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基因论文 >

马氏珠母贝TRA F7基因cDNA的克隆及表达分析

发布时间:2018-03-16 12:42

  本文选题:马氏珠母贝 切入点:TRA 出处:《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2016年0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肿瘤坏死因子受体相关因子7(TRA F7)属于TRAFs家族,参与多种免疫炎症反应。为了研究马氏珠母贝TRAF7(PmTRA F7)的生物学功能,本研究利用cDNA末端快速扩增(RACE)技术克隆获得PmTRA F7基因cDNA的全长序列并对其序列特征进行分析;同时利用荧光定量PCR(RT-PCR)技术检测了马氏珠母贝不同组织中PmTRA F7基因mRNA的表达。结果显示,PmTRA F7基因cDNA全长2246bp,开放阅读框(ORF)1809bp,编码602个氨基酸,5'非翻译区(5'UTR)长211bp,3'非翻译区(3'UTR)长226bp,预测分子量约为67.50kD,理论等电点为6.56。多序列比对结果发现软体动物间TRA F7具有高保守性。软件分析结果显示PmTRA F7的氨基酸序列具有典型的RING结构、锌指结构和7个重复的WD40序列。荧光定量数据分析表明,PmTRA F7基因在全组织中均有表达,在肝胰腺中表达量最高,外套膜和鳃中表达量也较高。
[Abstract]:Tumor necrosis factor receptor-associated factor 7 (TRA F7) belongs to the TRAFs family and participates in a variety of immune inflammatory reactions. In order to study the biological function of TRAF7(PmTRA F7, In this study, the full-length cDNA sequence of PmTRA F7 gene was cloned by rapid amplification of cDNA terminal and its sequence characteristics were analyzed. The expression of PmTRA F7 gene mRNA in different tissues of PmTRA F7 was also detected by fluorescence quantitative PCR RT-PCR.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full length of cDNA of PmTRA F7 gene was 2246 BP, the open reading frame ORFN 1809 BP, encoding 602 amino acid 5 'untranslated region 5UTRs 211bpt3' untranslated region. The predicted molecular weight was 67.50 KD and the theoretical isoelectric point was 6.56. The results of multiple sequence alignment showed that TRA F7 was highly conserved among molluscs. The results of software analysis showed that the amino acid sequence of PmTRA F7 had a typical RING structure. Fluorescence quantitative analysis showed that the PmTRA F7 gene was expressed in the whole tissue, the highest in the hepatopancreas, and the higher in the coat and Gill.
【作者单位】: 广东海洋大学;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马氏珠母贝植核育珠移植耐受免疫相关基因与蛋白质鉴定及关联度研究”(31472306) 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海水珍珠贝功能基因的开发与应用研究”(2012A031100010) 湛江市科技计划项目“马氏珠母贝抗菌功能多肽的提取与制备技术”(2013A03022)共同资助
【分类号】:S917.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杜佳垠;;马氏珠母贝3倍体生产[J];国外水产;1989年03期

2 吕仕洪,莫秀珍;马氏珠母贝激光育苗的研究[J];水产科技情报;1991年01期

3 王志成;梁志辉;杨家林;李详兴;赖陈民乐;;北海营盘近海区马氏珠母贝自然资源调查[J];广西科学;2008年02期

4 郑惠娜;章超桦;刘书成;曹文红;;马氏珠母贝蛋白的分离及分子量分布研究[J];水产科学;2008年09期

5 邓陈茂;童银洪;符韶;;马氏珠母贝的研究进展[J];现代农业科技;2009年02期

6 李世杰;纪丽丽;宋文东;范润珍;董静静;杨维;;马氏珠母贝正常贝肉与黑壳病贝肉成分对比[J];河北渔业;2009年10期

7 李志敏;吉宏武;王博;章超桦;高加龙;;复合发酵马氏珠母贝酶解液工艺研究[J];食品研究与开发;2010年03期

8 秦培文;纪丽丽;范润珍;肖碧红;唐晓丹;宋文东;;黑壳病马氏珠母贝贝肉微量元素及挥发性成分分析[J];南方水产;2010年02期

9 郭健;覃亮;宋文东;;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法对马氏珠母贝贝壳的研究[J];科技资讯;2010年22期

