魁蚶血红蛋白基因的克隆及功能分析
【学位授予单位】:上海海洋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S917.4
【图文】:
时 4.5 mg/L 组比对照组升高,其他组的酶活性基本恢复到对照组水平,而四角蛤蜊酶活性也有明显下降,至 72h 时明显低于对照组。栉孔扇贝 24h 时只有 4.5mg/L 组有明显升高,其他组均有降低,且 24 h 后的各时间点 4.5 mg/L、2.5 mg/L和 0.5 mg/L 组的酶活性低于对照组(p<0.01)。低氧胁迫后外套膜中 SOD 酶活变化情况见图 1-2。魁蚶、栉孔扇贝和四角蛤蜊都是在低氧处理后 24 h 的 4.5 mg/L 组出现酶活性最高值,同一时间段随着溶氧浓度的降低,SOD 酶的活力明显出现下降。魁蚶和栉孔扇贝在同一溶氧水平组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其酶活性比对照组都有着明显的降低。四角蛤蜊组在处理 48 h 后除 4.5 mg/L 组的高于对照组,其他组基本恢复到对照组水平。魁蚶、栉孔扇贝和四角蛤蜊血液中SOD酶的活力变化见图1-3。3种贝类SOD酶活力在 4.5 mg/L 组胁迫 24 h 和 48 h 后明显高于对照组,且随着溶氧水平的降低,其 SOD 酶活性降低明显,栉孔扇贝组在 24 h 的 2.5 mg/L 组就明显低于对照组,魁蚶是在处理 48 h 后的 2.5 mg/L 组开始低于对照组。四角蛤蜊在处理 48 h后除 4.5 mg/L 组外其他组 SOD 酶活力基本回复到对照组水平。
其 SOD 酶活性降低明显,栉孔扇贝组在 24 h 的 2.5 mg/L 组就明显低于对照组,魁蚶是在处理 48 h 后的 2.5 mg/L 组开始低于对照组。四角蛤蜊在处理 48 h后除 4.5 mg/L 组外其他组 SOD 酶活力基本回复到对照组水平。图 1-1 溶氧对魁蚶(A)、栉孔扇贝(B)和四角蛤蜊(C)鳃中 SOD 酶活力的影响Fig 1-1 Effect of DO on activities of SOD in the gills of Scapharca broughtonii (A), ChlamysFarreri (B) and Mactra veneriformis (C).不同小写字母间表示差异显著(p<0.05),不同大写字母间表示差异极显著(p<0.01)。Different lowercase letters indicate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0.05), Different capital lettersindicate high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0.0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娟娟;包永波;王素芳;林志华;;泥蚶血红蛋白异源四聚体酶解多肽抗菌活性及其机理研究[J];海洋学报;2015年12期
2 郑利兵;吴彪;刘志鸿;周丽青;孙秀俊;田吉腾;杨爱国;郑言鑫;;魁蚶(Scapharca broughtonii)半乳糖凝集素(SbGal)基因cDNA的克隆及表达分析[J];海洋与湖沼;2015年05期
3 周珊珊;张秀梅;刘旭绪;张沛东;;魁蚶稚贝的底质选择性及其潜沙能力评价[J];水产学报;2015年06期
4 王素芳;包永波;施淼江;郑丹妮;杨婷婷;林志华;;泥蚶血红蛋白的制备及其抗菌活性研究[J];海洋学报;2014年12期
5 齐小琼;王艇;;植物血红蛋白基因家族的分子进化研究[J];湖北农业科学;2014年18期
6 季延滨;崔培;郭永军;白东清;邢克智;;溶解氧对血鹦鹉摄食、生长、消化酶及溶菌酶活性的影响[J];水产科技情报;2014年04期
7 周丽青;杨爱国;王清印;吕振明;刘志鸿;田吉腾;吴彪;;鳗弧菌对魁蚶血细胞形态及免疫功能的影响[J];海洋与湖沼;2014年03期
8 王鹤;胡宝庆;文春根;胡向萍;程周玉;宁瑞红;;褶纹冠蚌防御素基因特征与表达[J];中国水产科学;2013年06期
9 陈桢;邱兆星;王鸿霞;张秀梅;刘保忠;;基于COI和ITS-1基因对魁蚶野生群体和人工繁育子代的遗传分析[J];海洋科学;2013年07期
10 周作强;丁晴晴;刘其根;王有基;胡梦红;;缺氧对贝类的胁迫效应及对其免疫系统的影响[J];生态毒理学报;2013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崔旭;陶妍;;紫贻贝大防御素在毕赤酵母中的重组DNA表达[A];2016年中国水产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谈艳苗;栉孔扇贝(Chlamys farreri)组织凝集活性分析及一种C-型凝集素单克隆抗体的研制和特性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3年
2 岳峰;栉孔扇贝免疫系统发生及母源免疫的初步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2013年
3 荆昭;毛蚶(Scapharca Kagoshimensis)血红蛋白的类酚氧化酶性质及其抗菌活性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1年
4 张朝霞;杂色鲍血细胞和体液免疫因子研究[D];厦门大学;2006年
5 赵建民;扇贝大防御素和G型溶菌酶的基因克隆与重组表达[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2006年
6 杨礼香;拟南芥血红蛋白的生物学功能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汪清晨;牡蛎疱疹病毒感染魁蚶转录组测定及免疫相关基因分析[D];大连海洋大学;2016年
2 郭晓亮;中韩两国魁蚶生理代谢和生长特性比较研究[D];上海海洋大学;2016年
3 王俊南;三角帆蚌3个免疫相关基因的分子特征及表达分析[D];上海海洋大学;2016年
4 黄永欢;魁蚶MyD88、CAT和GST的克隆及功能分析[D];上海海洋大学;2016年
5 王慧娟;低氧对团头鲂生理生化指标及低氧应答基因表达的影响[D];华中农业大学;2015年
6 郑利兵;魁蚶转录组文库的构建分析及免疫相关基因的克隆、表达、抗菌活性研究[D];上海海洋大学;2015年
7 杨婷婷;泥蚶血红蛋白及其多肽的抗菌功能和应用研究[D];宁波大学;2014年
8 汪青;泥蚶血红蛋白克隆、表达与免疫相关性研究[D];上海海洋大学;2012年
9 于赫男;虾夷扇贝大防御素基因的克隆、表达及G-型溶菌酶基因的启动子分析[D];辽宁师范大学;2012年
10 于海鹏;大豆血红蛋白基因转化根瘤菌工程菌株的构建[D];黑龙江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73429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yingongcheng/27342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