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第一部分1型糖尿病模型DC亚型分化及致病性研究实验背景目前研究认为大多数1型糖尿病是由患者自身免疫系统异常导致胰岛β细胞特异性破坏与损伤,直至胰岛素绝对缺乏,临床上多表现为高血糖,低胰岛素,并伴随有多饮、多食、多尿和体重减轻等症状。在此过程中,患者树突状细胞摄取与呈递胰岛D细胞自身抗原,启动T细胞攻击,最终通过T细胞靶向杀伤破坏胰岛p细胞,导致胰岛素分泌减少,形成糖尿病。在这个过程中,除经典DC(cDC)中CD8α+DC和CD11b+DC之外,人们还在1型糖尿病模型NOD(non-obese diabetic, NOD)小鼠体内发现另一种CD8α-DC亚群,即mcDC。这种DC被认为具有更强的抗原递呈能力和活化抗原特异性杀伤性T细胞能力,破坏NOD小鼠自身免疫耐受,故被认为具有高度致病性。此外,这三种细胞也被认为由相同的前体细胞分化而来。因此,通过动态研究这种三种DC亚群在NOD小鼠发病过程中的分化、组成,以及功能,将有助于深入认识1型糖尿病的发病规律。目的在自发性1型糖尿病模型NOD小鼠中观察不同病程阶段DC亚群分化、构成的变化。重点观察三种DC亚群特性和在T1 D发病过程中扮演的角色;探索体外诱导DC亚群分化的可能,以及探讨DC亚群构成的变化与1型糖尿病发展之间的关联。方法雌性NOD小鼠随机分为3组:6~8周龄组、10~12周龄组、16~18周龄组,每组7只。适应性饲养后取小鼠脾细胞利用流式细胞术测定CD11b+DC (CD11c+CD11b+CD8α-PDCA-1-)、CD8α+DC (CD11c+CD8α+CD11b-PDCA-1-)、mcDC(CD11c+CD11b+CD8-PDCA-1-)亚群的比例与构成;分选上述DC亚群,分别测定其促T细胞增殖能力;ELISA法测定LPS刺激后各DC亚群分泌至上清中细胞因子水平,观察刺激后DC促T细胞增殖能力的变化。分离8周龄NOD小鼠骨髓细胞,体外诱导后比较DC亚群的变化,以及测定培养上清中细胞因子水平。结果与8周龄NOD小鼠脾DC亚群比例相比,第12、1 6周可见CD8a+DC比例显著降低;第16周可见mcDC比例显著增加:在整个观察过程中CD11b+DC比例无显著变化。功能方面,与8周龄NOD小鼠脾DC亚群分泌细胞因子水平相比,CD8a+DC分泌的IL-10、TGF-β、IL-12p70有显著降低;mcDC分泌TNF-α和IFN-γ有不同程度增加,特别是16周时IFN-γ水平呈显著增加;CD11b+DC分泌TNF-α水平显著上升而TGF-β显著下降。mcDC促T细胞增殖能力逐渐增强,第12周和第16周显著强于其余DC亚群;CD11b+DC与CD8α+DC的促T细胞增殖能力无显著差异。骨髓细胞体外培养7天后其CD11b和CD11c分子表达显著增加,其中CD11c增加约40倍,CDllb增加约15%。在DC亚群方面,CD11b+DC增加约20倍,mcDC加4-5倍,CD8α+DC几乎消失。LPS刺激后其IL-12p70?TNF-α、IFN-y和TGF-β的分泌均有显著增加。结论在NOD小鼠病程发展中,伴有CD8a+DC数量减少且功能减弱,mcDC数量增加且功能成熟,以及CD11b+DC功能炎症化趋势。即以CD8a+DC亚群和以mcDC与CD11b+DC为代表的CD8αDC亚群之间的失衡。这表明DC亚群组成及功能变化与NOD小鼠病程密切相关。另一方面,脾脏及骨髓中DC细胞分化及功能分析方法的建立为深入研究DC在NOD小鼠发病进程的作用提供了基础。第二部分1型糖尿病模型Reg3g促进胰岛p细胞增殖机制研究实验背景Reg基因是Akiyama T等发现的一类具有保守C肽凝集素的基因家族,最初发现于再生胰腺组织中。早期研究发现Reg1,2的编码产物可刺激胰腺导管上皮细胞新生为可分泌胰岛素的p细胞;亦可促进胰岛中残余的p细胞增殖。根据基因序列及编码产物的差异,Reg基因家族包括4个亚型。其中,Reg3基因又根据编码长度和蛋白构型差异分为α、β、γ、δ。我们前期研究发现Reg3与胰岛素原双基因质粒可显著延缓STZ诱导的T1 D模型的发病时间和发病率,且体外实验表明Reg3A可直接促进多种人胰腺癌来源的肿瘤细胞增殖。因此,我们设想,与Reg3A有类似结构的Reg3g可能存在促进胰岛细胞增殖的作用。目的观察慢病毒介导的Reg3g基因在NOD小鼠体内表达状况,研究Reg3g表达对胰岛细胞的影响和作用机制。方法8周龄雌性NOD小鼠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15只)、eGFP-Lv组(20只)、Reg3g-Lv组(20只)。其中对照组给与腹腔注射无菌PBS 200μL,eGFP-Lv组小鼠行腹腔注射eGFP-Lv病毒液200μL,Reg3g-Lv组小鼠行腹腔注射Reg3g-Lv病毒液200μL。