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基因论文 >

抗草甘膦大豆加工过程中基因降解研究进展

发布时间:2018-06-22 19:05

  本文选题:抗草甘膦 + 大豆 ; 参考:《大豆科学》2017年01期


【摘要】:全球范围内转基因大豆的种植和消费越来越普遍,为了保障广大消费者的知情权和自主选择权,促进大豆市场健康有序发展,应尽快完善转基因大豆及其相关产品的科学标识制度,研究不同加工操作对抗草甘膦大豆内外源基因的影响可为标识制度的完善和标识阈值的建立提供强有力的理论参考。文章分别从储藏、机械处理、热处理、酸碱处理、大豆油加工、中国传统豆制品加工等方面综述了不同加工操作对抗草甘膦大豆内外源基因的降解情况,并对内外源基因的稳定性差异进行了初步概述,以期为后续研究更好地服务于科学的标识制度提供有益思路参考。
[Abstract]:The cultivation and consumption of genetically modified soybeans are becoming more and more common in the world. In order to protect the consumers' right to know and choose independently, and to promote the healthy and orderly development of the soybean market, The scientific labeling system of transgenic soybean and its related products should be improved as soon as possible. The study on the effects of different processing operations on the internal and external genes of glyphosate soybean can provide a strong theoretical reference for the improvement of marking system and the establishment of marking threshold. In this paper, storage, mechanical treatment, heat treatment, acid-base treatment, soybean oil processing, Chinese traditional soybean products processing, etc., were reviewed in different processing operations against degradation of glyphosate soybean internal and external genes. The stability differences of internal and external genes are summarized in order to provide a useful reference for further research on the scientific identification system.
【作者单位】: 河南工业大学粮油食品学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1376064,21676073) 国家“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2014BAD04B10)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2013AA102208)
【分类号】:TS214.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苏少泉;;抗草甘膦作物的发展与草甘膦使用中若干问题[J];农药研究与应用;2007年04期

2 叶萱;;草甘膦对抗草甘膦转基因作物病害的作用[J];世界农药;2008年04期

3 程志明;;抗草甘膦作物的现状和未来[J];上海化工;2009年01期

4 苏少泉;;转基因抗草甘膦作物的新进展[J];现代农药;2009年06期

5 苏少泉;;转基因抗草甘膦作物的新发展[J];农药;2012年06期

6 苏少泉;;世界抗草甘膦大豆的新进展[J];农药;2007年02期

7 崔蕊蕊;;美国农业部已授权孟山都的抗草甘膦甜菜[J];山东农药信息;2011年02期

8 高德霖;张琪;;草甘膦和抗草甘膦转基因作物[J];精细化工原料及中间体;2003年07期

9 严玉听;;孟山都和陶氏益农公司达成二代抗草甘膦大豆技术新授权协议[J];农药研究与应用;2010年03期

10 高德霖;张琪;;草甘膦和抗草甘膦转基因作物[J];精细化工原料及中间体;2003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韩思宁;金龙国;陶波;邱丽娟;;抗草甘膦真菌的分离及其抗性基因的表达[A];第23届全国大豆科研生产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12年

2 刘东军;张锐;孟志刚;郭红媛;程海刚;王成社;郭三堆;;抗草甘膦基因突变体的克隆及表达[A];全国作物生物技术与诱变技术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3 刘东军;张锐;孙国清;闫喜中;胡建斌;王成社;郭三堆;;抗草甘膦基因的克隆及其在在棉花中的表达[A];全国作物生物技术与诱变技术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4 魏守辉;李香菊;张朝贤;黄红娟;崔海兰;;抗草甘膦杂草发生现状及转基因大豆田草害治理策略[A];粮食安全与植保科技创新[C];2009年

5 刘琦;李希臣;刘昭军;雷勃钧;;抗草甘膦转基因大豆基因漂移的研究[A];第五次全国植物分子育种代表大会暨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8年

6 杨兆光;刘亚平;肖远龙;;抗草甘膦棉花的杂种优势研究[A];中国棉花学会2013年年会论文集[C];2013年

7 郝献领;李志强;张敏;陈洪涛;张延忠;李泽田;;室内对转基因抗草甘膦棉花品系鉴定方法[A];中国棉花学会2013年年会论文集[C];2013年

8 顿保庆;金丹;梁爱敏;陆伟;林敏;;新型高抗草甘膦EPSP合酶基因的拆分和重建[A];2005热带亚热带微生物资源的遗传多样性与基因发掘利用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9 潘爱虎;张大兵;潘良文;陈家华;袁政;梁婉琪;;转基因抗草甘膦油菜的实用PCR检测方法[A];全国作物细胞工程与分子技术育种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10 朱元招;李德发;尹靖东;王凤来;;抗草甘膦转基因大豆PCR定量检测研究[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2004学术年会暨第五届全国畜牧兽医青年科技工作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3条

1 方舟子;神秘的“不明病原体”[N];新华每日电讯;2013年

2 本报记者 马爱平;我国抗除草剂转基因技术突破重围[N];科技日报;2012年

3 实习记者 江华;2,4-滴展现新空间[N];农资导报;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赵特;一种抗草甘膦基因的发现和抗草甘膦转基因水稻的培育[D];浙江大学;2008年

2 金丹;新型高抗草甘膦EPSPS基因的克隆及草甘膦N-乙酰转移酶的活性位点鉴定[D];四川大学;2007年

3 燕树锋;转基因抗草甘膦棉花种质系的创造及利用[D];浙江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黄洁琼;农杆菌活体转化技术的优化与高抗草甘膦棉种质的创制[D];浙江大学;2016年

2 谭苗苗;转g10evo基因抗草甘膦大豆的研究[D];浙江大学;2016年

3 靳传娣;可变盐单胞菌EPSPS基因的突变和抗草甘膦玉米的培育[D];山东大学;2016年

4 商璐;抗草甘膦大豆种质挖掘及抗性机制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16年

5 王秀英;来源于澳大利亚链球菌的高抗草甘膦aroA基因的克隆及酶学特性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6年

6 张文志;日常豆制品中抗草甘膦大豆转基因成分的Realtime-PCR检测方法的建立和应用[D];北京工业大学;2016年

7 郭翠;转2mG2-epsps基因抗草甘膦玉米品系分子特征及特异性检测[D];西南科技大学;2016年

8 张玲;抗草甘膦转基因玉米的抗性鉴定、遗传分析及回交转育[D];四川农业大学;2016年

9 刘吉焘;棉花抗草甘膦基因的初步定位及草甘膦诱导花粉不育的生理生化特性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3年

10 李敬娜;农杆菌介导的抗草甘膦基因玉米遗传转化研究[D];海南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05390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yingongcheng/205390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8ab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