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基因论文 >

发状念珠藻与集胞藻、小球藻的营养成分及在盐胁迫下Rubisco基因表达的比较

发布时间:2017-11-23 10:12

  本文关键词:发状念珠藻与集胞藻、小球藻的营养成分及在盐胁迫下Rubisco基因表达的比较


  更多相关文章: 发状念珠藻 集胞藻 小球藻 营养成分 胞外多糖 1 5-二磷酸核酮糖酶


【摘要】:发状念珠藻(Nostoc flagelliforme)是一种重要的食用型经济蓝藻,俗称发菜,富含多种氨基酸、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及钙、镁、钾、钠等微量元素,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此外,它在生长过程中分泌的胞外多糖具有调节免疫、抗病毒、抗氧化等多种活性功能,极具开发潜力。但发状念珠藻自然繁殖速度缓慢,同时由于不合理的开采使其有限资源量锐减并濒临枯竭,原料短缺成为发状念珠藻及其胞外多糖工业化的瓶颈,如何有效提高发状念珠藻的生长速率成为近年来科研工作者研究的焦点。有研究发现,盐胁迫条件下发状念珠藻胞外多糖的产量及活性均高于正常培养。本研究选用发状念珠藻及具高光合作用的藻类集胞藻(蓝藻)、小球藻(绿藻)为原料,首先测定了三种藻的基本营养成分,其次比较了它们胞外多糖的理化性质和氧自由基清除能力,最后对正常及盐胁迫培养条件下三种藻的光合作用关键酶Rubisco的活性及基因表达进行研究。为将高光合作用藻类的Rubisco基因导入发状念珠藻而提高其生长速率提供理论依据,为规模化生产发状念珠藻及其胞外多糖提供新的思路。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正常培养条件下发状念珠藻的生长速率远低于集胞藻和小球藻,且其叶绿素含量较低。发状念珠藻、集胞藻和小球藻蛋白质中的必需氨基酸含量高,符合FAO/WHO推荐的理想蛋白质模式,并含有丰富的呈味氨基酸,分别占总氨基酸(TAA)的43.96%、45.06%和49.72%。三种藻的不饱和脂肪酸均达到50%以上,其中多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都在41.73%~51.79%间;必需脂肪酸含量都较高,发状念珠藻亚油酸含量为17.15%,集胞藻和小球藻的亚麻酸及亚油酸含量分别为16.58%、20.67%和28.07%、16.49%。发状念珠藻与集胞藻和小球藻相比基本营养成分相差不大,三种藻都可作为优质蛋白及DHA、EPA的良好来源。(2) EPSF(发状念珠藻胞外多糖)、EPSJ(集胞藻胞外多糖)和EPSX(小球藻胞外多糖)均为含糖醛酸的酸性多糖,其中EPSJ得率最高(422.39mg/g,干藻细胞),是EPSF的4.10倍及EPSX的1.84倍。紫外光谱及红外光谱表明,三种多糖都含有蛋白质且不含核酸,均存在p-糖苷键,而EPSJ和EPSX中还存在α-糖苷键。分子量测定结果表明EPSF为低分子量多聚糖而EPSJ和EPSX为高分子量多聚糖且组分相对均一,分子量分别为2.5 kDa、705.5 kDa和105.1 kDa。氧自由基清除能力测定结果表明:EPSF表现出更强的氧自由基清除能力,为78.96 μmol·Trolox g-1, EPSJ次之为44.29umol·Trolox g-1, EPSX最小为24.65 μmol·Trolox g-1。(3)集胞藻能适应浓度为0~0.7 mol/L的NaCl胁迫,小球藻能够适应浓度为0-0.3 mol/L的Nacl胁迫,两种藻盐胁迫时的生长速率均低于正常培养。在盐胁迫时,发状念珠藻细胞形态发生显著变化,细胞变黄,链式结构逐渐瓦解并分散成单个营养细胞,集胞藻和小球藻的细胞形态未出现明显变化,分裂细胞的个数随盐胁迫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减少。(4)正常培养及盐胁迫(0.3 mo1/L)培养条件下,发状念珠藻的生长速率及Rubisco活力都低于集胞藻和小球藻。正常培养时,发状念珠藻Rubisco基因的表达量稳定在0.35以内,但其最大表达量始终低于小球藻;盐胁迫培养(0.3 mol/L)时,发状念珠藻Rubisco基因的表达量稳定在0.12~0.48以内,小球藻中Rubisco基因的表达量变化较大,培养后期接近于0,集胞藻Rubisco基因的表达量虽然较低(最大为0.34),但结合其生长曲线及酶活性分析得出,集胞藻Rubisco的羧化活性要高于发状念珠藻,在盐胁迫条件下能够保持快速生长。
【学位授予单位】:陕西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Q945.78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Preparation of Polyclonal Antibodies of Rubisco Large and Small Subunits and Their Application in the Functional Analysis of the Genes[J];Acta Biochimica et Biophysica Sinica;2004年09期

2 张国,王玮,邹琦;Rubisco活化酶的分子生物学[J];植物生理学通讯;2004年05期

3 唐如航,贾军伟,李立人;烟草Rubisco活化酶的纯化及其特性[J];植物生理学报;1997年01期

4 翁晓燕,蒋德安,毛伟华;Rubisco活化酶及其对Rubisco的调节作用[J];植物生理学通讯;1998年01期

5 翁晓燕,蒋德安,陆庆;水稻转绿型白化突变系W_(25)转绿过程中Rubisco、Rubisco活化酶活性与光合速率的变化[J];植物生理学报;2000年03期