其中eGFP-Lv和Reg3g-Lv病毒液用无菌PBS稀释至含2.58×1O6拷贝/200μL。从第8周开始,每周一次,连续4周。第12周每组随机选取5只处死后收集样本,包括血清、胰脏、脾脏、肝脏、肾脏及小肠。取多个内脏切片观察组织荧光表达,激光共聚焦观察胰腺荧光部位及表达强弱。利用HE染色、Tunel检测、PCNA染色、胰岛素染色分析胰岛部位的胰岛炎程度,细胞增殖与凋亡,以及胰岛部位胰岛素合成状况。收集胰腺胰岛,利用Western blot法蛋测定胰岛组织中JAK-STAT信号通路分子的表达。利用ELISA检测血清胰岛素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可见HE切片中Reg3g-Lv组胰岛局部淋巴细胞浸润程度降低:免疫组化染色显示胰岛细胞核PCNA阳性细胞显著增加:胰岛细胞凋亡水平无显著变化;胰岛部位胰岛素染色水平有显著提升。第12周血清胰岛素水平有显著上升,第24周血清胰岛素进一步上升。荧光显微镜观察可见Reg3g-Lv组和eGFP-Lv组NOD小鼠肝、胰、脾、小肠均有较显著的绿色荧光。激光共聚焦显微镜结合DAPI染色可见Reg3g-Lv组胰岛有高强度绿色荧光,周边非胰岛胰实质无显著表达。胰岛组织蛋白定量显示,Reg3g-Lv组中有Reg3g过表达;eGFP-Lv组未见Reg3g过表达,与PBS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变化。在涉及胰岛增殖的信号通路方面,Reg3g-Lv组JAK2、pJAK2、 STAT、pSTAT、NF-κB信号分子表达有不同程度增强,SCOS3表达亦有一定程度升高。截止27周,该组小鼠发病时间显著后移,发病率显著降低。结论Reg3g通过慢病毒介导成功高效地表达于NOD小鼠胰岛细胞,通过活化JAK2/STAT3/NF-KB信号通路促进胰岛p细胞增殖,促进胰岛p细胞合成和释放胰岛素,逐渐恢复血清胰岛素水平。最终延缓该组小鼠T1D发病时间与降低发病率。第三部分1型糖尿病模型Reg3g诱导机体免疫耐受机制研究实验背景1型糖尿病的产生是一个渐进过程。在NOD小鼠模型中,病程早期即可见小鼠胰岛周围出现T细胞、DC、巨噬细胞等免疫细胞的浸润,直接或间接损伤胰岛p细胞。因此,改善机体的免疫失衡、消除或抑制局部炎症将有助于缓解、改善糖尿病发生发展。有关Reg3的前期研究也表明,Reg3可与胰岛素原联合平衡STZ诱导模型小鼠体内‘Th1 /Th2细胞因子的比例,抑制T细胞对胰岛β细胞的破坏。鉴于本研究第二部分中观察到Reg3g-Lv可显著降低NOD小鼠胰岛的淋巴细胞浸润程度,延缓发病时间与降低T1D发病率,我们认为Reg3g-Lv还可能抑制细胞免疫功能诱导小鼠免疫耐受的形成与维持,保护p细胞,延缓T1DM发病。目的利用NOD小鼠模型,观察Reg3g-Lv因素对小鼠树突状细胞和T淋巴细胞亚群数量及功能的影响,以及DC和T细胞的相互影响。结合小鼠血清中细胞因子和抗胰蛋白酶(al-AAT)结果探讨Reg3g-Lv改善NOD小鼠免疫耐受的可能机制。方法收集第二部分中12周龄PBS组、eGFP-Lv组、Reg3g-Lv组脾来源DC、T细胞、血清样本。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DC亚群及成熟度。半体外观察DC功能,包括混合淋巴细胞反应和诱导胸腺T细胞分化为Treg (CD4+CD25+Foxp3+)能力实验。ELISA检测LPS刺激DC后分泌1L-10、TGF-β、IL-12p70和α1-AAT水平。流式细胞术测定脾淋巴细胞中Treg亚群比例。半体外测定T细胞增殖能力和Th1/Th2细胞因子分泌水平.ELISA检测血清中Th0/Th2细胞因子和α1-AAT水平。利用Western blot法测定肝脏JAK-STAT信号通路活化程度。体外观察Reg3g蛋白对DC膜表面分子和T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结果Reg3g-Lv组脾DC比例与PBS组和eGFP-Lv组的结果无显著差异,但Reg3g-Lv组DC共刺激分子CD40、CD80、CD86有显著降低。在DC亚群方面,该组CD11b+DC比例显著降低,而mcDC和CD8α+DC无显著变化。该组脾DC刺激T细胞增殖能力显著减弱,而诱导CD4+CD25+Foxp3+T细胞能力有显著增强。DC上清中IL-10和TGF-β水平显著上升,IL-12p70显著下降,α1-AAT无显著变化。Reg3g-Lv组脾淋巴细胞中Treg比例显著增加,增幅达20%。该组T细胞增殖能力显著减弱,T细胞培养上清中TGF-β和IL-10水平有显著升高,IFN-γ和IL-2水平显著降低。