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基因论文 >

盐芥磷酸转运蛋白基因的克隆和功能分析

发布时间:2020-08-09 16:32
【摘要】:磷是植物生长发育重要的矿质元素,也是核酸、磷脂和ATP等生物分子的关键成分。土壤中磷的存在方式有很多种,但分布不均而且常以难溶性化合物形式存在,难以满足植物的生长需求。植物PHT1基因家族主要调控植物根系对土壤中磷的吸收以及植物体内细胞间磷的转运。因此,为了提高植物在磷缺乏时的耐受力,获得能够高效吸收利用磷的植株,本研究从对非生物胁迫有高耐受力的盐芥中,克隆到2个PHT1基因,并将其转入植物体内,以探讨基因功能并获得具有耐低磷胁迫的植株。本论文在前期研究基础上,通过实时定量PCR分析盐芥PHT1基因家族14个成员在盐芥体内的表达模式,筛选并克隆了低磷条件下高表达的Thhalv10003186m和Thhalv10009424m,分别命名为TsPHT1;1和TsPHT1;8基因。通过农杆菌介导,转化拟南芥和大豆,获得了转35S:TsPHT1;8的拟南芥、转35S:TsPHT1;1的拟南芥和大豆。用不同磷浓度的培养基处理转35S:TsPHT1;8拟南芥,测定其根长、侧根密度、磷含量等。结果发现,与野生型植株相比,转基因植株的根长和磷含量等在低磷环境中均有增加,侧根密度有所下降。用不同磷浓度的Hoagland营养液处理转35S:TsPHT1;1的拟南芥和大豆。结果发现,受低磷胁迫时,转基因植株的生长状况优于野生型,叶片中总磷和无机磷含量也显著提高。综上所述,在低磷条件下,盐芥TsPHT1;1和TsPHT1;8基因可以提高拟南芥和大豆吸收磷的效率,增强转基因植株耐低磷胁迫的能力。本研究不仅为进一步阐明植物PHT1基因对磷素吸收利用的调控机理奠定了基础,也为获得磷高效利用型转基因植物提供了两种有潜力的候选功能基因。
【学位授予单位】:天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Q943.2
【图文】:

盐芥,定量分析,基因,处理时间


图 2-1 盐芥 Thhalv10003186m 和 Thhalv10009424m 基因在地上部分的定量分析Figure 2-1 Quantitative analysis of Thhalv10003186m and Thhalv10009424m genes in theThellungiella salsuginea shoots根据图 2-1 至 2-4 可知,14 个盐芥 PHT1 基因家族的成员在地上部分表达情况。Thhalv10003186m 和 Thhalv10009424m 这 2 个基因的表达量均随着处理时间的增加呈现先增加后下降的趋势,见图 2-1。其中,Thhalv10003186m 基因在 0 μM和 50 μM 磷浓度处理 12 h 后开始大量表达,并显著高于对照,在两种磷浓度处理 24 h 时表达量达到峰值,分别是对照的 73 倍和 7.75 倍,之后其表达水平随着处理时间的增加而降低,处理 3 d 后,该基因的表达量分别下降到对照的 1.78 倍和 1.65 倍,而在 625 μM 磷浓度处理 48 h 后,该基因的表达量达到峰值,是对照的 1.71 倍;Thhalv10009424m 基因在不同磷浓度处理 12 h 后开始陆续表达,三种磷浓度处理 48 h 后表达量均达到峰值,且与对照差异明显,分别是对照的22.01、5.06 和 3.03 倍,当处理时间为 3 d 时,该基因的表达量分别是对照的 2.97、2.48 和 1.85 倍。

盐芥,基因,定量分析,浓度


图 2-2 盐芥 Thhalv10010274m、Thhalv10016497m 和 Thhalv10003340m 基因在地上部分的定量分析Figure 2-2 Quantitative analysis of Thhalv10010274m, Thhalv10016497 and Thhalv10003340mgenes in the Thellungiella salsuginea shootsThhalv10010274m 和 Thhalv10016497m 基因的表达量在不同磷浓度处理下均随着处理时间的增加呈现先降低再升高再降低的趋势,Thhalv10003340m 基因在0、50 μM 磷处理时也符合上述规律,而在 625 μM 磷处理时表达量呈现先降低再升高的趋势,见图 2-2。其中 Thhalv10010274m 基因在 0 μM 磷浓度处理 48 h 后开始大量表达并达到峰值,是对照的 1.8 倍,在 50 μM 和 625 μM 磷浓度处理后表达量均低于或接近对照;Thhalv10016497m 基因的表达量在 0 μM 和 50 μM 磷浓度处理 24 h 后开始大量表达并高于对照,在 625 μM 磷浓度处理后其表达量低于对照,其中该基因的表达量在 0 μM 磷浓度处理 48 h 后达到峰值是对照的 2.1倍,在 50 μM 磷浓度处理 24 h 后达到峰值是对照的 1.9 倍;Thhalv10003340m 基因在 0 μM 和 50 μM 磷浓度处理 48 h 后表达量达到峰值,分别是对照的 1.09 和

