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基因论文 >

施氮水平对不同基因型优质小麦干物质积累、产量及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

发布时间:2018-07-14 21:46
【摘要】:采用大田试验,研究了不同施氮水平(0、120、180、240 kg/hm~2)对3种基因型优质小麦品种(郑麦0943、郑麦0856和郑麦7698)干物质积累、产量及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旨在深入揭示优质小麦氮素吸收利用特征,为发挥其产量潜力和优化施肥管理提供科学依据。结果显示,施氮可不同程度地促进3种优质小麦生长,施氮量在0~240 kg/hm~2时,功能叶片SPAD值、干物质积累量及产量相关指标总体均随施氮量增加而增加(郑麦0856除外)。不同基因型小麦品种比较,郑麦7698所有处理的产量均高于其他2个小麦品种,主要归因于其穗粒数和千粒质量较高,其中施氮240 kg/hm~2处理的产量(11 591.70 kg/hm~2)、小麦干物质转移率(29.45%)及转移干物质对籽粒的贡献率(91.66%)最高,氮素利用效率、氮素吸收效率和氮素农学利用率随施氮量的增加变化幅度较大。郑麦0856在不施氮条件下产量最低,较其施氮180 kg/hm~2处理的最高产量(10 200.00 kg/hm~2)降幅最大,为18.63%,氮素农学利用率明显高于其他2个品种,说明郑麦0856对氮素较为敏感。郑麦0943在不施氮条件下干物质转移率及转移干物质对籽粒的贡献率明显低于其他2个品种,产量较其施氮240 kg/hm~2处理的最高产量(9 933.45 kg/hm~2)降幅最小,为8.89%,氮素收获指数则高于其他2个品种,且氮素利用效率在不施氮和高氮条件下均较高,说明郑麦0943具有氮素高效利用特征,且干物质积累以生育前期为主。综上,郑麦7698不施氮条件下具有较高的产量,最佳施氮量为240 kg/hm~2;郑麦0856产量对氮素缺乏较为敏感,最佳施氮量为180 kg/hm~2;郑麦0943产量对氮素缺乏不太敏感,具有氮素高效利用特征,最佳施氮量为240 kg/hm~2。
[Abstract]:The effects of different nitrogen levels (0120180240 kg/hm~2) on dry matter accumulation, yield and nitrogen uptake and utilization of three high quality wheat genotypes (Zhengmai 0943, Zhengmai 0856 and Zhengmai 7698) were studied in a field experiment.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reveal the characteristics of nitrogen uptake and utilization of high quality wheat and to provide scientific basis for developing its yield potential and optimizing fertilization management.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nitrogen application could promote the growth of three kinds of high quality wheat in varying degrees. When the amount of nitrogen applied was 0 ~ 240kg / hm ~ 2, the total value of Spa-pad, dry matter accumulation and yield of functional leaves increased with the increase of nitrogen application rate (except Zhengmai 0856). The yield of Zhengmai 7698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other two wheat varieties, which was mainly attributed to the higher grain number per spike and the higher grain weight per thousand. The yield (11 591.70 kg/hm~2), the transfer rate of dry matter (29.45%) and the contribution rate of transferred dry matter (91.66%) were the highest in the treatment of 240 kg/hm~2 nitrogen application. The nitrogen use efficiency, nitrogen absorption efficiency and nitrogen agronomic utilization efficiency changed greatly with the increase of nitrogen application rate. The yield of Zhengmai 0856 was the lowest under the condition of no nitrogen application, which was the largest (18.63 kg/hm~2) of the highest yield (10 200.00 kg/hm~2) of the treatment treated with N 180 kg/hm~2. The agronomic utilization rate of Zhengmai 0856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other two varieties, indicating that Zhengmai 0856 was more sensitive to nitrogen. The dry matter transfer rate and the contribution rate of transferred dry matter to grain of Zhengmai 0943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ose of the other two varieties under the condition of no nitrogen application, and the yield of Zhengmai 0943 was the least lower than the maximum yield (9 933.45 kg/hm~2) of N 240 kg/hm~2 treatment. The yield index of nitrogen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other two varieties, and the nitrogen use efficiency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other two varieties, indicating that Zhengmai 0943 ha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high nitrogen utilization and the accumulation of dry matter was mainly in the early stage of growth. In conclusion, the yield of Zhengmai 7698 was high under the condition of no nitrogen application, the optimum nitrogen application rate was 240kg / hmm2; the yield of Zhengmai 0856 was sensitive to nitrogen deficiency and the optimum nitrogen application rate was 180 kg / hm ~ (-2); the yield of Zhengmai 0943 was not sensitive to nitrogen deficiency and ha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nitrogen efficient utilization. The optimum nitrogen application rate was 240kg / hmg.
【作者单位】: 河南省农业科学院植物营养与资源环境研究所/河南省农业生态与环境重点实验室;长葛市农业科学研究所;河南省农业科学院小麦研究所;
【基金】:“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13BAD07B07,2015BAD23B0208)
【分类号】:S512.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运红;杜君;和爱玲;孙克刚;张洁梅;丁华;许为钢;;施氮对不同基因型小麦品种光合特性和产量的影响[J];河南农业科学;2016年11期

