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基因论文 >

转杜仲几丁质酶基因EuCHIT1番茄对灰霉病抗性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14 09:02

  本文关键词:转杜仲几丁质酶基因EuCHIT1番茄对灰霉病抗性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杜仲 几丁质酶基因 番茄 灰霉菌 抗病性


【摘要】:番茄是全世界消费量较高,栽培最为普遍的蔬菜作物之一,由灰霉菌引起的番茄灰霉病是造成番茄减产、品质下降的一种世界性重要病害,该病害已成为限制番茄高产、高质的主要因素之一。几丁质酶可水解大多数真菌细胞壁的主要成分几丁质,因而具有广谱抗真菌性,目前被广泛应用于植物抗真菌病害基因工程育种,培育抗真菌病害作物新种质。本研究构建了35S启动子驱动杜仲几丁质酶基因EuCHIT1的植物表达载体pCAMBIA1301-35S-EuCHIT1,采用农杆菌介导的愈伤转化和茎尖转化两种转化方法导入Micro-Tom番茄中,通过筛选鉴定获得转基因植株,对其灰霉菌抗病性进行了分析。取得以下研究结果:1构建EuCHIT1植物表达载体及遗传转化番茄本研究以pCAMBIA1301为最初载体,采用一步克隆法构建了35S启动子驱动杜仲几丁质酶基因EuCHIT1表达元件、Hyg为筛选标记基因的植物表达载体pCAMBIA1301-35S-EuCHIT1。酶切及PCR验证后将其导入根癌农杆菌LBA4404,采用愈伤遗传转化方法转化番茄,筛选鉴定获得38株转基因植株。采用茎尖遗传转化方法转化番茄,PCR鉴定获得12株转基因植株。2 EuCHIT1基因表达对番茄几丁质酶活性的影响采用蜗牛酶法,对野生型和转EuCHIT1番茄植株中几丁质酶活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转EuCHIT1番茄植株中几丁质酶活性为2059.48 U·g-1,比野生型高62.14%。说明EuCHIT1基因在番茄中的表达可以增加番茄植株中几丁质酶活性。3 EuCHIT1基因表达对番茄灰霉病抗性的影响采用离体叶片接种法,对野生型和转EuCHIT1番茄接种灰霉菌,分析其发病时间和病斑大小。结果表明,野生型番茄叶片在接菌2 d后出现水浸状病斑,而转EuCHIT1番茄叶片在接菌4 d后才开始出现病斑。转EuCHIT1番茄叶片不仅发病时间比野生型推迟3 d,且在接菌4 d后,转EuCHIT1番茄叶片病斑直径平均为6.93 mm,而野生型叶片病斑直径平均为9.4 mm,转EuCHIT1番茄叶片上的病斑直径比野生型小26.28%。说明EuCHIT1在番茄中的表达提高了番茄对灰霉病的抗性。4 EuCHIT1基因表达对番茄保护性酶活性的影响分别对未接种和接种灰霉菌6 d后的野生型和转EuCHIT1番茄SOD、POD、CAT活性和MDA含量分析表明,接菌前,转EuCHIT1番茄植株中POD活性为2825.85 U·g-1(FW),比野生型高48.63%;MDA含量为21.84 nmol·g-1(FW),比野生型低28.25%;而SOD和CAT活性与野生型相比无显著差异。接菌后,转EuCHIT1番茄植株中SOD、POD和CAT活性为510.44 U·g-1(FW)、5423.92U·g-1(FW)和603.59 U·g-1(FW),分别比野生型高19.48%、116.08%和53.80%;MDA含量为26.49 nmol·g-1(FW),比野生型低37.65%。说明EuCHIT1基因在番茄中的表达增强了番茄植株的抗氧化能力,从而减少灰霉病对番茄的损伤。5 EuCHIT1基因表达对番茄病程相关蛋白基因表达的影响对野生型和转EuCHIT1番茄接种灰霉菌,以番茄Clathrin adaptor complexes(CAC)基因作为内参,接菌6d后对接菌前、后野生型和转EuCHIT1番茄病程相关蛋白基因PR-1a、PR-2、PR-NP24和PR-5 Real-time PCR分析表明,接菌前,转EuCHIT1番茄中PR-1a、PR-2和PR-5基因表达量均高于野生型,分别为野生型的2.23倍、11.69倍和1.80倍,PR-NP24表达量与野生型无显著差异;接菌后,转EuCHIT1番茄的PR-1a、PR-2、PR-NP24和PR-5表达量也均极显著高于野生型,分别是野生型的4.35倍、10.37倍、16.58倍和5.02倍。表明EuCHIT1基因在番茄中的表达可以提高番茄植株中病程相关蛋白基因的表达,从而增强转基因番茄植株的抗病性。
