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薯转基因育种研究进展和展望
本文关键词:木薯转基因育种研究进展和展望
【摘要】:木薯(Manihot esculenta Crantz)为大戟科植物,其块根富含淀粉,是全球近6亿人口膳食性热量的主要来源,在100多个国家广泛种植;而在中国,木薯主要作为淀粉加工业和生物酒精的原料。木薯用途广泛,其遗传改良日益受重视;转基因育种可弥补传统育种缺陷,是木薯品种遗传改良可行且有效途径之一。本文介绍了近年转基因技术在降低木薯块根氰化物含量、提高/调整蛋白质和淀粉含量,延缓收获后生理性变质以及抗病虫害等方面取得的进展;并分析当前存在的问题和未来发展的前景。
【作者单位】: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热带作物品种资源研究所;
【关键词】: 木薯 转基因育种 遗传改良
【基金】:科技部国家国际科技合作(2011DFB31690) 农业“948”计划重点项目[2011-G13(2)]
【分类号】:S533
【正文快照】: 木薯(Manihot esculenta Crantz)为大戟科(Euphorbiaceae)木薯属多年生灌木,其根部膨大形成富含淀粉的储藏根,与马铃薯、红薯并列为世界三大薯类作物。木薯为典型的热带植物,起源于南美洲亚马孙河流域,主要分布于南北纬30°之间,海拔2 000 m以下区域;具有高产、耐旱、耐贫瘠、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欧文军;罗秀芹;安飞飞;李开绵;;气候变化与我国木薯北移的可能性分析[J];中国热带农业;2014年04期
2 李超萍;时涛;刘先宝;蔡吉苗;裴月令;黄贵修;;国内木薯病害普查及细菌性萎蔫病安全性评估[J];热带作物学报;2011年01期
3 Miroslav Kaminek;Petre Dobrev;Wilhelm Gruissem;;Senescence-Inducible Expression of Isopentenyl Transferase Extends Leaf Life,Increases Drought Stress Resistance and Alters Cytokinin Metabolism in Cassava[J];Journal of Integrative Plant Biology;2010年07期
4 李筠;邓西平;郭尚洙;田中净;;转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和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基因甘薯的耐旱性[J];植物生理与分子生物学学报;2006年04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姚庆荣;木薯遗传转化体系的建立与优化及转AGPase基因的研究[D];华南热带农业大学;2007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夏秀云;欧文军;;木薯转基因育种研究进展和展望[J];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2016年04期
2 梁海波;黄洁;安飞飞;魏云霞;;中国木薯产业现状分析[J];江西农业学报;2016年06期
3 张长正;刘进平;时涛;李超萍;陈奕鹏;黄贵修;;木薯地毯草黄单胞菌转化子T-DNA插入模式分析[J];热带生物学报;2016年02期
4 李美英;刘恩平;夏启玉;郭运玲;易小平;郭安平;;木薯内参照基因LAM2定性PCR和定量PCR分析[J];分子植物育种;2016年01期
5 时涛;黄贵修;;我国木薯主栽品种在乌干达发生花叶病和褐条病的调查[J];中国植保导刊;2016年01期
6 时涛;刘先宝;黄贵修;;木薯丛枝病和蛙皮病入侵我国的风险分析[J];热带生物学报;2015年04期
7 姚艳丽;邢淑莲;胡小文;徐磊;刘洋;;斑茅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基因(SaSOD-1)的克隆与序列分析[J];分子植物育种;2015年10期
8 段春芳;娄予强;周迎春;熊贤坤;易怀峰;李月仙;刘倩;严炜;沈绍斌;宋记明;张林辉;刘光华;;不同食用木薯品种木薯棒孢霉叶斑病空间分布型研究初报[J];西部林业科学;2015年05期
9 付伟;赵俊权;;木薯抗寒性及相关性状基因定位研究综述[J];中国农学通报;2015年27期
10 姜瑶;汪宝卿;袁振;解备涛;董顺旭;张海燕;段文学;王庆美;张立明;;甘薯耐旱性研究进展[J];山东农业科学;2015年08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李瑞梅;耐寒相关基因转化华南木薯品种研究[D];海南大学;2010年
2 孔芳;芸薹属种间关系及其人工合成甘蓝型油菜早期世代蛋白质组学的研究[D];扬州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庚虎;安飞飞;陈霆;罗秀芹;朱文丽;欧文军;;除草剂Basta对11个木薯品种(品系)组培苗生长的影响[J];热带作物学报;2013年04期
2 时涛;黄彩霞;蔡吉苗;林春花;黄贵修;;木薯炭疽病菌的室内杀菌剂筛选[J];中国农学通报;2010年07期
3 时涛;李超萍;蔡吉苗;刘先宝;林春花;黄贵修;;木薯新叶斑病病原鉴定及其生物学特性[J];热带作物学报;2010年03期
4 郭卫华;袁爱民;高民;王哲;;浅议中国气候特点对农业发展的影响[J];甘肃农业;2010年02期
