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ZmCLCa基因克隆及其对氮素吸收的功能验证
[Abstract]:I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improve the nitrogen absorption efficiency of maize. In view of the fact that the CLC family ha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ransporting NO-3, the CLC family gene Zm CLCa. of maize was cloned by homologous cloning method in this study. The protein encoded by the gene contains a voltage-gated chloride channel (chloride channel) domain, and the subcellular localization results show that the protein is located on the cell membrane. Under the condition of 200 mmol/L KNO3 treatment, the content of NO-3 in transgenic Arabidopsis transgenic lines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wild type control. Therefore, Zm CLCa gene may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nitrogen uptake and utilization in maize.
【作者单位】: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生命科技学院;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
【基金】:河北省自然基金(C2012407002) 转基因重大专项(2015ZX08003-004)
【分类号】:S51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余龙;津野幸人;;水稻不同层次根量与活性的关系及其对氮素吸收的影响[J];江苏农学院学报;1989年02期
2 岳增良;;鸭梨对氮素吸收动态及运转规律[J];河北农业科学;1993年03期
3 马腾飞;危常州;王娟;侯振安;王肖娟;彭振宝;张波;;不同灌溉方式下土壤中氮素分布和对棉花氮素吸收的影响[J];新疆农业科学;2010年05期
4 鲁艳红;廖育林;汤海涛;黄铁平;夏海鳌;李向阳;左光华;;不同施氮量对水稻产量、氮素吸收及利用效率的影响[J];农业现代化研究;2010年04期
5 袁刘正;柳家友;吴伟华;闫海霞;付家峰;赵月强;;不同施氮量对漯玉336产量及氮素吸收利用率的影响[J];种子科技;2011年09期
6 宋玉林;;水稻氮素吸收利用与累积特征的分析[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年35期
7 许轲;周兴涛;曹利强;张洪程;郭保卫;陈厚存;吴中华;朱聪聪;杨岩;;不同类型钵苗及摆栽密度对粳型超级稻氮素吸收利用与转运特征的影响[J];中国农业科学;2013年23期
8 江立庚,戴廷波,韦善清,甘秀芹,徐建云,曹卫星;南方水稻氮素吸收与利用效率的基因型差异及评价[J];植物生态学报;2003年04期
9 王玉峰;;不同矿物质对水稻氮素吸收和生长的影响[J];中国农学通报;2007年05期
10 刘秀杰;宫占元;;植物氮素吸收利用研究进展[J];现代化农业;2012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7条
1 张祥;王桂霞;韩勇;许映飞;顾超;陈源;陈德华;;不同棉花品种氮素吸收与利用效率差异及其存在类型[A];中国棉花学会2012年年会暨第八次代表大会论文汇编[C];2012年
2 程建峰;;水稻根形态解剖与氮素吸收特性的研究[A];第九届全国植物结构与生殖生物学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3 胡国智;张炎;李青军;胡伟;孟凤轩;冯广平;;氮肥运筹对棉花干物质积累、氮素吸收利用和产量的影响[A];中国植物营养与肥料学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4 许良政;;限制根系生长对玉米植株生长及氮素吸收和利用的影响[A];中国植物生理学会第十次会员代表大会暨全国学术年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9年
5 侯立群;束怀瑞;邢尚军;韩传明;;施氮空间与苹果植株的氮素吸收及分配特性[A];氮素循环与农业和环境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1年
6 宗学凤;王三根;;不同氮素水平对玉米苗形态和氮素吸收利用效率的影响研究[A];中国植物生理学会第九次全国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4年
7 杨文亭;李志贤;章莹;王建武;;甘蔗-大豆间作和施氮对作物地上部干物质产量和氮素吸收的影响[A];2012年中国作物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赵春波;黄瓜不同品种氮效率类型分析[D];吉林农业大学;2015年
2 钟丽华;铵态氮调控菜心氮素吸收的分子机制[D];华南农业大学;2016年
3 张晓晟;京郊地区集约化蔬菜生产中氮素综合管理系统的建立和应用[D];中国农业大学;2005年
4 江立庚;水稻品种氮素吸收利用效率的生理生态特征及调控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3年
5 雍太文;“麦/玉/豆”套作体系的氮素吸收利用特性及根际微生态效应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郑剑超;遮荫条件下氮肥前移对棉花产量形成与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D];新疆农业大学;2015年
2 苗玮;垄膜沟灌模式下施用氮肥对玉米产量与氮素吸收利用效率的影响[D];兰州大学;2016年
3 范成云;河西走廊灌区氮肥用量对玉米氮素吸收和土壤氮素残留的影响[D];兰州大学;2016年
4 高娜;水氮调控对白菜型油菜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D];沈阳农业大学;2016年
5 袁秋梅;氮肥处理对不同氮素吸收类型水稻品种产量及根系性状的影响[D];扬州大学;2013年
6 郭立;不同水稻品种氮素吸收与利用的差异及生理基础[D];广西大学;2007年
7 居静;水稻氮素吸收利用的差异及其原因分析[D];扬州大学;2003年
8 张传伟;番茄氮素吸收利用效率的基因型差异及相关机理的研究[D];吉林农业大学;2011年
9 张军;淮北麦茬田地力水平与施氮量对超级稻徐稻3号产量、品质和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D];扬州大学;2010年
10 殷璀艳;不同氮素吸收量与利用率油菜品种产量及氮素分配的差异[D];扬州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36977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yingongcheng/23697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