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农杆菌介导合子胚转化法将Bar基因转入玉米自交系的研究
本文选题:玉米 + 农杆菌介导法 ; 参考:《玉米科学》2017年04期
【摘要】:基于农杆菌介导的合子胚转化方法是一种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转基因新方法。利用该方法转化玉米合子胚,可直接获得转化种子。以东北春玉米区玉米自交系8902、Pa91、丹340作为转化受体,通过合子转化法进行抗草丁膦除草剂基因Bar的转基因研究。在获得的3 560份材料中,通过对T_1代种子苗叶面喷施草丁膦除草剂Basta,共获得153株抗性植株,抗性频率为4.3%。PCR鉴定阳性植株为102株,转化频率为2.87%。对PCR检测出的阳性植株进行自交获得T_2代,对材料继续进行抗性筛选,对抗除草剂表型的分离比率进行抗性遗传分析。
[Abstract]:Agrobacterium-mediated zygotic embryo transformation is a new method with independent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The transformed seeds can be directly obtained by using this method to transform the zygotic embryo of maize. Using maize inbred line 8902Pa91and Dan340 as transformation receptor, the transgenic gene Bar of herbicide resistant to herbicide was studied by zygote transformation. Among the 3 560 materials obtained, a total of 153 resistant plants were obtained by spraying herbicide Basta on the leaves of T-1 generation seed seedlings. The resistant frequency was 102 positive plants identified by 4.3%.PCR, and the transformation frequency was 2.87%. The positive plants detected by PCR were self-pollinated to obtain the second generation of T _ (th), and the resistant genetic analysis was carried out on the resistance screening of the materials and the segregation ratio of the phenotypic resistance to herbicide.
【作者单位】: 吉林省农业科学院;
【基金】:吉林省农业科技创新工程项目(cxgc2017jc001) 吉林省科研育种专项资金项目
【分类号】:S51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张立;王建锋;王晓杰;康振生;韩德俊;;花粉管通道法介导小麦抗病相关基因的转化和抗锈性鉴定[J];麦类作物学报;2013年01期
2 姜志磊;刘德璞;李晓辉;孔祥梅;李葱葱;李飞武;孙传波;袁英;;转基因抗虫玉米Bt毒蛋白的时空表达分析[J];吉林农业科学;2008年06期
3 刘德璞;袁鹰;唐克轩;郑培和;王兴智;刘宝;周正平;姜昱;孙小芬;肖乃仲;朱筱娟;孔祥梅;郝文媛;徐文静;刘娜;李晓辉;;大豆花粉管通道技术转化雪花莲凝集素(GNA)基因[J];分子植物育种;2006年05期
4 王才林,赵凌,宗寿余,朱镇;花粉管介导的水稻转bar基因植株后代除草剂抗性遗传[J];作物学报;2004年04期
5 倪万潮,郭三堆,贾士荣;花粉管通道法介导的棉花遗传转化[J];中国农业科技导报;2000年02期
6 郭三堆,崔洪志,夏兰芹,武东亮,倪万潮,张震林,张保龙,徐英俊;双价抗虫转基因棉花研究[J];中国农业科学;1999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曲祥春;李毅丹;李晓辉;刘德璞;郝文媛;;利用农杆菌介导合子胚转化法将Bar基因转入玉米自交系的研究[J];玉米科学;2017年04期
2 王建花;王丽侠;程须珍;张耀文;;食用豆类抗性育种研究进展[J];中国农学通报;2017年12期
3 古同华;丁博;陈小强;郭雨;孟宪刚;佟德清;刘海学;谢晓东;;小麦原位转化技术的现状及展望[J];分子植物育种;2017年02期
4 张军;吴秀宁;陈新宏;;小麦骨干品种小偃22研究进展[J];陕西农业科学;2017年02期
5 周运刚;郑新疆;马天文;张静;;棉蚜对吡虫啉的抗药性及其抗性治理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17年01期
6 李雪;安胜军;邵铁梅;柴锡庆;刘培;焦展;;芝麻花粉管介导胰岛素基因的遗传转化[J];江苏农业学报;2016年05期
7 冯连荣;王占斌;尹杰;宋立志;彭儒胜;赵鑫闻;;花粉管通道法介导山葡萄VaCBF3基因转化杨树的初步研究[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年05期
8 杜立新;曹伟平;郭庆港;宋健;;我国转基因棉花应用进展及安全管理策略[J];现代农村科技;2016年18期
9 喻树迅;范术丽;王寒涛;魏恒玲;庞朝友;;中国棉花高产育种研究进展[J];中国农业科学;2016年18期
10 朱笑婷;刘娟娟;孙姣姣;李继刚;;棉铃虫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基因的克隆及表达分析[J];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2017年04期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喻修道;徐兆师;陈明;李连城;马有志;;小麦转基因技术研究及其应用[J];中国农业科学;2010年08期
