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基因论文 >

共表达H5亚型AIV HA基因和IBDV VP2基因重组DEV的构建及免疫效力评价

发布时间:2018-05-22 15:18

  本文选题:禽流感(AI) + 传染性法氏囊病(IBD) ; 参考:《农业生物技术学报》2017年07期


【摘要】:禽流感(Avian influenza,AI)和传染性法氏囊病(Infectious bursal disease,IBD)严重危害家禽养殖业,疫苗免疫是防治的主要手段之一。为探索以鸭瘟病毒(Duck enteritis virus,DEV)(又称鸭病毒性肠炎病毒)为载体,研制在鸡(Gallus gallus)中使用的AI-IBD二联疫苗的可行性,本研究利用overlap PCR及Gateway LR克隆技术,扩增出血凝素(hemagglutinin,HA)-内部核糖体进入位点(internal ribosome entry site,IRES)-病毒蛋白2(virus protein 2,VP2)和VP2-IRES-HA基因片段,并将其克隆入DEV多片段拯救系统T-us78Kan ccd B粘粒短独特区7(unique short region 7,US7)和US8位点之间,利用该系统成功拯救出两株共表达H5亚型禽流感病毒(Avian influenza virus,AIV)HA基因和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nfectious bursal disease virus,IBDV)VP2基因的重组病毒r DEV-HA/VP2和r DEV-VP2/HA,并对其进行了初步免疫效果评价。经系统体外实验表明,病毒传至20代,外源基因均能在重组病毒中稳定遗传和表达,且不影响载体病毒的增殖。但免疫效力实验显示,重组病毒以103半数组织培养感染剂量(tissue culture infective dose,TCID50)、104TCID50、105TCID50免疫鸡后14 d,r DEV-HA/VP2最高仅诱导对同源AIV强毒70%的免疫保护和对超强IBDV(very virulent IBDV,vv IBDV)30%的免疫保护,部分鸡中能检测到血凝抑制(hemagglutination inhibition,HI)抗体,但整体水平较低,IBD抗体未检测到;r DEV-VP2/HA最高仅诱导对vv IBDV 40%的免疫保护,不能诱导对同源AIV强毒的免疫保护,HI抗体和IBD抗体均未检测到。结果显示,以IRES串联基因构建鸭瘟载体禽流感传染性法氏囊病二联疫苗的策略不可行。本研究为以DEV为载体构建在鸡中使用的多联疫苗的研究提供参考资料。
[Abstract]:Avian influenza (Avian influenza, AI) and infectious bursal disease (Infectious bursal disease, IBD) seriously harm the poultry breeding industry. Vaccine immunity is one of the main means of prevention and control. In order to explore the duck plague virus (Duck enteritis virus, DEV) (also known as duck viral enteritis virus) as the carrier, the two couplet used in chicken (Gallus) is developed. The feasibility of the vaccine was amplified by overlap PCR and Gateway LR cloning technology to amplify the hemagglutinin (HA) - internal ribosome entry site (internal ribosome entry site, IRES) - virus protein 2 (virus 2) and gene fragment Between the unique region 7 (unique short region 7, US7) and the US8 site, the system successfully rescued two strains of H5 subtype avian influenza virus (Avian influenza virus, AIV) HA gene and the recombinant virus of the infectious bursal disease virus. Preliminary immune evaluation. In vitro experiments showed that the virus was transmitted to 20 generations, and the exogenous genes were stable and expressed in the recombinant virus without affecting the proliferation of the virus, but the immunological efficacy experiment showed that the recombinant virus was cultured in 103 half of the tissues (tissue culture infective dose, TCID50), 104TCID50105TCID50 After immunizing chickens, 14 d, R DEV-HA/VP2 only induced immune protection to 70% of homologous AIV and 30% of ultra strong IBDV (very virulent IBDV, VV IBDV). In some chickens, the blood coagulation inhibition (hemagglutination inhibition) antibody was detected, but the whole level was low and the antibody was not detected. 40% immune protection did not induce immunity protection against the homologous AIV, and both HI and IBD antibodies were not detect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strategy of constructing the two joint vaccine of avian influenza infectious bursal disease by using IRES tandem gene was not feasible. This study provides a reference for the study of the multi joint vaccine used in chicken with DEV as the carrier. Information.
【作者单位】: 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兽医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农业部动物流感重点开放实验室;甘肃农业大学动物医学学院;
【基金】:哈尔滨市应用技术研究与开发项目(2013AA6BN001)
【分类号】:S852.6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凤兰;;乌鸡幼雏传染性法氏囊病的诊治[J];河南科技;1993年12期

2 姜平,,陈溥言;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抗原和毒力变异的分子基础[J];中国预防兽医学报;1999年02期

3 许莫民;;肉鹅传染性法氏囊病与大肠杆菌混合感染的诊治[J];科技致富向导;2004年06期

4 刘江,付丽杰,刘超;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抗原的培养提纯及其单克隆抗体的特性研究[J];河南畜牧兽医;2001年07期