Reg3g-Lv组NOD小鼠血清α1-AAT水平显著升高。蛋白定量结果显示肝脏中与α1-AAT合成有关的JAK2/STAT3/NF-κB信号通路有活化。未发现Reg3g蛋白对DC膜表面分子和T细胞增殖能力的直接影响。结论体内Reg3g过表达有助于诱导DC不成熟,促进其免疫抑制性细胞因子的分泌,直接或间接诱导Treg分化;此外,还通过促进具有抗炎作用的α1-AAT的合成及分泌,发挥抗炎和促进胰岛p细胞修复。结果提示Reg3g-Lv可通过促进自身免疫耐受,抑制NOD小鼠的细胞免疫反应,发挥抗T1DM作用。综合以上三部分的结果,本研究显示NOD小鼠体内Reg3g过表达具有双靶向功能:既可促进胰岛β细胞增殖、恢复其分泌胰岛素功能,又可诱导与维持NOD小鼠机体的自身免疫耐受。此基因治疗延缓NOD小鼠的发病时间,降低发病率,为1型糖尿病的防治提供新的线索与方向。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华中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R587.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明辉,安广宇,董宁征,白霞,阮长耿;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165对K562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J];中华血液学杂志;2005年09期
2 成海燕;彭应梅;于建春;韩景献;;脑细胞增殖研究进展[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08年02期
3 ;对人类生老病死奥秘的最新阐释——细胞增殖、分化与凋亡[J];山东中医学院学报;1993年04期
4 刘勇,路名芝;细胞增殖调控与肿瘤发生[J];九江医学;1997年04期
5 刘勇;肿瘤细胞增殖调控的研究进展[J];实用癌症杂志;1997年02期
6 周剑涛,徐久元;P21 CIP1/WAF1/SDI1与细胞增殖调控[J];九江医学;1999年04期
7 郑瑞玉,陈泽红;胰母细胞增殖症手术治疗护理要点[J];护士进修杂志;2001年03期
8 Kase S.;SaitoW.;YokoiM. ;王文军;;人类特发性视网膜前膜细胞增殖及谷氨酰胺合成酶的表达[J];世界核心医学期刊文摘.眼科学分册;2006年04期
9 陈洁;李瑞明;方娟;卢志勇;阮绪芝;;siRNA-FAM92A1-289对HeLa细胞增殖的影响[J];湖北医药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10 石淙;万腊根;;细胞增殖的检测方法[J];实验与检验医学;2012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潇;高瑞兰;钱煦岱;林筱洁;陈小红;尹利明;;大黄素对K562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A];全国中西医结合血液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2 王潇;钱煦岱;陈晓红;林筱洁;尹利明;高瑞兰;;大黄素对K562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A];2009年浙江省中医药学会血液病学术年会、浙江省中西医结合学会血液病学术年会暨国家级中西医结合血液病新进展继续教育学习班论文汇编[C];2009年
3 邓锦波;牛艳丽;范文娟;刘彬;;死亡受体5与神经细胞增殖[A];Proceedings of the 8th Biennial Conference of the Chinese Society for Neuroscience[C];2009年
4 邓锦波;牛艳丽;范文娟;刘彬;;死亡受体5与神经细胞增殖[A];河南省细胞生物学学会第二届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5 郑志宏;胡建达;陈英玉;郑静;林敏辉;;大黄素对K562细胞增殖、凋亡的影响[A];第12届全国实验血液学会议论文摘要[C];2009年
6 杨林;陶天遵;吴莹;李晓蕊;刘枫晨;刘伟;张淑云;闻颖;陶树清;吴丽萍;;地塞米松对成人骨细胞增殖和分化影响的实验研究(摘要)[A];第五次全国创伤康复暨第七次全国运动疗法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7 李墨;韩艳玲;刘俊;吴非;韩昱晨;;RACK1直接与MCM7结合,促进细胞增殖、运动[A];中华医学会病理学分会2010年学术年会日程及论文汇编[C];2010年
