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基因论文 >

Ri质粒T-DNA对6年生转基因三倍体毛白杨生长和生理性状的影响

发布时间:2019-01-12 09:46
【摘要】:为探索外源基因在成年树木中的表达及稳定性,以转Ri质粒6年生三倍体毛白杨成年树木为材料,以同时种植的未转基因三倍体毛白杨为对照植株,对21个转基因株系和对照植株进行外源基因检测和生长、生理特性测定。PCR检测结果证明,Ri质粒T-DNA上的tms、rolC基因在各转基因株系基因组中稳定存在。转基因株系生长受到不同程度影响,各转基因株系的叶柄长、叶片长、叶片宽度和叶面积均小于对照植株,叶片长宽比大于对照植株;71%的转基因株系树高低于对照植株;81%的转基因株系胸径低于对照植株。转基因株系叶绿素a和叶绿素a+b含量、Fv/Fm值、PI值均低于对照植株。81%的转基因株系叶片内源GA3含量及所有株系叶片的内源IAA含量和IAA/ABA比值均高于对照植株,而86%转基因株系叶片的内源ABA含量低于对照植株。T-DNA能够在三倍体毛白杨成年树木中稳定表达,使植物体内内源IAA和GA3含量提高,生长受到抑制,但不同株系存在较大差异。本研究结果为进一步研究外源基因在植物体内的表达调控机制提供了参考依据。
[Abstract]:In order to explore the expression and stability of exogenous genes in adult trees, Ri plasmids were transformed into adult trees of 6-year-old triploid Populus tomentosa and non-transgenic triploid Populus tomentosa were used as control plants. The exogenous genes and phys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21 transgenic lines and control plants were detected and the results of PCR showed that the tms,rolC gene on Ri plasmid T-DNA existed stably in the genome of all transgenic lines. The length of petiole, leaf width and leaf area of transgenic lines were smaller than that of control plants, the ratio of leaf length to width was larger than that of control plants, and the height of 71% transgenic lines was lower than that of control plants. The DBH of 81% transgenic lines was lower than that of control plants. The content of chlorophyll a and chlorophyll a b, Fv/Fm value and PI value of transgenic lines were lower than that of control plants. 81% of transgenic lines had higher content of endogenous GA3 in leaves, and the contents of endogenous IAA and IAA/ABA ratio of all lines were higher than those of control plants. However, the endogenous ABA content of 86% transgenic lines was low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plants. T-DNA could be expressed stably in adult trees of triploid Populus tomentosa. The contents of endogenous IAA and GA3 were increased and the growth was inhibited. But there were great differences among different strains. The results of this study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further study on the regulation mechanism of exogenous gene expression in plants.
【作者单位】: 河北农业大学林学院;
【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2013AA102703、2011AA100201) 在读研究生优秀课题创新项目(1099009)
【分类号】:S792.117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彤;杨淑慎;方荣锋;张广昊;;Ri质粒介导的毛状根体系建立及其在植物次生代谢产物合成中的研究进展[J];植物科学学报;2015年02期

2 邵明成;王大鹏;;发根农杆菌诱导产生发状根及其在植物科学领域中的应用[J];黑龙江农业科学;2015年03期

3 秦保平;杨敏;王振林;尹燕枰;;外源Hpa1_(10-42)基因导入对小麦农艺性状和籽粒品质的影响[J];山东农业科学;2013年09期

4 何春霞;李吉跃;孟平;张劲松;;4种高大树木的叶片性状及WUE随树高的变化[J];生态学报;2013年18期

5 王海慧;田源;白国辉;钱昱霏;初可嘉;刘建国;;转基因植物遗传稳定性影响因素的研究现状[J];贵州农业科学;2013年09期

6 房贤一;朱西存;王凌;赵庚星;;基于高光谱的苹果盛果期冠层叶绿素含量监测研究[J];中国农业科学;2013年16期

7 王倩倩;常腾飞;师校欣;杜国强;;外源基因在苹果转基因植株的稳定性研究[J];分子植物育种;2013年04期

8 苏永士;苏富强;王海波;陈彦春;马京民;胡军;吉贵峰;乔红波;;不同施肥条件下烟草冠层光谱特征与叶绿素、叶面积指数的关系[J];中国烟草科学;2013年02期

9 张晓军;郝宇;梁海永;杨敏生;;外源rolB基因对已转Ri质粒的杨树苗期生长与光合特性的影响[J];核农学报;2011年01期

10 孔卫青;杨金宏;卢从德;;发根农杆菌诱导桑树毛状根体系的建立[J];西北植物学报;2010年11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刘兴菊;Ri质粒转化三倍体毛白杨及外源基因表达的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05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吴秋菊;舒清态;刘延;吉一涛;汪红;;烟草主要生化参数高光谱遥感监测现状[J];绿色科技;2017年14期

