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发性内分泌腺瘤病的临床特点与基因突变分析
发布时间:2020-05-26 23:29
【摘要】:目的:回顾分析多发性内分泌腺瘤病(MEN)1型与2A型患者的临床特点,了解MEN相关肿瘤诊疗现状。对部分MEN1患者及1个MEN2A家系进行基因检测,分析基因型与表现型之间的关系及先证者基因来源。方法:以2008年1月-2017年12月在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内分泌科住院的11例MEN-1患者、2例MEN-2A患者及其家系成员为研究对象。通过查阅病历收集临床资料,总结MEN相关内分泌腺瘤的特点,结合13例患者的诊疗情况,为临床诊疗提出合理建议。在获得患者及其亲属的知情同意下抽取患者及其家属静脉血并提取DNA,通过聚合酶链反应对临床诊断为MEN-1的所有患者的所有外显子进行扩增,未检测到MEN-1基因突变的患者的CDKN1B基因所有外显子进行扩增,对MEN 2A的先证者及其家系成员的RET基因所有外显子进行扩增,并对扩增产物进行测序分析。根据本研究结果结合文献资料总结基因突变与临床表型之间的关系。结果:1、我科MEN1患者多因低血糖、垂体瘤症状就诊。10/11(90.91%)患者患有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1例患者诊断为异位甲状旁腺,1例年轻女性患者在仅有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表现进行基因检测发现MEN-1基因突变。所有进行甲状旁腺手术的患者均只行病变甲状旁腺切除,未进行甲状旁腺全切或次全切除术。发现1例表现为腹泻的MEN-1患者其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可分泌降钙素。MEN-1相关类癌预后较差。2、4位进行MEN-1基因检测的患者3位携带MEN-1基因突变,分别为纯合突变c.133GA(p.E45K)、杂合突变c.1546dup C(p.R516fs)、杂合突变c.133GA(p.E45K)。其中病例1的突变为新生突变。未发现基因型与相关表型之间的关联。1位临床表现为MEN-1的患者未检测到MEN-1及CDKN1B突变。3、MEN 2A先证者及其家系中其他2位已发病的患者都携带RET原癌基因的c.1900 TC(p.C634R)突变。结论:1、有必要对年轻的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患者进行MEN及RET基因的筛查;临床医生对于MEN患者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标准术式(甲状旁腺全切或次全切除)缺乏了解;对于降钙素明显升高但未发现甲状腺占位的患者应考虑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分泌降钙素的可能;胸腺类癌是MEN-1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2、具有MEN-1临床表型的患者不一定都存在MEN-1的致病突变,有可能突变位点位于非编码区或为大段缺失及突变,若未检测到致病突变,应考虑到其他基因如CDKN1B基因等的突变,必要时行新一代测序(NGS)技术以除外有无大段缺失或重排。另外,具有纯合突变的MEN1患者可能较杂合突变患者表现出更多的肿瘤类型。未发现MEN1患者基因型与表现型的对应关系。3、患者12其家系的基因突变634R可能来自其父亲。MEN2A患者基因型与表型存在一定对应关系,但同一家系具有相同基因突变的成员肿瘤出现的时间及数量不尽相同。MEN2A患者死亡率主要与甲状腺髓样癌有关,早期进行基因筛查有利于早期干预,改善预后。
【图文】:
患者1的基因测序图
患者2的基因测序图
【学位授予单位】:天津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R736
本文编号:2682568
【图文】:
患者1的基因测序图
患者2的基因测序图
【学位授予单位】:天津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R73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诊疗指南[J];中华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杂志;2014年03期
2 李小英;;多发性内分泌腺瘤病[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06年22期
,本文编号:268256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yingongcheng/2682568.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