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背景与目的临床上把听力下降称为耳聋,耳聋是人类最常见的感觉缺陷性疾病之一。2006年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结果显示:我国听力言语残疾者近3000万人,单纯听力残疾者2004万,占残疾人总数的24.16%。新生儿耳聋发病率为0.1%-0.3%,每年还有6-8万迟发性耳聋的患儿被发现,大部分为重度、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耳聋,严重影响患者的交流和认知能力,对个人、家庭及社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和生活负担。耳聋的致病因素非常多,大致可分为环境因素和遗传因素两大类,由遗传因素所致的先天感音神经性耳聋约60%,其余40%可能与环境因素有关。遗传性耳聋根据是否伴有耳外组织的异常或病变可分为综合征性耳聋(syndromic hearing loss SHL)和非综合征性耳聋(nonsyndromic hearing loss NSHL)。NSHL占遗传性耳聋的70%以上,与遗传性耳聋相关的突变基因非常多,已被鉴定遗传性耳聋基因的突变位点有140多个,且已经克隆80多个耳聋致病基因。但经国内外大规模的流行病学及耳聋基因诊断学研究发现:NSHL常见于几个少数基因的突变,其中,我国NSHL患者中最常见的致病基因为GJB2、SLC26A4及线粒体DNA(mitochondrial,mt DNA)12Sr RAN。根据遗传方式不同可将遗传性耳聋分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AD)、常染色体隐性遗传(AR)、性遗传及线粒体遗传四大类,其中以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耳聋最多见,约占75%一80%。其突变形式也多种多样,包括剪切、无义突变、错义突变、插入及缺失导致移码突变等。耳聋基因的流行病学研究不仅有利于揭示耳聋基因在人群中突变的流行病学特征,为耳聋的早期诊断、早期干预、早期治疗和遗传咨询提供理论依据和数据支持,而且有利于我国人口素质的提高和国民经济的顺利发展。遗传性耳聋有高度的异质性,即相同的耳聋致病基因可能会致不同的表现型,或相同的表现型其致病的耳聋基因可能不同,而且在不同的民族及地区中其导致耳聋的基因的突变位点也不相同,因此,在不同地区进行耳聋基因的分子流行病学调查,将为该地区因地制宜地开展遗传的咨询、基因的诊断及耳聋的预防和干预提供重要的指导意义。河南对本地区NSHL患者耳聋基因突变的相关研究较少,本研究通过对河南地区100例NSHL患者4个常见耳聋基因及其9个突变位点进行了筛查、分析,初步了解了河南地区NSHL患者4个常见耳聋基因的突变热点和突变频率,也为河南地区耳聋患者的病因鉴别提供参考意义。方法本研究对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的收集、血样的采集均获得了患者和家属的同意,并签署了知情同意书。收集100例NSHL患者,来自在河南省郑州市儿童医院2013年12月至2014年12月行电子耳蜗植入的患者,均为汉族,其中男性63例,女性37例,年龄:12个月至17岁,中位年龄:3岁5个月。100例患者听力学检查(纯音测听或小儿行为测试)表现为双耳重度、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耳聋,并且对所有患者行颞骨高分辨率CT、头颅MRI、内听道扫描、耳蜗水成像检查,均无听神经瘤等颅脑占位性病变。抽取患者3-5ml外周静脉血,EDTA抗凝,由DNA提取试剂盒(购自天根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取DNA,参照说明书提供的DNA提取的方法和步骤进行,应用超微量分光光度计对DNA浓度和纯度进行检测,使其浓度为100~200ng/μl,纯度OD(260nm/280nm)为1.7~2.0,-20℃的冰箱中保存、备用,然后由北京六合华大基因科技有限公司根据袁永一、戴朴的研究对四个常见耳聋基因GJB2、SLC26A4、GJB3及mt DNA12Sr RAN进行引物的设计及合成,后该公司对其进行PCR扩增,PCR产物经检测合格后由北京六合华大基因科技有限公司进行测序,该公司对100例NSHL患者基因组DNA的4个常见耳聋基因:GJB2基因(c.35de1G、c.176de116、c.235de1C、c.299_300de1AT)、SLC26A4基因(c.IVS7-2AG、c.2168AG)、GJB3(c.538CT)、mt DNA12Sr RNA(c.1555AG、c.1494CT)的9个突变位点采用Sanger测序法进行检测,应用DNAMAN软件使测序结果与NCBI基因库(Gene Bank)公布的4个常见耳聋基因(GJB2、SLC26A4、GJB3及mt DNA12Sr RNA)的参考序列进行比对分析。