【关键词】:杜仲 几丁质酶基因 番茄 灰霉菌 抗病性
【学位授予单位】:贵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Q943.2;S436.412.13
【目录】:
  • 摘要5-7
  • Abstract7-10
  • 第一章 文献综述10-24
  • 1 番茄灰霉病研究进展10-18
  • 1.1 番茄灰霉病病原菌10
  • 1.2 番茄灰霉病侵染途径10-11
  • 1.3 番茄灰霉病病症11
  • 1.4 番茄灰霉病发生与危害11-12
  • 1.5 番茄灰霉菌与寄主的互作机制12-14
  • 1.6 番茄灰霉病防治措施14-17
  • 1.7 番茄抗灰霉病育种17-18
  • 2 杜仲抗真菌蛋白18-19
  • 3 植物几丁质酶基因及其在植物抗病基因工程中的应用19-22
  • 3.1 几丁质酶的酶学特性19
  • 3.2 几丁质酶的活性诱导19
  • 3.3 几丁质酶的生物功能19-21
  • 3.4 几丁质酶在植物抗真菌病害基因工程中的应用21-22
  • 4 Micro-Tom番茄适于功能基因组学研究的特征及其应用22-23
  • 4.1 Micro-Tom番茄适于功能基因组学研究的特征22
  • 4.2 Micro-Tom番茄在基因功能鉴定中的应用22-23
  • 5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23-24
  • 第二章 EuCHIT1植物表达载体构建及对Micro-Tom番茄的遗传转化24-44
  • 1 材料24-27
  • 1.1 实验材料24
  • 1.2 主要试剂及配方24-25
  • 1.3 主要仪器及设备25-26
  • 1.4 主要培养基26-27
  • 2 方法27-34
  • 2.1 植物表达载体的构建27-32
  • 2.2 农杆菌感受态细胞的制备及DNA转化32-34
  • 3 EuCHIT1对Micro-Tom番茄的遗传转化34-37
  • 3.1 农杆菌的培养及活化34-35
  • 3.2 Micro-Tom番茄无菌苗的获得35
  • 3.3 农杆菌介导的Micro-Tom番茄愈伤组织遗传转化35-36
  • 3.4 农杆菌介导的Micro-Tom番茄茎尖遗传转化36
  • 3.5 转基因植株的PCR鉴定36-37
  • 4 结果与分析37-42
  • 4.1 植物表达载体酶切鉴定37-39
  • 4.2 农杆菌质粒PCR鉴定39
  • 4.3 农杆菌介导的Micro-Tom番茄愈伤组织遗传转化及PCR鉴定39-41
  • 4.4 农杆菌介导的Micro-Tom番茄茎尖遗传转化及PCR鉴定41-42
  • 5 讨论42-44
  • 第三章 转EuCHIT1番茄植株的抗病性检测44-59
  • 1 材料44-45
  • 1.1 主要试剂及配方44-45
  • 1.2 主要仪器及设备45
  • 2 方法45-51
  • 2.1 EuCHIT1基因表达对番茄几丁质酶活性影响的测定45-46
  • 2.2 灰霉菌分生孢子悬浮液的制备46
  • 2.3 转EuCHIT1番茄对灰霉病的抗性鉴定46-47
  • 2.4 转EuCHIT1番茄保护性酶活性的测定47-49
  • 2.5 病程相关蛋白基因表达分析49-51
  • 3 结果与分析51-56
  • 3.1 EuCHIT1基因表达对番茄几丁质酶活性的影响51-52
  • 3.2 EuCHIT1基因表达对番茄灰霉病抗性的影响52-54
  • 3.3 EuCHIT1基因表达对番茄保护性酶活性的影响54-55
  • 3.4 EuCHIT1基因表达对番茄病程相关蛋白基因表达的影响55-56
  • 4 讨论56-59
  • 第四章 结论、创新与展望59-61
  • 1 结论59-60
  • 2 创新60
  • 3 展望60-61
  • 参考文献61-75
  • 附录75-76
  • 致谢76-77
  • 声明77-78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于平;几丁质酶基因及其应用新进展[J];生物学杂志;2004年03期

