栉孔扇贝几丁质酶基因的克隆及功能鉴定
【图文】:
缙诰途龆?了贝壳晶体的结构。参与几丁质生理过程相关的所有酶类中,几丁质合成酶(chitinsynthetase,CS)[24]与几丁质酶的作用最为突出。几丁质合成酶是一种膜结合的糖苷转化酶,在其作用下可以将几丁质前体物合成几丁质,促使几丁质分子的延长;而几丁质酶则催化几丁质的水解过程。二者相反相成的作用在生物体内共同控制几丁质的合成与水解,以保证生物体几丁质相关的生理过程有序进行。几丁质合成酶是一种膜结合蛋白,其氨基酸序列不存在信号肽,属于非分泌蛋白;而几丁质酶是一种分泌蛋白,因此在本研究中的蛋图2栉孔扇贝几丁质酶基因组织分布与缺刻实验实时定量PCR结果(a)栉孔扇贝不同组织中几丁质酶基因表达情况;1.外套膜边缘;2.外套膜中心;3.鳃;4.足;5.生殖腺;6.内脏团;7.闭壳肌;(b)缺刻处理后几丁质酶基因的表达情况Fig.2Real-timequantitativePCRresultsofthechitinasetissueexpressionlevelandshellnotching(a)relativegeneexpressionlevelsofchitinaseindifferenttissuesofC.farreri;1.mantleedge;2.mantlepallial;3.gill;4.foot;5.gonad;6.visceralmass;7.adductormuscle;(b)responseofthechitinasegeneduringshellregenerationaftershellnotching图3RNA干扰实验*.与对照组差异极显著,P<0.01Fig.3RNAiassay*.significantdifferencewithcontrolgroup,P<0.012期王俊,等:栉孔扇贝几丁质酶基因的克隆及功能鉴定193http://www.scxuebao.cn
因此推测,几丁质酶可能在这一过程中开始表达,被分泌到贝壳上并在框架的修饰过程以及分解多余几丁质的过程中发挥作用。而当贝壳的生长达到一定的成熟程度时,栉孔扇贝体内的几丁质合成酶和几丁质酶的表达就趋于平衡,以维持整个贝壳的正常形态和生长趋势。在软体动物中,外套膜是生物矿化过程的重要部位,许多与矿化过程直接相关的分泌蛋白都在外套膜中大量表达并分泌到体外实行其矿化功能。本研究中几丁质酶的表达具有明显的组织特异性,在外套膜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其他组织,也暗示了其在矿化过程中的图4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贝壳结构(a)空白对照(注射200μL无酶水);(b)阴性对照(注射40μgofGFP-dsRNA/200μL无酶水);(c)实验组(注射40μgofcht-dsRNA/200μL无酶水);(d)实验组(注射80μgofcht-dsRNA/200μL无酶水)Fig.4ThestructuralobservationoftheshellbySEM(a)groupinjectedwith200μLofDNase/RNase-freewater;(b)groupinjectedwith40μgofGFP-dsRNAdilutedin200μLofwater;(c)groupinjectedwith40μgofchitinase-dsRNAdilutedin200μLofwater;(d)groupinjectedwith80μgofchitinase-dsRNAdilutedin200μLofwater194水产学报41卷http://www.scxuebao.cn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王治伟;刘志敏;;微生物几丁质酶研究进展[J];生物技术通讯;2006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糜艳霞;任慧;张常;刘建红;范晓军;;几丁质酶的研究进展[J];生命科学研究;2015年05期
2 李姝江;朱天辉;彭艳;雷美艳;韩珊;;桑氏链霉菌产几丁质酶特性及对杨树紫纹病的生防作用[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14年03期
3 王婧;杨立龙;陈娥;沈慧敏;;3种杀螨剂对顶孢霉菌株胞外蛋白酶和几丁质酶活性的影响[J];植物保护;2013年05期
4 王振东;罗春艳;杨晨;张殿朋;吴慧玲;刘伟成;;海洋细菌QDC01的鉴定及其几丁质酶基因的克隆与分析[J];农业生物技术学报;2013年06期
5 张利平;;几丁质酶及其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J];浙江柑橘;2013年02期
6 丛大鹏;李雅华;咸洪泉;;棘孢木霉几丁质酶基因的原核表达、复性、纯化以及酶学性质研究[J];中国农学通报;2012年11期
7 张灿;黄德智;李丰硕;王硕;薛永常;;海洋产几丁质酶菌株的筛选及发酵条件优化[J];吉林农业大学学报;2012年02期
8 郝之奎;蔡宇杰;廖祥儒;胡明明;张海蓉;李娇阳;邢玉鹏;;Chitinolyticbacter meiyuanensis SYBC-H1几丁质酶的性质及在虾皮水解中的作用[J];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2011年05期
9 张清霞;李世俊;徐敬友;纪兆林;陈夕军;童蕴慧;;中华根瘤菌L03几丁质酶纯化及其酶学性质研究[J];中国生物防治学报;2011年02期
10 李丽;杨雪松;刘红全;;微生物几丁质酶的特性及其应用的研究进展[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1期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欧阳石文,冯兰香,赵开军;几丁质酶的三级结构和催化机制[J];生命的化学;2001年0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孙福新;王颖;吴志宏;;栉孔扇贝对铜的富集与排出特征研究[J];水生态学杂志;2010年06期
2 ;栉孔扇贝试养成功[J];水产科技情报;1976年04期
3 张连庆;吴远起;;栉孔扇贝粘着养殖的初步试验[J];水产科技情报;1983年04期
4 王如才,兰锡禄,刘丽辉,安育新;栉孔扇贝的食料分析[J];青岛海洋大学学报;1989年S2期
5 王世田 ,顾本学 ,王世恩;栉孔扇贝“满负荷”养殖法[J];中国水产;1989年10期
6 柳中传,吴建芹,金福江;栉孔扇贝死亡原因及预防措施[J];海洋科学;1992年05期
7 李明;1997年我国北方栉孔扇贝为何死亡严重?——访贝类育养专家魏利平[J];海洋信息;1998年02期
8 张福绥,杨红生;山东沿岸夏季栉孔扇贝大规模死亡原因分析[J];海洋科学;1999年01期
9 原永党,刘振林;栉孔扇贝死亡的主导原因及其对策[J];齐鲁渔业;1999年06期
