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基因论文 >

瘤背石磺表皮生长因子基因的克

发布时间:2020-07-09 08:29
【摘要】:首次在瘤背石磺(Onchidium struma)中克隆得到一种新的表皮生长因子(EGF)的cDNA序列全长。EGF基因cDNA的全长为1158bp,命名为Os-egf1,其中开放阅读框长度为846 bp,编码一条包含281个氨基酸残基的多肽链。根据氨基酸序列比对和结构域分析结果发现其含有2个保守的EGF结构域和1个EGF-like结构域,每个结构域中均包含至少6个半胱氨酸残基,且形成CX7 CX4-5 CX10-13CXCX8 C结构,其结构域由C1~C3、C2~C4和C5~C6之间形成的3个二硫键维持,符合表皮生长因子家族及其相关蛋白的特征结构域,但其余氨基酸序列与现有相关基因差异较大,推测可能是一种新的EGF-like基因。利用MEGA6.0软件构建Os-egf1与EGF家族相关蛋白的系统进化树,表明EGF家族蛋白具有一定的物种特异性。
【图文】:

三维结构预测,氨基酸序列,结构域


?膜内1~16aa,膜上17~39aa,膜外40~281aa)。磷酸化位点预测软件NetPhos2.0Serber显示Os-egf1基因含有6个Ser、3个Thr、3个Tyr,可能为蛋白激酶磷酸化位点。细胞定位预测表明Os-egf1基因定位在细胞外,是分泌性蛋白的可能性较大。功能结构域预测软件SMART显示Os-egf1基因含有2个EGF结构域(46~77aa、139~170aa)和一个EGF-like结构域(92~137aa),每个EGF结构域均包含6个半胱氨酸残基,结构域内部各自形成3个二硫键,EGF-like结构域包含8个半胱氨酸残基。使用SWISSmodel软件对Os-egf1氨基酸序列进行三维结构预测,结果如图1。图1Os-egf1氨基酸序列的三维结构预测图Fig.1Three-dimensionalstructurepredictionmapofOs-egf1aminoacidsequence将Os-egf1的氨基酸序列在NCBI中Blast同源性比对得知,与其匹配度最高的是腹足纲生物Biomphalariaglabrata中的multipleepidermalgrowthfactor-likedomainsprotein10蛋白序列(XP_013086610.1),匹配度达到51%。相似度较低一点的是Crassostreagigas,同样是multipleepidermalgrowthfactor-likedomainsprotein10的蛋白序列(XP_011433900.1),同源性为43%。将两者的氨基酸序列同Os-egf1进行多重序列比对后,结果如图2所示。瘤背石磺Os-egf1基因cDNA序列及其编码的氨基酸序列如图3所示。使用BioEdit软件将瘤背石磺Os-egf1基因的3个EGF-like结构域同EGF家族及其相关蛋白的EGF-like结构域做比较,结果表明Os-egf1与EGF家族及相关蛋白的6个半胱氨酸残基是高度保守的,且均符合CX7CX4-5CX10-13CXCX8C结构,如图4。

氨基酸序列,多重序列,氨基酸序列,同源性


MarineSciences/Vol.41,No.3/201711图2Os-egf1的氨基酸序列与同源性较高的EGF-like的多重序列比对结果Fig.2TheresultofmultiplesequencealignmentofOs-egf1aminoacidsequencewithEGF-likegene使用Mega6.0软件,对瘤背石磺Os-egf1及EGF家族其他成员的氨基酸序列进行比对并构建系统进化树图5。结果表明,大体上EGF家族每个成员的不同物种基因相应的聚为群组。Gryllusbimaculatus的TGF-α蛋白单独聚为一支,小家鼠(Musmusculus)和人类(Homosapiens)的相关蛋白聚为一支,Os-egf1单独聚为一支,剩余4种的EGF相关蛋白形成两分支又聚为一支。

氨基酸序列,背石,cDNA序列,氨基酸序列


12海洋科学/2017年/第41卷/第3期图3瘤背石磺Os-egf1基因cDNA序列及其编码的氨基酸序列Fig.3NucleotideanddeducedaminoacidsequencesofOs-egf1fromOnchidiumstruma图中蓝色字体为起始密码子和终止密码子,黑色加粗字体为加尾信号;阴影部分是保守的EGF-like结构域,红色字体为6个典型的半胱氨酸残基Blueindicatestheinitiationcodonandstopcodon;boldblackindicatespolyadenylationsignals;shadowindicatestheconservedEGF-likedomain;redindicatessixtypicalcysteineresidues3讨论表皮生长因子(EGF)家族的研究报道在脊椎动物中比较丰富。本文利用瘤背石磺转录组,首次在该物种中克隆得到EGF-like基因Os-egf1,通过功能结构域分析发现其包含1个跨膜结构域(17~39aa)、2个EGF结构域(46~77aa、139~170aa)和一个EGF-like结构域(92~137aa),将其与家族中其他成员及其相关蛋白的结构域比较,发现Os-egf1和他们有着相同的EGF-like结构特征,包含典型的6个半胱氨酸残基,且符合CX7CX4-5CX10-13CXCX8C结构,其中完全保守的6个半胱氨酸残基C1~C3、C2~C4和C5~C6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雨;吴旭峰;沈和定;吴杨平;陈爱华;;瘤背石磺交配规律的初步研究[J];生物学杂志;2011年06期

