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Cry1Ab基因抗虫水稻的检测方法研究
发布时间:2021-02-09 03:46
转基因技术的广泛影响以及在商业化推广中存在着的潜在风险,决定了相关部门需要对转基因生物及产品进行有效跟踪、监控、风险评估和标识。我国实施了对包括大豆、玉米、棉花、油菜和番茄5类转基因作物以及17种产品的强制性定性标识制度,而快速准确高效的转基因产品检测技术与方法标准是标识制度实施的技术前提,是转基因生物及产品安全评价及管理的基础。本研究以一种转Cry1Ab基因抗虫水稻为试验对象,通过引物初步筛选、特异性检测、退火温度及引物浓度优化、方法检出限、方法再现性测试和加工品测试等试验,分别建立了普通PCR定性检测方法、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方法和二重微滴式数字PCR检测方法。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建立了转基因抗虫水稻的普通PCR定性检测方法:试验最终优选的引物组合:上游引物为5’-F4:5’-ATCTGTTTACTCGTCAAGTGTCATCTC-3’,下游引物5’-R1:5’-GCCATGGATTACATATGGCAAGA-3’;最适宜的退火温度为56℃;引物浓度为0.6μmol/L;检测限:不低于0.05 ng的抗虫水稻基因组;方法再现性好,能够检出经高温处理含有1%阳性成分的加工品...
【文章来源】:天津农学院天津市
【文章页数】:5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第一章 引言
1.1 转基因作物的研究现状
1.1.1 转基因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1.1.2 转基因抗虫水稻研究进展
1.1.3 全球转基因作物的产业化概况
1.1.4 我国转基因作物产业化发展现状
1.1.5 转基因生物安全性评价及其管理
1.2 转基因植物及其产品的检测方法
1.2.1 转基因植物及其产品检测方法概述
1.2.2 转基因植物核酸检测策略
1.2.3 转基因成分定性PCR检测
1.2.4 转基因成分定量PCR检测
1.3 研究目的和研究内容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内容
第二章 试验材料和方法
2.1 试验材料
2.1.1 样品信息
2.1.2 序列分析及引物设计
2.2 试验方法
2.2.1 普通PCR定性检测方法
2.2.2 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
2.2.3 二重微滴式数字PCR检测方法
第三章 结果及讨论
3.1 普通PCR定性检测方法
3.1.1 反应体系、反应程序及引物筛选结果
3.1.2 特异性检测
3.1.3 灵敏度检测
3.1.4 退火温度和引物浓度优化结果
3.1.5 方法检出限
3.1.6 方法再现性测试
3.1.7 加工品检测
3.2 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
3.2.1 反应体系、反应程序及引物筛选结果
3.2.2 特异性检测
3.2.3 引物及探针浓度测试
3.2.4 方法线性区间测试
3.2.5 方法检出限
3.2.6 方法再现性测试
3.2.7 加工品检测
3.3 二重微滴式数字PCR检测方法
3.3.1 方法的建立和稳定性检测结果
3.3.2 特异性试验结果
3.3.3 条件优化
3.3.4 定量线性范围试验结果
3.3.5 LOQ验证结果
第四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论文期间发表的论文
本文编号:3024996
【文章来源】:天津农学院天津市
【文章页数】:5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第一章 引言
1.1 转基因作物的研究现状
1.1.1 转基因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1.1.2 转基因抗虫水稻研究进展
1.1.3 全球转基因作物的产业化概况
1.1.4 我国转基因作物产业化发展现状
1.1.5 转基因生物安全性评价及其管理
1.2 转基因植物及其产品的检测方法
1.2.1 转基因植物及其产品检测方法概述
1.2.2 转基因植物核酸检测策略
1.2.3 转基因成分定性PCR检测
1.2.4 转基因成分定量PCR检测
1.3 研究目的和研究内容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内容
第二章 试验材料和方法
2.1 试验材料
2.1.1 样品信息
2.1.2 序列分析及引物设计
2.2 试验方法
2.2.1 普通PCR定性检测方法
2.2.2 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
2.2.3 二重微滴式数字PCR检测方法
第三章 结果及讨论
3.1 普通PCR定性检测方法
3.1.1 反应体系、反应程序及引物筛选结果
3.1.2 特异性检测
3.1.3 灵敏度检测
3.1.4 退火温度和引物浓度优化结果
3.1.5 方法检出限
3.1.6 方法再现性测试
3.1.7 加工品检测
3.2 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
3.2.1 反应体系、反应程序及引物筛选结果
3.2.2 特异性检测
3.2.3 引物及探针浓度测试
3.2.4 方法线性区间测试
3.2.5 方法检出限
3.2.6 方法再现性测试
3.2.7 加工品检测
3.3 二重微滴式数字PCR检测方法
3.3.1 方法的建立和稳定性检测结果
3.3.2 特异性试验结果
3.3.3 条件优化
3.3.4 定量线性范围试验结果
3.3.5 LOQ验证结果
第四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论文期间发表的论文
本文编号:302499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yingongcheng/3024996.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