6 翁晓燕,陆庆,蒋德安;水稻Rubisco活化酶在调节Rubisco活性和光合日变化中的作用[J];中国水稻科学;2001年01期

7 蒋德安,翁晓燕,陆庆;Rubisco活化酶免疫单扩散定量分析研究[J];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2001年03期

8 李卫芳,王忠,韩鹰,顾蕴洁;小麦Rubisco活化酶的纯化及其活性特性[J];中国农业科学;2002年08期

9 周环宇;小议“Rubisco酶”[J];生物学通报;2005年01期

10 李卫霞;王海波;浦铜良;;不同生态型芦苇Rubisco免疫学特性差异[J];西北植物学报;2006年09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卫芳;;小麦Rubisco含量的免疫测定[A];全国植物光合作用、光生物学及其相关的分子生物学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1年

2 蒋德安;王盾;杨万军;金松恒;何漪;冯旭萍;;Rubisco活化酶与植物抗逆性[A];纪念殷宏章先生百年诞辰暨全国光合作用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8年

3 王盾;朱傅峗;蒋德安;;高温抑制水稻Rubisco先于PS Ⅱ活性[A];2007中国植物生理学会全国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7年

4 ;Two Rubisco Activase Isoforms May Play Different Role in Photosynthetic Heat Acclimation in Rice Plant[A];中国植物生理学会第十次会员代表大会暨全国学术年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9年

5 勇振华;陈根云;施教耐;许大全;;Rubisco体外重组中分子陪伴蛋白cpn60作用的种属特异性[A];纪念殷宏章先生百年诞辰暨全国光合作用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8年

6 ;The Anatomy of Leaf and the Cellular Localization of Rubisco and Its Activase in Amaranthus tricolor L[A];中国植物生理学会第九次全国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4年

7 李海霞;董红霞;罗许敏;曾汉来;;水稻品种间热激蛋白表达及Rubisco大、小亚基热稳定性差异研究[A];湖北省植物生理学会第十五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8 金松恒;蒋德安;;反义Rubisco活化酶水稻突变体的获得及其光合作用研究[A];中国植物生理学会第九次全国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4年

9 洪法水;刘超;郑蕾;王雪峰;吴康;;La~(3+)、Ce(3+)处理诱导菠菜Rubisco与Rubisco活化酶复合体的形成[A];中国植物生理学会第九次全国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4年

10 洪健;王卫兵;蒋德安;胡东维;;C_3和C_4植物叶细胞中Rubisco和RCA的免疫金标记定位[A];中国细胞生物学学会第八届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卫芳;小麦Rubisco和Rubisco活化酶对光合作用的影响[D];扬州大学;2002年

2 孙立文;冷胁迫下拟南芥不溶性蛋白质和Rubisco结合蛋白质的差异分析[D];吉林大学;2009年

3 张列峰;小麦叶片中Rubisco大亚基的降解及相关蛋白水解酶的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7年

4 高政权;条斑紫菜光系统Ⅱ的分离鉴定及Rubisco的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2005年

5 金松恒;反义rca水稻光合特性及其Rubisco和Rubisco活化酶的亚细胞定位[D];浙江大学;2006年

6 陆巍;水稻光合功能衰退与Rubisco结构与功能变化的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0年

7 张峰;具生物钟表达特性的Rubisco活化酶和锰稳定蛋白的结构功能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8 刘金姐;节旋藻藻蓝蛋白操纵子、Rubisco基因及节旋藻和螺旋藻分子系统学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3年

9 印志同;大豆光合相关性状QTL及Rubisco活化酶基因eQTL分析[D];南京农业大学;2009年

10 王盾;Rubisco活化酶大小同工型与水稻光合作用的关系研究[D];浙江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潘雄波;外源亚精胺对盐碱胁迫下番茄幼苗根系线粒体功能及叶片Rubisco的影响[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6年

2 孙倩;玉米Rubisco活化酶基因ZmRCAβ的eQTL分析[D];扬州大学;2016年

3 焦文冬;发状念珠藻与集胞藻、小球藻的营养成分及在盐胁迫下Rubisco基因表达的比较[D];陕西科技大学;2016年

4 裴正蕾;小麦Rubisco和Rubisco活化酶抗体的制备及应用[D];扬州大学;2002年

5 孙逸;硫氧还蛋白f介导的烟草Rubisco活化酶氧化还原调控的初步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3年

6 王海波;不同生境两种生态型芦苇Rubisco蛋白分子的差异分析[D];兰州大学;2006年

7 姚晓群;小麦Rubisco抗体的制备及其抗体在光合作用日变化研究中的应用[D];扬州大学;2002年

8 邓意龙;小球藻Rubisco活化酶基因的克隆及表达特性研究[D];宁波大学;2012年

9 张国;小麦Rubisco活化酶基因的克隆与表达特性的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04年

10 田超;藓羽藻叶绿体基因组及其Rubisco的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2004年



本文编号:121809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yingongcheng/121809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6e5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