2 沈和定,李家乐,张缓溶;石磺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增养殖前景分析[J];中国水产;2004年01期

3 滕炜鸣;吴旭干;唐伯平;成永旭;周波;王金峰;王金庆;陈亚瞿;;瘤背石磺滩涂生态繁殖的初步研究[J];海洋渔业;2007年03期

4 段晓伟;赵云龙;曾错;徐晓倩;秦芬;成永旭;;交配对瘤背石磺两性囊及其相关器官发育与变化的作用[J];水产学报;2007年S1期

5 吴旭干;唐伯平;滕炜鸣;成永旭;王金峰;周波;胡冰;杨筱珍;;四种饵料对瘤背石磺生殖性能的影响[J];上海水产大学学报;2008年02期

6 张坤霞;沈和定;陈诚;魏峦峦;张雨;方磊;;六种石磺科贝类超氧化物歧化酶和酯酶同工酶分析[J];生物技术通报;2011年06期

7 沈永龙;黄金田;戈贤平;王爱民;吕富;沈楠楠;蔡万存;;几种重要环境因子对瘤背石磺人工养殖成活率的影响[J];南方水产科学;2012年06期

8 邱立言;苏沪沿海瘤背石磺的形态和习性[J];动物学杂志;1991年03期

9 孙变娜;沈和定;吴洪喜;刘宸;;石磺营养价值、活性物质的研究现状及开发前景[J];江苏农业科学;2013年08期

10 孙变娜;沈和定;;浅议瘤背石磺酶解多肽开发前景[J];生物技术世界;2013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段晓伟;赵云龙;曾错;徐晓倩;秦芬;成永旭;;交配对瘤背石磺两性囊及其相关器官发育与变化的作用[A];2006年上海市动物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2 张坤霞;沈和定;钱静;陈诚;郑培;张雨;管菊;;中国石磺科贝类模式种再描述[A];中国动物学会·中国海洋湖沼学会贝类学分会第九次会员代表大会暨第十五次学术讨论会会议摘要集[C];2011年

3 陈诚;沈和定;张雨;郑培;柴仙琦;张坤霞;;中国沿海瘤背石磺亲缘地理学初探[A];中国动物学会·中国海洋湖沼学会贝类学分会第九次会员代表大会暨第十五次学术讨论会会议摘要集[C];2011年

4 吴旭峰;沈和定;吴文健;和永杏;;我国华东沿海石磺科四属生殖系统和消化系统比较研究[A];中国动物学会、中国海洋湖沼学会贝类学会分会第十四次学会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9年

5 吴旭干;滕炜鸣;唐伯平;杨筱珍;成永旭;于智勇;周波;;成体瘤背石磺脂类和脂肪酸组成的研究[A];中国海洋湖沼学会第九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7年

6 应雪萍;贾守菊;张永普;倪小英;;瘤背石磺肌肉组织脂类及脂肪酸组成的季节变化[A];中国动物学会、中国海洋湖沼学会贝类学分会第八次会员代表大会暨第十三次全国贝类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7 代欣欣;沈和定;;中国石磺属贝类的分类现状及研究展望[A];中国动物学会、中国海洋湖沼学会贝类学分会第八次会员代表大会暨第十三次全国贝类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8 吴杨平;沈和定;代欣欣;;石磺繁殖生物学研究进展(一)[A];中国动物学会、中国海洋湖沼学会贝类学分会第八次会员代表大会暨第十三次全国贝类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9 吴杨平;沈和定;代欣欣;;石磺繁殖生物学研究进展(二)[A];中国动物学会、中国海洋湖沼学会贝类学分会第八次会员代表大会暨第十三次全国贝类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10 魏峦峦;沈和定;;石磺科贝类线粒体基因组全序列研究现状及展望[A];中国动物学会、中国海洋湖沼学会贝类学会分会第十四次学会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本报记者 沈湫莎;爱动物,爱动物科普[N];文汇报;2012年

2 本报通讯员 刘咏;黄金田:痴迷大海捞“黄金”[N];科技日报;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旭峰;我国华东沿海4种石磺形态研究[D];上海海洋大学;2011年

2 张坤霞;我国石磺科形态结构再描述及同工酶分析[D];上海海洋大学;2013年

3 程知庆;瘤背石磺多糖的分离纯化及抗氧化活性的初步研究[D];上海海洋大学;2016年

4 刁亚;瘤背石磺肌肉活性肽的制备及其功能特性研究[D];上海海洋大学;2016年

5 吴欣;基于转录组测序的石磺科贝类SSR和SNP两种分子标记的开发[D];上海海洋大学;2016年

6 厉小波;铜对瘤背石磺(Onchidium struma)成体的毒理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7 魏峦峦;石磺科贝类线粒体比较基因组学研究及系统发育分析[D];上海海洋大学;2011年

8 祝红钗;里氏拟石磺线粒体基因组及石磺科四属种贝类转录组分析[D];上海海洋大学;2013年

9 钱静;平疣桑椹石磺生殖系统研究及其与里氏拟石磺的胚胎发育比较[D];上海海洋大学;2014年

10 管菊;石磺科贝类营养价值评价、重金属净化及呼吸机制的初步研究[D];上海海洋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274721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yingongcheng/274721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f21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