2 李平;桑贤春;裴炎;何光华;;植物防御素基因alfAFP(M.sativa)在毕赤酵母中的分泌表达及对水稻病原菌的抑制[J];中国农业科学;2009年03期
3 胡文明;徐翠莲;王岳光;;花粉管通道介导螺旋藻总DNA导入小麦后的转基因D_1代研究[J];山东农业科学;2008年01期
4 刘香利;刘缙;郭蔼光;赵惠贤;金伟波;;小麦高分子量麦谷蛋白14亚基基因的花粉管通道法转化[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1期
5 袁英;李晓辉;孔祥梅;董英山;姜志磊;林春晶;李葱葱;武树香;刘红军;刘芳;刘德璞;;Bt基因转化玉米培育抗玉米螟自交系[J];分子植物育种;2007年04期
6 周春江;葛荣朝;赵宝存;黄占景;沈银柱;何聪芬;;利用花粉管通道法将兔防御素NP-1基因导入小麦的研究[J];华北农学报;2007年02期
7 陈双臣;刘爱荣;邹志荣;;转葡聚糖酶和防御素基因的番茄植株及其对番茄灰霉病的抗性[J];植物保护学报;2006年04期
8 李霞;何康来;王振营;;用转基因技术进行玉米抗螟育种的研究进展[J];安徽农业科学;2006年15期
9 刘海坤,卫志明;大豆遗传转化研究进展[J];植物生理与分子生物学学报;2005年02期
10 孙伟,曹玉洪;转Bt基因抗虫棉Bt毒蛋白表达量的时空变化[J];安徽农业科学;2005年0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赵彬,马伯军,薛庆中;Bar基因及转Bar基因水稻的研究和利用[J];杂交水稻;1999年02期
2 ;导入bar基因的水稻新植株可遗传[J];生物技术通报;2005年02期
3 陈浩;陈社员;官春云;刘忠松;王国槐;;转bar基因油菜对非选择性除草剂草丁膦的抗性研究[J];作物研究;2010年03期
4 张俊成;许甫超;朱霞;董静;秦丹丹;张桂花;李梅芳;;转bar基因小麦大田筛选方法的建立及验证[J];湖北农业科学;2012年24期
5 施农农;何光源;李克秀;王慧中;;Bar表达框基因载体高频转化栽培小麦[J];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2007年02期
6 唐微;朱名安;;以Bar为选择标记的遗传转化体系的建立[J];分子植物育种;2006年06期
7 杨晓娟,邓光兵,余懋群;抗除草剂Bar基因对小麦的遗传转化[J];四川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S1期
8 段发平,梁承邺,黎垣庆;Bar基因和转Bar基因作物的研究进展[J];广西植物;2001年02期
9 赵艳;钱前;王慧中;高振宇;颜美仙;黄大年;;基因枪转化的bar基因表达盒在水稻中的重组结构[J];中国水稻科学;2007年05期
10 魏晓飞;常艳;蔡永萍;;转Bar基因小麦及其杂交后代旗叶的衰老[J];江苏农业学报;2011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罗伯祥;肖自友;肖国樱;;转OsbHLH1和Bar基因水稻及其后代的相关特性[A];现代分子植物育种与粮食安全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2 刁现民;王永芳;李伟;王鹏;智慧;陈振玲;段胜军;;抗除草剂基因Bar转化谷子研究[A];2003年全国作物遗传育种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3 刘征;王嘉锋;李金宝;;不同靶浓度的舒芬太尼对七氟烷MAC_(BAR)的影响[A];第十五次长江流域麻醉学学术年会暨2010年中南六省麻醉学学术年会暨2010年湖北省麻醉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4 于恒秀;刘巧泉;赵志鹏;王玲;徐丽;吴进才;龚志云;汤述翥;朱祯;顾铭洪;;导入GNA和Bar基因选育抗褐飞虱和抗除草剂转基因高产粳稻新品系[A];江苏省遗传学会植物分子育种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段发平 刘厚淳;转Bar基因水稻的应用与展望[N];农民日报;200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刘金;转Bar基因抗除草剂稻谷对小鼠的安全性评价[D];湖南师范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段珍;无芒隐子草LEA2/ALDH12A1基因和Bar基因共转化紫花苜蓿的研究[D];兰州大学;2015年
2 冯艳;棉花转抗除草剂基因(Bar)植株的获得及其生理研究[D];河南农业大学;2009年
3 陈明利;抗除草剂bar基因对小麦的遗传转化[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7年
4 曹珂珂;转Bar基因小麦根际微生物区系分析及风险性评价[D];安徽农业大学;2006年
5 张静;杨树再生体系的建立及Bar基因转化的研究[D];安徽农业大学;2005年
6 谈凯;氮源比例及Bar基因插入位点对小麦氮代谢与光合特性的影响[D];安徽农业大学;2007年
7 朱秀蕾;抗除草剂bar基因工程菌构建与草莓叶片再生体系的研究[D];安徽农业大学;2008年
8 张文瑶;引入约束因子的类BAR关联规则挖掘算法研究[D];上海海事大学;2005年
9 段妍慧;转抗除草剂Bar基因稻谷对成鼠主要器官结构和性能的影响[D];湖南师范大学;2012年
10 孙旭;抗除草剂als、bar基因转化棉花华抗6号和06S62的研究[D];安徽农业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77480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yingongcheng/17748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