盐芥,基因,定量分析,浓度


表达量随着处理时间的增加呈现先降低后升高再降低的趋势,见图2-3。其中,Thhalv10003183m 基因在不同的磷浓度处理 24 h 后表达量均达到峰值并高于对照,分别是对照的 2.33、8.13 和 1.51 倍;Thhalv10018375m 基因的表达量在 0 μM 磷浓度处理 48 h 后达到峰值是对照的 1.22 倍,在 50 μM 磷浓度处理 24 h 后达到峰值是对照的 1.21 倍,而在 625 μM 磷浓度处理下其表达量都低于或接近对照。Thhalv10003187m 基因的表达量在不同磷浓度处理下均呈现先下降后增加的趋势,该基因在不同磷浓度处理 48 h 后开始大量表达并高于对照的表达水平,处理 3 d 后其表达量到达峰值,分别是对照的 1.46、1.64 和 1.29 倍。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莹;任大明;;盐芥—新型耐盐模式植物及其研究进展[J];湖北农业科学;2010年09期

2 ;科学出版社生物分社新书推介《盐生植物盐芥的组学分析》[J];作物学报;2012年10期

3 孙志宾;王臻;王增兰;;NaCl对盐芥愈伤组织生长的影响[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05期

4 唐帅;陈悦;陈宁美;松布尔巴图;何俊卿;周宜君;徐小静;;低温胁迫下盐芥和拟南芥蜡质组成及相关基因的表达差异[J];河南农业科学;2018年11期

5 轩春雷;肖向文;李晓波;祝建波;;盐芥ICE1转录因子的克隆及生物信息学分析[J];生物技术通报;2010年11期

6 王臻;扈玉婷;孙靖;;卡那霉素对盐芥生长的影响[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26期

7 ;中科院遗传所成功解析盐芥基因组序列[J];中国科技信息;2012年15期

8 周宜君;刘玉;赵丹华;程文静;赵竹;张根发;;盐胁迫下盐芥和拟南芥内源激素质量分数变化的研究[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6期

9 陈悦;陈宁美;松布尔巴图;唐帅;周宜君;徐小静;;盐芥WBC11克隆与RNAi载体的构建[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年01期

10 常丽丽;韩冰;王海燕;郭安平;王旭初;;盐芥响应盐胁迫的分子机制研究进展[J];西北植物学报;2011年1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8条

1 樊守金;赵遵田;;盐芥(Thellungiella salsuginea)生物学特性研究[A];第七届全国系统与进化植物学青年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2年

2 高飞;朱卫娉;周宜君;张根发;;盐芥耐受低温胁迫的蛋白质组学分析[A];第二届全国植物蛋白质组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3 樊守金;张颖颖;李法曾;;中国盐芥居群的遗传多样性研究[A];中国植物学会七十周年年会论文摘要汇编(1933—2003)[C];2003年

4 高峰;岳桂东;张举仁;;盐芥氢离子焦磷酸化酶基因的克隆[A];中国细胞生物学学会第八届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3年

5 蔡小宁;杨平;贲爱玲;续晨;;盐芥ThHKT1基因的克隆[A];2006年拟南芥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6 赵昕;吴雨霞;何建新;丁楠;;NaCl胁迫下盐芥和拟南芥质膜和液泡膜H~+-ATPase功能调节机制[A];2007中国植物生理学会全国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7年

7 陈志强;陈文利;;延迟荧光检测,光谱分析与叶绿素荧光动力学分析比较研究NaCl胁迫对盐芥和拟南芥光合作用的影响[A];第十一次中国生物物理学术大会暨第九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摘要集[C];2009年

8 段晓光;高峰;杨爱芳;张举仁;;转基因烟草细胞水平耐盐性差异的比较分析[A];中国细胞生物学学会2005年学术大会、青年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科闻;中科院遗传所成功解析盐芥基因组序列[N];科技日报;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荃;盐芥(Thellungiella Halophila)作为耐盐模式植物的耐盐机理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4年

2 王增兰;盐芥(Thellungiella Halophila)耐盐生理及分子生物学基础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4年

3 高秀华;盐芥耐盐相关基因的功能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4 高峰;盐芥耐盐相关基因的克隆及功能分析[D];山东大学;2006年

5 孔祥强;水稻KCC基因的功能研究及盐芥小RNA的功能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

6 樊守金;盐芥居群遗传多样性及分子进化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7年

7 庞秋颖;盐胁迫盐芥和拟南芥的芥子油苷和蛋白质组比较[D];东北林业大学;2010年

8 李伟;盐胁迫下拟南芥与盐芥显微及超微结构的比较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4年

9 姚步青;盐芥和青甘韭表型可塑性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10 孙志宾;盐芥蛋白质组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爽;盐芥磷酸转运蛋白基因的克隆和功能分析[D];天津大学;2018年

2 蔡玲玲;选择性多聚腺苷化在拟南芥和盐芥盐胁迫过程中对基因表达调控的影响研究[D];厦门大学;2017年

3 刘慧;盐芥响应重金属铬胁迫的蛋白质组学研究[D];阜阳师范学院;2017年

4 隋欣;盐芥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响应逆境的蛋白表达分析[D];中央民族大学;2013年

5 高亚平;盐芥磷高效利用的生理以及分子机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马亭亭;盐芥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基因的克隆及表达分析[D];中央民族大学;2012年

7 宋莉璐;盐芥(Thellungiella halophila)中活性氧清除酶相关基因的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7年

8 张弓长;耐盐植物盐芥吸钾排钠的生理机制及基因调控网络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16年

9 魏陆海;盐芥EST库中某未知基因的功能鉴定[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10 赵宝;三种生态型盐芥(Thellungiella halophila)表皮蜡质及其合成相关的KCS家族各基因表达分析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78737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yingongcheng/278737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5fe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