10 郭健;覃亮;宋文东;罗杰;梁飞龙;;不同剖面马氏珠母贝贝壳的差热-热重同步分析[J];科技传播;2010年1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石耀华;黄海燕;王爱民;;马氏珠母贝精子携带法转基因研究[A];中国动物学会、中国海洋湖沼学会贝类学会分会第十四次学会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9年

2 陈素文;喻达辉;李夏;;马氏珠母贝卵子电击参数的研究[A];贝类学会第七次会员代表大会暨第十一次学术讨论会摘要[C];2003年

3 李世杰;苗东亮;胡世伟;刘娟花;纪丽丽;宋文东;;马氏珠母贝贝壳氨基酸,脂溶性成分及微量元素分析[A];2010年中国水产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4 衣美艳;范秀萍;吴红棉;胡雪琼;;马氏珠母贝各组织及其糖胺聚糖中四种重金属含量分析[A];广东省食品学会第六次会员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5 李军;陈金辉;张扬;喻子牛;;马氏珠母贝同种移植炎症因子-1的克隆和表达分析[A];中国动物学会·中国海洋湖沼学会贝类学分会第九次会员代表大会暨第十五次学术讨论会会议摘要集[C];2011年

6 何毛贤;;马氏珠母贝生长定向选择进展[A];中国动物学会、中国海洋湖沼学会贝类学会分会第十四次学会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9年

7 陈秀丽;;温度对马氏珠母贝氮磷排放和礁膜对氮磷吸收的影响[A];2010年中国水产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8 邓岳文;王庆恒;杜晓东;符韶;;马氏珠母贝“速长”系培育与推广应用[A];中国动物学会·中国海洋湖沼学会贝类学分会第九次会员代表大会暨第十五次学术讨论会会议摘要集[C];2011年

9 王爱民;石耀华;吴星;;四种防治马氏珠母贝多毛类寄生病方法的比较[A];贝类学会第七次会员代表大会暨第十一次学术讨论会摘要[C];2003年

10 刘文广;何毛贤;;海洋酸化与水温升高对马氏珠母贝基因表达的影响[A];中国动物学会·中国海洋湖沼学会贝类学分会第九次会员代表大会暨第十五次学术讨论会会议摘要集[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4条

1 记者 韩倩;放流500万只马氏珠母贝原种贝苗[N];北海日报;2010年

2 周元;海南珍珠养殖能否漂亮翻身?[N];海南日报;2006年

3 记者 袁琳 通讯员 毕朝斌;北部湾首次放流原种贝苗[N];广西日报;2010年

4 康存栋;为近海渔业开发提供强力支撑[N];中国渔业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王爱民;马氏珠母贝生长相关杂种优势和EST序列分析[D];上海海洋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殷小龙;马氏珠母贝室内循环养殖系统初步研究[D];海南大学;2015年

2 田群莉;马氏珠母贝外套膜不同区域差异microRNA的筛选和功能研究[D];广东海洋大学;2015年

3 郭妍妍;马氏珠母贝多糖的结构分析及体外抗氧化活性的研究[D];广东海洋大学;2015年

4 刘晓丽;马氏珠母贝外套膜不同区域差异矿化基因的克隆及功能研究[D];广东海洋大学;2015年

5 朱家萍;马氏珠母贝血清抗菌活性蛋白的分离纯化与鉴定[D];广东海洋大学;2015年

6 张政委;酶解马氏珠母贝肉制备降血压肽的研究[D];广西大学;2008年

7 宾承勇;马氏珠母贝精子质量检测与评价方法的研究[D];广东海洋大学;2010年

8 曹占旺;两个南珠养殖区马氏珠母贝养殖容量及环境状况的研究分析[D];广西大学;2011年

9 马孝甜;虾青素对马氏珠母贝的影响研究[D];广东海洋大学;2012年

10 柯盛;流沙湾底栖贝类生物多样性与马氏珠母贝的养殖容量研究[D];广东海洋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61996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yingongcheng/161996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1bf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