2 刘甘霖;王晨阳;刘卫星;马耕;王强;岳鹏莉;谢旭东;;不同施肥模式对冬小麦干物质转运及产量的影响[J];西北农业学报;2016年08期

3 李宇峰;尹志刚;周国勤;李刚;李明慧;万宇;;氮肥用量对不同品质类型小麦群体动态及产量的影响[J];河南农业科学;2013年08期

4 徐凤娇;赵广才;田奇卓;常旭虹;杨玉双;王德梅;刘鑫;;施氮量对不同品质类型小麦产量和加工品质的影响[J];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2012年02期

5 蔺世召;葛伟;熊淑萍;马新明;张营武;杜少勇;;施氮水平对不同小麦品种氮代谢相关指标及产量的影响[J];河南农业大学学报;2011年05期

6 赵化田;王瑞芳;许云峰;安调过;;小麦苗期耐低氮基因型的筛选与评价[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11年05期

7 彭畅;朱平;牛红红;李强;张玉龙;;农田氮磷流失与农业非点源污染及其防治[J];土壤通报;2010年02期

8 顾锋;蔡瑞国;尹燕枰;张敏;李彦生;王振林;;优质小麦子粒淀粉组成与糊化特性对氮素水平的响应[J];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2010年01期

9 张耀兰;曹承富;杜世州;赵竹;乔玉强;刘永华;张四华;;施氮水平对不同类型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J];麦类作物学报;2009年04期

10 马东辉;赵长星;王月福;吴钢;林琪;;施氮量和花后土壤含水量对小麦旗叶光合特性和产量的影响[J];生态学报;2008年10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朱荣;慕宇;康建宏;赵晶晶;吴宏亮;;不同施氮量对花后高温春小麦叶绿素含量及荧光特性的影响[J];南方农业学报;2017年04期

2 吕佳;张亚男;;东北黑土带地区农业非点源污染产生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中国市场;2017年11期

3 张运红;孙克刚;杜君;杜保池;和爱玲;丁华;许为钢;程小龙;;施氮水平对不同基因型优质小麦干物质积累、产量及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J];河南农业科学;2017年04期

4 金修宽;赵同科;;测墒补灌和施氮对冬小麦产量及氮素吸收分配的影响[J];水土保持学报;2017年02期

5 宋福轩;简洪超;谢秀芳;马光恕;廉华;;磷对作物生长与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研究进展[J];现代农业科技;2017年07期

6 贾曼曼;肖靖秀;汤利;郑毅;;不同施氮量对小麦蚕豆间作作物产量及其光合特征的影响[J];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2017年02期

7 吕冰;范仲卿;常旭虹;王德梅;陶志强;杨玉双;张保军;赵广才;;施氮量对2个粒色小麦产量及加工品质的影响[J];核农学报;2017年06期

8 刘钦普;;中国化肥施用强度及环境安全阈值时空变化[J];农业工程学报;2017年06期

9 李婷婷;姜小苓;冯素伟;王丹;杨艳艳;茹振钢;丁位华;;氮肥减施对半冬性高产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J];河南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年01期

10 黄新杰;屠乃美;;施氮对强筋小麦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J];作物研究;2017年01期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熊淑萍;吴克远;王小纯;张捷;杜盼;吴懿鑫;马新明;;不同氮效率基因型小麦根系吸收特性与氮素利用差异的分析[J];中国农业科学;2016年12期

2 张运红;孙克刚;和爱玲;杜君;吴政卿;;喷施海藻酸钠寡糖对小麦幼苗生长发育和抗旱性的影响[J];河南农业科学;2016年02期

3 徐晴;许甫超;董静;秦丹丹;李梅芳;;小麦氮素高效育种研究进展[J];麦类作物学报;2016年01期

4 于文清;刘文志;胡广民;隋文志;田艳洪;李鹏;赵晓锋;;秸秆还田及施用有机肥对寒区土壤化学性质及玉米产量的影响[J];现代化农业;2013年11期

5 位国峰;刘义国;姜雯;张洪生;林琪;赵长星;张玉梅;;不同滴灌量对冬小麦干物质及产量的影响[J];灌溉排水学报;2013年05期

6 王贺正;张均;吴金芝;徐国伟;陈明灿;付国占;李友军;;不同氮素水平对小麦旗叶生理特性和产量的影响[J];草业学报;2013年04期

7 慕兰;孙笑梅;王立河;王喜枝;姚利娟;;不同秸秆腐熟剂在玉米秸秆粉碎还田中的应用效果研究[J];现代农业科技;2013年16期

8 邵云;王小洁;张紧紧;胡永娟;冯荣成;姚利娇;赵院利;李春喜;;小麦-玉米轮作区耕作及培肥方式对麦田土壤养分和小麦产量的影响[J];华北农学报;2013年03期

