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基因论文 >

磷高效转基因水稻对潮土无机磷形态的影响

发布时间:2018-07-04 23:17

  本文选题:磷高效转基因水稻 + 全磷 ; 参考:《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17年08期


【摘要】:为探究磷高效转基因水稻种植对潮土不同形态无机磷的影响,采用完全随机设计的方法分析了在施磷和不施磷条件下,磷高效转基因水稻OsPT4、磷高效突变体水稻 PHO_2及非转基因亲本日本晴(Nipponbare)在分蘖期、孕穗期、灌浆期、成熟期的种植土壤中无机磷组分特征差异。结果表明:在两种施肥处理下,同一生长期Os PT4和 PHO_2的土壤全磷含量与日本晴无显著差异,同一生长期的 PHO_2土壤有效磷含量、无机磷总量、Ca8-P、Al-P含量均显著低于日本晴,OsPT4的土壤Ca8-P、Al-P含量在灌浆期和成熟期均显著低于日本晴。不施磷条件下,Os PT4土壤Ca_2-P含量在灌浆期、成熟期显著低于日本晴,在施磷和不施磷条件下,同一生长期的Os PT4土壤Ca10-P含量与日本晴无显著差异。与对照相比,磷高效转基因水稻Os PT4强化了对Ca_2-P、Ca8-P、Al-P、Fe-P这4种植物有效性高的无机磷形态的吸收利用,但未对土壤全磷含量造成显著影响。由于仅分析了第一年的种植土壤,水稻磷高效基因的表达对土壤不同无机磷形态以及全磷含量产生的效应还有待于进一步调查研究。
[Abstract]:In order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transgenic rice planting with high phosphorus efficiency on different forms of inorganic phosphorus in fluvial soil, the method of complete random design was used to analyze the effects of phosphorus application and non-application of phosphoru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inorganic phosphorus components in cultivated soils of transgenic rice OsPT4, PHO2 and Nipponbare were different in tillering stage, booting stage, grain filling stage and maturing stage.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otal phosphorus content of Os PT4 and PHO2 in the same growing period and that of Japanese fine, but the available phosphorus content of PHO2 soil in the same growing period. The contents of total inorganic phosphorus, Ca 8-Pu Al-P in soil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ose in Nippon OsPT4 at filling stage and mature stage. The Ca2-P content of soil Ca2-P at filling stage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of Nippon fine in ripening stage, but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Ca10-P content between soil Ca10-P in the same growth period and that in Nippon fine in the same growth period under the condition of no phosphorus application.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Os PT4 enhanced the uptake and utilization of inorganic phosphorus forms of Ca2-PnCa8-PnAl-PnFe-P plants, but had no significant effect on soil total phosphorus content. Since only the first year of planting soil was analyzed, the effects of rice phosphorus efficient gene expression on different inorganic phosphorus forms and total phosphorus content in soil need to be further investigated.
【作者单位】: 农业部环境保护科研监测所农业部产地环境质量重点实验室/天津市农业环境与农产品安全重点开放实验室;东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1301855)~~
【分类号】:S51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美国培育出转基因水稻新品种可增产35%[J];山东农业;2000年06期

2 ;美培育出转基因水稻新品种[J];农药市场信息;2000年14期

3 ;日本用转基因水稻生产球蛋白[J];农村实用技术与信息;2001年01期

4 ;浙江大学育成转基因水稻灭螟虫[J];中国农业信息快讯;2001年10期

5 罗闰良;湖南省第一个转基因水稻通过现场评议[J];杂交水稻;2002年05期

6 远译;富含β-胡萝卜素的转基因水稻[J];世界农业;2003年06期

7 ;美培育出抗多种恶劣环境的转基因水稻[J];垦殖与稻作;2003年04期

8 毛磊;美培育出抗多种恶劣环境的转基因水稻[J];新疆农垦科技;2003年06期

9 朱琳;美培育出新型转基因水稻[J];湖南农业;2003年10期

10 朱琳;美培育出新型转基因水稻[J];湖南农业;2003年1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周琳;李超;束长龙;宋福平;张杰;;不动杆菌Acinetobacter baylyi ADP1检测转基因水稻外源基因转移模型的建立[A];粮食安全与植保科技创新[C];2009年

2 徐海滨;;转基因水稻的研发和食用安全性评价概况[A];海峡两岸第三届毒理学研讨会论文摘要[C];2005年

3 彭于发;;转基因水稻的安全性[A];科技创新与绿色植保——中国植物保护学会2006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4 贺晓云;;转基因水稻的食用安全性评价进展及存在的问题[A];提高全民科学素质、建设创新型国家——2006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C];2006年