10 宋微波,王崇明,王秀华,李峗,李筠;栉孔扇贝大规模死亡的病原研究新进展[J];海洋科学;2001年1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孙福新;王颖;吴志宏;;栉孔扇贝对铜的累积与排出特征研究[A];中国动物学会、中国海洋湖沼学会贝类学会分会第十四次学会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9年
2 连姗姗;胡晓丽;张玲玲;包振民;;栉孔扇贝抗性选种相关生理指标的测定[A];中国的遗传学研究——遗传学进步推动中国西部经济与社会发展——2011年中国遗传学会大会论文摘要汇编[C];2011年
3 王如才;焦念志;;栉孔扇贝生长的研究[A];中国动物学会、中国海洋湖沼学会贝类学分会第三次代表大会暨第四次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88年
4 李莉;张国范;刘晓;郭希明;;栉孔扇贝夏季死亡相关标记研究[A];中国动物学会、中国海洋湖沼学会贝类学分会第八次会员代表大会暨第十三次全国贝类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5 周智;王玲玲;邱丽梅;宋林生;;栉孔扇贝免疫应答中儿茶酚胺类应激激素代谢变化的研究[A];中国动物学会、中国海洋湖沼学会贝类学会分会第十四次学会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9年
6 徐彪;杨红生;;一株形态特殊的细菌对栉孔扇贝致病性的初步研究[A];中国动物学会、中国海洋湖沼学会贝类学分会第十次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1年
7 魏晓华;孔晓瑜;;栉孔扇贝自然群体的遗传多样性研究[A];贝类学会第七次会员代表大会暨第十一次学术讨论会摘要[C];2003年
8 邸炜鹏;王昭萍;于瑞海;张晨晨;;栉孔扇贝剥离卵的体外促熟研究[A];中国动物学会、中国海洋湖沼学会贝类学会分会第十四次学会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9年
9 周毅;杨红生;吴玉霖;何义朝;张福绥;;栉孔扇贝生物沉积的模拟测定[A];中国动物学会、中国海洋湖沼学会贝类学分会第五次代表大会暨第九次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9年
10 常亚青;刘小林;相建海;王子臣;;栉孔扇贝中国、韩国、日本及俄罗斯四个种群的杂交研究[A];贝类学会第七次会员代表大会暨第十一次学术讨论会摘要[C];200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晓梅;栉孔扇贝杂交苗繁育及养殖技术通过验收[N];中国渔业报;2010年
2 青琬;栉孔扇贝有望实现品质大改良[N];中国渔业报;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璐;全基因组选择在栉孔扇贝(Chlamys farreri)育种中的应用[D];中国海洋大学;2015年
2 胡丰晓;四溴双酚A对栉孔扇贝毒性效应与污染监测技术的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5年
3 于宗赫;海州湾前三岛海域栉孔扇贝生态增养殖原理与关键技术[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2009年
4 苗晶晶;苯并[a]芘对栉孔扇贝分子毒理学机制的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5 倪多娇;栉孔扇贝抗氧化酶基因的克隆与表达分析[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2007年
6 徐彪;栉孔扇贝大规模死亡病原学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2008年
7 杨嘉龙;栉孔扇贝关键模式识别受体介导的免疫应答机制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2011年
8 张明亮;栉孔扇贝生理活动对近海碳循环的影响[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2011年
9 唐保军;栉孔扇贝对急性病毒性坏死症病毒的生理和免疫应答[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2008年
10 史晓委;栉孔扇贝(Chlamys farreri)胆碱能神经免疫调系统的初步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金路;栉孔扇贝多糖的提取分离及纯化多糖对Hela细胞增殖的影响[D];辽宁医学院;2015年
2 邓旭旭;苯并[a]芘对栉孔扇贝生殖毒性机制的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5年
3 甲干初;栉孔扇贝基质蛋白cfMSP-1的基因克隆鉴定与功能探究[D];清华大学;2015年
4 金倩;基于栉孔扇贝的PAHs生物监测技术的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5年
5 杨丹丹;Krüppel样因子4在栉孔扇贝(Chlamys farreri)早期发育和性腺年周期发育中的表达特征[D];中国海洋大学;2015年
6 赵翠琼;虾夷扇贝毒素暴露对栉孔扇贝MXR相关蛋白活性和表达影响的初步研究[D];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2016年
7 张琳;苯并[α]芘对栉孔扇贝生殖毒性效应的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9年
8 王华;栉孔扇贝(Chlamys farreri)心肌组织细胞培养的初步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9年
9 徐俊;栉孔扇贝线粒体DNA的初步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5年
10 郭颖;栉孔扇贝脑啡肽及其受体介导的神经内分泌免疫调节[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2013年
,本文编号:268234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yingongcheng/26823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