9 杨振兴;周怀平;关春林;解文艳;车丽;;秸秆腐熟剂在玉米秸秆还田中的效果[J];山西农业科学;2013年04期

10 王永华;胡卫丽;李刘霞;段剑钊;郭天财;;不同基因型小麦产量和氮利用效率的差异及其相互关系[J];麦类作物学报;2013年0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余龙;津野幸人;;水稻不同层次根量与活性的关系及其对氮素吸收的影响[J];江苏农学院学报;1989年02期

2 岳增良;;鸭梨对氮素吸收动态及运转规律[J];河北农业科学;1993年03期

3 马腾飞;危常州;王娟;侯振安;王肖娟;彭振宝;张波;;不同灌溉方式下土壤中氮素分布和对棉花氮素吸收的影响[J];新疆农业科学;2010年05期

4 鲁艳红;廖育林;汤海涛;黄铁平;夏海鳌;李向阳;左光华;;不同施氮量对水稻产量、氮素吸收及利用效率的影响[J];农业现代化研究;2010年04期

5 袁刘正;柳家友;吴伟华;闫海霞;付家峰;赵月强;;不同施氮量对漯玉336产量及氮素吸收利用率的影响[J];种子科技;2011年09期

6 宋玉林;;水稻氮素吸收利用与累积特征的分析[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年35期

7 许轲;周兴涛;曹利强;张洪程;郭保卫;陈厚存;吴中华;朱聪聪;杨岩;;不同类型钵苗及摆栽密度对粳型超级稻氮素吸收利用与转运特征的影响[J];中国农业科学;2013年23期

8 江立庚,戴廷波,韦善清,甘秀芹,徐建云,曹卫星;南方水稻氮素吸收与利用效率的基因型差异及评价[J];植物生态学报;2003年04期

9 王玉峰;;不同矿物质对水稻氮素吸收和生长的影响[J];中国农学通报;2007年05期

10 刘秀杰;宫占元;;植物氮素吸收利用研究进展[J];现代化农业;2012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7条

1 张祥;王桂霞;韩勇;许映飞;顾超;陈源;陈德华;;不同棉花品种氮素吸收与利用效率差异及其存在类型[A];中国棉花学会2012年年会暨第八次代表大会论文汇编[C];2012年

2 程建峰;;水稻根形态解剖与氮素吸收特性的研究[A];第九届全国植物结构与生殖生物学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3 胡国智;张炎;李青军;胡伟;孟凤轩;冯广平;;氮肥运筹对棉花干物质积累、氮素吸收利用和产量的影响[A];中国植物营养与肥料学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4 许良政;;限制根系生长对玉米植株生长及氮素吸收和利用的影响[A];中国植物生理学会第十次会员代表大会暨全国学术年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9年

5 侯立群;束怀瑞;邢尚军;韩传明;;施氮空间与苹果植株的氮素吸收及分配特性[A];氮素循环与农业和环境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1年

6 宗学凤;王三根;;不同氮素水平对玉米苗形态和氮素吸收利用效率的影响研究[A];中国植物生理学会第九次全国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4年

7 杨文亭;李志贤;章莹;王建武;;甘蔗-大豆间作和施氮对作物地上部干物质产量和氮素吸收的影响[A];2012年中国作物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赵春波;黄瓜不同品种氮效率类型分析[D];吉林农业大学;2015年

2 钟丽华;铵态氮调控菜心氮素吸收的分子机制[D];华南农业大学;2016年

3 张晓晟;京郊地区集约化蔬菜生产中氮素综合管理系统的建立和应用[D];中国农业大学;2005年

4 江立庚;水稻品种氮素吸收利用效率的生理生态特征及调控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3年

5 雍太文;“麦/玉/豆”套作体系的氮素吸收利用特性及根际微生态效应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郑剑超;遮荫条件下氮肥前移对棉花产量形成与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D];新疆农业大学;2015年

2 苗玮;垄膜沟灌模式下施用氮肥对玉米产量与氮素吸收利用效率的影响[D];兰州大学;2016年

3 范成云;河西走廊灌区氮肥用量对玉米氮素吸收和土壤氮素残留的影响[D];兰州大学;2016年

4 高娜;水氮调控对白菜型油菜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D];沈阳农业大学;2016年

5 查婷;高密减氮对冬小麦产量及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D];山东农业大学;2016年

6 谭峥峥;不同基因型早籼稻对施氮量的响应及氮素吸收利用的差异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16年

7 袁秋梅;氮肥处理对不同氮素吸收类型水稻品种产量及根系性状的影响[D];扬州大学;2013年

8 郭立;不同水稻品种氮素吸收与利用的差异及生理基础[D];广西大学;2007年

9 居静;水稻氮素吸收利用的差异及其原因分析[D];扬州大学;2003年

10 张传伟;番茄氮素吸收利用效率的基因型差异及相关机理的研究[D];吉林农业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12305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yingongcheng/212305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ae2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