5 陈显双;杨琴;周少霞;田益农;付海天;;广西木薯种质圃木薯品种(系)寒害调查报告[J];广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6 黄洁;李开绵;叶剑秋;覃汉林;邵乃凡;陈明育;;我国的木薯优势区域概述[J];广西农业科学;2008年01期
7 郭晓华;齐淑艳;周兴文;孙晓扬;;外来有害生物风险评估方法研究进展[J];生态学杂志;2007年09期
8 封立平;王英超;庞国兴;厉艳;刘爱华;;木薯细菌性萎蔫病菌的检疫方法研究[J];植物检疫;2007年05期
9 居qG;许吟隆;熊伟;;气候变化对我国农业的影响[J];环境保护;2007年11期
10 岑贞陆;黄思良;任建国;谢玲;袁高庆;赖传雅;;木薯品种(组合)抗细菌性枯萎病性鉴定初报[J];广西农业生物科学;2006年02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罗挺生;何普松;;木薯拭种成功的几点经验[J];浙江农业科学;1961年03期
2 R.Charez;林野;;离体栽培以保存木薯属野生种的潜力[J];热带作物译丛;1989年06期
3 杨美琼 ,李明丽;木薯栽培技术[J];云南农业;2002年10期
4 曾霞,庄南生;木薯分子标记研究进展[J];华南热带农业大学学报;2003年01期
5 杨双权,刘中邦,刘春才,秦兴海;木薯高产实用栽培技术[J];云南农业科技;2004年06期
6 姚庆荣;郭运玲;郭安平;郭建春;李开绵;贺立卡;;木薯基因工程育种研究现状与展望[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06期
7 付瑜华;李杰;王海燕;杨子贤;王文泉;;木薯商业品种的指纹图谱构建[J];植物遗传资源学报;2007年01期
8 张振文;李开绵;叶剑秋;许瑞丽;;木薯光合作用特性研究[J];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6期
9 班美玲;周生茂;韦本辉;林卫东;李宝会;;广西能源木薯可持续发展的优势、问题和对策[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33期
10 陈显双;李军;;木薯增产新途径——嫩枝嫁接[J];中国热带农业;2007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林洪鑫;袁展汽;刘仁根;肖运萍;汪瑞清;;灰色系统理论在江西木薯引种评价上的应用[A];2012年中国作物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2年
2 蒋汇川;韦鹏练;李宁;罗建举;;木薯粗根纤维形态、组织比量及化学成分的研究[A];第二届中国林业学术大会——S11 木材及生物质资源高效增值利用与木材安全论文集[C];2009年
3 周凤珏;许鸿源;白坤栋;施力军;;PP333对木薯生长、光合和蒸腾的影响[A];2003年广西植物生理学年会论文汇编[C];200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宋晓珍邋彭建军;“汽车燃料”田里种 万坪农民忙增收[N];团结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姚远;木薯转化酶基因家族克隆、结构进化及表达分析[D];海南大学;2013年
2 张杨;木薯光合生理、结构及相关基因表达特征的初步研究[D];海南大学;2012年
3 左应梅;木薯光合特性的生理生态研究[D];海南大学;2010年
4 周芳;干旱与低温胁迫下木薯基因表达谱分析及鉴定[D];海南大学;2013年
5 韦茂贵;木薯茎秆作为生物质能原料的化学特性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14年
6 赖杭桂;木薯2n配子途径诱导多倍体的研究[D];海南大学;2014年
7 赵超;抗旱胁迫下木薯茎杆中糖类物质的代谢变化[D];海南大学;2013年
8 潘坤;同化物在木薯块根韧皮部卸载的细胞学路径[D];海南大学;2012年
9 闵义;木薯块根淀粉形态发生与积累的酶活性动态初步研究[D];海南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莫桂楷;南宁市木薯产业化发展问题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8年
2 尹秀华;木薯生长特性及贮藏对其品质影响的研究[D];广西大学;2011年
3 裴金利;木薯MePho和MeSBE基因家族及其在多种环境下表达模式分析[D];海南大学;2015年
4 李迁;木薯种质抗螨性及其相关MeCu/ZnSOD和MeCAT1基因克隆与功能验证[D];海南大学;2015年
5 夏文睿;木薯细胞壁转化酶基因MeCWINV2、MeCWINV5和MeCWINV6启动子的克隆及分析[D];海南大学;2014年
6 杨龙;木薯块根β-胡萝卜素积累的蛋白质组学研究[D];海南大学;2015年
7 陈霆;木薯野生种与栽培种光合作用特性及蛋白质组学分析[D];海南大学;2014年
8 陈强;木薯海藻糖合成酶基因的表达及抗旱功能研究[D];海南大学;2014年
9 吴炫柯;不同木薯品种生长发育及一些光合衰老生理特性的研究[D];广西大学;2005年
10 施力军;吲哚丁酸和多效唑配合使用对木薯一些生理指标及其品质的影响[D];广西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110584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yingongcheng/11058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