5 孙明法;姚立生;朱国永;王爱民;何冲霄;万林生;;转基因水稻安全性问题的探讨和研究[A];江苏省遗传学会第七届二次代表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8年

6 裴新梧;;转基因水稻与环境安全性[A];新观点新学说学术沙龙文集44:转基因植物与食品安全[C];2010年

7 孔令帅;胡凝;;风速和风向对转基因水稻基因飘流的影响[A];创新驱动发展 提高气象灾害防御能力——S7应对气候变化与农业气象防灾减灾[C];2013年

8 张静柏;李和平;黄涛;瞿波;廖玉才;;抗稻瘟病转基因水稻的筛选与鉴定[A];中国植物病理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9 姚春馨;许明辉;李进斌;谭学林;田文忠;唐祚舜;;转溶菌酶基因水稻稻米毒理及致畸作用试验[A];云南省作物学会2004—2006年优秀论文选集[C];2006年

10 沈立明;;转基因水稻标记基因水平转移安全性评价和非预期效应研究[A];中国生态学会2006学术年会论文荟萃[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袁万茂 谢国和;我国暂无合法转基因水稻品种[N];湖南科技报;2007年

2 柳志卿;转基因水稻利弊悬疑[N];江苏科技报;2007年

3 记者  罗晖;转基因水稻的安全性存在争议[N];科技日报;2007年

4 解悦;转基因水稻已进入生产性实验阶段[N];南京日报;2007年

5 本报记者 王晓涛;转基因水稻并非想种就能种[N];中国经济导报;2008年

6 本报记者 童岱;转基因水稻:威胁粮食安全?[N];北京科技报;2009年

7 本报记者 徐瑞哲;转基因水稻是不是安全主食[N];解放日报;2010年

8 本报记者 魏刚 陈永杰 李鹏 邹曦 王夕;转基因水稻不是魔鬼[N];北京科技报;2010年

9 张田勘;开放转基因水稻的两重性[N];健康报;2010年

10 巫奕龙;我国转基因水稻已具备产业化基础[N];人民政协报;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林超;抗RBSDV转基因水稻田间生物学调查及分子特征分析[D];山东农业大学;2016年

2 胡太蛟;基于分子删除策略的新型安全转基因水稻培育技术[D];福建农林大学;2013年

3 毛碧增;转基因水稻抗病性的遗传和对发育调控的机理研究[D];浙江大学;2008年

4 刘明宏;耐二种除草剂转基因水稻研究[D];浙江大学;2012年

5 于燕波;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在转基因水稻识别和高油棉籽筛选中的应用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14年

6 周琳;转基因水稻、大豆对根际微生物的影响[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0年

7 张宏军;转基因水稻品系99-1对草铵膦抗性及竞争性的评价[D];中国农业大学;2003年

8 徐晓丽;在转基因水稻种子里表达细菌α-淀粉酶和真菌葡萄糖淀粉酶[D];浙江大学;2007年

9 杨梦飞;反义OsPDCD5转基因提高水稻耐盐性及LRK1基因影响水稻节间伸长的研究[D];复旦大学;2012年

10 李永春;利用Cry1Ac和CpTI双价基因及组织特异启动子增强转基因水稻对螟虫的抗性[D];浙江大学;200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宋新华;镉和镉+高温对双抗氧化酶转基因水稻生长生理和抗氧化系统的影响[D];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

2 刘耀文;基于公众认知和态度的转基因水稻产业化决策分析[D];武汉科技大学;2013年

3 耿国强;从科学技术争论角度透视转基因水稻商业化[D];华中师范大学;2013年

4 荣瑞娟;Western Blot检测转基因水稻PMI蛋白质[D];河北农业大学;2015年

5 刘霞;新型抗除草剂转基因水稻材料创制[D];福建农林大学;2014年

6 唐信伟;缺刻蛋白转基因水稻的培育[D];福建农林大学;2013年

7 邓利;小麦TaRARF基因克隆及功能研究[D];河南农业大学;2013年

8 臧怀敏;磷高效转基因水稻对土壤无机磷组成及土壤细菌多样性的影响[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6年

9 黄鹞;两种抗虫抗除草剂复合性状转基因水稻的杂草化潜力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5年

10 赖凤香;转基因抗虫水稻生态安全性评价[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9年



本文编号:209788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yingongcheng/209788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0be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