结果100例NSHL患者耳聋基因突变的检出率为40.0%(1例同时含有GJB2、SLC26A4两个耳聋基因的突变位点),携带GJB2基因突变者25例,检出率为25.0%,其中235del C位点的突变检出率最高为19.0%,占所有突变患者的47.5%(19/40);携带SLC26A4基因突变者13例,检出率为13.0%,其中IVS7-2AG位点的突变检出率最高为11.0%,占所有突变患者的27.5%(11/40);GJB3基因突变者0例,携带mt DNA12Sr RNA基因突变者3例,其中1555AG位点纯合突变者2例;1494CT位点纯合突变者1例,其中2例患者有明确的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庆大霉素、阿米卡星)应用史。高分辨颞骨CT示:大前庭导水管综合症(Enlarged Vestibular Aqueduct Syndrome,EVAS)患者有15例,其中1例表现为单侧,14例表现为双侧,伴有内耳畸形者3例,有明确的头部外伤史者1例。本研究EVAS患者中检测出携带SLC26A4耳聋基因突变者13例,占EVAS耳聋基因突变患者的86.7%(13/15),携带IVS7-2AG位点突变者11例,占EVAS基因突变患者的73.3%(11/15)。结论1、河南地区散发的100例NSHL耳聋患者的突变基因检出率为40.0%(40/100),反映出河南地区遗传性耳聋的高发现象。2、GJB2是河南地区NSHL耳聋患者的最常见的耳聋突变基因,其235del C为最常见的突变位点。3、SLC26A4是河南地区NSHL耳聋患者的仅次于GJB2的突变基因,IVS7-2AG为河南地区NSHL患者SLC26A4基因中最常见的突变位点。4、河南地区NSHL患者中EVAS患者SLC26A4的基因检测结果与其颞骨影像学检查结果具有高度的一致性。5、mt DNA12Sr RNA基因突变所导致的遗传性耳聋与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药物的应用密切相关,1555AG为河南地区NSHL患者中mt DNA12Sr RNA耳聋基因最常见的突变位点。
【学位授予单位】:郑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R764.4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钱旭丽;曹新;;耳聋相关基因COCH的非同义单核苷酸多态性致聋表型预测[J];遗传;2015年07期
2 王淑娟;梁鹏飞;王剑;陈阳;邱建华;;50个聋儿家庭再生育前的基因突变分析研究[J];中华耳科学杂志;2015年01期
3 刘艳平;朱庆文;袁永一;;单侧前庭导水管扩大研究进展[J];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15年01期
4 黄莎莎;黄邦清;董敏;孟肖肖;戴朴;;单侧大前庭水管综合征SLC26A4基因的突变分析[J];中华耳科学杂志;2014年01期
5 赵亮;王保龙;孙敬武;罗以勤;姚丽娟;罗彬;李娟;;大前庭水管综合征4个家系SLC26A4基因突变分析[J];安徽医科大学学报;2013年10期
6 崔庆佳;黄丽辉;;GJB2基因突变与听力损失的关系[J];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13年19期
7 伍越;郑静;郑斌娇;方芳;梁玲芝;吕建新;管敏鑫;;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耳毒性的保护和修饰[J];中华耳科学杂志;2012年02期
8 左路杰;张勋;袁永一;王国建;康东洋;张昕;戴朴;;北京地区耳聋残疾人群大前庭水管相关SLC26A4基因热点突变分子流行病学调查[J];中华耳科学杂志;2012年02期
9 郭亿莲;何琦;袁慧军;;TECTA基因突变与常染色体显性遗传非综合征型DFNA8/12型聋的研究进展[J];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2012年03期
10 王苹;赵佳;于姝媛;金鹏;祝威;杜波;;应用耳聋基因芯片探讨聋哑夫妇的生育风险[J];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11年06期
本文编号:
275184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yingongcheng/27518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