5 崔言顺,李建亮,孙淑红,杨萍萍,姜世金,崔治中,张彦明;传染性法氏囊病不同代次细胞毒免疫效果的研究[J];中国病毒学;2005年01期

6 黄兵,王莉莉,张秀美,牟建青,艾武,宋敏训,陈溥言;鸡新城疫和传染性法氏囊病灭活疫苗抗原量对鸡细胞免疫的影响[J];中国预防兽医学报;2000年06期

7 许崇波;单克隆抗体ELISA捕捉法检测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抗体(文摘)[J];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1992年04期

8 孟学平,韩英慧;鸡传染性法氏囊病基因疫苗的研制进展[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2期

9 赵亚丽,周捷,孙衍庆,胡嘉第,薄文学,唐静敏,孙春福,耿威;急性传染性法氏囊病的电镜诊断[J];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1994年04期

10 张丽云;吉淑娟;;瘟囊克注射液对人工感染传染性法氏囊病和鸡新城疫的疗效试验[J];河北北方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安如;王伟;程桂林;俞英f ;张爽;许剑琴;滕可导;刘凤华;;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模型的初步研究[A];京津冀畜牧兽医科技创新交流会暨新思想、新观点、新方法论坛论文集[C];2008年

2 马丽芳;李强;余德海;曹红;陈福勇;;传染性法氏囊病疫苗对鸡免疫效果的评价[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禽病学分会第十五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3 罗伟林;武嘉平;;一例鹅传染性法氏囊病的病例报告[A];2009新华杯迎国庆60周年畜牧兽医科技论文集[C];2009年

4 张春杰;李银聚;吴庭才;程相朝;郑祥海;王臣;余祖华;;近年来河南省传染性法氏囊病分子流行病学调查[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家畜传染病学分会第六届理事会第二次会议暨教学专业委员会第六届代表大会论文集[C];2006年

5 刘桂清;郝建平;;免疫鸡群传染性法氏囊病的诊断与防治[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禽病学分会第十一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6 王小刚;范秀丽;张如意;张丽娜;樊海霞;张玉琴;;雏鸡患传染性法氏囊病对其免疫新城疫疫苗后产生抗体的影响[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暨第六届全国畜牧兽医青年科技工作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7 田美湛;张秀英;;扶正解毒散及其超微粉对人工感染传染性法氏囊病的治疗试验[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兽医药理毒理学分会第九次学术讨论会论文与摘要集[C];2006年

8 吴庭才;李银聚;张春杰;程相朝;;同一鸡群IBD反复发病时病毒VP2基因的比较研究[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动物传染病学分会第十二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9 程旭;沈欣悦;刘梅;徐玲霞;周生;戴亚斌;;一株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毒的分离鉴定[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禽病学分会第十六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10 蒙珍友;张圣群;刘俊合;;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的诊断与防治[A];“科技支撑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现代畜牧业”论文集[C];201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李文春 李宏伟;散养家鸡发生传染性法氏囊病的诊疗[N];中国畜牧兽医报;2013年

2 王德水 郭卫东;传染性法氏囊病的治疗[N];中国畜牧报;2003年

3 许英民;肉鹅传染性法氏囊病与大肠杆菌混合感染的诊治[N];中国畜牧报;2003年

4 唐桂娥;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的流行特点及防治[N];中国畜牧兽医报;2008年

5 北京兽药研究所 中青;传染性法氏囊病诊断技术[N];中国畜牧水产报;2001年

6 薛玉华;细心观察粪便方知鸡群体况[N];云南科技报;2007年

7 山西恒丰强动物药业有限公司技术支持部 王华听;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的流行特点及防治[N];中国畜牧兽医报;2006年

8 张士罡 徐新柏;安全养鸡六检查[N];河北科技报;2013年

9 唐桂娥;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的流行特点及防治[N];中国畜牧兽医报;2008年

10 苏州市吴中区畜牧兽医站 李伟华 苏州市吴中区东山镇畜牧兽医站 赵小龙;果园放养草鸡[N];江苏农业科技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李银聚;河南省传染性法氏囊病分子流行病学调查及其防制[D];南京农业大学;2005年

2 宇文延青;我国部分地区传染性法氏囊病分子流行病学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段雨路;传染性法氏囊病强弱毒感染诱导B淋巴细胞凋亡差异的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6年

2 白洪文;长春地区蛋鸡新城疫和传染性法氏囊病的流行病学调查[D];吉林农业大学;2014年

3 丁宝君;传染性法氏囊病超强毒传代培养过程中致病性变化规律的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04年

4 郑继昌;铋磺合剂治疗鸡传染性法氏囊病试验[D];广西大学;2007年

5 左松;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结构蛋白VP2基因在家蚕中的表达及亚单位疫苗的初步研究[D];河南农业大学;2011年

6 刘俊烨;复方中草药对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的防治试验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12年

7 郭书辰;盐酸川芎嗪对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的作用及机制[D];山西农业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192260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yingongcheng/192260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f73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