2 李骥,刘进元;一个新型的棉花几丁质酶基因(英文)[J];Acta Botanica Sinica;2003年12期

3 陆瑞菊,黄剑华,王亦菲,孙月芳,周润梅;几丁质酶基因在番茄上的转化[J];上海农业学报;2000年04期

4 陈爱葵;俞陆军;樊剑鸣;冯冬茹;王金发;;水稻几丁质酶基因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纯化与活性分析[J];生物工程学报;2008年02期

5 高必达;转几丁质酶基因防植物病害研究:进展、问题与展望[J];生物工程进展;1999年02期

6 张兵新;杨星勇;郭涛;闫文慧;申鸿;;接种木霉和大丽轮枝菌对转几丁质酶基因烟草防御酶和养分含量的影响[J];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年04期

7 彭辉银,李星,张双民,Basil M.Arif,陈新文,胡志红;中国棉铃虫核型多角体病毒几丁质酶基因的定位与克隆[J];中国病毒学;1998年02期

8 付道林,王兰岚,蓝海燕,邓向东,陈正华;将抗真菌病基因导入马铃薯的研究[J];激光生物学报;2000年03期

9 徐香玲,李集临,马兴红;几丁质酶基因表达载体构建及转化烟草的研究[J];植物研究;2002年03期

10 李新玲;徐香玲;张楠楠;;转几丁质酶基因的小麦后代遗传分析和抗病性鉴定[J];植物生理学通讯;2008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菊华;徐碧玉;张静;张建斌;贾彩红;金志强;;香蕉内切几丁质酶基因的表达及其与果实成熟的关系[A];中国园艺学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2 李宝健;许新萍;冯道荣;范钦;朱华晨;林莉;贺竹梅;刘秋云;;论改良生物体遗传性的多基因策略——Ⅱ.多基因改良策略的应用前景及存在问题[A];中国生物工程学会第三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01年

3 胡春华;魏岳荣;易干军;黄永红;盛鸥;;几丁质酶基因转化夫人指蕉的研究[A];中国园艺学会2012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2年

4 唐文华;王益民;程爱丽;;几丁质酶基因克隆与转化[A];全国生物防治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1995年

5 齐放军;季志英;刘相梅;刘缨;何晨阳;;粘质沙雷氏菌几丁质酶基因的克隆、序列测定及结构域分析[A];中国植物病理学会2004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6 何迎春;高必达;;含粘质沙雷氏菌几丁质酶chiA基因的植物转化质粒pBG1112的构建和检验[A];中国植物病理学会第七届代表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2年

7 张志忠;吴菁华;吕柳新;何承坤;黄碧琦;;番茄几丁质酶基因转化西瓜研究初报[A];蔬菜分子育种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8 韩明臣;冯莲荣;王占斌;;绿色木霉(Trichoderma viride Pers.ex Fr.)几丁质酶基因克隆[A];中国植物病理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9 石磊;周红妹;郭庆港;李社增;马平;;萎缩芽孢杆菌CAB一1菌株中几丁质酶基因的克隆及原核表达[A];植保科技创新与病虫防控专业化——中国植物保护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10 朱新霞;高剑峰;田丽萍;祝建波;;小拟南芥几丁质酶基因的克隆、序列分析及原核表达[A];第二届中国甘草学术研讨会暨第二届新疆植物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咸洪泉;菌寄生真菌几丁质酶基因的克隆及功能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1年

2 樊东;几种鳞翅目昆虫几丁质酶基因的克隆与表达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04年

3 刘占良;拮抗链霉菌Men-myco-93-63分类学鉴定及其几丁质酶基因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03年

4 刘力强;玫瑰黄链霉菌几丁质酶基因及抗生素合成基因簇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06年

5 时焦;几丁质酶基因在烟草中表达及对真菌病害的抗性研究[D];河南农业大学;2003年

6 张海燕;角毛壳菌表达序列标签测定及几丁质酶基因的克隆与表达[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水蓓蓓;青霉菌侵染前后哈密瓜几丁质酶基因的克隆及表达变化研究[D];石河子大学;2016年

2 郭林霞;转杜仲几丁质酶基因EuCHIT1番茄对灰霉病抗性研究[D];贵州大学;2016年

3 李大琪;飞蝗几丁质酶基因的功能研究[D];山西大学;2011年

4 徐恩静;小麦几丁质酶基因的检测及酶活性测定[D];安徽农业大学;2011年

5 刘平;利用疏绵状嗜热丝孢菌几丁质酶基因提高水稻抗病性的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4年

6 孙炳欣;人参CLASSⅢ几丁质酶基因克隆、序列分析及原核表达[D];吉林农业大学;2006年

7 杨秋普;二化螟四个几丁质酶基因的表达及功能分析[D];南京农业大学;2014年

8 刘海泉;嗜热毛壳菌热稳定几丁质酶基因的克隆、表达与性质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08年

9 王金芳;莱氏野村菌Nomuraea rileyi几丁质酶基因的克隆、表达与分析[D];西南大学;2009年

10 李晓东;HaSNPV几丁质酶基因原核与真核的构建及表达研究[D];西北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03014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yingongcheng/103014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461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