晶区(C区)。重熔层的组织主要取决于温度梯度(G)与凝固速度(R)之比G/R[19]。在熔池与基板界面处,温度梯度G最大,凝固速度R最小,因此该处具有很大的G/R值,凝固组织是以低速生长的平面晶,在底部外延组织还没有生长到表面时,熔池尾部沿水平方向生长的枝晶就已在该处凝结。随凝固前沿向表面推移,温度梯度G减小,凝固速度增大,导致G/R值减小,大部分平面晶沿着从熔池底部到表层的方向以多层、连续的方式生长,形成枝晶结构。重熔层表面的凝固速度最大,且熔融的合金液可通过表面散热形成细小的等轴晶。由重熔组织的局部放大图可以看出,从重熔层的底部到表层,枝晶间距逐渐变大,平均间距从11.34μm增大到15.67μm。这主要是由于界面与扫描速度方向近似垂直,因此凝固速度在熔化方向(也就是枝晶生长方向)上的分量较小,而该处的温度梯度相对熔池底部明显降低,因而该处外延枝晶的间距相比其他部位有一定的增大[16]。对重熔层横截面的显微硬度(图3)进行分析后发现:从基板到热影响区再到重熔层,硬度分布曲线呈逐渐增大的趋势,但在表层有稍许下降;基板的平均显微硬度约为225 HV,重熔层的平均显微硬度约为388 HV。重熔后,在高的冷却速率和温度梯度下,熔融的合金液快速凝固形成了晶粒细小的平面晶区(A区)、枝晶生长区(B区)和表面等轴晶区(C区)。距表层越远,冷却速率越小,组织中的位错密度越低,硬度越低[12]。然而,当激光照射到316L基板上时,表层聚集着大量的能量,316L基板由表向里迅速熔化,由于最表层温度过高导致钢中的碳、硅等元素被烧损,固溶强化效果减弱,因此表层的硬度略有下降[16-17]。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基于纳米压痕和有限元模拟的激光熔覆316L不锈钢弹塑性能研究[J]. 董齐,黎宇航,关红,高士友.  塑性工程学报. 2017(02)
[2]HastelloyN合金和316L不锈钢在LiF-NaF-KF熔盐中的腐蚀行为研究[J]. 丁祥彬,孙华,俞国军,周兴泰.  中国腐蚀与防护学报. 2015(06)
[3]激光快速成形过程中316L不锈钢显微组织的演变[J]. 林鑫,杨海欧,陈静,黄卫东.  金属学报. 2006(04)

博士论文
[1]温轧和冷轧态含铝高强304与316L不锈钢微观组织和拉伸性能及其强韧化机制[D]. 郭鑫.兰州理工大学 2019

硕士论文
[1]激光重熔调质40Cr钢疲劳裂纹扩展行为及磨损性能[D]. 张海潮.吉林大学 2019



本文编号:313299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nshugongy/313299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6fb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