8 徐枫;赵玫;杜菲;林梁;周启兵;余权;黄常志;;Hsp 70与T细胞增殖的相关研究[A];第七届全国肿瘤生物治疗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1年
9 陈勇;吕合作;胡建国;李柏青;;可刺激人γδT细胞增殖的结核杆菌多肽抗原的生物学特性分析[A];中国免疫学会第四届学术大会会议议程及论文摘要集[C];2002年
10 黄文荣;王立生;高春记;鲁茁壮;王华;段海峰;达万明;;rhG-CSF动员对T细胞增殖和细胞毒的影响[A];第10届全国实验血液学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四川省广元市元坝中学 叶静;《细胞增殖》第1课时[N];学知报;2011年
2 ;自身细胞可制再生血管[N];中国环境报;200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因涛;促微管聚合蛋白TPPP3在肥胖及肺癌中的功能及调控研究[D];复旦大学;2014年
2 郑碧云;HBx与COXIII共定位上调HepG2细胞线粒体功能促进细胞增殖[D];福建医科大学;2015年
3 刘霞;REG3A促进AD-HIES支气管上皮细胞增殖修复的作用机制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15年
4 段亮;结直肠癌中炎性分子S100A9的表达与疾病进展的关系及其对结直肠癌细胞增殖与迁移的作用及分子机制[D];重庆医科大学;2015年
5 王齐;Sam68对T-ALL细胞增殖和凋亡的作用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6年
6 黄正洋;表皮生长因子参与鹅卵泡颗粒细胞增殖调控机理的研究[D];扬州大学;2016年
7 桂琳;多细胞因子调控hsBAFF通过Erk1/2和S6K1信号转导促进B细胞增殖机理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5年
8 李继伟;氧化固醇结合蛋白相关蛋白4L(ORP4L)通过维持细胞内Ca~(2+)平衡促进细胞增殖[D];暨南大学;2016年
9 来凯然;环氧合酶-2在TNF-α诱导的人晶状体上皮细胞增殖和转分化中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D];浙江大学;2016年
10 任燕;初步优选三棱莪术抑制HaCaT细胞增殖最佳成分剂量组合及其机理研究[D];成都中医药大学;201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思;TGF-β调节仔猪睾丸支持细胞增殖的机制[D];西南大学;2015年
2 王愿;ATO通过下调CD44对K562细胞增殖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15年
3 刘梦涵;靶向抑制miRNA-21对K562细胞增殖及PTEN-PI3K/AKT通路的影响[D];河北医科大学;2015年
4 高晓晗;尼洛替尼联合三氧化二砷对K562细胞增殖及凋亡的影响[D];河北医科大学;2015年
5 姚晶晶;地西他滨联合三氧化二砷对HL-60细胞增殖、凋亡的作用以及对DAPK基因影响的实验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15年
6 王西华;NNK对V79和NCTC 1469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D];郑州轻工业学院;2015年
7 常遵辉;Mfn2对高糖诱导血管平滑肌细胞A7r5增殖及糖代谢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D];宁夏医科大学;2015年
8 阙菡雅;NOX1对A549细胞增殖及凋亡的影响[D];郑州大学;2015年
9 徐银丽;中华眼镜蛇毒及其组分神经毒素对皮肤移植排斥反应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研究[D];苏州大学;2015年
10 张红丽;沉默Piwil2表达对子宫颈癌细胞增殖和衰老的影响[D];安徽医科大学;2015年
,
本文编号:
23378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