2 秦玉涛;王瑞;吕金东;田源;黄天珑;谢皓;郭蓓;;大豆炸荚基因GmAGL8的转基因鉴定与功能初探[J];大豆科学;2017年03期

3 刘浩;;高光谱遥感在反演植被生理参数的应用综述[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7年05期

4 王海慧;初可嘉;管晓燕;白国辉;钱昱霏;周皓琳;范繁;刘建国;;嵌合基因gtfB-ctxB在防龋用转基因生菜的遗传稳定性研究[J];环境与健康杂志;2017年05期

5 杨福芹;沙从术;冯海宽;韩瑞芳;徐平;;基于EFAST方法的苹果叶片叶绿素含量估算[J];河南农业科学;2017年05期

6 王大鹏;唐嘉泽;邵明成;张文彪;王华芳;;胡杨组织培养叶片及插穗毛状根发生[J];植物学报;2017年02期

7 王瑞雪;邱彤;刘红梅;张晓军;梁海永;王进茂;;Ri质粒T-DNA对6年生转基因三倍体毛白杨生长和生理性状的影响[J];核农学报;2017年06期

8 李程;朱西存;高璐璐;王凌;;苹果冠层/叶片高光谱数据库系统的设计与建立[J];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2016年12期

9 吴敏;汤玉喜;唐洁;李永进;吴立勋;;杨树苗期光合特征值与无性系产能相关性的探讨[J];湖南林业科技;2016年06期

10 刘洋;刘相国;汪洋洲;赵方方;张艳;肖国红;冯树丹;韩四平;尹悦佳;;抗虫抗除草剂转基因玉米HiII-NGc-1的遗传稳定性分析[J];生物技术进展;2016年06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张晓军;转rol基因杨树苗期性状对比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11年

2 张彦卿;黄连木雌花芽分化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11年

3 郝宇;多拷贝rol基因在杨树中表达差异分析[D];河北农业大学;2009年

4 王艳;发根农杆菌介导八宝景天遗传转化体系的建立[D];河北农业大学;2009年

5 苏彦苹;rolB、rolC基因对转Ri质粒三倍体毛白杨的转化[D];河北农业大学;2007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素红;章艳玲;谭燕;米瑶;黄靖;南志奇;李关荣;;决明毛状根、实生根及决明子的化学成分比较研究[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年08期

2 孙际薇;张鸿;王凤英;孙一铭;孙敏;;茉莉酸甲酯对曼陀罗毛状根中主要莨菪烷类生物碱成分积累和释放的影响[J];中国中药杂志;2013年11期

3 孙传波;郭嘉;陶蕊;李海华;邢少辰;袁英;;农杆菌介导玉米遗传转化体系的研究[J];中国农学通报;2012年36期

4 姚庆收;姜吉刚;单长民;武玉永;于敏;;花生毛状根的高频诱导及NAA和2,4-D对花生毛状根生长和白藜芦醇含量的影响[J];药物生物技术;2012年06期

5 张显强;罗正伟;张鸿;王凤英;孙际薇;孙敏;;白花曼陀罗毛状根的诱导及东莨菪碱和莨菪碱的合成[J];中国中药杂志;2012年21期

6 杨致荣;王兴春;薛金爱;李润植;;发根农杆菌介导的长春花高效转基因体系的建立[J];植物生理学报;2012年10期

7 徐大卫;王倩倩;王鹏飞;杨世海;;外源激素对圆叶牵牛毛状根生长及次生代谢产物积累的影响[J];中国现代中药;2012年10期

8 聂琼;杨川龙;徐如宏;黄锡才;刘仁祥;;聚乙二醇法诱导烟草原生质体融合的条件优化[J];山地农业生物学报;2012年04期

9 朱宽鹏;赵树进;;芪合酶基因Fm-STS在何首乌毛状根中的过量表达及dsRNA干扰[J];中国生物工程杂志;2012年08期

10 王颖芳;韩彬;李钟;贾真;陈艳芬;胡旭光;杨泽民;;南方红豆杉毛状根诱导体系的建立及毛状根中紫杉醇的分离纯化研究[J];中国生物工程杂志;2012年07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建芳 ,赵茹红;三倍体毛白杨繁育技术[J];陕西林业;2000年03期

2 赵克昌,李茂哉,周腊虎;河西走廊三倍体毛白杨引种造林研究初报[J];林业科技通讯;2001年09期

3 冯景宗,李景福,张立新;三倍体毛白杨育苗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河北林业科技;2001年05期

4 徐洪发;三倍体毛白杨[J];农村实用技术与信息;2001年05期

5 ;绿化陇原的优秀树木──三倍体毛白杨[J];农业科技与信息;2001年04期

6 黄勇,张秀省,彭昌文;三倍体毛白杨的繁育技术和栽培方法[J];聊城师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年04期

7 ;三倍体毛白杨简介[J];西南造纸;2001年02期

8 徐洪发;三倍体毛白杨[J];农村百事通;2001年05期

9 宋宪珍;四文侠;王玉华;靳平;;三倍体毛白杨在山东省的发展情况[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2年S1期

10 汪民;贾宗锴;管耀义;;三倍体毛白杨在河北省发展势头强劲[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2年S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段玉忠;;三倍体毛白杨在我国西部干旱地区推广研究应用技术[A];2002中国未来与发展研究报告[C];2002年

2 蒲俊文;刘鑫宇;谢益民;金小娟;;三倍体毛白杨木素结构特性的研究[A];2004中国科协学术年会第十一分会场论文集[C];2004年

3 张颖;孙向阳;康向阳;;三倍体毛白杨幼林叶片养分含量季节变化研究[A];第二届中国林业学术大会——S4 人工林培育理论与技术论文集[C];2009年

4 宋立用;张连君;李兴田;许德凯;刘浩儒;;夏津县三倍体毛白杨的栽培与推广[A];山东水利学会第八届优秀学术论文汇编[C];2003年

5 薛崇昀;龚凌;潘苏阳;;三倍体毛白杨纤维形态及木素的微区分布[A];2004中国科协学术年会第十一分会场论文集[C];2004年

6 王烨;贾黎明;席本野;;制浆废水灌溉三倍体毛白杨苗木的盆栽试验研究[A];第九届中国林业青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7 米丹;杨敏生;白彦锋;;转双抗虫基因三倍体毛白杨抗虫性研究[A];2004中国科协学术年会第十一分会场论文集[C];2004年

8 米丹;杨敏生;白彦锋;;转双抗虫基因三倍体毛白杨抗虫性研究[A];中国林学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9 张平冬;姚胜;康向阳;蒲俊文;;三倍体毛白杨超短轮伐纸浆材产量与材性研究[A];第九届中国林业青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10 姚春丽;宋君龙;陈洪伟;蒲俊文;张志毅;张双利;;三倍体毛白杨无性系纤维形态的变异研究[A];中国造纸学报2003年增刊——中国造纸学会第十一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程桢;三倍体毛白杨杨木制浆造纸——山西省产业结构调整中值得重视的产业[N];发展导报;2002年

2 广文;三倍体毛白杨的苗圃建立和嫁接[N];河南科技报;2001年

3 章丘市普集园艺场(250206) 景华;三倍体毛白杨优良特性及建速生林与苗圃效益析[N];山东科技报;2001年

4 铁铮;三倍体毛白杨新品种加速产业化[N];科技日报;2006年

5 铁铮;三倍体毛白杨新品种产业化步伐加快[N];中国绿色时报;2006年

6 孙阁;不能因飞絮而全盘否定毛白杨[N];中国绿色时报;2009年

7 朔州市林科所 吴广彪 吴萍萍;浅谈三倍体毛白杨的病虫害防治对策[N];山西科技报;2001年

8 潘明发;如何提高三倍体毛白杨成活率[N];中国水利报;2001年

9 铁铮;三倍体毛白杨之父 朱之悌[N];科技日报;2001年

10 宋之悌;我国造纸国情的若干特点及其解决对策[N];中国包装报;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素艳;三倍体毛白杨养分动态变化规律及施肥技术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8年

2 刘克林;三倍体毛白杨林木营养动态及施肥试验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9年

3 宋曰钦;三倍体毛白杨纸浆林地力维持理论及关键技术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9年

4 富丰珍;三倍体毛白杨速生纸浆林光合特性及冠层管理技术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0年

5 李广德;三倍体毛白杨速生纸浆林蒸腾耗水特性及灌溉制度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0年

6 胡晓丽;三倍体毛白杨纸浆材新品种产业化应用关键技术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6年

7 金小娟;三倍体毛白杨的木素结构及其在制浆漂白过程中的变化[D];北京林业大学;2005年

8 张平冬;三倍体毛白杨超短轮伐纸浆材无性系选配及经营技术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9年

9 张颖;三倍体毛白杨无性系短轮伐期人工林叶片养分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0年

10 赵雪梅;三倍体毛白杨生长及其林地土壤养分动态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甜;三倍体毛白杨叶片营养与林地养分动态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9年

2 曲天竹;三倍体毛白杨叶片营养特性与林地养分动态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8年

3 阎继鹏;三倍体毛白杨材性及近红外光谱分析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0年

4 叶德柳;三倍体毛白杨组织培养技术体系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01年

5 袁胜亮;转基因三倍体毛白杨的抗虫基因表达水平及抗虫机理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05年

6 时尽书;三倍体毛白杨木材化学改性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6年

7 赵铁蕊;三倍体毛白杨叶片营养特性及施肥效应的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7年

8 郭书花;三倍体毛白杨叶片元素含量与林木生长关系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7年

9 石超;三倍体毛白杨遗传转化体系的建立及分子鉴定[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需大学;2003年

10 王颖;转基因三倍体毛白杨外源基因及其表达的检测[D];河北农业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240763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yingongcheng/240763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b32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